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全市除市中心有部分抽水厕所,粪便由下水道排入海里外,大多数为死厕所,每天产粪便600多吨,运往农村支援生产。沿海地带大小粪场有300多处,大量孳生苍蝇,严重影响环境卫生。1952年通过反对细菌战,对多年失修的厕所和晒粪场作了初步整修和治理。1956年实行全市粪便统一管理,在粪便运输上采取由环境卫生队直接运送,农村派人参与统一清理,给予补偿粪肥,给农村划定范围,由农村派人负责清除,环境卫生队指导,协助其建立管理制度,进一步改善了环境卫生。1958年开始,又对厕所加顶、加盖、加门、加窗、加防蝇设备,并拆除了大量分散的小死厕,兴建比较集中的公共厕所。同时,采取粪便集中储存、密封发酵的方法处理粪便,对改造环境、防止蚊蝇孳生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为进一步研究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科学方法,1958年,在原双山晒粪场建成一座容纳1000余吨粪便的发酵池。在市卫生局统一领导下,成立青岛市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科研小组,先后进行了堆粪发酵、自然贮存发酵、野生植物发酵太阳能发酵、硝酸胺和“三池五格”等无害化处理实验,但效果都不太理想。1965年10月,开始用3.3立方米的发酵池进行高温生物沼开发酵模型试验。其间,市防疫站朱昭安、陈大军等人艰苦努力,经过反复多次试验,于1972年终于试验成功并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科技展览会。1973年,又建成320立方米中型沼气发酵池,并投产试验成功。1978年7月至1979年8月,先后建成680立方米的长方形沼气池3座、500立方米的椭圆形沼气发酵池4座,并配套建成双山、逍遥、大枣园村3个城肥处理厂,高温沼气池的总容积量达4040立方米,市内5区的粪便得到全部处理。这种利用高温生物发酵的方法处理粪便,既能达到粪便无害化,又可以综合利用,生产国家急需的化工原料,而且又是城市卫生的治本措施,特别是大大改变了鲜粪浇地污染蔬菜,造成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恶性循环的被动局面,改变了城市被农村的贮粪坑、增垃圾堆和积肥场包围的不卫生状况。1978年5月,卫生部江一真部长到青岛视察工作,对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和经验予以肯定。1978年6月26日,中央爱卫会向全国各地转发子《青岛市卫生局利用高温生物发酵对粪便、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报告》的通报。1978年,烟台全国卫生工作现场会,对青岛的无害化处理工程进一步肯定。此项成果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并受到国际卫生组织的重视。到1980年8月,先后有泰国农村卫生考察组、世界卫生组织基层卫生考察团、马里执政党人民民主联盟访华团、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戴赫达、陈文杰等4批外宾到双山粪肥处理厂参观考察,给予很高的评价。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36
第六篇 爱国卫生运动
第二章 除害灭病
第四节 饮食卫生
建国后,中央青岛市委和市人民Gov十分重视饮食卫生工作。1950年,环境卫生检查组及公安局对饮食物品店及摊贩进行多次卫生检查。1958年,全市饮食行业和食堂除了做到“五洁四无”外,还必须做到“两要”(要新鲜、防尘)、“四不”(不卖、不买 、不做、不吃腐败变质食物)。60年代初,开始贯彻《食品加工销售、饮食行业卫生“五四”制》。1964年,加强了饮食行业和集体食堂的卫生监督。到80年代初,食品卫生水平的较大的提高。1980年5月下旬,市革命委员会食品卫生领导小组检查了79个单位,责令3个单位停业整顿,4个单位限期改进。商业、供销部门加强饮食品企业管理。1981年春,召开疗养接待供应部门食品卫生经验交流会,组织了3次专门卫生检查,并在各农贸市场设食品卫生专管员。1982年,市商业局制定食品卫生奖惩规定,设210名检查员,随时检查基层单位,不合格者限期改进并给予经济制裁。同时,配备3辆密封糕点专用车,运送糕点占全市销售总量的50%。全市14处农贸市场全面实行卫生检查评比,每季度一次,优良者处终奖励。1984年后,贯彻执行《青岛市1984年食品卫生基本要求》,对违反《食品卫生法》者责令立即停业整顿或给予罚款。1985年,建立单位禽食品卫生档案,严格食品生产审批手续,加强全质量监测,增加50多名农贸市场管理员,公布全市食品卫生监督电话,发动广大群众监督,做到专业队伍与群众相结合,提高食品质量合格率。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36
第六篇 爱国卫生运动
第三章 争创卫生城市
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岛市的爱国卫生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纳入了精神文明建设。把讲卫生与环境美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爱国卫生运动具有新的使命、新的意义、新折内容和活力。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青岛加强了城市综合治理、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立法。1984年,国务院对《青岛市总体建设规划》批复后,爱国卫生运动纳入了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从卫生观念出发,在美化青岛环境,繁荣青岛经济,保障人健康,发展工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方义初级阶段的卫生工作的作用。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37
第六篇 爱国卫生运动
第三章 争创卫生城市
第一节 整顿市容卫生
1976年以“三整顿”为开端的整顿市容环境卫生使青岛市中心区面貌大变,市容环境卫生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在这个基础上,又把整顿重点放到城乡结合部和一些薄弱地区上。先后集中整顿治理了从青岛站到娄山站的铁路沿线两侧环境,从市区到流亭机场的公路两侧,从市区到崂山的南北两条公路沿线,使整个环境卫生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全市范围基本解决了“四乱”(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的问题。对一些卫生薄弱地区也加紧治理。市南区湛山、浮山、辛家庄3个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小区,是突出的卫生死角,周围7个村是有名的“老、大、难”。为解决这个“老、大、难”,1986年投资2.4万元,在市南区委、区Gov的支持下,协同有关部门多次现场办公,对3个办事处组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分会,建立卫生保洁队伍,制订了规章制度,初步改变了卫生面貌。台东区的仲家洼、四方区的错埠岭小区等卫生薄弱地区作为重点进行了治理。
对街道路面的硬化,人行道铺装,粪便、污水处理以及环卫设施的更新和环卫队伍的建设等,每年都提出明确的指标,把任务分配到主管部门、单位和各区,组织定期检查,不断取得进展。到1986年,全市车行道硬化率已达75.65%,人行道六角水泥板铺装率已达62.57%。全市排水管道已达545.6公里,污水泵站增加支12个,年污水排放量为1037.57万吨,经过处理的达1009.5万吨。延安路污水实验站用射流曝气氧化处理污水日达3000吨。1986年,全国污水处理和回收利用经验交流会在青岛召开,知名专家对这项工程予以充分肯定。公共厕所的建设也取得较大进怄气展,到1986年,共新建、翻建公厕120座水冲式厕所有81座,占公厕总数的67.5%。分布在全市主要马路、商业繁华区和风景旅游区的公厕基本改造完毕,布局合理,清洁卫生、造型美观别致,方便了群众,美化了市容。1980年后,增加、更新了环境卫生设备。至1986年,全市活动垃圾箱共有3680个、卫生箱1000个、吊笼垃圾箱10个,垃圾粪便专用车辆220部。为保持市容整洁,除抓紧专职环境卫生队伍的建设外,还加强了民办保洁队伍的建设。1986年,市Gov针对全市1300多名民办保洁队伍任务重、待遇低及一些单位拒绝交纳公共卫生费等问题,批转了市爱卫会、市财政局、市环境卫生局《关于市区单位、居民继续交纳公共卫生费以办好民办保洁队伍的报告》,适当增加了保洁人员的工资,提高了保洁人员的积极性。另外,又新增100名保洁人员,增另22条街道和保洁任务。
在净化环境取得重大突破以后,根据中央爱卫会的部署,又把绿化、美化环境提高人民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作为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内容,提上了工作日程,并规定为每年检查评比的一项主要条件。自1982年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以后,每年都大张旗鼓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绿化、美化青岛。1984年开始建设10个山头公园,在封山育林,建设楼台亭阁的基础上,向具有高标准艺术造型和园林化发展,使每个山头公园的植物配置和园林建筑与周围环境更加协调。经过全市广大军民的努力,年年都有较大发展。1986年一年,全市就植树141.6万株,栽植绿篱24万多米,铺栽草坪78.1万平方米,新辟绿地28年计4万多平方米,新建花地、花坛1377个。全市绿地总面积达162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56.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02平方米,绿化先进单位和花园式单位达到300多个。全市贯通东西马路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根据爱国卫生运动发展的需要,把一些急待解决的薄弱环节,归纳成简明扼要的指标要求,通过宣传教育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制度,落实到广大基层得群众中去,这也是一项有效的治本措施。1984年,市“五讲四美三热爱”委员会(简称五四三)、市爱卫会、市公安局联合制订了“门前三包”条件,在200多条主要街道上由街道办事处、公安派出所与沿街单位签订“门前三包”协议书,做到门前有“三包”标志,有固定管理人员,保证卫生区内卫生、秩序、绿化经常保持良好。1985年进行了整顿,扩大了范围,在315条街道,2500个单位实行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在开展“门前三包”活动的同时,市爱卫会对不同行业提出不同的卫生标准,要求限期达到。凡是宾馆、招待所、疗养院、车站、码头、机场等“窗口单位”和大专院校,一律由市爱卫会直接掌握,经常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检查,其中的次不合格就不能达标,以促使这些单位的卫生经常化、制度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4个疗养院有21个达标,31宾馆、招待所有27个达标,火车站、港口客运站全部达标,12个驻青院校有9个达标。到1986年,全市累计保持达标水平的有1840个单位,占全市单位总数的68.6%。
1985年7月,青岛市人民Gov发布《关于“一要三不准”的通告》以实现青岛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的明显好转。同年,中共青岛市委、市人民Gov又发出《关于贯彻执行“一要三不准”的通告》,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7000人专、群结合的市容监察队伍,由各区统一组织,按人划段,包干负责,发给市容监察证和臂章上岗值勤,市容监察人员对违犯者给予批评教育和罚款。经过宣传教育批评和必要的处罚,到1986年,主要街道上行人的乱闯、乱吐、乱倒、乱摆摊的现象大为减少,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得到进一步改善。
为保证市容环境卫生法规的落实,1984年7月组建了212人的青岛市市容监察大队,下设5个中队。市容监察人员分布在市内50多个街道办事处的街道干部结合,进行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这支队伍成立后,经过专门培训,提高了执法人员的素质,在执行市Gov《关于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通告》等几个法规中,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初犯从宽,屡犯从严违法必究,依法管理。1985年,教育劝阻15万人次,处罚2万人次;1986年1月至10月份,劝阻6.25万人次,处罚12万人次。1985、1986两年罚款14万元。市属各县(区)也在县城管理方面,采取类似的措施,制订了城镇管理法规,在开展“门前三包”、“门内达标”活动中,组建了环境卫生监察管理队伍,实施奖罚措施,促进城镇社会风气和秩序的好转。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37
第六篇 爱国卫生运动
第三章 争创卫生城市
第二节 控制鼠害
鼠害在青岛是一个突出问题。1979年12月24日,市爱卫会发出《关于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在全市城乡开展灭鼠统一行动的通知》。从1979年12月至1980年1月在全市6区4县52个街道办事处和93个公社建立灭鼠领导小组,培训灭鼠专业队伍43957人,印发灭鼠宣传材料5万多份。经过调查,在全市城乡908179户居民中,574971户为有鼠户,投药567566户,共捡死鼠77.1万只。根据典型调查标准计算,共消灭老鼠291.5万只。1981~1982年,在市区继续投放大量磷化锌统一灭鼠;在农村,各县(区)分段突击灭鼠。1983年春,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春季灭鼠活动的通知》,市Gov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市、县(区)先后召开各级群众动员大会3290次,印发宣传材料2.3万份,并利用有线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发动群众,组织6075个灭鼠专业队(有45732人参加),先后出动85万多人次,在全市城乡开展大规范灭鼠达标活动。1983年1月10日至22日、2月18日至28日、4月10日至22日,3次统一投药灭2鼠,共灭鼠458.3万只。1984年,全市城乡又进行了3次统一灭鼠活动。1985年3月13日,中共青岛市委在胶南县召开灭鼠防病工作会议,3月20日至4月20日,城乡统一行动,共投毒饵38.6万斤,取得了显著效果。各县、区共拣死老鼠497.2万只。另据卫生防疫部门定点测定,6县及黄岛区野鼠平均密度由灭鼠前的9.75%降至3.41%;家属平均密度由灭鼠前的12.6%降至3.4%。市内五区家属平均密度平均密度由灭鼠前的7.6%降至1.3%。
1986年3月15日至4月30日,在全市城乡开展第二次灭鼠统一行动。6区3县受教育人数达284804人次,成立灭鼠领导小组1709个,建立灭鼠专业队5069个,培养灭鼠技术员2969人,在155个街道管区的1058520有鼠户投药,共投毒饵162409斤,设置鼠夹97455个,安装三线路电子灭鼠器235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控制了鼠害,老鼠密度已由灭鼠前的8.57%降到1.3%。
1986年9月27日,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室、市人民Gov办公室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市城乡开展灭鼠“一役达标”创建无鼠害市活动的通知》,从当年9月到1987年4月,在1万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灭鼠活动,组织训练16万投药员,对城乡150多万户居民,近万个单位,800万亩农田、山林和1000多公里的下水道、地下干道,连续多次投药,用毒饵近2000吨,声势浩大,规模空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市城乡家鼠密度降到1%以下,野鼠密度降到2%以下,完全达到上级规定的无鼠害标准。由于鼠密度降低,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人数也大大减少。1987年1月至3月,各县(市)及黄岛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人数比1986年同期降低58.6%。
1985年6月和9月,交通部、铁道部、卫生部、中央爱卫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爱卫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组成鉴定委员会,对青岛港务局、济南铁路局青岛分局、海军北海舰队、青岛卫生检疫所于1985年1月份开始开展的创建“无鼠害海港、军港、火车站”活动,进行了两次考核鉴定,认为青岛港区的海港、军港以及火车站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口岸卫生监督办法》规定的无鼠害标准,授予青岛港区的海港、军港经及火车站为全国“无鼠害海港、军港、火车站”光荣称号,颁发了奖状、锦旗和3.5万元奖金,并赠送了纪念品。
1976年后,每年都处理一大批积存的垃圾脏土,治理一批“古力”冒溢、污水横流的“老大难”,加强了城市粪便的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和城乡结合部不卫生老大难单位、地区的治理,蚊蝇孳生地大为减少,并加强了消毒队伍的建设,有效地控制孳生场所。到1986年,全市消毒队伍已发展到150多人,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实行严格的责任奖罚制。每年都能做到“四早”(早准备、早部署、早动手、早消杀),一般都在4月左右即开始投药消杀,使全市绝大部分地区的苍蝇密度逐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38
附 录
医院选介
济南铁路局青岛铁路医院
该院于1904年德占当局修筑胶济铁路时初建。1914年11月,被侵华日军接管。1918年6月改为青岛病院广岛町分院。1920年3月又改为青岛铁路医院。1923年,改不青岛诊疗所,迁至沂水路9号。1933年扩建,又改为青岛铁路医院。1938年1月,再次被侵华日军接管,迁回现址。1946年,由南京国Gov接管。1949年6月命名为济南铁路局青岛铁路医院。1980年建成新病房大楼。为综合性企业医院,隶属济南铁路局青岛铁路分局。
1986年全院占地11676平方米,建筑面积9857平方米。病床258张,病床使用率38.13%。职工44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23人,主任医师、药师各1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38;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1.73。日均门诊量884人次。
医疗科室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综合科、传染科、中医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保健科及老干部门诊、急诊室、手术室、理疗室,医技科室有检验科、药剂科、放射科和特检科,以及10个管理科室。主要仪器设备有B型超声波诊断仪、脑电图仪、电子计算机诊断仪、心电监护仪和血气分析仪等。
该院的银屑病追访调查研究获1985年济南铁路局技术成果二等奖,1986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38
附 录
医院选介
青岛纺织医院
该院于1953年12月26日建立,原称青岛纺织管理局医院。1958年向社会开放。1983年5月,改称青岛纺织医院。1986年5月30日与青岛医学院联合,兼称青岛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为综合性教学医院,隶属青岛市纺织工业总公司。
1986年该院占地75886平方米,建筑面积41407平方米,地下战备医院建筑面积4162平方米。病床456张,病床使用率88.8%。职工76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38人,副主任以上医师14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1.67。日均门诊量1139人次。
医疗科室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中医科、预防保健科、职业病科、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防痨科、皮肤科、肿瘤科和儿童保健科,医技科室有放射科、检验科、同位素室、营养室、特检科、病理科、药剂科、麻醉科、理疗科和医疗器械科,还有13个管理科室。主要仪器设备有西门子500毫安和200毫安X光机、脑电图机、手术显微镜、血库冰箱、软组织X光机、同位素扫描仪自动生化分析仪、遥测心电监护仪、伽玛──心功能仪、B型超声诊断仪、三导联心电图机、纤维导光胃镜、结肠镜、胆道镜、子宫镜、膀胱镜、支气管镜和十二指肠镜。
该院研制的抗痨药物三合素(酒花素)1978年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科研成果奖和山东省、青岛市科学大会奖,并编入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青岛化工厂氯丁二烯中毒防治研究,1986年通过部级技术鉴定,1981年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青岛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对早孕的研究,推广血尿的放免HOO试验成功,1985年经国内专家通过技术鉴定,获山东省科研三等奖。该院1986年被评为全国、山东省、青岛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38
附 录
医院选介
青岛港口医院
该院于1953年建立,原名青岛港务局医院,设在无棣一路21号。1956年扩大,无棣一路21号不住院部,在热河路49号设门诊部。1970年2月迁现址。1986年易名为青岛港口医院。为综合性企业医院,隶属交通部青岛港务局。
1986年全院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病床100张,病床使用率63%。职工25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8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26,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2.59。日均门诊量492人次。
医疗科室有内科、外科、老干部保健科、妇科、儿科、神经科、中医科、皮肤科、口腔科、五官科及急诊室、手术室和肠道门诊,医技科室有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药剂科和理疗室,还有5个管理科室。主要仪器设备有500毫安X光机、B型超声诊断仪和脑电图仪等。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38
附 录
医院选介
青岛海洋渔业公司医院
该院于1975年在原保健站的基础上正式建立,设住院部、门诊部和码头保健站。为综合性企业职工医院,隶属青岛海洋渔业公司。
1986年全院占地1023平方米,建筑面积3636平方米。病床110张,病床使用率80.6%。职工12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1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18,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1.12。日均门诊量297人次。
医疗科室有内科、外科、中医科、五官科、小儿科、妇科、牙科、手术室、药剂科、放射科、检验科、理疗室、供应室等。主要仪器设备有200毫安及400毫安X光机、体外反搏治疗机、B型超声诊断仪等。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41
附 录
医院选介
青岛市传染病医院
该院于1906年初建,为德国的一个临时检疫所。1914年11月被日本陆军病院接管。1918年6月改为广岛町分院台西镇传染病分室。1920年3月改为青岛病院台西镇分院。1922年12月,由北洋Gov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接管,改名为胶澳商埠传染病院。1925年10月,划归山东省总督署卫队军医处,改称市民传染病院。1928年6月军医处撤退,恢复胶澳商埠传染病院名称。1929年命名为青岛市市立传染病院。1931年改为青岛市市立医院第一分院。1933年7月,又称青岛市市立传染病院。1938年1月,再次被侵华日军当局占用,由日本同仁会防疫处兼管。1945年12月由青岛市卫生委员会接管。1946年3月移交青岛市卫生局。1958年8月由嘉祥路迁现址。1979年10月17日改称青岛市传染病医院。为传染病专科防治医院。
1986年,全院占地35673平方米,建筑面积9436平方米。病床400张,病床使用率71.7%。职工27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6人,主任、副主任医师各1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6,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0.68。日均门诊量58人次。医疗科室有4个病室(其中设有肝炎、外轮及港口留检、干部病床),医技科室有药剂科、检验科、超声波室、X光室等、还有6个管理科室。主要仪器设备有500毫安X光机、B型超声诊断仪、人工肾机和钾钠分析仪等。
该院承担传染病的医疗、教学、预防及科研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规定,收治法定传染病人。30多年来,为消灭天花,控制烈性传染病的发病做出重大贡献,使青岛市的传染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42
附 录
医院选介
青岛市第二人民医院
该院成立于1952年12月8日,由红十字会附设的慈济医院与柏林诊所合并组成,时称青岛市台东医院,原址台东区历城路6号,1955年迁台东西二路23号。1976年开始建新院。1979年10月17日更名青岛市第二人民医院。1980年1月10日迁入新址。为综合性医院。
1986年全院占地23110平方米,建筑面积22476平方米,病床500张。病床使用率92.5%。职工71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38人。医生现护士之比为1:1.03;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1.42。日均门诊量1501.7人次。
医疗科室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神经科、麻醉科、家庭医疗预防科及急诊室、手术室、针灸室、理疗室和肠道、痔瘘门诊,还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病理科、医疗器械等科及血库、营养室以及9个管理科室。主要仪器设备有脑电图仪、胃镜、呼吸机、血气分析仪、B型超声诊断仪、纤维导光十二指肠镜、自动生化分析仪及800毫安遥控X光机等。
该院以眼科、脑外科、创伤外科见长,经婴儿瘫后遗症的矫治和同种异体骨移植临床应用取得很好成绩。1976年检验科研制成简化电泳仪,在省科技展览会上展出。青岛Ⅲ型双重造影硫酸钡混悬剂科研项目获1984年省级科研二等奖。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42
附 录
医院选介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
该院前身为1931年1月美国基督教信义会所办的信义会医院,原址城阳路5号。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办,改为日本同仁会东亚医科学院宿舍。1946年5月美国重新恢复信义会医院。1951年由青岛市人民Gov接管并改名青岛医院。1958年迁现址,改名为青岛市沧口医院。1979年10月17日又更名为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为综合性医院。
1986年全院占地16352平方米,建筑面积12655平方米。病床300张,病床使用率94.6%。职工36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62人,副主任医师4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20,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1.20。日均门诊量为585人次。
医疗科室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中医科、职业病科、五官科、预防保健科及手术室。医技科室有检验科、放射科、病理科及B型超声 诊断仪室、心电图室、纤维胃镜室、针灸室、理疗室等。主要仪器设备有500毫安X光机、纤维胃镜、八导联生理记录仪、B型超声诊断仪及脑电图机等。
该院经创伤外科、职业病防治、肾疾病治疗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获1978年青岛市科技大会奖。《氯化砷氧杂蒽毒理学的研究与临床》、《常见毒气中毒防治》获1978年省科学大会科研成果奖。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42
附 录
医院选介
青岛市第四人民医院
该院1972年开始筹建,1976年1月16日命名为青岛市楼山医院,同年10月1日开诊。1979年10月17日更名为青岛市第四人民医院,为综合性医院。
1986年全院占地21344平方米,建筑面积5713平方米。病床120张,病床使用率101%。职工17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0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0.89。日均门诊量103人次。
医疗科室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中医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和仇急诊室。医技科室超声波室、心电图室、理疗室、检验科、药剂科、放射科、B超室。主要仪器设备200毫安X光机、B型超声诊断仪及血库冰箱等。
该院专于普外科,其中以水囊“T”管内引流术治疗胆管疾病和直肠癌手术见长。有机磷中毒抢救治疗成功率达98%。四型套囊T管用于胆肠吻合术,获1984年青岛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42
附 录
医院选介
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
该院前身为博济医院,原址在太平路。1950年8月在莱阳路25号建成新址,改名为青岛市公安医院,隶属市公安局。1953年1月由公安局移交卫生管理,并改名为青岛市机关职工医院。1954年12月又改为青岛市海滨医院。1958年8月迁现址,改名为青岛市台西医院。1983年7月9日更名为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同时成立院属青岛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1986年8月11日,由山东省卫生厅批准命名为山东省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中西医综合性医院,是省、市中西医结合研究基地。
1986年全院占地16351平方米。建筑面积12464平方米。病床350张,病床使用率99.1%。职工48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78人,副主任以上高级卫生技术人员8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1.37。日均门诊量693人。
医疗科室有内科、外科、神经科、妇产科、中医科、小儿科、家庭病床科、变态反应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理疗科及手术室,还有放射科、检验科、特检科、药剂科、病理科、器械科、血库、实验室和分子医学研究室以及10个管理科室。主要仪器设备有500毫安X光机、多向X线诊断机、手术显微镜、B型超声诊断仪、妊娠监护仪、纤维导光内窥镜、心脏遥控监护仪、血气分析仪、气道过敏测定仪和四导生理记录仪。
该院是山东省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急腹症分会主持单位,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有丰富经验。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证》一书,1978年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及省、市科学大会奖。《中药麻醉剂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常见急腹症》、《抗菌消炎扯的研究》、《阑尾消炎片和利胆片的研究》均获1978年青岛市科学大会奖。1984年12月,复方苯酚胶浆4输卵管粘堵绝育术通过市级鉴定。1985年10月,痛经灵治疗原发性痛经通过省级鉴定并获青岛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利胆片”和“利胆汤”均获国家银质奖。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42
附 录
医院选介
青岛市儿童医院
该院于1983年6月1日在原青岛市结核病防治院旧址创建,同年11月10日开诊。为儿科专业医院,担负着全市儿童的医疗、保健和教学、科研任务。
1986年,全院占地10656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病床50张,病床使用率92.4%。职工185人,其中护士卫生技术人员137人,副主任医师2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14,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3.7。日均门诊量400人次。医疗科室有内科、外科、口腔科、眼科、传染门诊;还有药剂科、放射科、检验科和院属青岛市儿童保健所以及5个管理科室。主要仪器设备有500毫安X光机、B型超声诊断仪和牙科综合治疗台等。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43
附 录
医院选介
青岛市妇产医院
该院前身为1946年10月1日设立的青岛市妇婴保健所。1948年1月,改名为青岛市妇婴保健院。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由军管会接管。1953年市民医院与妇婴保健院合并,改名为青岛市市立妇劝保健院。1983年11月,儿科医护人员编入青岛市儿童医院。1984年12月8日,改名为青岛市妇产医院。为妇产科专业医院。
1986年,全院占地3749平方米。建筑面积1372平方米。病床200张,病床使用率89.7%。职工20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0人。副主任以上医师4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0.9;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1.01。日门诊量119人次。
医疗科室有妇产科、手术室;还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线科、理疗室、病理室和血库等;以及4个管理科室。主要仪器设备有200毫安X光机、B型超声诊断仪、胎儿监护仪和阴道内窥镜等。
该院1953~1983年期间,是青岛市妇幼保健专业医院。1983年11月后,以开展妇产科临床及保健业务为主,进行计划生育手术及指导工作。其《提高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的临床观察》和《三种围产宫内节育器临床比较性研究》均获1983年山东省及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三等获。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43
附 录
医院选介
青岛市胶县中心医院
该院1943年12月建于山东省五莲县洪凝区小凤堂村,初为滨北专署干部休养所,收治部队伤病员和滨北地区干部。1945年10月迁至诸城丁家花园村,改为滨北区医院。1949年10月又迁至胶且城内寺门首街,更名为胶东滨北医院。以后,随着胶县行政区划的变更,名称多次更换。1950年5月易名为山省第七中心卫生医院,8月又易名为山东省胶州专区人民医院。1956年6月必改为昌潍专区第三人民医院。1958年5月,更名为昌潍专区胶县中心医院。1959年2月改为青岛市胶县中心医院。1962年又改为昌潍专区胶县人民医院。1971年更名为胶县人民医院。1975年7月又改为昌潍专区胶县中心医院。1979年1月复称青岛市胶县中心医院。为综合医院。
1986年全院占地41245平方米。建筑面积22548平方米。病床350张,病床使用率106%。职工40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08人,副主任医师2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4;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1.17。日均门诊量732.4人次。
医疗科室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传染科、肿瘤科、中医科、五官科、皮肤科、针灸科、手术室、理疗科、营养室、肠道与计划生育门诊;医技科室有检验科、放射线科、病理科、药剂科、同位素室、特检科以及10个管理科室。主要仪器设备有200毫安X光机、B型超声诊断仪、脑电图仪、牙科X光机、肾图仪及A型超声诊断仪等。
该院是胶县的医疗、科研、教学中心基地,是青岛市第二卫生学校的主要教学基地。电针治疗胆石症、中药糊剂外敷治疗阑尾脓肿获1978年昌潍地区科技大会奖。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43
附 录
医院选介
青岛市结核病防治院
该院于1954年1月1日由青岛工人医院(前身为1901年由德国同善会兴建的福柏医院,1927年改称华德医院,1951年12月改为青岛工人医院)和青岛市市立结核病防治所(1948年1月成立)合并组成,原址武定路27号。19895年5月31日迁入现址,与青岛市第四人民医院合院应诊。为结核病专科防治机构。
1986年,该院建筑面积2550平方米,设病床80张,病床使用率94.2%。职工12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2人,副主任以上医师2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1.54。日均门诊量24人次。
医疗科室有门诊部、3个病室和放射科、药剂科、检验科、纤维支气管镜室、血气分析室及预防科、尘肺组。主要仪器设备有200、300毫安X光机、血液生化分析仪和纤维支气管镜等。
该院担负青岛市防痨工作30余年,结核病患病率由解放初期的5%降至1984年的0.194%,死亡率由300/10万降到9.86/10万。其《肺门淋巴结钙化对矽肺早期诊断的意义》、《活性碳尘肺(附9例分析)》、《硫酸钡尘肺》、《216例石棉肺分析》等论文均获1978年青岛市科学大会奖。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43
附 录
医院选介
青岛市精神病医院
该院于1958年11月由崂山郊区大崂观原麻风病院几十间旧庙舍改造建成。1959年1月9日正式收治病人。1962年12月迁现址。1973年后,逐步建成新的病房楼和门诊楼。为精神病防治、教学、科研的专科医院。
1986年,全院占地13825平方米,建筑面积7117平方米。病床300张,病床使用率103.7%。职工22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1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7;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0.74。日均门诊量43人次。
医疗科室有门诊部、5个病房及简易病房、防治科、工娱疗室;还有药剂科、检验科、心电图室、脑电图室、X光室、超声波和电理测定室,以及4个管理科室。主要仪器设备有200毫安X光机、脑电图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等。
该院碳酸锂治疗情感性精神病的研究获1978年青岛科学大会奖。1980年对血锂与红细胞锂的测定,获青岛市科学大会奖。1986年青岛市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为省、市级科研成果。色盲与躁郁症家族调查分析资料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44
附 录
医院选介
青岛市皮肤病防治院
该院于1936年8月1日建于女姑山西海岸,原名青岛市瘌病院。1946年3月改为青岛市市立麻风病院。1953年5月改称青岛市市立女姑口麻风病医院。1957年迁入女姑山村新院址,青岛市市立大崂观麻风病医院(建于1953年3月)并入,并改名为青岛市麻风病院。1965年改为青岛市女姑山医院。1976年改为青岛市皮肤病防治院,院部及门诊部设在市北区无棣路5号甲,住院部设在崂山县流亭镇女姑山村。为皮肤病专科医院,担负全市麻风病、皮肤病、性病的防治工作。
1986年,全院占地85338平方米。建筑面积4090平方米。病床150张,病床使用率14%;职工8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7人,日均门诊量248.7人次。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0.54;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0.56。医疗科室有门诊部、住院部、社会防治科和理疗科;还有药械科、检验科以及3个管理科室。主要仪器设备有二氧化碳激光器。
该院担负全市麻风病防治工作,市区、莱西县和即墨县已村基本消灭麻风病,受到卫生部的表扬。近年来逐渐转向对各种皮肤病与性病的防治。螨虫病防治成果获1985年山东省科技二等奖。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44
附 录
医院选介
青岛市人民医院
该院前身为1907欧洲人协会集资所建的福柏医院,院务德国人主持,规模较小。1950年1月由青岛市卫生局接管,1951年12月命名为青岛市人民医院。1953年山东省国营贸易青岛职工医院并入该院。1978年3月新建489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落成启用。1980年11月,青岛市人民Gov又冠以青岛市红十字医院名称,为综合性医院,并承担干部保健任务。
1986年全院占地13103平方米,建筑面积12193平方米。病床330张,病床使用率100.5%。职工57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38人,副主任以上医师11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0.93;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1.73。日均门诊量856.9人次。
医疗科室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眼科、针灸理疗科、口腔科、麻醉科、家庭病床科、干部保健科、预防保健科、急诊室和手术室。医技科室有检验科、产射科、特殊检查科、药剂科、医疗器械科、病理科以及10个管理科室。主要仪器设备有HK600B型超声诊断仪、血气分析仪、体外反搏仪、肺功能机、心电监护仪及800毫安X光机等。
该院以心血管疾病、心胸外科、眼科、影像科及老年病的研究为特长,以干部保健工作为重点。1978~1986年间,多次心脏手术成功,是全市胸外科的骨干医院。《不同时期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观察效果及副反应观察》一文,获1986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成果二等奖。医院污水处理“自动加氯消毒装置”获1985年青岛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44
附 录
医院选介
青岛市市立医院
1919年11月开院,称普济医院。1922年中国Gov收回青岛后接管该院,命名为胶澳埠普济医院。1925年改名为市民卫生院。1931年2月,更名为青岛市市立医院。为综合性医院,是青岛市医疗、科研、教学中心基地和治疗烧伤的中心医院。
1986年全院占地2.6万平方米。新建2.1万平方米病房大楼后,建筑面积达26806平方米。病床600张,病床使用率95.6%。职工93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54人。副主任以上卫生技术人员17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15,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1.55。日均门诊量1723人次。
医疗科室有内科、神经科、中医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烧伤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保健科、家庭医疗预防科及急诊科、手术室,并设有外事病房、干部病房与烧伤病房,不有检验、病理、放射、药剂、医疗器械、营养等科室及12个管理科室。主要仪器设备有B型超声诊断仪、眼科B型超声诊断仪、人工肾机、全身CT、纤维导光内窥镜、1000毫安和多方向X光机,脑电力图机、同位素扫描仪、脑干诱发电位测定仪等。
该院以肝胆外科、普外科及心血管外科、烧伤外科见长设有院属临床医学研究所。1978年《中西医结合对胆石症的治疗和研究》、《胆石症成因研究》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1982年《沿海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的研究》、《下颌生理运动的X线研究》获山东省卫生厅二等奖。1983年《导光纤维玻璃体切割头的研制》获山东省卫生厅三等获。1986年妇产科科研项目《产时上环(113)》获卫生部二等获。二病房护理组1986年被评为卫生部先进集体。手术室护理组多次被评为青岛市“三八”红旗集体。1986年该院被授予市文明单位。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44
附 录
医院选介
青岛市中医院
该院于1955年7月15日建立,原址博山路3号,是在青岛市公费医疗门诊部中医科(1954年成立)的基础上建立的。1962年9月26日迁现址。1983年7月新建病房大楼投入使用。为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综合性中医医院,也是山东中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及青岛地区中医药人员教学、实习、进修基地。
1986年全院占地9657平方米,建筑面积7633平方米。病床300张,病床使用率98.8%。职工34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48人,副主任医师2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0.7,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1.15。日均门诊量444人次。
医疗科室有风科、、骨科、肛肠科、外科、妇科、针灸科、眼科、耳鼻喉科、小儿科、皮肤科、按摩室、理疗室和手术室,医技科室有药剂科、放射科、检验科、特检科、心电图室、超声波室和医疗器械科,还有4个管理科室。主要仪器设备有200毫安X光机、三导心电图机、示波器、血气酸碱分析仪、B型超声诊断仪和多导生理检查仪等。
该院中医内、外、妇、儿科各具专长,以推拿治疗小儿常见病多发病闻名。1979年研制的气功红外信息治疗仪获青岛市科研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科委科研成果二等奖。《痹症并150例分析》获青岛市1978年科学大会奖。苦参栓的研究获1979年山东省卫生厅奖励。1986年完成山东省卫生厅项目人参芦头“致吐”作用的研究鉴定。
1984年6月25日,设院属青岛市中医研究所,承担国家“七五”攻关项目红参芦头治疗冠心病的研究。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44
附 录
医院选介
青岛市肿瘤医院
该院于1972年5月7日在青岛卫生学校旧址兴建,原名青岛市水清沟医院。1976年5月15日改为青岛市肿瘤医院。为肿瘤防治专科医院。
1986年,全院占地25137平方米,建筑面积9424平方米。病床300张,病床使用率94.1%。职工24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5人,副主任医师2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病床与职工之比1:0.81。日均门诊量63.8人次。
医疗科室肭科、外科、放疗科、中西医结合科、妇瘤科及手术室,医技科室有检验科、病理科、特殊检查科、放射线科、药剂科、同位素室和血库等,还有5个管理科室。主要仪器设备有钴[sup]60[/sup]治疗机、200和400毫安X光机、深部X线治疗机、彩色同位素扫描仪、B型超声诊断仪、激光治疗机、纤维胃镜和纤维支气管镜等。
该院主要开展肿瘤联合化疗,防治骨髓抑制、恶性胸水临床研究及乳腺癌、直肠癌、血管瘤等综合治疗为专长,冷冻、放疗、手术治疗晚期宫颈癌的效率达66.7%。其《青岛市肿瘤医院住院病人死亡回顾调查报告》一文获1978年青岛市科技奖。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46
附 录
医院选介
青岛盐业职工医院
该院于1948年6月1日建立,设于青岛港六号码头,命名为山东胶澳盐工医院。青岛解放后,由胶澳盐务局接管。1950年迁址市北区济阳路2号,并扩建下属盐区基层保健所(站)11处。1953年,迁至崂山效区上马镇。1958年,改名青岛市盐务局职工医院。1972年1月,更名为青岛盐业职工医院。为综合性企业医院,隶属青岛市盐业公司。
1986年全院占地16476平方米,建筑面积5932平方米。病床102张,病床使用率767.6%。职工9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6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0.96,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0.95。日均门诊量129人次。
医疗科室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保健科、中医科、五官科、口腔科、手术室、计划生育门诊和肠道门诊,医技科室有放射科、药剂科、检验科、理疗针灸室、超声波室、心电图室和内窥镜室,还有3个管理科室。主要仪器设备有300、200毫安X光机等。
该院不仅承担盐业职工及其家属的医疗保健任务,还向当地机关、工厂、学校和农民开放,抢救危重病人,并协助当地卫生院解决疑难问题。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46
附 录
医院选介
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
1898年夏,侵青德军设立德国海军野战医院,1900年改建为德国总督府医院。1914年11月,侵青日军接管后改为陆军病院。1915年5月,陆军病院一部分改为青岛疗养院,1916年6月改称青岛病院。1923年4月青岛病院隶属于日本驻青岛侨民团。1927年3月改为同仁会青岛医院,1938年1月又改称同仁会青岛医院诊疗班。1945年11月由南京国民Gov接管,1946年3月命名为国立山东大学附属医院,隶属于南京国民Gov教育部。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改为山东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隶属于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1956年9月改为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隶属于山东省卫生厅。该院为综合性教学医院,是山东省东部的医疗、教学、科研中心。1986年全院占地6.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991平方米。病床使用率96.9%。职工1405人(医学院编制在医院工作的17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20人,副主任以上高级卫生技术人员4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5人。医生与护士之比1:0.89;病床与职工之比为1:2.3。日均门诊量1929人次(正在施工的新病房大楼建成后,建筑面积将达51504平方米,病床将增至900张)。
医疗科室有内科、小儿内科、神经内科、外科、心胸外科、小儿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肿瘤科、干部保健科、麻醉科、急诊科、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同位素科、理疗科和药剂科。并设有血液病、内分泌病、计划生育、神经病学研究、眼科病理、动物实验等研究科室及11个管理科室。主要仪器设备有全身CT、大型X线机、B型超声诊断仪、肺功能检查仪、大脑透发电位描记仪、体外循环人工心肺机、眼科透热冷冻手术仪、钾钠氯一氧化碳分析仪、伽玛照相机、钴治疗机等。图书馆藏书6万册。还附设护士学校1所,为全省培训输送护理人员。
该院以内科、外科、心血管、血液、神经内科、骨科,泌尿科和眼科为重点专业。1952~1986年,重大科研成果达86项。1978年以来通过省级以上鉴定的科研成果和专著有35项,其中14项获奖。治疗螨虫病酒渣鼻的特效药“肤螨灵”获日内瓦第十四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银牌奖。《人工关节的临床应用研究》、《骨关节X线诊断学》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另外,获国家经委、卫生部奖3项,省科技奖4项,省卫生厅、教育厅奖4项。《羊血球凝集抑制试剂制备的研究》等达国内先进水平。1982年被青岛市授予花园式单位,1986年被授予市文明单位。同年,妇产科被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单位。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4 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