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青岛市志67:崂山志 第三章 文物古迹 第二节 古城
[打印本页]
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6 11:56
标题:
青岛市志67:崂山志 第三章 文物古迹 第二节 古城
第三章 文物古迹
第二节 古 城
【古不其城】 位于崂山西北部,不其山(即铁骑山)西15公里,胶州湾东岸3.5公里,遗址范围内现有城阳、城子、寺西三个村,属今城阳镇。
《太平寰宇记》载:“不其城,汉置,古城约周十余里,后汉属东莱郡,晋于此置长广县。”清同治版《即墨县志》亦记有:“不其城,县西南二十七里,故址犹存,汉置县,属琅琊郡。” “不其”之名来源于不其山,已故近代考古学家王献唐著《炎黄氏族文化考》中说,原始社会末期,在不其山周围生活着“不族”和“其族”,山以二族得名。
不其城是一座土城,设4门,城墙高约4米,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800米,总面积约0.56平方公里。秦时所建之县署,于西汉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汉武帝来不其时东迁,原址改为行宫。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伏湛改建行宫为都署。1979年,在此处发现了秦代纹饰兽面半瓦当、西汉黄绿釉云纹圆瓦当、东汉篆书“千秋万岁”挂黄绿釉圆瓦当以及秦复线三角砖。
今存之古城遗址是外罗城围里罗城而筑的。夯土城墙,高约6米,顶宽4米,城东西长约1700米,南北宽约1500米,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约为秦不其城的4.5倍。城外环以濠沟。城内街衢纵横,有7条宽约5米的主干道沟通巷陌。城区的划分大致是:里罗城为官府区,中部为商业区,东南部是作坊区,西南部是库房区,北部是居民及农业区,城外西北部墨水河以南是墓区。城内地下排水渠道纵横有致,均通于护城濠内。
据史书记载,汉高后七年(公元前200年)吕雉曾封其族人吕种为不其侯,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光武帝又封伏湛为不其侯。南北朝时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撤销不其县,其地并入长广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同年并入即墨县。其后城墙倒塌,不其城逐渐湮没。近年来,在不其城旧址及周围出土了大量汉代遗物。据说,解放后城阳镇城子村曾保留古城墙残迹,现已不存。
【鳌山卫城】 位于崂山之北,鹤山脚下,东临鳌山湾,距即墨市20公里,为明代海防要冲。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魏国公徐辉祖派指挥佥事廉高来此筑城驻军。城墙为砖石结构,周长2.5公里,高11.6米,厚6米,外有护城河,深5米,宽8.3米。城门有四:东为“镇海”,南曰“安远”,西称“迎恩”,北名“维山”。当时,海潮抵达东门,可以停泊船只,便于攻防。城中建筑方正对称,街道形如棋盘,四门洞达。城内有卫署、学宫、经历司、仓廒、文庙、武庙、天齐庙等建筑。城西筑有演武厅,设厅堂、点将台等。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裁撤鳌山卫,其地并入即墨县,卫城逐渐颓塌。如今城垣已全部拆除,仅存遗址。
鳌山卫统辖二所,一为雄崖守御千户所,一为浮山备御千户所。这座600年前雄踞海隅的堡垒,经历明、清的兴衰和近代的变化,现已成为一个拥有5000多人口的集镇,城西南的练兵校场,如今是镇Gov的驻地,有公路西通即墨市,南达崂山,是鳌山卫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浮山所城】 浮山所之全称为浮山备御千户所。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南临浮山湾,东倚浮山,在今市南区的山东路、南京路、香港中路、江西路等纵横四条马路之间。浮山所名称来源是因其位于浮山脚下,因山得名。
浮山所始设于明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鳌山卫建置后,成为该卫统辖的两个千户所之一,所城筑于建文四年(1402年),与雄崖所同时修成。所城周三里、高二丈五尺,为土夯城墙,有三座城门,所城内置衙署、仓廒、庙宇等。浮山所设千户一员(正五品)、副千户一员(从五品)、百户一员(正六品),有京操军、守城军、屯田军共2000余人,辖有4个军寨、18个墩堡,另有军屯9处,土地870余顷,是当时青岛地区的边防重镇。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裁撤浮山所,其地并入即墨县,改设巡检防守,清代胶州水师营亦在浮山所分防设汛,是青岛发展以前的一所重镇,据清同治十一年统计,浮山所屯计有159户、684人。
随着青岛市的形成,浮山所也在不断变化。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时,浮山所已有居民350户、1300余人,主要从事蔬菜和粮食作物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浮山所的围墙才全部拆除干净,如今只存有东门内的一株银杏。浮山所现在是青岛市的新市区,中共青岛市委和青岛市人民Gov的办公大楼就建在原浮山所城的西南角,在它的周围,高楼林立,街道宽阔,面貌日新月异。
【雄崖所故城】 位于现即墨市丰城镇北约4公里的海滨,北与东濒临大海,西依群山。其名因所东北部的雄伟断崖而来,为扼守崂山之北部海防要塞。
明初,为防倭寇侵扰,洪武年间下令天下郡县设立卫所。其时,即墨属莱州府治下。莱州府建有三卫、八所、七巡检司、十六寨、一百四十七墩堡。雄崖所即为八所之一,属鳌山卫管辖。雄崖所城枕西山,俯瞰大海,西高东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下设11座墩堡,每墩设卒了望,又另设炮台4座,每炮台由8名营兵防守。
雄崖所城系一正方形城堡,城周长2公里,占地375亩,城墙夯土筑成,外包以青砖石块。墙高5米、底宽5米、顶宽2米,墙上用青砖砌成跺口,城墙外有护城河。每面墙中央有一城门,门上建门楼,城内有十字大街可通。城内原有先农坛、城隍庙等不少庙宇。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裁并归即墨县,历时300多年。现所墙大都不复存在,尚残存南墙东部根基,南门尚保存完好,系于1919年和1952年先后重修。西门还保留着原有风貌,门洞外上方石质匾额“威镇”二字尚可辨识。1984年,青岛市人民Gov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欢迎光临 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 (http://199.83.49.77/)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