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感受美国孩子 [打印本页]

作者: 倾听你诉    时间: 2009-11-6 20:24     标题: 感受美国孩子

我们在旧金山旅游时美国地导是个东北人,车上他给大家讲了在美国法律如何保护儿童的亲身经历:他在孩子该上小学时把儿子从国内接来美国读书,有一天孩子淘气就打了两巴掌,学校老师就到家里来调查了,导游先生爽快的承认:“是啊,打了,我打的是自己的孩子,不行啊?!”            老师说:“不行,他不是你的孩子。”
           “啥,那是谁的孩子?”
           “他是上帝的孩子,你不可以打的。”
           “噢,上帝的,那咱也不和他争了。”导游幽默的说道。
    谁知,第二天警察就上家里来了,导游不在家,他妻子接待了警察,当询问得知孩子挨打时妻子也在场没劝阻,就先把他妻子带到警察局,随后导游也被请去,最后签定一份保证,在两个月内必须与孩子保持1、5米以上距离,以观后效。
    可在中国,正如一首歌里唱到的:哪个孩子不挨打,哪个爸爸不打儿?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自古以来、习以为常的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法?

    在美国对孩子的教育是多元化的,展览馆、博物院常见老师领着学生参观。   



     在这儿学习历史。韩战纪念,大理石雕塑记录了那个战争年代。


    华盛顿纪念碑前,孩子们一路欢乐。



       博物馆里开眼见、长知识 。


    参观航空母舰


     孩子们看上去好轻松,不由想到中国孩子的书包都是那么沉...


   美国孩子的自立能力不是一天培养起来的,这跟美国父母的放手有很大关系。这丁点大的孩子也带来参观航空母舰,母亲竟然把她放在航母厨房一机器里。


    这洋娃娃实在可爱,老伴就拿了块巧克力递给孩子母亲,她也不剥就给了孩子,孩子连着纸一起咬了起来,老伴见状就想上前帮忙,这位母亲却连连摇手:“No,no,no... ”孩子的独立性是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这就是他们的教育方法。

   

    机场候机室里,瞧这两个小姑娘,自己柃着行李赶行程。

    经常看到老美带着几个月大的孩子旅行,把孩子放在手推车里推着满世界转悠,稍大一点的孩子就自己背着背包或拖着小箱子跟着大人赶路。
    联想到新闻报道:今年大学新生开学,一新生带了八个大箱子,家里人一路护送,目的地还有亲戚来接...


    又见"扬子晚报"上登载了“初中生自家阳台跳下骨折”,抢救室里,苏醒过来的孩子对妈妈说:“我想上学但不想做作业,我压力太大了”。但学校教导主任说:作业不多,是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是孩子太脆弱还是规定不合理...

[ 本帖最后由 倾听你诉 于 2009-11-6 22:51 编辑 ]
作者: 阿喀琉斯    时间: 2009-11-6 20:34

咦  图片不行
作者: 倾听你诉    时间: 2009-11-6 20:36     标题: 回复 2# 阿喀琉斯 的帖子

我能看到的,再重新弄弄去




欢迎光临 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 (http://199.83.49.77/)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