Board logo

标题: [生活] 头发做酱油!你打的酱油是用头发做的吗? [打印本页]

作者: 管窥天下    时间: 2010-12-17 08:45     标题: 头发做酱油!你打的酱油是用头发做的吗?

http_imgload.jpg

    ◎市民爆料

    在城阳经营调味品的郭先生12月11日爆料称,调料品市场有些乱,高端市场被几个大品牌占据,其余的加工厂都在争夺低端市场,一些小的加工厂为了降低成本,用了不正当的方式,他甚至听手下一名曾在外地酱油厂干活的工人说,在工厂里发现用头发来加工酱油的。同时,莱西一个工厂的工人爆料称,酱油需要发酵而成,但有些小工厂竟然不通过发酵,买来一些所谓的“秘方”,往里兑水兑盐,再加上头发提炼出来的氨基酸,就能生产出来酱油,某地有一个村专门收集头发,就是为了加工酱油。

images.jpg

    有人用头发做酱油

    “头发加工酱油,这种说法我以前听说过。头发和动物毛发可以提炼出动物性蛋白液,也叫液态氨基酸钛淡,用这种物质可以做酱油。以前很多小地方都用这个加工酱油,成本比发酵出来要低很多。”爆料市民郭先生说

    “以前我在河北一家酱油厂干过活,是一家小酱油厂,生产酱油不经过发酵,而是用酱色兑水加盐加氨基酸,甚至脏水也往里面倒。老板拿回来的氨基酸也是最便宜的动物氨基酸,里面甚至还有没完全过滤掉的头发。”爆料工人林先生说,“我第一次看到差点吐了。这些氨基酸用时要先用纱布过滤,如果有头发就过滤掉了。专门生产氨基酸的地方,到处都是人和动物的毛发,看着渗人。醋酸兑水就是醋了,就这么简单,自己在家里都能生产。很多村子加工酱油的小厂特别多,但村民都吃知名品牌,自己村里的从来不吃,因为他们了解生产过程。”

    生产酱油不需发酵

    “正规厂家生产酱油都是用豆类发酵而成,需要差不多6个月的时间。但有些小厂为了省事省力省钱,根本就没有发酵的工艺,甚至连锅炉都没有。加工酱油是往酱色里兑盐、兑水,酱油含氨基酸,正规厂家通过发酵生产出来的植物氨基酸对人的身体没有害处,但这些没有发酵工艺的小厂会用动物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对人的身体是不宜的,国家也不允许用。”

    “就像醋,小厂都是从外面进冰醋酸然后兑水,这就成了醋,好一点的小厂用食用冰醋酸,有些小作坊为了图便宜,图味道浓,甚至用工业冰醋酸,工业冰醋酸含有大量的杂质,有致癌物,国家是禁止的。”

    “如果你们去一些小厂家,看到没有锅炉没有大罐子照样生产酱油、醋,别觉得奇怪,不经过发酵,他们一样能生产出酱油、醋。”郭先生感慨地说。

    ◎记者调查

    记者在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看到,酱油的品种繁多,包装也各不相同,高档的酱油大多都是用塑料桶,而瓶装的往往是一些没听说过的小厂,其中莱西的工厂较多一些,还有些塑料袋包装的酱油。袋装的酱油各地的厂家都有,有的连生产地址都没写,而且很多取了和品牌谐音或者相近的名字。据了解,在莱西一些农村,有很多生产酱油的厂家,这些小型的加工厂是否存在用头发加工酱油的现象?12月14日,记者前往莱西周边的几个小镇展开了调查。

    村里人不认本地酱油

    “这边有几家酱油厂,但规模都不大,我们一般不会从这些厂进货。”莱西院上镇一家专门经营调料品的店主称。

    “为啥不就近进货?”听到记者的疑问,店主笑了,“镇上的人不认,咱也没办法,没人买,自然就不能进。”

    根据店主的指引,记者在小镇附近找到了一家酱油生产厂家。该酱油厂经理介绍,大部分酱油都销往外地。因为一个月之前刚刚查处酱油黑作坊的影响,该酱油厂经理对于自称来自市区的记者非常警惕。

    11月24日,莱西质监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并在烟台路北端仁和梅苑的一间门面房内查获大量的冒牌酱油,这些冒牌酱油主要销往农村大集以及城乡接合部区域。

   池子用完不需要清理

    在工厂内的发酵区域,记者看到,一排排水泥砌成的墙被分成了几段,上面罩着一层厚厚的塑料布。车间主任将塑料布拉开,记者看到,里面堆满了发酵的豆类。“我们的生产工艺用的是传统技术,发酵达6个月以上。这些还没有发酵好,旁边一些发酵好的,我们都清理出来了。”

    记者看到,清理出来的池子中,仍然留有没清理干净的残留物和余味。“池子用完后清理吗?看起来不像清理过。”“池子都是加工酱油的,一种类型,不碍事。”车间主任说。

    东面一个小厂房关着门,里面传出搅拌机工作的声音。在记者的坚持下,车间主任打开了大门。记者看到,这个黑漆漆的厂房内只有一个工人,同时操作两台机器,两个搅拌机正在运行。

    搅拌机里搅拌着褐色的东西,旁边的地上放着几个看起来很脏并有很大异味的桶,几个桶里面装着还没放进搅拌机的料。记者看了一下,上面浮现不少黄豆,但有些黄豆颜色发黑,像是发霉了。“这是需要搅拌的料,闻着很难闻,但搅拌出来后放上料就好了。”工人说。

    操作不当产生致癌物

    “听说有些工厂用头发来做酱油,你们工厂是用什么做的?”“确实有用头发做酱油的,我们也只是听说,但我们没有用过,这应该不符合国家规定。”带记者参观的工人说。

    看记者关心用头发做酱油的事情,工人和记者聊了起来。“很多理发店的头发基本都是这么处理的,河北、山东很多省份都有这样造酱油的厂子,造出来的酱油价格很低,但人吃了可能对身体不好。”

    至于怎么不好,该工人没有细说。记者咨询了市质监部门,工作人员称,这些头发有可能是用来制做一种叫氨基酸液的东西。“很多造假者从头发里面提取动物蛋白制作酱油,但操作不当的话可能产生致癌物质。”有专家告诉说。

    据了解,国家对于酱油等调料品中的氨基酸含量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些氨基酸本应该通过豆制品、粮食作物等发酵来生成,从中提取植物蛋白 ,但一些黑心老板为了让调料中氨基酸的含量达标,就利用头发加工出来的廉价氨基酸配制。

    ◎记者手记

    不要随便打酱油

    记者经常在台东一家理发店理发,这家理发店在台东属于头发“产量”较多的店。理发闲暇之余,我问理发师“剪下来的头发都怎么处理”。理发师称“有人专门来收,四年来好几拨人争夺,看样子很赚钱 ”。记者笑着问“回收头发干什么用 ”,理发师淡定地说“制作酱油呗”。

    酱油是粮食酿造出来的,关头发什么事?但通过几天的调查,记者发现,对不择手段追求利益的小厂来说,还真关头发的事。头发可以提炼一种用来加工酱油的物质,由于价格便宜,很多人买来加工酱油。氨基酸和酱油就像白酒和酒精,没有不行,含量低了达不到标准,越高越好。这反倒让赚黑心钱的人制造的黑酱油氨基酸含量比酿造的还高,说不定手一滑就高出国家标准好几个百分点,比辛苦酿造几个月乃至一年简单多了。

    一个市民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我是来打酱油的”,红遍全国。以后这句话可不要随便说了,酱油可不能随便打,凡是打来的酱油,多是小厂家生产出来的罐装酱油,不卫生,还致癌。

    对于理发店老板的说法,或许很多酱油厂不以为然。酱油从外表能看出什么来?即使用头发做出来的酱油,吃的话,一年两年也吃不死人,有致癌物质也很难检测得到。瞅准了这一点,很多黑工厂不顾后果肆无忌惮地生产。

    据了解,来自全国各地的头发和毛发大部分都被集中到河北新乐市,在那里,经过初步加工再销往河北、山东、四川、重庆等地生产酱油,中央电视台等很多媒体也曾进行过报道,报道后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为什么多次有影响的报道过后又会产生一批“头发酱油企业”?

    文/图 本报记者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图片附件: http_imgload.jpg (2010-12-17 08:42, 12.04 KB) / 下载次数 117
http://199.83.49.77/attachment.php?aid=56120&k=10b7b4a1b93612e1b63005b7c08f1471&t=1747637546&sid=L85k9V



图片附件: images.jpg (2010-12-17 08:42, 9.64 KB) / 下载次数 130
http://199.83.49.77/attachment.php?aid=56121&k=6140335290cec873f83f6595915a933a&t=1747637546&sid=L85k9V


作者: 管窥天下    时间: 2010-12-17 08:52

这里是《每周质量报告》,大家好。谁家的厨房里都会有瓶酱油,一般人也都知道酱油是用豆子、麦子等原料酿造的,可现在市场上发现了另一种自称为“酿造”的酱油,是用一种液体或粉末的东西做出来的,提供这种液体、粉末的是武汉一家生物工程公司,据他们说这是他们新发明的。又是生物工程,又是新发明,听着挺唬人的,那么这种液体、粉末又是拿什么做出来的呢?保准你怎么想也想不出来。

【正文】

按照热心观众提供的线索,记者在湖南省常德市的澧州食品城的一家批发店里,找到了这种名叫“红帅”的酿造酱油。据店老板透露,这种很受学校食堂等单位欢迎的酿造酱油,的确不是用传统工艺酿造的,而是用一种特殊的原料勾兑的。

【同期】

记者:用什么方法做这个酱油的?

老板娘:我就问他(酱油厂厂长)是什么做的,他就说用一种原料一兑(就成了酿造酱油),他不可能把里面原料配方是什么告诉我们的。

【正文】

那么,这种能直接配制出酿造酱油的特殊原料到底是什么呢?

【转场】

【正文】

根据调味品批发商提供的地址,记者找到了生产这种酿造酱油的厂家--湖北省荆州市津津乐调味品厂,这家厂是荆州市的一家中等规模的调味品生产企业。

记者发现,这家厂生产酿造酱油并没有用黄豆等原料进行天然发酵这道工序,而是果然像批发商所讲的那样,用一种酱褐色的液体直接配制酱油。一名技术员把一桶一桶的这种酱褐色液体倒进一口大锅里加热。

【同期】

记者:你倒进去的是?

技术员:这是氨基酸液,是氨基酸。

【正文】

据他介绍,酿造酱油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而酿造酱油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也就是氨基酸里氮的含量,使用这种氨基酸液配制酱油,不但不需要用黄豆等原料来发酵,而且氮的含量完全能够达到酿造酱油的国家标准。但是,他们厂里配制酿造酱油与正常的配制方法完全不同,随后,他就向记者展示了用这种氨基酸液加工酿造酱油所采用的特殊工艺。

只见他一边加热氨基酸液,一边往锅里加一种白色片状物。这种东西一加进去,锅里马上就冒出一股强刺激性的气体。

在车间的墙脚,记者发现,装着白色片状物的袋子上,赫然写着工业用“氢氧化钠”.

【同期】

技术员:是片碱,氢氧化钠。

记者:哦,还要加氢氧化钠?

技术员:对,调碱。

【正文】

所谓调碱就是除去氨基酸液里的氨盐,氨盐转化为氨气挥发掉以后,氨基酸液的口感才会变得更好。又熬制一段时间后,他接着往锅里倒进去一瓶一瓶的盐酸,调和氨基酸液的酸碱度。

【同期】

技术员:还要加(盐酸),(酸碱度)要调到中性。

【正文】

氨基酸液熬制一段时间,再进行过滤后,就可以用来配制酱油了。技术员按比例把自来水加进锅里,再加些红糖、工业肠衣盐,接着再倒进熬好的氨基酸液,原本一锅的清水,就开始有了酱油的模样,再加进去些焦糖色素后,一锅酱油基本上就熬好了。

这些酱油并没有被立即灌装,而是被转移到了楼上的一个大储存罐里。技术员又往罐子里加了一些增稠剂和酱油香精,所谓的酿造酱油就配制完成了。

【同期】

记者:一般工人们知道,你这个酱油是什么做的吗?

技术员:不知道,他们哪里能知道。这个,一般核心技术只有厂长和具体配酱油的少数人才知道。

【正文】

这些用氨基酸液为原料配制的酱油,经过灌装、包装后,转眼就成了包装精致的酿造酱油。

记者在酱油厂里碰到了一位作技术指导的人,一打听,他不是厂里的人,而恰巧是提供氨基酸液原料厂的生产部部长。他告诉记者,氨基酸液就是他们厂发明的,销路非常好。

【同期】

史部长:这个量很大,我们一个月向外面卖几百吨,几百吨,拿去可以配制几千吨啦。

记者:几千吨什么?

史部长:几千吨酱油啊!一般买这个东西,全部都做酱油去了,全是做酱油的。

【正文】

这种能够直接用来配制酿造酱油的神奇的氨基酸液,引起了记者极大的兴趣,我们决定到它的生产厂家去看一看这项新发明。

【正文】

就在荆州市公安县县城的北边,

记者找到了氨基酸液的生产厂家--湖北省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据厂里的负责人介绍,由于氨基酸液需求量很大,为了方便运输,厂里还把一部分氨基酸液加工成氨基酸粉往外卖。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氨基酸粉的生产车间。

(空镜:下料口一打开,一种淡黄色的粉末便奔泻而出。)

【同期】

记者:这个粉是怎么加工来的?

销售部部长:(氨基酸液)喷雾、高温、烘干就成粉状。

记者:那就是说,胱氨酸废液里面所有的成分都在里头?

销售部部长:对、对。

【正文】

据工人介绍,尽管厂里每天都要生产10吨左右的氨基酸粉,但还是供不应求。

【同期】

工人:最好的酱油就是这个做的,岳阳、常德的酱油厂,每个月都来拉。

记者:他们一个月来拉多少?

工人:每个月都拉十多吨。重庆每个月都要拉100吨(复合氨基酸粉)。等一些地方一拉就是几十吨,拉回去做酱油……

【正文】

然而,工人却出人意料地告诉记者,厂里知道内情的人从来都不吃用氨基酸液、氨基酸粉配制的酱油。

【同期】

工人:我们这里的人,看见做这个很脏的,一般都不吃酱油的。一般我们搞这个事的,晓得,就不吃!哈……

【正文】

在工人引领下,我们爬上了这个耸在高空,像了望塔似的操作间,氨基酸液就是在这里加工成粉末的。地上这些管道就是输送氨基酸液的,沿着这些输送管道的方向,绕过一幢小楼,记者终于找到了氨基酸液的生产车间。

【同期】

工人:这个就是一母液(氨基酸液)。

记者:这是什么加工来的?

工人:毛发。

记者:什么,毛发?

工人:就是人身上的毛发。

【正文】

他告诉记者,人的毛发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简单的酸解后就能提取氨基酸,厂里多年来生产的氨基酸液其实都是用人的毛发来加工的,每天消耗的毛发都在10吨左右。

【正文】

按照工人的指点,记者在厂区的最西头,找到了原料库。一辆运送毛发的大卡车正在门口卸货。(空镜:卸毛发、堆放着的一大袋一大袋的毛发)

【同期】

记者:什么地方收过来的?

工人:全国各地都有。

记者:天天都要卸货?

工人:天天都卸。

【正文】

原料库里毛发堆成了小山, 整袋整袋的毛发被倒在台子上进行分拣,里面夹杂着污渍斑斑的废弃物:这是药棉签、这是小药瓶,还有用过的避孕套。

【同期】

记者:这个有毒吧?

工人:这个有细菌,毒倒是没毒。

【正文】

经过简单分拣,这些污秽不堪的毛发不再作任何处理,就直接被送到机器里打松,然后打成包拉去投料。

随后,记者又跟随拉毛发的板车来到了生产氨基氮液的投料车间,一名工人正大把大把地把送过来的毛发塞进反应釜里,乱蓬蓬的毛发里还夹杂着一些用过的药棉签(投料车间空镜,记者同期:怎么有这么多垃圾)。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那种用特殊原料配制的酿造酱油终于真相大白:新生代公司“发明”的这种能够直接用来配制酿造酱油的特殊的氨基酸液,竟然是用人的毛发加工而成的。从各地收来的毛发经过酸解加工成氨基酸液,一部分氨基酸液直接卖给附近的酱油厂配制成所谓的酿造酱油,为了运输方便,新生代公司还把另一部分氨基酸液干燥成氨基酸粉,卖到距离较远的酱油厂,酱油厂再将氨基酸粉用水还原成氨基酸液后配制酱油。

(字幕)据了解,毛发中含有砷、铅等有害物质,对人体的肝、肾、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有毒副作用,可以致癌。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有害致癌物质。因此,国家明令禁止用毛发等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液配制酱油。

【正文】

在厂长办公室里,为了证明氨基酸产品的神奇功效,厂长还拿出两袋用毛发加工的氨基酸粉样品,给我们进行了现场演示。

一杯清水,倒进这种粉一搅拌,很快就有了颜色。粉加得越多,水就越来越像酱油的颜色。

【同期】(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公司)

副厂长:做酱油的时候,酱油有一个标准,氨基酸态氮啦,这个含氮多少,掺多少,可以算出来。

记者:酱油的标准是固定的吧?

副厂长:是有标准,用这个配啦。这个颜色不是可以吗。

【正文】

据他介绍,这种粉按1比3的比例兑水溶解后,就还原成了氨基酸液。用它来配制酱油,除了能迅速扩大产量外,与酿造酱油相比较,用氨基酸液配制酱油至少可以降低一半以上的成本,因此,一些做酱油的企业和“新生代”建立了长期固定的业务关系。

【同期】(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公司)

销售部经理:所有的客户都要备档。不是今天来买一点,过两天就不来了,一般都是长期订货,都是不停地生产,我们不是今天做一天,明天就不做了,大家都是长期合作的关系。
作者: 管窥天下    时间: 2010-12-17 08:54

权威访谈:

主持人:美其名曰是氨基酸液、氨基酸粉,其实就是毛发水和毛发水干燥以后的粉末。从把乱蓬蓬肮脏的头发转变成酱油,并把它们推向市场,片子里这些企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那么的得意洋洋,不知道他们的良知都到哪里去了?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调味品协会秘书长白燕女士。您好。

专家:你好。

主持人:我看了以后难以想象怎么能把毛发跟酱油联系上,不知道您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专家:我第一次听到这个事情,首先是感到比较震惊。我们首先要分清它这个问题的所在,第一,它是违法产品;第二,它为什么能生存下去,我们必须考虑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消费者来说,这个企业所做的事情应该说是背着良心做的黑心事情。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有回收毛发的,那回收去的毛发到底做什么呢?

专家:毛发作为非食品的原料,它可能被一些企业用做化肥原料的生产,或者化工原料的生产。但是,它是绝对不可以在食品中使用。

主持人:这些毛发来自全国很多地方,把它做了酱油以后,人吃了会出现什么问题?

专家:来自全国,那我们可以认为是种来路不明的原料。但是,我们在片子中同时看到,它的运输和包装存在着很多污染环节,细菌可能会感染,大肠杆菌可能有污染,重金属也可能有污染。我们先不说它可不可以生产食品,但从它作为食品的原料来说,它对人体是有害的,可能有致癌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作为非食品原料是绝对不能生产食品的。

主持人:他们在生产过程当中加入了盐酸和氢氧化钠,这三者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什么新的问题?

专家:工业盐酸和工业氢氧化钠对人体应该是有害的。我们把它们分开来说,工业和食品的区别是这个物质纯度的一个区别,比如说盐酸,它的纯度必须达到一个什么要求它才能用于食品生产,氢氧化钠也是这个问题。但是(片子)用了工业的原料,说明它的纯度不纯,可能存在某些杂质污染,所以说它这个原料对人本身是有害的。另外一个,盐酸和氨基酸在酸水解的过程中,可能生成一种氯丙醇物质,可能是种致癌物质,欧盟现在已经分析出了它的毒理实验。

主持人:现在市场上抽查酱油产品的情况怎么样?

专家:前段时间,质检局对北京市的酱油产品进行了抽查,合格率是90%以上,之前,也对全国各地的酱油进行了抽查,它的合格率也在60%以上。所以我们看到这个抽查结果的时候,我们认为片子里存在的问题是少数现象。大多数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消费者还是可以放心食用的,还是可靠的。

主持人:那我们来借这个机会看一看正规的、合格的酱油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新闻成片)

酱油的生产工艺有两种, 一种是酿造,一种是配制。酿造酱油是以大豆、小麦、麸皮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国家有关规定明确指出,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的比例不得少于50%,而且不得添加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液。

酿造酱油要经过四五十道生产工序和十几项质量检验,一般需要一个月时间,是一个传统工艺加现代生产的系统工程。最关键的发酵工艺,就是在这些排列有序的池子中完成的,池子里的温度一般都保持在45到50摄氏度。酱油的发酵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每批酱油产品在出厂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质检人员还告诉了我们一些鉴别酱油质量好坏的简便方法。

同期(质检人员张永)

首先要看标签中规定的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一般来说,氨基酸态氮的含量越高,这个酱油的品质越高;另一方面消费者要注意,现在每个(合格)酱油必须有QS标志,没有QS标志的产品,大家最好不要购买。

主持人:做买卖的都想赚钱这话不假,合法经营,出奇制胜,钱赚的光明正大这是本事。可要是一门心思想只着蒙人坑人,最终必然是损人不利己。在去年12月22日的节目当中,我们对一些肉鸡加工厂生产注水鸡的情况进行了报道,节目报道以后,片子中四家涉及的企业已经被停业整顿,有将近30吨的注水鸡被查封。在这里,我们欢迎观众朋友通过屏幕上的联系方式继续给我们提供新闻线索。

酱油的生产工艺有两种, 一种是酿造,一种是配制。酿造酱油是以大豆、小麦、麸皮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国家有关规定明确指出,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的比例不得少于50%,而且不得添加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液。
作者: 小孔雀    时间: 2010-12-17 09:09

头发做酱油那不恶心死了。。没看完 太长
作者: 杜也    时间: 2010-12-17 09:10

在用厨邦, 这个不是吧, 是的话我也要忌吃了
作者: 管窥天下    时间: 2010-12-17 09:12

回复 4# 小孔雀


    知道有这个事就行了 ~
作者: 管窥天下    时间: 2010-12-17 09:13

回复 5# 杜也


    反正是买大品牌能好点~
作者: 百战毛毛    时间: 2010-12-17 09:29

我晕死了,还有能吃的东西么
作者: 管窥天下    时间: 2010-12-17 09:31

回复 8# 百战毛毛


    无可奉告  中国人良心大大地黑了!
作者: 百战毛毛    时间: 2010-12-17 09:37

回复 9# 管窥天下


    我们回家种地吧还能多活几年
作者: 管窥天下    时间: 2010-12-17 09:40

回复 10# 百战毛毛


  再也回不去了对不对?
作者: 百战毛毛    时间: 2010-12-17 09:45

回复 11# 管窥天下


    貌似一首情歌?张信哲的吧
作者: 百战毛毛    时间: 2010-12-17 09:45

我以前会唱
作者: 青岛先锋    时间: 2010-12-17 15:53

10多年前就听有个开发廊的朋友说过此事,当时我还不信。
作者: 皮皮精灵    时间: 2010-12-17 23:18

以后不打酱油了, 改打头发水了....
作者: 『許』想想    时间: 2010-12-18 09:21

头发烧成了灰之后也是一味药
作者: 百战毛毛    时间: 2010-12-18 09:24

回复 16# 『許』想想


    蛋白质能烧成灰?
作者: 『許』想想    时间: 2010-12-18 09:26

回复 17# 百战毛毛


    你可以实践一下嘛。




欢迎光临 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 (http://199.83.49.77/)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