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农村自古就有不少村庄缺水,有些是季节性缺水,有些是历史性缺水。建国后,中共青岛市委和市Gov对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工作十分重视,在兴修水利的同时,逐年安排资金兴建农村饮水工程。特别是1980年全国饮水工作会议以后,市、县(市、区)、乡(镇)各级Gov都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投入。各级水利部门加强了具体指导,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了解决人畜饮水规划,落实了具体措施。8年来,在兴建大量饮水工程的同时,还基本上完成了除氟改水任务。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5 10:19
第六篇 城乡供水
第二章 农村供水
第一节 缺水状况
青岛农村缺水尤以山丘区和沿海孤岛为重,有的村庄需往返几公里挑水吃;有的地方到缺水村走亲带上一桶水作礼物;沿海9个主要孤岛遇旱全靠用船到内陆运水;有的村需深夜到几十米深的井底刮点浑水;莱西县水集镇展格庄村昔日流传着“有女不嫁展格庄,水罐挂在膀子上”的歌谣。据1980年普查,全市共有历史性缺水村421个,缺水人口30.75万人。近几年来由于连年干旱,到1987年初缺水村庄已发展到992个,缺水人口78.65万人,缺水大牲畜7.06万头。尽管国家每年都拿出一定资金补助农村人畜吃水工程,但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原因有三:一是连年干旱造成一些吃水工程水源枯竭;二是1980年前库区村修建的吃水工程多已老化损坏;三是水质污染。崂山县沿海村庄和村办工业区,由于干旱,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及工业污染,使原有工程失效。到1987年底,全市尚有缺水村492个,缺水人口39.17万人,缺水大牲畜2.85万头。这些村庄大都是3年以上缺水,有的乡镇大部分村缺水。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5 10:19
“引黄济青”工程是将黄河之水引入青岛的工程,是建国以来山东省及青岛市规模最大的水利建设和市政建设工程之一,是青岛市有史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市境外水源地。它的建成使青岛市区在保证率95%时日供水能力增加30万立方米。这对于青岛市的工农业建设和改革开放,对解决居民生活用水困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5 10:20
第六篇 城乡供水
第三章 引黄济青
第一节 兴建过程
“引黄济青”工程,最初是1982年1月国家城建总局在青岛召开“青岛市水资源研究讨论会”上提出来的。是年9月,国家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计委)、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经委)、水利电力部(以下简称水电部),于1982年3月和城乡建设环保部(以下简称建设部)联合考查后,认为“从黄河调水是解决青岛市供水的重要途径”。1984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万里、胡启立、李鹏及有关部委的专家、学者乘直升飞机视察了黄河,听取了水电部长钱正英关于引黄济青方案的汇报。是年10月,山东省Gov将《山东省引黄济青设计任务书》呈报国务院,10月29~31日,水电部会同国家计委、建设部在北京召开了审查会,初审确定近日向青岛市区日供水55万立方米。后鉴于国家财力、物力限制,将供水规模缩小为日供水30万立方米。1985年4月,著名水利学家、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张光斗教授,受国家计委委托来山东及青岛对引黄济青工程实地考查、论证。7月,山东省Gov又将《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修正设计任务书》呈报国务院。国家计委按照国务院批示,会同水电部、建设部,并邀请有关专家审查了修正设计任务书,9月向国务院呈报了审批请示。经国务院审批同意,国家计委于10月18日正式批准了引黄济青工程设计方案,把该工程作为关系青岛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作为地方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国家计划,由山东省Gov执行。
1986年4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郝建秀在青岛八大关小礼堂仔细察看了引黄济青工程示意图,并和省、市领导及水利专家一起研究工程建设,要求集思广益付诸实施。
在中共山东省委、省Gov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引黄济青工程指挥部,山东省副省长卢洪任总指挥。同时以招标竞争的方式组织了省内外200余家专业队伍、千余名指挥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近百万民工参加会战。4月15日,引黄济青工程正式开工。在施工中采取了“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确保质量,渠成水通”的总方针,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进行了科学的运筹。沿线各级党委、Gov以及市、县各界积极支援工程建设,并多次组织文艺团体到工地慰问演出,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建设大军的斗志。
按照“分段包干,各负其责”的原则,青岛市负责完成的工程有:一是棘洪滩水库以上工程,主要有开挖、衬砌输水明渠73公里,大型泵站2座,以及倒虹吸、桥梁、涵闸等建筑物;二是棘洪滩水库工程;三是棘洪滩水库以下工程,主要有输水暗渠22公里(含1.8公里隧洞),净水厂、加压站、调节水池及市区输水干管等工程。青岛段的施工得到了全国和省内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援。开工伊始,济南军区即调集5000余名官兵,率先参加了桃源河改道工程。市区的大中学校师生也主动利用星期天参加义务劳动。水电部五局一分局承担棘洪滩水库建设任务后,分别从河北岳城水库、唐山引滦工程、山西张峰水库、东北吉林热电厂、烟台开发区等工地抽调精干力量参加施工。青岛地质矿产局组织的第四地质队、第五探矿队、水文地质总站和区域地质调查队,每天工作15个小时,为棘洪滩水库、市区输水线路及白沙河净水厂、蓄水池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工程设计资料,为全线同时开工赢得了时间。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测量队、山东省治淮安装工程队,也为青岛段输水河线路施工放线和亭口泵站的建设作出了贡献。安徽省合肥市省建水泥制品厂、河北省保定水泥制管厂、北京第二制管厂优先为青岛制做了优质大型水泥管3400根,计17公里。市内各县(市、区)承担的工程,更是派出了精兵强将,提前完成了各项任务。
引黄济青工程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山东省委、省Gov的极大关怀和支持。先后到工地视察指导工作的擎天柱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水利部(1988年水利电力部分设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部长杨振怀、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省长赵志浩、济南军区司令员迟浩田、常务副省长李振、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马忠臣、山东省副省长卢洪、王乐泉和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刘鹏、省政协副主席陆懋增等。1989年11月25日引黄济青正式通水,国务院发来贺电,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为通水典礼剪彩,国务院总理李鹏亲笔题词:“造福于人民的工程。”引黄济青工程不仅解除了青岛市近期内的供水困难,而且还可向沿线供水6400万立方米,向高氟区供水1100万立方米。同时也为中国远距离引水工程提供了经验。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5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