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960年青岛市农科所调查,青岛市主要野生蔬菜有:马齿苋、细花瞿麦、野苋菜、大叶灰菜、地丁、长树棒、水蓼、白蓼、拳头菜、凤花菜、地肤、苣荬菜、车前、辣蒿、垂虎、苦菜、翻白草、小豆芽、山玄参、葛子、小蓟、黄须菜、苦芥溜、地榆、荠菜、蒲公英、扁竹、大蓟、山扁豆、海蔓、滩菠菜、油蒿、脏沟、玉竹、雅葱、山虎子、猫耳朵、野豌豆、金针菜、兔子头、驴耳朵、费菜、秀才帽子、铃兰、板凳腿、山百合、羊角、野芫荽、野绿豆、野西瓜、飞廉、鸡眼菜、石莲花、旋花、毛连菜、青箱、野地黄、枸杞、酸模、酸把柳、大叶草藤、爬古荚、米口袋、线儿蔓、穷汉腿、卡疤头、扎叶子、羊皮叶、紫花叶、假羊角、蓬蓬菜、鸭跖草、生里菜、老母猪呱、灯笼花、三叶翻白草、水芹菜、山芹菜、猪耳朵、碱灰菜、雀抖擞、碱蓬、酢浆草、野茼麻、寒菜、萝摩、共计86种。其中品质好、分布较广、可以大量采集的有:山玄参、白蓼、水蓼、苦菜、地丁、翻白草、长树棒、酸把柳、兔子头、野苋菜、扁竹、车前、苣荬菜、小蓟、海蔓、马齿苋、地肤、荠菜、拳头菜等。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4 12:18
第三篇 蔬 菜
第二章 生产与布局
第一节 社会蔬菜生产
青岛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有的达100年以上甚至数百年,多数农户是在口粮自足时顺茬种菜供自食,灾年可以充粮,余者货卖以补生计。胶州白菜、城阳青白菜、蟠桃大姜、马家沟芹菜、南村菠菜、西城萝卜、湍湾紫皮蒜等,先后形成生产地,产品远销山东省内外,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青岛市蔬菜年种植面积达33.09万亩,总产量35610.5万公斤。经过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三年恢复,蔬菜生产得到较快发展。1957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8.67万亩,总产量62522万公斤。1958~1960年,蔬菜生产波动很大。1961年后,由于认真贯彻了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执行一系列政策措施,蔬菜生产得到逐步恢复。1965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40.34万亩,总产量46585万公斤。1966~1976年,蔬菜生产面积稳中有增,总产逐年上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2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结构和布局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蔬菜生产得到较快发展。1986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53.78万亩,总产量143537万公斤。广大农区的蔬菜生产开始向商品菜生产转化,种植品种由原来的白菜、萝卜等品种开始种植番茄、黄瓜,韭菜、云豆等细菜品种,芋头、生姜、辣椒的种植区开始向加工出口型发展,辖区各县的小城镇周围发展了一批专业种菜村(户),并开始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护地蔬菜生产。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4 12:18
第三篇 蔬 菜
第二章 生产与布局
第二节 商品蔬菜生产
青岛建置初期,城区近郊有些农户开始从事商业性的蔬菜生产。1922年北洋Gov收回青岛后,蔬菜生产出现了专业种菜户。1935年吴家村一带因接近市里,经营蔬菜园艺者达130余户。40年代大批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增加了蔬菜需求量,使商品蔬菜生产形成一定规模。1949年,青岛市商品菜田面积有18816亩,主要分布在吴家村、仲家洼、浮山所、板桥坊、李村和流亭、夏庄、惜福镇一带。生产品种主要有葱、韭菜、芥菜、芹菜、马铃薯、白菜、萝卜、茼蒿、菠菜、胡萝卜等,市场上较常见的有大葱、韭菜、萝卜、白菜等品种,年总上市量为6772万公斤。1956年蔬菜产销计划体制的确立,蔬菜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57年近郊商品菜田面积扩大到31900亩,比1949年增长69.54%;蔬菜总上市量为13050万公斤,比1949年增长92.71%。
1958年,青岛市人民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城市工矿区蔬菜基地的指示,着手对蔬菜基地的建设进行准备,从计划指导上鼓励市区和崂山郊区有种菜条件的社队多种蔬菜,在布局安排上适当集中成片,为基地建设创造条件。1959年确定了市区浮山、吴家村、西流庄等3个公社的14个大队列为蔬菜专业队,1965年又调整扩大到崂山县的楼山、李村、流亭、仙家寨、城阳、夏庄、中韩等公社的130多个蔬菜生产大队,并对8、9月淡季蔬菜和冬贮大白菜生产实行专项安排。把胶县几个集中产白菜的公社列为大白菜生产基地,把流亭、城阳公社中的4个大队列为供外贸出口蔬菜基地。对基地菜农供应粮食、食油和煤炭,在化肥、农药、油、电、木材、水泥、钢材等生产资料供应上给予照顾、,生产上实行指令性计划,统购包销已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蔬菜产区。1966年全市商品菜基地田面积29534亩,总上市量12253万公斤。
1976年青岛市革命委员会文件规定,按市区常住人口人均占有3厘菜田的要求,增加商品菜田面积12057亩(其中楼山869亩,仙家寨4538亩,城阳3900亩,夏庄1412亩,棘洪滩200亩,马哥庄700亩,河套438亩)。当年,蔬菜生产大队共136个,菜田面积增加到47705亩,总上市量达到19704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蔬菜生产得到较快发展。
(一)1981~1983年因城市建设,市区浮山、吴家村、西流庄等3处公社菜田被征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3305亩。为弥补商品菜田的不足,青岛市人民Gov《关于发展商品菜田的通知》,在楼山、中韩、李村、夏庄公社的部分大队发展商品菜田4413亩,蔬菜生产大队增加到146个。
(二)秋菜生产基地从1979年逐步转移到辖区各县。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近郊蔬菜基地普遍推行,1985年5月对蔬菜产销体制进行改革。蔬菜生产由集体种植转为7万多个专业户参照Gov提供的指导性计划和市场信息安排种植。1986年商品菜基地菜田面积达49789亩,总上市量22952.6万公斤。远郊秋菜基地面积3万亩,年总产量1.2亿公斤,其中合同定购大白菜5000万公斤。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4 12:18
第三篇 蔬 菜
第二章 生产与布局
第三节 布 局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蔬菜生产逐步发展起来,到1986年形成了各具特点的3个种植区。
近郊区包括沙子口、中韩、浮山、吴家村、李村、西流庄和楼山等沿海沿河地带。这一种植区地处市区或贴近市区,城肥丰富,靠小河流水和浅层地下水灌溉,以种植绿叶速生蔬菜见长,各村又以能种某种蔬菜而有名。如浮山的分葱、线豆角,吴家村的越冬菠菜和油菜,错埠岭的韭菜,亢家庄的芹菜,西流庄的水萝卜等。
郊区包括墨水河与白沙河下游的即墨县城南,崂山县的流亭、城阳两镇和夏庄、惜福镇的一部分,共有商品菜田3万亩。该区地势平坦,地下水源丰富,是城阳青大白菜的主产区;并有一些特色菜区,如皂户村贮藏菠菜,城子村的贮藏香菜,王家女姑村的“女姑甜椒”,高家台村的番茄,流亭、古镇一带的叶儿三黄瓜,狗塔埠莴苣,洼里茭瓜,赵村芹菜等。
远郊区包括胶莱河、大渡河、王戈庄河流域。该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盛产大白菜、生姜、芋头、马铃薯、辣椒干等。胶州大白菜就起源于这一区。胶南县的柏山,胶县的铺集,平度县的冷戈庄,莱西县的孙受,即墨县的店集、南阡等乡(镇)是大白菜生产基地。这一区种植的出口蔬菜有:芋头、生姜、辣椒干、青刀豆、牛蒡、芦笋、大葱、毛豆等。
青岛市商品蔬菜布局,形成了一个以近郊生产叶子菜、早春菜,郊区生产瓜果类菜、淡季菜和远郊生产大白菜、生姜、芋头、辣椒干等为主的梯次格局。各类蔬菜上市量比例更加合理。辣椒干、芋头等加工出口蔬菜生产基地也已经形成。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4 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