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2月,青岛市水产养殖公司成立。开始附设于青岛市水产供销公司,一套机构两个牌子,工作人员9名,办理青岛地区港湾对虾养殖基地建设,生产规划,集运加工出口等项业务。1984年11月,水产养殖公司脱离水产供销公司,成为青岛市水产局直属单位,机构编制增至29人。主要任务是负责群众性对虾养殖生产、技术管理、苗种分配和组织加工出口等项业务,申请调配港养对虾所需的化肥、花生饼和柴油等物资。1984年以前,市水产养殖公司与中国水产总公司、山东省水产养殖公司和县(区)水产养殖公司组织联营,实行有偿服务。1985年开始,四级联营组织解体,养殖对虾实行自产自销,市水产养殖公司营业量减少。1986年经营品种仍以三A牌去头对虾为主,增加杂色蛤、立虾等加工品,全年经营总量671吨,其中去头对虾491吨,虾仁70吨,立虾仁50吨,蛤肉40吨等,总营业额1800万元,实现利润75万元。1985年10月,青岛市水产养殖公司与日本北海道工藤水产有限会社签订合资合同和章程,经营水产品养殖、采购、加工出口业务。开始阶段加工海胆销往日本。是年,经青岛市计委、外经委批准,公司扩大经营范围,总投资额为40万美元,中日双方各投资50%。第一阶段投资额为20.3万美元。1986年1月,中日合资青北水产有限公司成立,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中方担任,副董事长和副总经理由双方分任。年末,公司固定资产15.2万元,年营业额3.5万美元,利润1万美元。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5 11:19
附 录
附录一 企业简介
青岛市网具厂
青岛市网具厂,位于台西五路2号甲,厂区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53平方米,是青岛较早生产渔用网具的单位。建国初期,台西几个生产自救纺绳组合并,组建青岛市军属制绳结网厂,隶属市民政局。1955年四方草绳厂并入100人,1958年社会福利第三纺绳合作社并入200人,职工增至700人左右。1960年经调整归并保留350人。1962年,军属制绳结网厂划归青岛市水产局领导,改称青岛市网具厂。
军属制绳结网厂,以手工操作和八角纺车为主要生产手段。1952~1955年,渔网、渔线产量由10多吨增至56吨,1953年盈利14万元。1960年设纺绳车间、合股车间及制绳工地,有合股机5台,绳机8台,手工操作生产仍占全厂生产的85%。是年,纺制各种绳索500吨。其中,合股绳350吨,总产值780万元,上交利润120万元。1961年,在团岛一路61号建立扎网车间,将街道6个结网加工点编结的渔网全部由验网组按规格要求验收集中,由染网组油染晾干,交委托加工的渔生产单位。是年,开始聚乙烯渔线、渔网加工生产,棉渔线产量下降。1962年1964年,先后增设抻网机1台和锅炉、汽包设备,代替人工抻网死结,对化学纤维网衣做定型处理。网具绳索生产仍沿袭来料加工方式。1962~1964年,实现利润29万元。1965年,建成合股车间、变电室、仓库等630多平方米,安装变电设备及电动编网机,生产能力增强。但自60年代末期来料加工量减少,生产任务长期不足。1966年棉渔线产50吨,1968年降为5吨,棉线绳年加工量为30~50吨,仅有60年代初的1/10。1970年,购进旧帆布机34台,与原有捻线设备配套,为青岛纺织品批发站加工纯棉帆布,逐渐成为网具厂的主要生产项目,帆布年产量由50万米增至100万米。进入70年代以后,生产聚乙烯线,年产量50~80吨,锦纶线年产量5~10吨,抻拉定型网3000~7000片,扎网500~1000合。1978年以后,网具厂经营规模逐渐扩大,职工由300人增到400多人,设有合股、织布、扎网、机修4个车间,有并纱机3台,捻线机9台,槽筒机1台,织布机34台,整经机2台,络纬机1台,制绳机3台,抻网机2台,网片定型热处理设备1套。1980年,安装上海产塑料抽丝机2台,青岛市水产供销公司将聚乙烯抽丝生产设备移交给网具厂经营。1982年生产的聚乙烯和维尼纶混合渔线,产品捻度、色泽和拉力强度均符合国家标准。是年,销售聚乙烯线100吨,比1981年增加44.5吨,销售尼龙网线2.2吨,胶丝网线7吨,混合网线(绳)8.2吨,生产经营状况好转。80年代前期,年产帆布100多万米,渔网5~6吨(20~30亿目),聚乙烯线15吨左右,年产值200~300万元,利润20~30万元。1986年末职工人数434人,固定资产总值133万元。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5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