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曲棍球运动始于1982年。当年7月,国家体委在青岛举办了国际男子曲棍球友好邀请赛,参赛的有巴基斯坦、日本、中国(一、二队)和香港。巴基斯坦专家在比赛进行了讲学活动。嗣后,省体委委托市体委筹建女子曲棍球队,经过选才、试训,于1984年正式成立,队员是崂山四中、青岛20中和其他一些中学的原女子足球队队员,年龄14~15岁,教练黄国昌、匡绵,由市体育运动学校管理,一切从零开始训练。1985年1月,女子曲棍球队赴四川达县进行冬训,得到了国家队教练侯正庆的热情指导,短短两个月初步掌握了曲棍球的基本技能。1986年起,娜出工棍球队每年前往重庆广阳坝曲棍球基地进行冬训。当年,为提高该队水平,适应国内外比赛,省体委从巴基斯坦聘请专家巴希尔来讲学和训练1年。该队从1985年到1989年,9次代表山东参加全国比赛,1987年获第二名,1988年获第三名,1989年获第四名。该队还参加了香港举办的3届女子曲棍球邀请赛。1985年12月第一届5个队参赛,3胜1负获亚军;1987年12月第二届6个队参赛,4胜1负获亚军;1988年12月第三届5个队参赛,4战皆胜,获冠军。1987年7月,联邦德国女子曲棍球队来访,双方打成1平,青岛观众一赌国际女子曲棍球赛的风采。该队有8名运动员达运动健将标准,9名达一级运动员标准,韩文、贺俊、秦玲被选入国家女子曲棍球队。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3 12:16
青岛开展航海多项运动始于50年代。1953年10月,青岛航海俱乐部举办第一期航海多项师资训练班,学员64人。1954年暑期又在23所中学普及航海知识、技能,训练荡桨运动员2206名和驶帆手74名。次年又有2754人参加了训练。教练员刘崇平、刘仁道、杨兆吕、王玉仁、马银友、刘仁庆等,多来自海军。1956年汇泉路1号水上训练码头建成。当年,中国航海运动代表团一行26人,参加了第一届国际航海多项运动竞赛(波兰),获总分第四名及单项第一名、第三名各1个,第四名2个。同年10月,国家航海多项运动队正式成立,队长陈一星,协理员李学卿,教练员董正信、杨象贤、列编队员男8人、女9人,多是从青岛基层训练中选拔的。1957年,驻青“中国人民航海俱乐部”在台西、四方、沧口分别建立水上活动点,在320多所中小学开展多项训练。青岛的水上运动蒸蒸日上。8月,中国队参加第二届国际航海多项竞赛(保加利亚),取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单项第一名至第五名共10人。1958年8月,参加第三届航海多项竞赛(苏联),取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单项2个第一名、3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2个第四名、1个第五名。1958年山东集训队组成,8月参加在青岛举行的全国航海多项竞赛,男女队均获团体总分第一名。任树岳、孙树峰、丁来运的撇缆破全国纪录。1959年6月,全国航海多项青岛分区赛马,青岛男女2队参加,获男子团体总分第三名,女子团体第一名。9月,第一届全运会航海多项比赛在青举行,青岛队代表山东省参赛,获男子团体第二名,女子团体第一名。
1960~1975年,水上军体运动处于调整时期。这期间,1965年曾有39个单位96个队5980人次接受训练。1968年“5.12”命令(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体育系统实行军事接管的通知)下达后,完全停顿。
1976年市航海运动学校建立后,航海多项运动恢复。1978年活动全面铺开,当年派刘英昌、卢柱钜、陈福海、赵东升、范卫东、孙永振参加全国帆船集训,航海多项遂为新兴的帆船、帆板运动取而代之。
航海多项运动开展以来,青岛培养了大量人才,向国家输送的运动员有:陈革(崇华)、陈向东(福海)、盛立仕、阎恒家、丁士庆、尹传哲、王立(姜永先)、孙继善、苏玉贞、陈恂、于淑贤、袁桂华、苗翠珍。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3 12:17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三章 水上运动
第三节 航海模型运动
青岛是中国航海模型运动的发源地之一。1952年9月,国防体育工作会议决定在青岛建立青岛航海俱乐部。1953年5月设航海模型组,业务干部多从海军调入,有曹叙棠、李训久、陈宝棠、张定安、王绍杰。当年试制了几种船体和8艘军舰模型,编写了活动大纲,在学校中试点。1954年1月从5所中学选出30名优秀学生,开办第一期辅导员训练班并在这些学校建立了海模小组,组员68人。当年暑假又在6所中学举办第二期训练班,有学员51名,在11所学校设有专门课外活动室,347人参加。1955年8月,曹叙棠、李训久、曹思慧赴民主德国参观航海模型比赛,带回赠送的大宗航海模型,推动了海模活动的开展。青岛8所中学的海模学员制作了21艘舰船模型,参加团市委主办的少年科技展览,11艘送省、8艘进京参展,1艘获特等奖,4艘获优秀奖。8月,全市首届航海模型竞赛举行,10所学校80名初中生参加,项目以橡筋为动力的初级小型舰船模型为主,四中、铁中、九中成绩优秀。教练员还设计了一批适合小学生活动的纸摺舰模型图。1957年8月1日在贮水山公园举办的国防教育展览会,观众达4万人。1958年8月,市业余队参加全国航海模型竞赛,取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和单项1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3个第三名。10月,山东省航海模型队在青建立,青岛入选的运动员有薛定信、修依道、赵泽忠、刘嘉瑜、陈玉本、辛跃亭、陈恩、张锦铭、姜士珍、李俊莹。1960年省海模队迁至济南,青岛航海模型俱乐部建立,李桂祥负责,教练员王绍杰、于淑贤、杨秀珍。1963年,山东省队又迁回青岛,划归省航海俱乐部领导,原中国人民航海模型科撤销,海模活动移交市航海俱乐部,教练员郭琼贤、苏玉贞,坚持在部分中学开展活动。1963年,省市航海俱乐部合并,组建市业余队12人。当年暑假,俱乐部组织青岛、烟台对抗赛,有6队48人参加。次年暑假,俱乐部举办19所66艘船模的中学生海模比赛。1965年,在中山公园内举行9个单位、16艘舰船模型较高水平竞赛,陈复生和元文珂分获第一名、第二名,破汽缸工作容积2.5亳升水中螺旋桨竞速艇30秒2的市纪录。1966年“五一”节,航海运动展览在中山公园举办,展出各类舰船模型几十艘,观众达万余人。
1966年,海模训练瘫痪。1968年实行军事接管,1970年单位撤销,队伍解散,人员调离体委系统,营房器材交海军接收。1975年,军体运动恢复。第三届全国运动会海模被列为表演项目,薛宝信、孙德庭、修依道、郭琼贤等人参赛。1976年6月,市航海运动学校重建,有薛宝信、修依道、孙德庭、孔庆祝、李保仁、刘英昌等人。当年,在少年宫、九中、12中、36中建立活动点。1977年2月举办10个单位辅导员训练班。两年中为海军制作“07”型驱逐舰模型30艘,海军给予经费赞助4.5万元。
1978年全国竞赛恢复,举办5期训练班,共培训学员147人。8月,市海模代表队组成。青岛业余队从1958年到1978年参加全国级比赛,共获得1个第一名、一等奖3个,4个第二名、二等奖3个,2个第三名、三等奖1个,1个第五名。1979年组成12人的山东集训队,参加第四届全运会,孙志业在5亳升内燃机动力竞速艇圆周项目中,以11秒5的成绩打破了14年之久的全国纪录,夺取第一名;刘进生、修依道、杨午钟进入前6名。1979年12月,省体委批准重建省航海模型队,编制为12人。此后海模活动转向竞技为主,运动员多选自青岛,有孙志业、刘进生、邓淮、兰心刚、曲春、杨午钟、王建国、谢伟、王作宏、郭永茂、王毅、原坚、赵华、翟波、赵生等。1984年10月,全市小学生电动机动力塑料壳小炮艇赛在中山公园小西湖举行,33个小学、11所中学、5区少年宫和2个工厂的120艘模型参赛。第六届全运会前后,海模队增加王东、陈延、黄绪申、胡清平、曲修卓、修慨、薛魏、杨永杰、孔军等人,教练有薛宝信、修依道、孙德庭、矫恒星、赵泽忠。截止1988年底,全队有10人出访日本、比利时、奥地利、联邦德国和法国。在7次世界锦标赛中夺得1项世界冠军,1项世界亚军,1个第三名、3个第四名、2个第五名和金牌奖1项、银牌奖2项;在国际比赛中获得2个第一名。该队还在第一至第六届全运会的2次计团体总分中,获1次第五名、1次第六名;单项成绩获2个冠军、2个亚军、4个第三名、4个第四名、3个第五名、1个第六名;辛跃亭破世界和全国纪录,孙志业破全国超世界纪录。在全国一年一度的比赛中,获得8个第一名、16个第二名、21个第三名、23个第四名、10个第五名,18个第六名;孙志业、王作宏、王毅破全国纪录;另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1989年,海模训练基地在崂山山东头的军民共建水库建成。当年5月,黄绪申在第六届世界航海模型锦标赛中获F1-E>1kg等级第一名,成为青岛第一个世界海模冠军。
航海模型运动开展以来,青岛向国家队输送了陈玉本、赵泽忠、张同发等优秀运动员。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3 12:17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三章 水上运动
第四节 帆船运动
青岛的帆船运动始于50年代。1958年9月青岛参加了在武汉东湖举行的帆船比赛。60年代,帆船运动无大的进展。1978年3月,国家体委在青岛组织运动员集训,青岛的帆船运动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拳头”项目。
1979年12月,山东省帆船专业队成立。当年,该项全国锦标赛只设“芬兰人型”和“飞行荷兰人型”两个级别,后逐年增项。全国帆船比赛,已有芬兰人、飞行荷兰人、火球、男女470、男女激光和少年乐观型(OP)等6项8块金牌。1988年,山东队获男女470、激光、乐观型3个级别的团体总分第一名。山东队从建队至1988年,在参加亚洲帆船锦标赛、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和青运会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8枚、银牌27枚、铜牌23枚;团体总分第一名3次、第二名2次、第三名1次;代表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的有刘英昌、卢柱钜、范卫东、左勇、王建斌、张能强、王勇、杨弘、邵红峰、曹晓波、杨武、王梦远、石晓英等人。
1989年7月,在第二届青运会帆船比赛中,丛刚、吕令波的男470,刘湘雯、王净的女470、杨海青的激光,林松的芬兰人,马志诚的乐观型取得第一名。9月,在第五届亚洲帆船锦标赛上,张勇强、王勇的男470杨弘、石晓英的女470获第一名,曹晓波的激光获第三名。9月,团省委授予丛刚、吕令波、林松、杨海青、刘湘雯、王净、马志诚、王梦远新长征突击手,省妇联授予刘湘雯、王净三八红旗手,省体委奖给帆船队“二青会成绩显著,奥运会为国争光”的锦旗。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3 12:17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三章 水上运动
第五节 帆板运动
帆板运动是新兴的水上运动项目。1980年9月,周本亮参加国家体委举办的首批全国帆板教练员训练班,青岛始有以中学生为主的帆板运动。当年,青岛文艺界训练班2期。1982年又办3期,并参加了在青举行的全国比赛,张海滨获三角绕标第五名。1984年8月,在山东省首届帆板比赛中,青岛有6人进入前6名,杨弘获女子三角绕标第一名。次年8月,省“振兴杯”帆板赛在青岛举行,青岛队获团体总分第二名,10人进入前6名,陈炎获女子长距离第一名。1986年6月,王强代表山东队参加全国比赛,获女子三角绕标第六名。1987年,全国沿海开放城市帆板比赛在青举行,逄金钢分别获长距离和三角绕标第一名。1988年在全国沿海开放城市帆板比赛中,王琳获女子三角绕标第二名、长距离赛第五名。历年向省队输送的优秀运动员有:杨弘、王强、武雪梅、逄金钢、逄金强、康鹏、王琳。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3 12:18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三章 水上运动
第六节 摩托艇运动
青岛1956年引进摩托艇运动,是赴最早的城市之一。1956年7月,由海军为主组成中国航少代表团参加第一届国际航海竞赛,队员有焦锋、匡林生、叶福民、刘运盛、颜锡鑫,获164公里长距离三阶段第一名,单项获OB级10公里第四名,OA级10公里第五名。10月,国家摩托艇队在青建立,选择一批青岛运动员入队。他们经过严格训练,成绩有长足进步。1957年8月,在第二届国际航海多项运动竞赛上,吴其伟在长距离等比赛中独得金、银、铜3枚奖牌,被誉为“旋风姑娘”。1958年春,山东省摩托艇集训队组建。当年秋,省队参加首届全国摩托艇竞赛,名列前茅。10月,省队正式建队。嗣后,该队参加历届全国比赛,一直处于全国上游水平。1963年,在全国摩托艇个人冠军赛上,曹元盛获OA级1公里环圈第一名;李屯亮获OB级5公里第一名。1964年,在全国摩托艇个人冠军赛上,孙建泳获OB级10公里第一名。1957~1964年在国家队的青岛籍队员有吴其伟、常淑芳、赵兰宾、李屯亮、陈崇华等人。1964年后国家队取消,改为集训队形式参加国际性的比赛。
1966年后,摩托艇训练瘫痪。1970年,队伍被解散,多年积累的价值10万余元的运动器材损失殆尽。1975年,水上军体运动复苏,摩托艇列为第三届全运会表演项目。1976年青岛市航海运动学校恢复,水上运动又陆续开展起来。
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又将摩托艇列入正式比赛项目。1980年,山东省摩托艇队重建,教练员为曹元盛,队员付汉波、杜在微、邱忠海、王星、高颖、尉淑珍等。1982年全国摩托艇赛,邱忠海获5公里第一名。1984年全国赛,付汉波获OB级10公里第一名。1984年邱忠海参加日本第一届鹿岛杯国际有奖摩托艇环赛,获OS-400H级第四名。1985年全国摩托艇赛,杜在微获OB级5公里第一名;谢军获OB级1公里第一名。1986年鲍同伟参加日本河口湖杯国际赛,获OB级10公里第六名。1988年,韩国防参加在柏林举行的欧洲国际比赛,获OA级10公里第二名。
历年竞赛中破全国纪录者有:李屯亮、邱忠海、付汉波、杜在微、谢军、高颖、鲍同伟。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3 12:21
青岛航空俱乐部建于1957年7月,设址于沧口机场内。至年底,航空俱乐部基本上形成了教学、训练、机务维护及行政管理等比较完善的滑翔训练基地。当年10月,俱乐部开始为海军预科学校代训第一批学员,滑翔运动在青岛市正式开展起来。俱乐部除为海军预校代训处,还在青少年中普及航空知识及业余滑翔活动。1958年,航空俱乐部开展业余滑翔、无线电、航模集训,举办了山东省第一期专业滑翔队集训班。9月,李守德在全国滑翔跳伞比赛中获得高级滑翔机特技第六名。1959年5月,航空俱乐部与木材综合加工厂合作,设计制造出山东省第一架“51”号初级B型滑翔机,试飞成功。9月,李开河在第一届全运会滑翔比赛中,获100公里三角航线竞速第二名,贾敦强获初级滑翔机绞盘车牵引矩形航线起落第二名。1957~1966年,航空俱乐部共为海军、空军代训以及举办专业、业余训练班24期,培训滑翔学员1137名。
1966年后,训练停止,队伍解散。1975年3月山东省青岛航空俱乐部恢复,更名为青岛市航空运动学校在新校址中华埠机场重新建立滑翔机场。1980年3月28日举行开学典礼。从1980年到1982年,该校共举办专业、业余滑翔班5期,培训学员180名。1983年后,青岛航空运动学校先后向省航等培养输送了罗成胜、张玉铭、霍石如、李良桢、何恒龙、韩洪钧、李开河、杨惠英等滑翔选手。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3 12:25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五章 其他运动
第三节 航空模型运动
青岛航空模型活动开展较早,建国前以“劳作”课的形式出现在中小学的课堂上。建国后,中小学以科研活动为内容,开展航空模型运动。当时的模型简易,用皮筋弹射(橡筋模型),后来逐步开展自由飞模型、线操纵模型、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1957年,青岛市航空模型俱乐部成立,正式把航空模型纳入国防体育项目,在中小学中培养辅导员193人,航模组员1546人。当年,青岛参加第六届省运会航模比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8月,青岛直接参加了全国航空模型分区赛。1958年,中、小学中的航空模型运动,已成为学校课余科研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1959年以后,航模运动主要在基层开展。当时,开展航模运动的单位有85所中、小学,从事航空模型活动的学员达1.4万余名。航模活动激发了青少年的兴趣,当时曾研制火箭起直升飞机模型、无线电操纵飞机模型获得成功。1960年9月,青岛入选国家队的赵学广代表中国航空模型队访问匈牙利,在二级自由飞模型飞机的对抗赛中,两次获得第一名。1963年10月,全省航空模型比赛在济南举行,青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1966年以后,航模运动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断很久。1976年后活动虽恢复,但由于器材、场地的限制,加之没有赛事,开展缓慢。1980年,航模运动恢复竞赛。当年青岛参加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通讯赛,获综合团体第一名;1982年获P1B-2单项团体第二名;1983年获P1B-2单项团体第三名;1985年获P1C-2单项团体第一名、P1B-2单项团体第二名。在1980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的历次全省比赛中,青岛均获综合团体前3名。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3 12:25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五章 其他运动
第三节 桥牌运动
青岛的桥牌运动始于1976年。当时,山东省政协和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徐一贯常约苗瀛州、姜锡纯、徐祖廉等人在沈蕴昌家中玩桥牌。沈崇立及其友董宏、郑汝标、钟长声也参加了打桥牌的行列。几年后,他们的桥牌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1980年5月,在青岛体育训练基地潘兴常协助下,举办了两期桥牌训练班,后又在德县路小学办了两期。沈崇立、郑汝标主讲,培训学员120名,为推广桥牌运动播下了种子。此后,桥牌运动开始普及,队伍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各大专院校,国棉一厂、三厂更为广泛。1982年,全首届桥牌团体赛,8支队伍参赛,沈崇立、董宏、季琪、刘国安、希海鸣获冠军。1983年,市桥牌双人赛,参赛选手110名,季琪、刘国安获东西向第一名,刘志刚、毕灯原获南北向第一名。4月,郑汝标、谢央军、马毅、张洪弟参加山东省首届桥牌团体赛,获亚军。1984年4月,郑汝标、谢央军、季琪、刘国安参加第二届全省桥牌团体赛,获第三名。1985年,全市桥牌选拔赛,组建了以沈崇立为教练、刘志刚为队长的市代表队,在第五人民医院训练半年。刘志刚、沈崇立组织了一年一度的全市友谊杯桥牌赛,以求普及。1986年4月,经过训练的市桥牌队参加第十三届省运会桥牌比赛,获团体总分冠军,翟云来、陈洪玉获双人赛冠军。赛后,市桥牌队又参加了全国桥牌邀请赛,获团体第四名;翟云来、陈洪玉获双人赛冠军,季琪、刘国安获双人赛第二名。1988年,市桥牌协会成立。1989年8月,市桥牌队参加在烟台举行的全国“柯达杯”桥牌赛,获团体第四名。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3 12:25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五章 其他运动
第四节 摩托车运动
青岛开展摩托车运动始于1956年。这年4月,市城建局团委发起举办第一摩托车训练班,参加学习的共85人。同时,市总工会购进“佳娃”250摩托车2辆、“两兹”175摩托车6辆,与市体委合办摩托车训练班,培养了142名摩托车手。1957年又业余教练31人,摩托车手346人。从1957后起,青岛先后向国家和山东省输送了3批运动员,向国家输送的有郭祖仁、李志亭、黄卓显、赵桂芳、梁云芳等,向省输送的有刘淑英、徐学官、于东范、曹桂英、苟菊年等。1959年,青岛参加第八届省运会摩托车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同年,郭祖仁在第一届全运会上获环行公路两轮350亳升100公里第五名。1963年9月,郭祖仁、徐学官、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摩托车个人冠军赛,郭祖仁获两轮350毫升35公里越野赛冠军,徐学官获750型越野赛第三名。1965年,郭祖仁在第二届全运会上,获男子250型越野35公里个人第二名。
1975年,军事体育恢复后,由于收回的摩托车已严重损坏,活动无法开展。教练员自己动手,修旧利废,修复了7部摩托车。1978年12月,首期摩托车训练班举办,使停止了12年的摩托车运动终于恢复。训练普通摩托车手30人,特等摩托车手工艺0人。在当年的第四届全运会上,年已43岁的郭祖仁在南昌赛区的摩托车预赛中以勇敢果断、市超技艺获得两轮越野赛冠军。1980年,开展了重点训练,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1981年,青岛队参加了“文化大革命”之后省首届摩托车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宗志忠获摩托车越野赛个人第三名。1982年和1983年又培训了普通摩托车手40人,特等摩托车手17人。1984年全省摩托车比赛,青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逄锦柱获全能冠军。1985年训练特等摩托车手8名。1986年,市摩托车队组建,参加第十三届省运会摩托车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王建新、陈新获250型场地障碍赛队赛第一名;逄锦柱、冷斌获250型越野赛队赛第二名;宗志忠、冯泽滨获125型越野赛队赛第三名。逄锦柱、冷羡慕还代表省参加了1980年在牟平养马岛举行的全国摩托车超级越野赛,获80型队赛第四名,逄锦柱获个人第四名。逄锦柱还参加了1987年的第六届全运会和全国摩托车赛,获得250型越野队赛第三名。1984年以来,青岛先后向省队输送了司金毡、逄锦柱,向八一队输送了冷斌。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3 12:26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五章 其他运动
第五节 无线电运动
青岛正式开展无线电运动是从1958年开始的。当年7月,第一期无线电学习班利用暑假举办,学员50人,学习结业后进行了考试,有10人达到三级运动员标准。9月开学后,参加学习的学校都分别成立了无线电活动小组,吸收无线电受好者参加,这项活动又逐渐推广到其他中学。这年,孙洪才代表省参加了全国无线电快速收发报比赛,以433分获得第一名。1959年春,为迎接全国第一届运动会,全省抽调人员进行集训,青岛参加10多人。孙洪格在当年全省无线电比赛中,在长码、短码、字码发报中破3项世界纪录。孙洪才、郭淑贤(女)参加了第一届全运会无线电比赛,孙洪才又获男女字码发报金牌、短码发报银牌、长码发报铜牌,并打破了这3个项目的纪录。1960年训练无线电辅导员70名,参加无线电活动的有807人。当年,青岛参加全省无线电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其中发报成绩获第一名。10月,省无线电队来青进行无线电多项和测向通讯表演,传授无线电测向的基本技术。1961年8月,举办国防体育训练班,又训练无线电工程人员30人,普及级报务员120名。1963年,无线电活动继续普及,在基层15个单位训练报务员519人,11个单位训练工程人员351人。7月,青岛市参加在济南举行的无线电收发报比赛,甲队获男抄全能第一名、机抄第二名,女手抄全能第二名;乙队获男手抄全能第一名,女手抄全能第一名和第二名;孙洪才的手健发报破全国纪录。同年10月,孙洪才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无线电发报竞赛,破全国纪录。1964年,又训练辅导员104名。截止1965年总计训练基层无线电辅导员450名,以考核合格的收发报务手达630名。
1976年,无线电运动开始复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方面为基层培养骨干,一方面重点抓提高训练,无线电运动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从1976年到1988年共训练500人。
80年代,青岛无线电运动员在各类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参加全国比赛中,1980年,白海冰、王青获男子组第五名。1983年,肖海泉与省队队员合作获团体总分冠军。1985年王健获青年组80m波段第一名。洪勇获青年组个人全能第一或,李晓东获青年组2m波段第一名。1987年,李晓霞获全国锦标赛女子个人全能冠军、“西湖杯”女子组2m 波段第一名。1988年,赵新华获女子组个人全能、2m波段、80m波段、识图越野4枚金牌,还与邹宏合作获2m、80m波段队赛2枚金牌;黄克功获男子青年组识图越野金牌;张岩、李嵩获男子青年组2m波段队赛冠军。1988年邹宏获女子80m波段个人冠军。在参加全省比赛中,1980年,青岛队获团体总分第二名。1982年,青岛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姜秀华获女子组80m波段测向金牌。1983年,肖海泉获男子成年组2m波段金牌;肖海泉、肖健男子双人,男子团体,白海冰男子青年组80m波段,白海冰、尹刚男子青年组团体均获冠军。1984年,青岛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肖海泉男子成年组80m波段、个人全能,白海冰男子成年组2m波段,李红女子组80m波段、个人全能均获金牌。1985年,青岛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李晓霞女子全能,宋晓红80m波段,女子组80m、2m波段团体,洪勇男子青年组2m、俱全能,李晓东男子青年组80m、2m波段,80m波段团体昀获金牌。1986年,李晓辉获女子组80m波段金牌。
多年来,青岛培养了一批无线电运动人才,向国家队输送的运动员有李国利、王青、李晓辉、王健、李晓霞、杨巍灵、修晓青、肖海泉等。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3 12:26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五章 其他运动
第六节 体操运动
30年代,青岛的学校注重体育与国术,推广军事训练,出现了柔软体操。体育协进会还利用《体育周刊》,宣传西方的体操运动。学校的教育科目及每周教学安排有体操课,包括徒手操、器械、技巧、垫上运动。全市运动会,有中学生军训、小学生会操和团体操表演。团体操规定表演的种类有游戏、歌舞、体操、军训、童子军,内容繁多,引人入胜,却非竞技体操比赛活动。
建国后,健身体操——广播操广泛开展。50年代“劳卫制”、70年代“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体操是必测科目。其中,团体操尤为盛行。1949年12月9日,在全市第一届体育大会上,团体操表演有47个,人数在万人以上。大会操有“永远跟着Our Party”等10个项目。第二届体育大会有2500人的中学女子大会操、2400人的小学大会操。第、四届体育大会,从徒手操发展到器械操、腰鼓操、双杠叠罗汉操等。在全国第一届少年运动会和全国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上,全统一组织的大型团体操表演蔚为壮观,显示了青岛组织团体操的水平。
1950年暑假,礼贤中学学生曲炳瑜、陈真光、李文绪等人和其他学校热爱体操的学生自发组织了一个体操训练班,学单、双杠等项目的技巧。1951年暑假,他们又成立了中学生联合技巧队,队员有曲炳瑜、陈真光、陈善敬、陈国光等14人。后来这个队又增加崔文章、徐培文、陈美智、石玉琴、赵淑英、刘舜华、李冲飞等8个女队员。1953年中学技巧队解散,队员们都成为各校开展体操活动的骨干力量。1953年后,具有大专毕业、体操水平较高的体育教师王风遴、陈汉平、王在廪、肖安娜分别分配在青岛四中、建筑工程学校、青岛七中、青岛八中任教,从而使这些学校成为体操传统学校。加上原中学技巧队的骨干作用,全市有10余所中学建立了体操队,逐步形成一支较高水平的体操队伍。1953年,在第三届省运会体操比赛上,王风遴获个全能冠军。1954年开始,青岛将体操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市体委组建业余体操队,聘请中学专项教师组织辅导。1956年,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建立时,调毕衍尧任体操教练,开展体操运动的正规训练。1956年4月,陈国光在全国个人冠军赛上,获业余组双杠冠军。同年6月,在全省体操比赛中,陈国光获中学组单杠、自由体操第一名、全能第二名;郭学禧获吊环第一名;陈真光获普通组全能第二名。同年7月,在全省第一届少年运动会上,青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1956年8月,在青岛举行的全国第一届少年运动肝的体操比赛上,王以之获男子甲组全能第六名,单杠、吊环第二名;栾石基获甲组单杠第一名,鞍马、吊环第二名;张白露获女子乙组跳马第五名,朱传玫获第六名。1958年8月,在全省体操比赛中,陈国光获一级全能冠军,吊环、双杠第一名;周方瑞获一级全能冠军,自由体操冠军;郭岐武获一级鞍马第一名;朱传玫(女)获二级全能冠军,平衡木、低单杠第一名。张白露获二级全能第二名,自由体操冠军;李惠玲获二级低单杠第一名;谭桂荣获二级吊环第一名;郭学禧获二级单杠第一名。
1958年11月,山东省体操队建队时,周方瑞、宋启瑞、李文寿、栾石基、王培强、朱传玫、李惠玲、崔丽华调入。肖光来等考入北京体院,张白露等选入空军和其他部队。1960年3月,又调走高健、张守忠、陈玉婷、金惠文等以及19名儿童运动员。优秀体操运动员陆续调出,后继乏人。1962年下半年,恢复业余体校体操班,学生36人,调袁微琴和齐书平任教练。同时,学校的体操训练也在复苏,18中夺得1963年在中学校田径、体操运动会的体操团体冠军。正当体操运动向上发展的时候,时逢“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仅使培养的优秀苗子被扼杀,基层训练也无影无踪,致使较长时间体操处于裹足不前的地步。1972年全国业余体校工作会议精神后,体操训练恢复。体操班由毕衍尧、高益英任教练,在第一体育场体操房开展训练,一批少年儿童伤脑筋选手脱颖而出。1973年7月,在全省少年业余体校体操比赛上,青岛获女甲团体总分第一名,男甲团体总分第二名;王宏获女甲全能冠军;单项金牌得主有女甲王宏的自由体操、平衡木,李萍的高低杠,马丽的跳跃,女乙卓茜的低单杠,李静的自由体操。1974年,在第十届省运会体操比赛中,青岛获少年男、女乙组、男儿童组3个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1975年5月,王宏在全国体操比赛中,获平衡木第三名。70年代,青岛体操运动员入选山东队的有王宏、卓茜、李风伟、郭洪峰、蔺建虎、叶长伟。
进入80年代,青岛着眼于开展幼儿体操。1980年1月,青岛市体操运动协会建立,主席雪痕。同年6月,第二体育场体操馆落成并投入使用后,极大地改善了体操训练条件。1980年8月,在全省少年儿童体操比赛中,韩嘉伟获男少个人全能、鞍马、双杠、单杠4项冠军,宋云获男儿童个人全能、自由体操、鞍马、吊环4项冠军。1981年7月,全省少年儿童体操比赛在青岛举行,吕斌获男儿童甲组吊环冠军。从1982年起,青岛边疆举行了市级幼儿体操比赛和中小学体操比赛,少年、幼儿体操得以健康发展。1983年8月,在全省业余体校体操比赛上,王育红获女儿童乙组个人全能、平衡木第一名。1984年8月,在全省业余体校比赛上,青岛获女儿童乙组团体第一名,孙登超获男儿童甲组吊环第一名,金铭子获男儿童乙组鞍马第一名,徐红获女少乙组自由体操、跳马、平衡木第一名。1985年5月,省儿童组调赛,金铭子获男儿童甲组个人全能第一名。7月,希望杯赛,男少孙登超的吊环,男儿童乙组张小龙的鞍马、杨进的跳马均获第一名。1987年7月,在省希望杯体操比赛中,获第一名的有孙登超、杨进、姜立亚、初萱、贾岩红、续贞。11月,市体操运动协会改选,组建第二届体操协会委员会,名誉主席让秀英,主席于青。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3 12:26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五章 其他运动
第七节 举重运动
举重运动早已流传民间,为增强肌肉力量进行举石担、石锁活动。40年代,青岛始有市级的举重比赛,以石担作器械,方法是不分级别轮流举,举过头顶算一次,以次数多少计算名次。
建国初,一批举重爱好者成立“健力队”。1950年,吕崇贤自制正规金属举重器成功,建议举重列入市运会正式比赛。次年全市竞赛,吕崇贤获冠军。群众性举重活动得以推广,不久涌现出曲炳瑜、王银光、季荣刚、赵元善、吕崇贤、牛治尘、姜桂田、李本尧第一批优秀举重选手。
50年代,青岛是全国最早将举重列入比赛项目的城市之一。举重运动逐步形成传统项目,其水平在全省、全国属上乘。1950年3月,在全国举重测验比赛中,曲炳瑜获轻重量级(总成绩325公斤)冠军。1957年青岛参加第六届省运会举重比赛,共获6枚金牌、破1项全国纪录;季荣刚、王银光、吕崇贤、牛治尘、赵元善、孙方义、分获最轻量级、轻量级、中量级、经重量级、次重量级和重量级冠军。1958年10月,在第七届省运会上,青岛获金牌的举重运动员有陈家礼、牛治尘、尤明河、吕崇贤、姜桂田、赵元善、高洪昆、李本尧。1959年在第八届省运会上,青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尤蛤河、吕崇贤、高洪昆、赵元善获金牌。1965年,于守金重量级总成绩全国纪录。1966年,于守金在有12个国家参加的北京新兴力量举重邀请赛中又以455公斤的总成绩获冠军。
1973年,青岛恢复举重运动。这年起,竞赛取消了双手推举。同时,一年一度的全市举重比赛又开始举行,新手不断涌现。1974年4月,在全国举重个人比赛中,杨怀庆获重量级冠军。10月,在全国举重比赛中,杨怀庆再获冠军。当年青岛参加第十届省运动会,获团体冠军,得金牌6枚。同年,杨怀庆选入国家队,7月在北京迎战缅甸举重队,获重量级冠军。1979年6月,宋振竹在全国举重达标赛上获100公斤级3项冠军,打破3项全国纪录。
进入80年代后,青岛兴坛更趋活跃,举重人才陆续涌现。1980年10月,全市职工举重比赛就有8人打破19项省、市纪录,马文柱、王逢欣、葛从万、宋政明、袁兴盛、杜明春、李学义、于澄、王威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少年举重活动也开展,殷轩、王兆祥、杨志俊、王新民、庞尚东、王敏、牟剑波、杜涛、王跃煦、于银涛登上举坛。女子举重选手薛在彦、张杰、王学芹在1988年第十四届省运会举重比赛中,成绩优异。1987年马文柱在第六届全运会上获75公斤级冠军。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3 12:26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五章 其他运动
第八节 摔跤运动
青岛的摔跤与武术同时起步。1923年,韩愧生、王子平、杨明斋、常秉毅等武术高手云集青岛,在传播武术的同时,开展摔跤活动。1929年,市国术馆建馆后,由常秉毅执连续开办6期摔跤模范班,入学者100余人。此后,摔跤活动很快发展起来。国术假定摔跤班学生王锡海1930年曾获华东地区摔跤第一名。1934年10月,在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摔跤比赛中,佟顺禄、赵云亭、张孝才夺得前3名,使华北武林为之瞠目。1935年,谭祖秀在第六届全运会上获轻量级冠军。自此,青岛市每年举行摔跤比赛,培养了孙玉君、杜玉山、马金海等名手。1951年,市第二届人民体育大会进行了武术、摔跤表演。次年8月,全市民族体育表演大会在第三公园举行,杜玉山、张所春分获甲乙组冠军。1956年,第五届省运会将摔跤列入比赛项目。1957年开始,青岛开展自由式和古典式摔跤运动。9月,李书章在第二体育场开办了摔跤班。1958年,青岛成立了摔跤集训队。次年,在全国自由式、古典式摔跤锦标赛上,朗益刚获古典式重量级冠军,李书章获次中量级亚军。1959年5月,青岛队参加第八届省运会,获中国式摔跤团体总分第二名,获单项冠军的有:马书奎、宋殿远、张宝呤、江敦太、李书章。1960年6月,在武汉全国20单位摔跤锦标赛上,朗益刚获古典式重量级冠军。1960年后,中国式摔跤运动一度在基层单位开展得很活跃。“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止。1973年后,在台东、四方一些工厂的青年职工中又逐渐恢复,各区相继开展了摔跤运动。1974年11月,举行了全市武术、摔跤比赛,以区为单位参加。摔跤运动又开始活跃起来,多以区组织活动,并间断地举行全市竞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比赛每年举行。1983年全市中国式摔跤比赛,参赛运动员有30多人。1984年青岛组建中国式摔集训队,教练员赵鸿济,队员10多人。当年8月,在山东省摔跤柔道比赛上,青岛队获团体冠军,得金牌7枚、银牌2枚、铜牌2枚,金牌得主是陆广义、王风琪、徐青林、韩乃夏、栾福伦、刘东军、聂金亭。1985年,青岛队参加全省比赛,获团体第二名,李从龙获57公斤级冠军。1986年,在山东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青岛队获团体冠军,得金牌5枚,银牌3枚;李从龙、栾福伦、王风琪、郭艳春、赵根柱分获57、62、74、90、100公斤级冠军。1988年5月,在第十四届省运会上,青岛队获团体第二名,王作军获100公斤以上级金牌。
1985年,青岛组建国际式摔跤集训队,教练杨世杰。1987年,该队发展为专业队,有队员10人,张恒才和张高洁任教练。在第十三届省运会上,该队获自由式团体第三名。在第十四届省运会上,该队获古典式和自由式2个团体第二名;古典式李卫国获金牌、自由式赵军(68公斤级)、邱松(100公斤级)获金牌。在全国比赛中,1987年8月在全国少年国际式摔跤比赛中,赵军获70公斤级第六名。1988年4月在全国自由式摔跤锦标赛中,杨晓帆获100公斤级第五名。1988年8月,在全国少年国际式摔跤锦标赛上,青岛队获自由式团体总分第一名,赵军(70公斤级)、张宇(83公斤级)获冠军,高奕总(76公斤级)、李国庆(83公斤级)、高兴奕(83公斤级)获亚军。杨晓帆获1988年全国自由式摔跤冠军赛的100公斤级亚军,并达到运动健将标准。1988年10月,在全国首届城市运动肝的自由式摔跤比赛中,高兴奕获82公斤级亚军,栾风顺(100公斤级)、芦林(130公斤级)获第四名。1989年4月,在全国青年自由式摔跤锦标赛上,高兴奕、栾风顺分获82公斤级和88公斤级冠军。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3 12:27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五章 其他运动
第九节 柔道运动
柔道运动是新开展的一个项目。发起人徐殿平是武术世家,自幼热爱武术和摔跤运动。1977年,他在四方区体委随于化贤练摔跤。1979年自费支保定参观摔跤柔道比赛。他曾在天津体育学院观摩柔道训练,随许哲夫教练学习,后又自费到北京体院学习。1982年5月,徐殿平组织的青岛市第一支柔道队在第一海水浴场成立,以沙滩为场地开始了启蒙训练。同年夏天,在四方区体委协助下,邀请北京和天津体院的师生进行技术指导。1983年9月,为了尽快开展这项运动,10名队员自费赴沪参观第五届全运会柔道比赛。之后,又建立了第一支女子柔道队。1984年3月30日,省委副书记李昌安在第二海水浴场遇见他们正在训练,询问了情况,对他们不计条件、刻苦训练、发展柔道事业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第二天,李昌安邀请市体委领导一起观看了训练,指示要改善他们的训练条件。4月,省委、省Gov召开全省体育工作座谈会时,李昌安表扬了这支队伍。此后,省体委调徐殿平参加了全国柔道教练员学习班。结业后,市体委调徐殿平为柔道教练员,在沧口区正式组建女子柔道队。8月,在全省首届柔道比赛上,女队获全部8个级别的冠军,李昌安专此发来贺信。青岛沙滩柔道队从此闻名于全国。
柔道队成立后进行了全面科学系统的训练,成绩提高很快。女队在1984~1989年的全省比赛中,一直保持团体总分第一、金牌总数第一,被称为“六连冠”队伍。1981年,在第十三届省运会上,曲志宏、孙红云、王慧、傅青、于新平、吉林获金牌。在第十四届省运会上,程政、王军、李静、田野、孙军获金牌。1989年全省柔道比赛(14个代表队),青岛8人参赛,7人获冠军,1人获亚军;冠军有姜少东、徐坤、于军峰、傅青、李静、田野、陈红梅。1986年10月,在全国女子柔道冠军赛上,曲志宏获—66公斤级第三名,无差级第六名。1987年7月,在全国少年柔道锦标赛上,程政获—61公斤级冠军。1988年10月,青岛参加首届全国城运会的柔道比赛,获团体总分第四名;田野获+72公斤级冠军,陈红梅获+72公斤级第三名。短短数年,青岛柔坛涌现出一批人才,杨素梅、曲志宏、孙军、于军峰、程政曾入选国家队。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3 12:27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五章 其他运动
第十节 射箭运动
青岛的射箭运动始于30年代,并列为全市竞赛项目。1934年,参加全市冬季体育竞赛会射箭比赛的男女运动员有数十人,男女混合编组比赛,每人以5箭为限,参加者多系武林高手。这个项目于抗日战争开始时中断。
1959年初,为迎接第一届全运会,在熟知射箭技能的老一代射箭选手有刘建甫、沈璜的组织下,集中了秦云基、矫恒馨、杨丽香、刘同玲、钟林生、郝家骥、谷钧忠、刘惠民等第一批队员开始正规训练。同时,解放军体院、济南军区招收了王荣娟、王国璋、刘秉钧、王锡华、王锡武、杜云基、裴贵田、郑立发、宋修发、韩桂芳一批学员。至此,在青岛形成了射箭运动的骨干力量。1959年,在且国射箭锦标赛上,谷钧忠获男子70米单轮第三名。在第一届全运会上,王荣娟获女子50米单轮冠军。60年代初,在全国箭坛出色的青岛射箭名手有王锡华、王荣娟、秦云基、王国璋、刘秉钧、孔祥友、郝家骥、潘兴常。王锡华仅次于李淑兰居全国第二位。她在1961年10月,以624环和580环的成绩分别超过了女子30米双轮(614环)、50米双轮(495环)的两项世界纪录。1963年7月,她又在全国6单位射箭友谊赛中超过4项世界纪录。在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上,她与李淑兰、赵素霞一起夺得了女子射箭团体冠军。此后 ,她又多次与同伴一起超过单轮和双轮女子团体射箭世界纪录。秦云基在1960年全国射箭比赛中曾以287环的成绩获女子30米单轮的冠军,破全国纪录;1962年其单轮30米的成绩又在全国夺冠,平世界纪录。潘兴常1962年出访蒙古,夺得男子8个单项的5个第一名。刘秉钧1965年获全国少年射箭通讯赛冠军;8月与同伴一起破男子团体的全国纪录。“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岛的射箭运动末能开展。
1980年,省体委决定在青岛体育训练基地组建业余射箭队。1981年,刘秉钧又在少年宫建立了一支少年儿童射箭人。这两支队伍的组织训练使青岛箭坛又呈现活跃。不久,又涌现出一批新秀。青岛体育训练基地培养的马湘君、曲月峰、李军涛成为省队队员 ,少年宫培养的陈红、孙燕很快达到健将标准。马湘君自1985年以来,14次打破7项全国纪录,破1项亚洲纪录,平2项世界纪录;1987年3月27日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举行的第三十四届世界射箭锦标赛上获得了世界女子个人冠军。1988年底,市优秀运动队决定设射项目,王国璋出任教练。同时,海泊河体育场又建起一支业余射箭队伍。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3 12:28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五章 其他运动
第十一节 击剑运动
青岛从1957年开始有击剑运动。这年,武术教练员马文章参加了由北京体院举办的全国第一期业余击剑训练班。结业返回后,于同年6月正式组建了第一支青岛业余击剑队,由武林人士协助,一批业余体校学生参加。年底,参加了在沈阳举行的25城市击剑、技巧锦标赛。当时,器械简陋,一般比赛使用马鞭剑,决赛使用钢剑。1958年山东省组建击剑队,部分队员入选,王勇调济南部队。1959年,在第一届全运会上,鞠圣亭获男女重剑个人第五名,王勇获男子花剑第五名。1961年,在广州击剑比赛中,王勇获轻剑个人冠军。经济困难时期,省击剑队下马,青岛也停止了击剑活动。
1972年2月,原“八一”击剑队队员孙立明调青岛铁路分局工作,邀集了一些愿意从事击剑运动的职工、学生组建一支业余击剑队,自力更生开展业余训练。1973年初,市体委将击剑的业余训练转入第二体育场,训练条件有所改善。9月,国家体委下达迎接第七届亚运会组织全国击剑集训的通知,王勇、孙立明、年志超、谭振忠、魏庆斋、李立克、张英璞、肖林8人参加。经过筛选,又留下王勇、年志超、谭振忠、李立克参加第二期集训。这期间青岛击剑队有了长足的进步。1974年4月,市业余击剑队代表省参加全国击剑比赛,获男子花剑团体第二名(王勇、谭振忠、林国顺),男子佩剑团体第四名(孙立明、魏庆斋、陈世钦);王勇获男子花剑个人第三名,年志超获男子重剑第四名。1975年9月,市业余击剑队代表团省参加第三届全运会。会后,省体委委托市体委重新组队。并调王勇组织训练,重新组建了35人的业余击剑队。1977年8月,该队以山东队名义参加全国击剑比赛,以业余 队对抗专业队,经奋力拼搏,荣获团体第五名。后停训4年,导致第四届全运会无队参加。
1982年,省体委又委托市体委组建击剑专业队伍,安排在青岛体育训练基地食宿训练,由李俊琪负责,苗路华任教练。但此时建队已经过晚,击剑水平已与兄弟省市差距过大。1983年5月,在第五届全运会击剑预赛中,只有单纪敏、苗路华进入前32名。第五届全运会后,省击剑队正式在青岛体育训练基地建立,王勇、费东升任教练,队员16人。1986年,第十三届省运会把击剑列入正式比赛项目。丁坤(女子花剑)、李少伟(男子佩剑)获金牌,宋健伟(男子佩剑)获银牌。老击剑选手孙立明、谭振忠、魏庆斋组建了济南铁路局队,不失当年锐气。1986年7月,市少年宫也组建了儿童击剑班,由年志超、刘玉才任教,小队员30人。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3 12:28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五章 其他运动
第十二节 自行车运动
青岛30年代开展自行车运动,初由体育协进会组织自行车队进行春季郊游活动。1934年,自行车郊游人数已达近100人,40年代,社会上有一批人从事自行车技巧业余训练,每逢市级运动会则应邀到赛场表演。
建国后,陆风鸣成立“青岛市飞车队”。从1952年起,这支车队经常在市运动会上进行表演,引起观众轰动,堪称岛上一绝。1953年7月,在市第四届体育大会上,王清坤以44分22秒5获2万米冠军,滕安英以26分11秒4获女子1万米冠军。同月参加第三届省运会,王玉兰以23分30秒4获女子1万米冠军。1956年9月,在第五届省运会自行车选拔赛上,刘曼丽的1500米以2分55秒6、3000米以6分8秒4打破2项女子全国纪录,并获3000米冠军,1500米第二名;李燕等7人获得前6名。
60年代后,省运会再未把自行车列入正式比赛,间隔了27年。1965年7月,市总工会建立市职工业余自行车锻炼队,用普通自行车训练。多数队员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刷新了一批市纪录。“文化大革命”时期,自行车项目被撤销。
1979年,自行车运动恢复活动。当年,纪玉章刷新男子场地1500米和5000米的市纪录。1980年底,省体委从烟台调来原省自行车队的车子、零件分配给潘兴常组织的省外贸局和市邮电局工会的两支业余自行车队。1982年8月青岛体育训练基地将这两支业余队调整组成一支16人的集训队,参加了第五届全运会。这支业余队难以在比赛中与其他专业队抗衡,成绩平平。全运会后,该队被撤销,车辆器材转交东营市体委。1984~1985年,石秀兰、崔红、李全惠参加全国工人运动会自行车赛,是两获女子40公里团体冠军的成员。1987年,崔红参加全国自行车锦标赛,分获场地3公里个人第一名和50公里团体第一名。
80年代中期,青岛伞厂的张保国带领一些热心于自行车运动的青岛,利用业余时间坚持锻炼。1985年由市北区体委牵头组队训练。1986年,该队参加第十三届省运会公路自行车赛,获得团体第二名;刘文胜、宋延峰、于希和、张宗平组队参加男子100公里团体赛,以3小时14分24秒03夺得冠军;宋延峰获个人计时赛第一名。1988年5月,仍以张保国组织的自行车业余锻炼队为主组队参加省第下四届运动会,获公路自行车赛团体第四名。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3 12:28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五章 其他运动
第十三节 桥牌运动
青岛的桥牌运动始于1976年。当时,山东省政协和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徐一贯常约苗瀛州、姜锡纯、徐祖廉等人在沈蕴昌家中玩桥牌。沈崇立及其友董宏、郑汝标、钟长声也参加了打桥牌的行列。几年后,他们的桥牌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1980年5月,在青岛体育训练基地潘兴常协助下,举办了两期桥牌训练班,后又在德县路小学办了两期。沈崇立、郑汝标主讲,培训学员120名,为推广桥牌运动播下了种子。此后,桥牌运动开始普及,队伍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各大专院校,国棉一厂、三厂更为广泛。1982年,全首届桥牌团体赛,8支队伍参赛,沈崇立、董宏、季琪、刘国安、希海鸣获冠军。1983年,市桥牌双人赛,参赛选手110名,季琪、刘国安获东西向第一名,刘志刚、毕灯原获南北向第一名。4月,郑汝标、谢央军、马毅、张洪弟参加山东省首届桥牌团体赛,获亚军。1984年4月,郑汝标、谢央军、季琪、刘国安参加第二届全省桥牌团体赛,获第三名。1985年,全市桥牌选拔赛,组建了以沈崇立为教练、刘志刚为队长的市代表队,在第五人民医院训练半年。刘志刚、沈崇立组织了一年一度的全市友谊杯桥牌赛,以求普及。1986年4月,经过训练的市桥牌队参加第十三届省运会桥牌比赛,获团体总分冠军,翟云来、陈洪玉获双人赛冠军。赛后,市桥牌队又参加了全国桥牌邀请赛,获团体第四名;翟云来、陈洪玉获双人赛冠军,季琪、刘国安获双人赛第二名。1988年,市桥牌协会成立。1989年8月,市桥牌队参加在烟台举行的全国“柯达杯”桥牌赛,获团体第四名。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3 12:28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五章 其他运动
第十四节 拳击运动
青岛30年代即效仿西方国家的格斗形式进行活动,与武术柔和一起作为防身之术。当时从事这项活动的人数不多,末列入竞赛项目。
50年代拳击风靡一时,青岛把该项目纳入竞赛。1953年7月,在市第四届人民体育大会拳击比赛上,吕崇贤获重量级、程武当获轻量级冠军。1957年,第二体育场组建业余着手击班,进行专项训练,并到公共体育场所为群众表演。1958年,山东省着手击队组建时,吕崇贤、程武当、江志壁、杜学礼入选。1959年,拳击以“不全国情”被打入冷宫。
1979年,邓小平接见了世界着手拳击冠军穆罕默德。阿里,给沉寂20年之久的拳坛送来了春天的信息。从事多年拳击运动的四方机厂职工蘧峰,组建了四方区拳击队。这支队伍以后成为市拳击队运动的中枢。1981年,市南区体委也组建了区拳击队。这两区还都成立了区拳击运动协会,各类拳击表演、比赛应运而生,“拳击迷”在有人在。1981年以来,青岛以各区为单位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邀请赛、大奖赛、对抗赛20多次,其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9次,第二名10次,第三名3次;获单项冠军42次、亚军33次、第三名21次。青岛的拳击运动实力已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1986年3月,拳击列入全国竞赛项目,确定先在青岛等15个单位进行试点。青岛市遂将拳击列为市重点项目。1987年1月,国家体委在北京空军体育馆举行集训赛,于德顺57公斤级、于川63.5公斤级、王亚为81公斤级获冠军。3月,为迎接首届全国拳击锦标赛,市体委在沧口体育馆举办了“橡机杯”拳击大赛,有8支业余队、50余名选手参加了10个级别的角逐。5月,青岛以橡胶九厂队的名义参加了全国拳击锦标赛,于德顺、于川、王亚为分获57公斤级、67公斤级和81公斤级冠军。6月,在全国冠军赛上,宋效臣、高林青分获51公斤级和60公斤级第二名、第三名。10月,“中国体育报——武汉晚报杯”国际拳击邀请赛在武汉举行,苏联、朝鲜、日本、泰国、中国、民主德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8支拳击队参加,青岛有8名运动员参赛,7人进入各级前3名;于川为中国拳击队获得了唯一的1枚金牌(63.5公斤级);于德顺、王亚为获银牌,袁青海、王立海、于伟、赵书鹏获第三名。1988年4月,青岛以印染厂队的名义参加僵拳击锦标赛,6人进入前3名。8月13日,市拳击运动协会成立,主席刘秉钧。9月,青岛举办“洛玻杯”全国拳击大奖赛,刘永胜、赵文进、赵书鹏获冠军。12月,在全国拳击冠军赛中,于川、王亚为获冠军,于德顺、袁青海、赵文进获亚军,陈源获第三名。1989年2月,在省首届拳击比赛上,青岛红星电器股分有限公司拳击队的7名选手参加了7个级别的比赛。李嘉铮、谭海顺、袁松本、赵文进、孟祥君、申伟刚、赵书鹏囊括7个级别的冠军并获团体总分第一名。5月,在济南举行的全国拳击锦标赛上,于川、王亚为获冠军。8月,在“密封杯”全国大奖赛上,赵文进、于鹏、金磊、黄斌、于德顺、王立海、弭庆分获71、81、91、54、60、63.5、67公斤级冠军。11月,在全国拳击冠军赛中,赵书鹏获91公斤级冠军。1990年5月,在省“振兴杯”拳击比赛中,纪永新、谭海顺、郑永军、赵文进、孟祥君、申伟刚、赵书鹏分获57、60、67、75、81、91公斤级冠军,并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几年来,青岛拳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选手,被输送到北京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和武警部队的有:司建占、陈克利、江熙、黄斌、宋晓臣、孙洪琪、袁青海、王立海、弭庆、于伟、马群、于德顺、王亚为、于连志、赵书鹏、于川、陈源、邵世葵、贾世宝、高林青。作者: leon 时间: 2009-10-3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