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青岛市志32:电子仪表工业志 第七篇 仪器 [打印本页]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16     标题: 青岛市志32:电子仪表工业志 第七篇 仪器

第七篇 仪  器  
第一章 汽车测试仪器

第一节 汽车、拖拉机电器万能试验台


  1962年,青岛电器开关厂(1966年改称青岛第一仪器厂)开始试制汽车拖拉机电器万能试验台。翌年,试制出2台样机,定型为TQD—2。其主要技术参数:电源交流220伏,直流6伏、12伏、24伏。采用TS—2推斥电机,功率1.74瓦,调速范围0±500转/分。该产品的试制成功,填补了国内汽车测试仪器的空白,亦为青岛市仪器生产之先声。1964年,通过省级鉴定。同年,参加全国新产品展览会,获新产品试制三等奖。1968年,青岛第一仪器厂在四流南路新建厂房1663平方米。1971~1975年,该产品先后援助了北也门、朝鲜、罗马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总计43台。1979年,产量达500台,为最高年产量。
  1983~1985年,该产品连续三年在山东省同行业评比中被评为一等奖。1964~1986年,TQD—2型汽车拖拉机电器万能试验台累计总产量为5088台,行销全国26个省市3000余厂家,是20多年畅销不衰的产品。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18

第七篇 仪  器  
第一章 汽车测试仪器

第二节 扭矩转速测量仪 制动仪


  扭矩转速测量仪 1975年,青岛第一仪器厂开始试制数字式扭矩转速测量仪。当年试制出样机并通过省级鉴定,定型为SNZ—1,产品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结果直接显示,不需换算等特点。其主要技术性能:扭矩、转速输入信号分别由传感器(变送器)输入0.3~3伏和1~10伏正弦信号,显示范围0000~9999,显示方式为荧光数码管显示;测量范围依所选配变送器扭矩规格而定;时基为1秒、0.1秒;扭矩部分时间因素范围为0.001~3.999秒,每0.001秒可调,由变送器静标确定,零点调整范围为0000~9999;时钟脉冲为1兆赫兹;量程为1、2、5三种系列传感器选送一种;显示时间,自动约1~5秒连续可调,手动可任意执行。翌年,投入批量生产。至1978年,总计生产120台后再未生产。1978年,在SNZ—1型基础上,用PMOS集成电路取代分立元件试制成功SNZ—2型,至1982年总计生产70台后停产。1986年,青岛第一仪器厂开始研制SNZ—3型微电脑扭矩转速仪,以实现更新换代。
  制动仪 1980年第一季度,青岛第一仪器厂邀请了长春、重庆汽车研究所,第一、二汽车制造厂,交通部科学院西安公路研究所,镇江农学院,上海市公交公司和山东省交通厅等单位讨论选型,确定以联邦德国MOTOMETER型样机的滑块式结构为主要参考结构,以交通部扬州会议通过的制动距离经验公式为依据。同时,参照上海公交公司三场自制的摆动制动仪,开始设计研制制动仪。经过5年的反复试验和改进,在山东省交通厅和清华大学的帮助下,样机于1985年研制成功,经过室内和道路试验,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制动减速度2米/秒?2~9.8米/秒?2,减速度误差≤±3%;制动协调相关时间0~999毫秒;显示误差≤±1毫秒。6月19日,产品通过省级鉴定,定型为SYZ—2。1986年投入批量生产,当年生产了100台,产品行销全国12个省市,73个厂家。1987年,在国家经委、国家科委举办的全国计算机产品展览评比会上被评为优秀产品。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19

第七篇 仪  器  
第一章 汽车测试仪器

第三节 流量计


  1978年9月,青岛第一仪器厂派员赴国内生产流量计的厂家和使用单位考察学习。之后,由一机部汽车局统一安排组织青岛第一仪器厂、沈阳汽车研究所、武汉汽车研究所等有关单位的科技人员对日本产DF—301、FP—18、10CM—1型和英国产TF—101B型等4台进口流量计进行了性能对比试验,并选定了日本产DF—301型流量计为研制参考样机。经过两年的研制工作,1930年,样机研制完成。由于精度较差,继而进行了改进。1981年,第二台样机研制完成,仍未达到设计要求。1982年,再度对样机进行了改进。年底,样机试制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定型为LCH—1,当年生产了4台。而后,连续生产了3年,1984年,该产品获青岛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4年8月,青岛第一仪器厂与中国科学院北海工作站协作,着手研制更新换代产品——微机流量计。同年,由P801—Z80单板计算机取代PMOS集成电路的微机流量计研制成功。12月,通过省级鉴定,定型为SLJ—2。1985年投入批量生产,当年生产了18台。1986年,年产量增至65台。1978~1986年,累计生产了122台,产品销往全国13个省市的120多个厂家。1987年,该产品在国家经委、国家科委举办的全国计算机产品展览评比会上被评为优秀产品。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19

第七篇 仪  器  
第一章 汽车测试仪器

第四节 电涡流测功机 发动机台架试验程序控制机


  电涡流测功机 1973年,青岛第一仪器厂在参照长春汽车研究所和哈尔滨电机厂的有关图纸及技术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试制。1975年2月,样机试制成功。4月,经哈尔滨电机厂试验站进行性能试验,符合设计要求。8月,通过山东省机械工业厅组织鉴定,定型为DWC—1。1976年正式投入生产,当年生产1台。1979年、1980年各生产了10台。至1986年底,历年累计生产了29台。产品销往9个省市的13个厂家。
  发动机台架试验程序控制机 1975年,青岛第一仪器厂研制成功FCK—1型程序控制机,当年生产了32台。因程序步数只有五步,转速、负荷控制的稳定度和超调量均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没有继续生产。
  1980年,青岛第一仪器厂在生产FCK—1型的基础上,继续研制较为完善的新型发动机台架试验程序控制机。在走访用户,派员赴清华大学等单位学习的基础上,1981年底,新型样机研制完成。1982年1月,通过市级鉴定,定型为FCK—2。1983年,在通过省级鉴定后投入生产,当年生产了3台。1984年,又生产5台。而后,因销路不畅,未继续生产。该产品1983年获青岛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19

第七篇 仪  器  
第一章 汽车测试仪器

第五节 五轮仪 汽车分电器试验台


  五轮仪 1977年,青岛第一仪器厂开始试制五轮仪,并先后派人到长春汽车研究所,北京清华大学及武汉、沈阳等地汽车制造厂家进行调查研究,选定了SPA—12型汽车速度分析仪为样机。同年9月,五轮仪试制成功,定型为SWL—1。
  SWL—1型五轮仪采用磁电变换输出电脉冲和数字电路记数、显示的先进技术,并与打印机配套使用。1978年4月16日,通过省级鉴定。SWL—1型五轮仪投产后,青岛第一仪器厂先后两次对五轮仪的仪表部分作了进一步的改进,从采用分立器件改为采用PMOS和CMOS集成电路,并分别于1979年1月和1980年6月研制出两种新型五轮仪。
  1983年10月,青岛第一仪器厂对五轮仪电子仪表部分再次作了重大改进,从原采用集成电路改为采用TP801—Z80单板计算机,通过这一改进,使五轮仪的仪表速度范围从0~120公里/小时提高到0~999公里/小时,最小分辨距离从10厘米提高到1厘米,距离范围从分段累计提高到可以连续记录,显示记录从电磁记数最多为记12点提高到数字显示记数点无限,大大提高了仪表的抗干扰能力。1984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定型为WLY—4。1985年,该产品获交通部优秀产品金杯奖和青岛市科技成果三等奖。1987年,在国家经委、国家科委举办的全国计算机产品展览评比会上被评为优秀产品。
  至1986年,青岛生产五轮仪历年累计总产量为245台,行销全国26个省市的191个厂家,填补了中国汽车测试仪器的一项空白。
  汽车分电器试验台 1983年,青岛第一仪器厂派员到北京分电器厂、上海汽车配件二厂和长沙汽车电器厂等分电器重点生产厂调查了解,搜集资料,征求意见,开始设计研制汽车分电器试验台。于1985年1月完成了样机的研制任务。各项主要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定型为QFS—1。其主要技术参数:电动机空载调速范围为±30~4000转/分;分度盘直径为248毫米,最小数值0.5度;真空泵抽真空度为0~460毫米汞柱;转速稳定度在50~750转/分时为5%,1000~4000转/分时为2%;电动机自控和手控都具有八档转速定值、时间定值。翌年,投入小批量生产。12月20日,通过省级鉴定。至年底,生产5台。
  QFS—1型汽车分电器试验台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亦填补了中国汽车检测仪器生产的一项空白。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19

第七篇 仪  器  
第二章 空调设备、仪器

第一节 自动恒温恒湿器


  1965年初,青岛电冰箱合作社(后改称青岛第三仪器厂、现为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开始研制自动恒温恒湿器。年底,试制出2台样机,但因技术上存在的问题较多,没有投入生产。1966年,青岛第三仪器厂参照广州前进冷冻机械厂的制冷压缩图纸,试制出新型样机,并通过市级鉴定,定型为ZWS—1。1967年,批量投入生产,当年生产66台。
  ZWS—1型投产后,1978年青岛第三仪器厂根据一机部通用机械研究所提供的信息和技术,开始试制更新换代产品H10—1型自动恒温恒湿器。该产品用3FY4Q型全封闭制冷压缩机为主机,并分别采用了远红外管式加热器、高低压过滤器、低肋纹管式冷凝器和整套装蒸发器等器件,提高了制冷量,降低了耗电量,提高了使用寿命,减少了过滤堵塞。1980年3月,样机试制成功。8月,通过省级鉴定,并荣获青岛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967~1980年,青岛第三仪器厂先后扩建了2743平方米的厂房,购进机械加工设备76台,自制专用设备28台,形成了年产500台的生产能力。同时,将ZWS—1型的蒸发器、冷凝器散热片由铁片改为铝片,提高了散热效率。1980年,在山东省机械工业厅组织的全省同行业质量评比中定为一等品。
  由于H10—1型自动恒温恒湿器中3FY4Q型主机制造工艺上存在难点,1980~1982年只进行了试生产。1983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从日本进口505FH2—H型全封闭制冷压缩机与H10—1型自动恒温恒湿器配套,当年形成批量生产能力。至年底,生产90台。同时,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投资153.1万元,新建5562平方米厂房,自制了串片机、割罗纹机和胀管机等专用设备,使H10—1型的年产能力达到1500台。ZWS—1和H10—1型自动恒温恒湿器主要性能为:制冷量分别为8600大卡/小时、11000大卡/小时,制冷剂分别为R12、R22,温度调节范围分别为18~25℃±1℃、20~25℃±1℃,温度调节范围为50%~70%±10%,控制房间容积分别为100立方米、110立方米。
  青岛自1966年开始研制生产自动恒温恒湿器,到1986年,总计生产了4058台,其中ZWS—1型3294台、H10—1型764台。产品行销全国28个省市163个厂家。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0

第七篇 仪  器  
第二章 空调设备、仪器

第二节 分体式房间空调器


  1983年10月23日,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与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就引进分体式房间空调器生产线和专项技术,在广东蛇口进行洽谈。1984年11月5日,一机部批准同意引进除压缩机外的分体式房间空调器的总装、组合准备、热交换器、冲压板金、注塑、喷漆等六条生产线和专项技术。12月12日,青岛电子仪表工业公司副经理、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厂长等5人赴日进行了为期13天的考察。1985年1月28日,由青岛市副市长许善义参加,与日方签订了405万美元的引进合同。10月23日至12月16日,引进的61台(套)关键设备和79台(套)关键工装分5批先后到厂。这期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还投资17万元,扩建了4500平方米厂房。
  在引进设备、工装全部到厂和国内配套齐全以及扩建厂房全部竣工的基础上,1986年第一季度,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集中力量组织安装。在日方派出3~16名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协助下,由引进设备和34台国内配套设备组成的六条生产线于8月10日全部安装调试完毕。9月5日,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举行了有中共山东省委常委、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刘鹏,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松年等参加的开工剪彩典礼,分体式房间空调器正式投入批量生产。青岛市生产的分体式空调器,有热泵型挂墙式KGW—45R、KGW—45RD和热泵型落地式KLW—45R、KLW—45RD四个型号。其主要性能:制冷量为4330大卡/小时,制热量为5357大卡/小时,制冷剂为R22;循环风量分别为700立方米/小时和930立方米/小时;电加热1.8千瓦(KGW—45RD,KLW—45RD);噪音:室内为45/42/38分贝,室外为51分贝,电源为单相220伏,50赫兹;输入功率:制冷2.1千瓦;外型尺寸室内机分别为990×175×345毫米和1100×215×680毫米,室外机为830×305×630毫米。该产品采用电脑自动控制,达到国际80年代先进水平。当年底,产量为2000台,使分体式房间空调器成为青岛市1986年投产的十大技术引进项目之一。
  在引进和投产分体式房间空调器的过程中,国家和山东省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鼓励,1986年11月3日,国务委员谷牧、副省长马世忠等到厂视察引进线的生产情况,并作了重要指示。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在青岛参加全国港口会议期间,到厂察看了分体式房间空调器样机,给予了鼓励。青岛市引进分体式房间空调器生产线关键设备加之国内配套设备等,共计投资人民币2250万元(其中国内配套投资577万元)。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0

第七篇 仪  器  
第二章 空调设备、仪器

第三节 冷风机 冰棒机


  冷风机 1983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确定开发冷风机新产品,该厂以H10—1型自动恒温恒湿机为依据,研制成功冷风机,定型为L12。其主要性能:制冷量为12000大卡/小时,温度调节范围为20~28℃,室内空气循环量为2000/1700?立方米/小时,制冷剂R22,制冷剂注入量为2.5公斤,冷却水耗量为2立方米/小时,压缩机电机功率为3.75千瓦,风机电机功率为0.2/0.15千瓦。该产品采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505FH2—H型全封闭制冷压缩机,具有噪音小、寿命长、性能可靠等优点,当年生产了36台。1984年生产了70台。
  1985年,该厂工程技术人员参照HF—10型分离式风冷自动恒温恒湿机的原理,研制出分体式冷风机,定型为LF12,当年生产了52台。
  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生产的冷风机,共有L12和LF12两种型号的产品。从1983~1986年,以销定产,累计生产了228台。
  冰棒机 1980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确定研制生产冰棒机。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以过去修理冰棒机的经验,自行设计研制出样机,定型为BK—10。其主要性能:制冷量为4000大卡/小时,制冷工质为R12,制冷工质注入量为6公斤,盐水温度为-12℃,耗水量为0.6立方米/小时,电机功率为3千瓦,使用电源为三相、380伏,盐水槽尺寸为1614×820×778毫米(长×宽×高),外形尺寸为2590×1100×1070毫米(长×宽×高)。该产品配用2F—7型开启式压缩机,可同时放置6套制冰棒模,一次可制冰棒360支,连续24小时内可制冰棒0.8~1万支,当年生产了62台。至1982年,产品连续3年供不应求。1985年,因该厂确定以引进生产分体式房间空调器为主要发展方向,BK—10型冰棒机在累计生产了275台后,于当年转由联营企业——崂山分厂继续生产。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0

第七篇 仪  器  
第二章 空调设备、仪器

第四节 空气去湿机 分离式风冷自动恒温恒湿机


  空气去湿机 1980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开始研制空气去湿机。1981年春,样机研制成功。其主要性能为:去湿量(干球27℃,相对湿度70%)为9公斤/小时,使用制冷剂为R22,制冷压缩电机功率3.75千瓦,风机电机功率0.5千瓦,使用电源为交流三相380伏,外形尺寸为1376?×850×1020毫米(长×宽×高)。9月,样机经山东省菏泽地区烟糖批发站试用,由山东省商业厅组织鉴定,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定型为KQF—9。因该产品所配3FY4Q型全封闭压缩机主机没有过关,1980~1985年,除1983年试生产了1台外,未能投入批量生产。1986年,该机改配日本日立公司505FH2—H型全封闭压缩机为主机,开始小批量生产,当年生产了10台。
  分离式风冷自动恒温恒湿机 1985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吸收由日本引进的分体式房间空调器的先进技术,自行设计研制了分离式风冷自动恒温恒湿机。该机的主要性能:制冷量为10000大卡/小时,温度调节范围为20~25℃±1℃,湿度调节范围为50%~70%±10℃,制冷剂为R22,使用电源为交流三相、380伏。其中,室内机:风机配用功率0.2/0.15千瓦,室内空气循环量为2000/1700立方米/小时,加热器配用功率10.5千瓦,加湿器配用功率2千瓦,风机风量为2000立方米/小时,外形尺寸840×520×1660毫米(长×宽×高)。室外机:压缩机配用功率3.75瓦,风机电机配用功率0.26瓦,风机风量为2×3000立?方米/小时,外形尺寸930×370×1530毫米(长×宽×高)。该机采用日本日立公司505FH2—H型全封闭压缩机和风冷冷凝器,具有性能稳定可靠,噪音低的特点。当年,样机试制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定型为HF—10。1986年投入小批量生产,当年生产40台,全部销售一空。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0

第七篇 仪  器  
第二章 空调设备、仪器

第五节 冷藏箱


  1980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开始研制冷藏箱。该厂以自产的2F—7型制冷压缩机为主机,先后研制出LG3—5型五门冷藏箱和BH—1型卧式冷藏箱。其主要性能:柜内最低温度为-15℃,制冷工质R12,制冷剂注入量5.5±0.3公斤,电动机功率3千瓦,电源三相380伏,柜内有效容积有3立方米、2立方米、1立方米三种,外形尺寸2960×1880×1070毫米(长×宽×高)。当年生产53台,投放市场后,深受欢迎。而后,连续5年年产量100台以上,1982年,产量达173台,为历年最高产量。1985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又开发出LG2—3型三门冷藏箱和LG—2型两门冷藏箱两种新产品,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1980~1986年,四个型号的冷藏箱累计生产了855台,产品畅销不衰。
  1986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为集中主要精力发展分体式房间空调器,将LG2—3型、LG1—2型和BH—1型冷藏箱转予联营企业——崂山分厂生产。仅余LG3—5型冷藏箱为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之保留产品。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1

第七篇 仪  器  
第二章 空调设备、仪器

第六节 活动冷库


  1968年,青岛第三仪器厂凭多年修理冷冻设备的经验,开始研制活动冷库。年底,第一台大门盘管式10立方米活动冷库问世。活动冷库主要性能:制冷量4000大卡/小时,库内最低工作温度-15℃,库内有效容积为9立方米、10立方米、12立方米、18立方米等四种不同规格,制冷剂R12,制冷剂注入量8公斤,压缩机配有开启式2F—7型、日本三洋公司产半封闭式C—L37M8A型2种,电机功率3千瓦、3.75千瓦,使用电源为三相、380伏;外形尺寸因型号各异,以LK—12型为例1000×21000×2120毫米(长×宽×高)。1970年,该厂再度研制出一台冰板式10立方米活动冷库。1976年,又研制成功吹风空调房式10立方米活动冷库。1968~1976年,青岛第三仪器厂研制生产的活动冷库,均系来料加工,未批量投产。
  1980年,第三仪器厂更名为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集过去生产的三种型式活动冷库的优点于一体,研制成功一大门9立方米新型活动冷库,定型为LK—10型,并投入批量生产。当年,生产81台。年底,又将容积由9立方米改为10立方米。1981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研制出LK—12型两大门一小门12立方米活动冷库。当年,LK—10型与LK—12型两种型号的冷库生产了130台。1984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为赴南极考察船特制两台LK—12型12立方米吹风空调式活动冷库。装船使用后,途中经历了赤道高温,性能稳定。第一批南极鳞虾即由该冷库完好保存,运回国内。1985年,将12立方米水冷式活动冷库,改进为风冷式和水风冷两用活动冷库。1986年,进一步开发出LK—18型18立方米活动冷库。
  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从1968年开始研制生产活动冷库,到1986年,累计生产了678台。有LK—10型、LK—12型和LK—18型三个型号,水冷、风冷、水风冷两用和速冷四种制冷方式以及盘管、冰板和吹风空调房式三种机型结构。在冷库生产行业中,具有型号、品种和规格齐全的优势,产品远销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1

第七篇 仪  器  
第二章 空调设备、仪器

第七节 低温冰箱


  1963年,青岛电冰箱生产合作社(1966年更名为第三仪器厂;1980年改称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参考国外进口低温冰箱的样机,凭多年维修电冰箱之经验,开始低温冰箱的研制工作。1964年春,在仿制上海压缩机厂2F—63型主机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研制出第一台-60℃乙醇溶液双机压缩的低温冰箱,但只将其交由使用单位试用,没有投入批量生产。1966年,青岛第三仪器厂又研制出-40℃乙醇溶液单机压缩的立式低温箱。该产品亦未投产。1968年,青岛第三仪器厂吸取了-60℃和-40℃两台样机的优点,采用本厂生产的2F—7型压缩机为主机,研制成功-40℃单机压缩的卧式低温冰箱。当年通过市级鉴定,定型为WD—402S。经过较长时间的产前准备,1975年,投入批量生产,当年生产31台。而后连续生产至1985年,累计生产362台后停产。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1

第七篇 仪  器  
第三章 石油及地质检测仪器

第一节 泥浆仪器


  1978年,青岛照相机厂(1981年8月更名为青岛照相机总厂,1985年2月恢复青岛照相机厂厂名)开始试制生产泥浆仪器。1979年初,青岛照相机厂派人到兰州炼油仪表厂将该厂从美国引进并生产的泥浆参数测定仪全套图纸和技术资料带回。9月,样机试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年底,生产泥浆参数测定仪125套。
  1980年,青岛照相机厂研制开发了机台小配套等新产品,先后试制成功打气筒失水仪、泥浆比重秤、漏斗粘度计和含沙量测定仪的机台小配套。其中,打气筒失水仪气源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摆脱了小气弹只能使用一次的缺点,延长了使用寿命。当年,生产机台小配套35套。还试制出电动二速、六速旋转粘度计和粘附仪等新产品,开始投入生产。1985年,在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所组织的评比中,电动六速粘度计获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
  1984年,青岛照相机厂进一步开发出解卡仪、42型高温高压失水仪两个新产品。其中,解卡仪的研制成功,为井队职工在钻探过程中出现的卡钻事故提供了分析依据,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并获青岛市“五小”成果杯竞赛一等奖和山东省“五小”成果杯竞赛二等奖,这两项产品都于同年通过市级鉴定之后投入批量生产。
  至1986年,青岛生产各种泥浆仪累计产量9348台,行销全国的石油地质勘探部门和科研生产单位。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1

第七篇 仪  器  
第三章 石油及地质检测仪器

第二节 石油测井仪器 保温管道成型自动纠偏系统


  石油测井仪器 1984年,青岛半导体研究所接产由胜利油田研制的SCX—76和SCX—85两种型号的双测向测井仪,并进行了工艺设计和改进。该产品主要技术参数为:最高承受压力600公斤/平方厘米,工作温度120℃,线性误差<3毫伏,120℃恒温1小时漂移≤±3%,剩余信号≤2毫伏,系统绝缘≥500兆欧。曲线吻合,精度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1984~1986年,双测向测井仪累计生产了15台。
  保温管道成型自动纠偏系统 1985年,胜利油田油建一部机具研究所研制成功“泡沫黄夹克保温管道”成型工艺。这种工艺中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是要保证钢管位于泡沫黄夹克保温层中不偏心。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所设计了保温管道成型自动纠偏系统。为使此系统工程化、工艺化,成为正规产品,胜利油田派员与青岛电唱机总厂协商,要求帮助完成这一任务。同年11月,青岛电唱机总厂与胜利油田正式签订了技术合作合同,并开始将这一科研成果转化为工业产品。经过反复试验,1986年6月,试制出适应外径2~8英寸,执行灵敏度≤2毫米,调整延时≤500毫秒,环境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分别为-10~-40℃、80%和750毫米汞柱的样机1台。经油田试用,符合设计使用要求。至年底,生产了9台。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1

第七篇 仪  器  
第四章 环境保护仪器

第一节 采样仪器


  大气采样器 1978年,青岛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在国家气象局、青岛市环境保护办公室等单位的协助下,开始研制大气采样器。当年普通型大气采样器和由气球携带进行梯度采样的空中大气采样器先后试制成功,并通过部级鉴定,分别定型为DQ—2和DQ—3。翌年,具有自动转换装置,可定时定量采样的大气自动采样器也研制成功,并通过部级鉴定,定型为DK—12。1980年,DQ—2、DQ—3和DK—12三个型号的产品均投入生产。同年,DQ—3型空中大气采样器由RC谐振电路改为高频率石英晶体谐振器,DK—12型大气自动采样器由分离式改为组合式,分别定型为DQ—3B和DK—12B。
  1981年,DK—12型大气自动采样器改RC谐振电路为石英电子钟,定型为DK12—C。1982年,DQ—2普通型大气采样器改用隔膜泵为刮板泵,提高了稳定性,延长了使用自动寿命,定型为KB—6A。同年,DK—12C型大气自动采样器改进了功能转换机构,定型为DK—12D。1983年,根据农村和边远地区的要求,青岛崂山电子实验所研制出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的DQ—2A型便携式普通型大气采样器,当年投入生产。1985年,DK—12D型大气自动采样器增加了功能,可同时采集两组平行样或双样,定型为DK—12E。1986年,在KB—6A型的基础上,加装了负压表,定型为KB—6C。同年,采用了恒流管节流和恒温措施,能连续自动采样的HZ—1型恒温恒流连续自动大气采样器研制成功,当年投入试生产。
  青岛市从1978年生产各种类型的大气采样器,至1986年历年累计产量达7327台,产品销往除西藏、台湾外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环保监测站、科研机构。其中,DQ—3B型空中大气自动采样器,1979年获青岛市科技成果三等奖;DK—12C型大气自动采样器,1980年获山东省科研成果二等奖。1982年9月,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国家仪表总局组织的全国大气采样器质量评定中,DK—12C型被卫生部选定为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监测”中国片的大气采样器。
  空气采样泵 1975年,青岛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与核工业部华北第七研究所开始共同研制空气采样泵。1978年,KB—120型空气采样泵研制成功,通过部级鉴定,投入生产,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防科委三等奖。之后,为适应空气不同流量的采样需要,先后研制出空载流量4升/分至400升/分的KB—4至KB—400D型等10个型号的空气采样泵,青岛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生产的KB型系列空气采样泵系国内首创,1980年,被国务院环境保护科技处定为国家统一方法的飘尘采样仪器。1985年,KB型空气采样泵形成系列。至1986年底,该产品历年累计总产量达6183台。
  可吸入尘采样器 该产品系山西省太原市卫生防疫站的科研成果。1983年,转由青岛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生产,当年试生产成功,定型为KCQ—1。翌年,为提高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将隔模泵改为刮板泵,定型为KCD—2。至1986年底,可吸入尘采样器历年累计总产量102台。
  降水自动采样器 1985年,青岛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与国家气象局开始共同研制降水自动采样器,当年研制成功。翌年,通过部级鉴定,定型为SZC—2,年底投入生产,产量1台。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2

第七篇 仪  器  
第四章 环境保护仪器

第二节 监测分析仪器


  离子色谱仪 1983年5月,核工业部第五研究所研制出全国第一台离子色谱仪科研样机。8月,青岛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与该所协作,针对样机电路不稳定的问题,重新设计了电路。10月,试制出3台生产样机,而后经过改进,于1984年上半年最后完成试制任务,定型为ZIC—1,当年生产了13台。
  1983年8月,青岛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在ZIC—1型离子色谱仪的基础上,增加了阳离子分析功能,定型为ZIC—2与ZIC—1型并行生产。当年两种机型共生产30台。12月,青岛半导体器件三厂(又名青岛科学仪器厂)采用新的电导池也研制出ZIC—2型离子色谱仪。1985年,ZIC—1型生产了25台。1987年12月22日,ZIC—2型离子色谱仪通过省级设计鉴定,当年试制10台。至此,青岛研制生产离子色谱仪的厂家增至2个。
  连续流动自动分析仪 1982年,青岛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与核工业部第五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LZF—1型连续流动自动分析仪生产定型样机,填补了中国环境监测方面的一项空白。1983年通过部级鉴定。1984年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酸废计 青岛生产的PHS—20型便携式酸度计,可取代PH试纸,直接读数。青岛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1985年接受了核工业部第七研究所的技术转让,开始试制酸度计。1986年下半年研制出样机,当年生产40台。
  测碘仪 1986年7月,青岛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得知山东海洋学院化学系研制出用电化学法测碘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与其合作研制生产。12月,在山东海洋学院的帮助指导下,试制出3台样机。1987年7月通过省级鉴定,定型为CD—1,当年试生产5台。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2

第七篇 仪  器  
第四章 环境保护仪器

第三节 辐射监测仪器


  高压电离室 高压电离室科研样机是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院四○一所于1984年研制成功的。同年下半年,青岛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与该所协作,对科研样机的线路重新进行了设计,并改进了结构。于1986年下半年研制出高压电离室,定型为FJ—202A,当年生产了15台。青岛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是全国生产高压电离室的唯一厂家。
  该仪器与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保健与保全实验室的标准型高压电离室的性能基本相似,它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监测仪器的一项空白。
  环境X、Y剂量率仪 环境X、Y剂量率仪是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院四○一所于1983年研制成功的样机。同年,该所将这一科研成果转让与青岛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向其提供了样机和全套图纸技术资料。青岛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于1984年试制出生产定型样机,当年生产37台。青岛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为国内唯一生产环境X、Y剂量率仪的厂家,至1986年,累计生产了109台。
  Y累积剂量仪 青岛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1984年接受核工业部第七研究所的技术转让,开始研制Y累积剂量仪。1986年试制出10台Y累积剂量仪,定型为FJ—302。1987年,因市场新型Y累积剂量仪的出规,停止生产。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2

第七篇 仪  器  
第四章 环境保护仪器

第四节 工业噪声控制装置


  1981年,青岛环保设备仪器厂(1985年4月并入青岛半导体零件厂)在青岛市环保局的支持下,派人赴北京、上海、南京等有关厂家及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学习考察,确定研制生产工业噪声控制装置。
  1982年5月至1983年,青岛环保设备仪器厂先后研制成功XZ型轴流风机消声器系列、XK型空压机消声器系列、XL型罗茨风机消声器系列、XD型中低压风机消声器系列、K型空压机消声器及钢管空间吸声体,并分别生产了8台、7台、10台、4台、2台(套)。该厂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青岛建新浴池安装的XZ型消声器,使水泵、鼓风机和引风机的噪声分别从95分贝(A)和72分贝(A)下降至76分贝(A)和38分贝(A);在胶南县水泥厂和青岛内燃机厂安装的XL型消声器,使罗茨风机房噪声和环境噪声分别从114分贝(A)和91分贝(A)下降到78分贝(A)和56分贝(A)。
  1985年,青岛半导体零件厂又试制出XW型空压机消声器系列、XG型空压机消声器系列、XP型盘式消声器系列、XY型引风机消声器系列以及BX系列吸声体、GXP系列隔声屏等新产品,并分别生产了14台、4台、8台、6台以及800平方米、500立方米。同时,对XW型、XD型和XP型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进,降低了产品成本。1986年,又对XL型系列的加工工艺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提高了产品的整机性能。
  青岛半导体零件厂自1982年开始试制工业噪声装置,到1986年已发展为13个系列,累计生产了82台和1450平方米。产品远销辽宁、内蒙古等地。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3

第七篇 仪  器  
第四章 环境保护仪器

第五节 污水处理装置


  1981年,青岛环保设备仪器厂(1985年4月,并入青岛半导体零件厂)派人赴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有关科研、生产和使用单位进行调查学习,在参考吸收国内已产的多功能净水器和离子交换装置优点的基础上,随即开始试制。10月,试制出移动式水质净化器,定型为LJS—A。年底,通过市级鉴定并投入生产,当年生产了20台。1982年,青岛环保设备仪器厂又研制成功每小时可处理废水1.5~2立方米的净化器,主要用于消除废水中铬离子的LJS—A型离子交换除铬装置和每小时可产水1.5立方米,出水100万欧姆·厘米,适用于电镀配药及无离子水淋洗的LJS—B型双级复床纯水专用装置。当年投产后,两种产品分别生产了10台和6台。
  1983年,在国家颁布污水排放标准后,青岛环保设备仪器厂开始研制用于医院的污水处理装置。同年,研制出使用加氯消毒,日处理污水500吨的YWC—1型医院污水处理装置,并通过市级鉴定。经省内外医疗单位使用,该装置处理的污水,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其处理费用为电解食盐水生产次氯酸钠消毒装置的1/2~1/3。
  1985年5月,青岛环保设备仪器厂研制成功运用投氯消毒原理,能够定时、定量和快速灭菌,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具有一定先进性的ZL—Y1型饮用水消毒装置,当年试生产10台。是年,该厂还对LJS—B型水质净化装置作了改进,变顺流再生为逆流再生,提高了交换树脂的使用效率。
  青岛半导体零件厂自1981年开始研制生产污水处理装置,到1986年,共生产了LJS—A1、LJS—A、LJS—B、YWC—1、ZL—Y1五个型号的产品,累计生产了172台,产品行销全国14个省市100余个厂家。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3

第七篇 仪  器  
第五章 光学仪器及组件

第一节 光学显微镜


  1966年,青岛光学仪器研究所(青岛照相机厂前身之一部分),在派人去上海长江光学仪器厂学习后,开始了研制工作。当年,试制出5台放大倍率100倍的双目体视显微镜,定型为XTS—1,并通过市级鉴定。1968年,XTS—1型双目体视显微镜投入批量生产,当年生产102台。
  1971年,青岛光学仪器厂(1968年,青岛光学仪器研究所改为青岛光学仪器厂)试制成功放大倍率为200倍的XTS—2型体视显微镜。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该产品未能投入批量生产。1972年,在青岛光学仪器厂开始研制用于精密机床直接对刀加工的机床显微镜,当年研制成功并通过鉴定。至年底,生产20台,后停产。1973年,青岛光学仪器厂开始研制放大倍率为1500倍的XSB—1型生物显微镜。在派人去南京江南光学仪器厂学习后,1975年样机试制成功。同年,通过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至年底,生产150台。1977年,在山东省机械工业局组织的行业质量大检查中,XSB—1型被评为一等品。1979年,青岛光学仪器厂参照日本欧林巴斯的样机,开始研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XSB—2型生物显微镜。1980年5月,样机试制成功。之后,因企业的变迁(与青岛照相机厂合并)没有投入生产。
  1981年,XSB—1型显微镜产量达300台,之后,青岛市停止了显微镜的研制和生产。1966~1981年,青岛市生产各种型号的光学显微镜累计产量6697台。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3

第七篇 仪  器  
第五章 光学仪器及组件

第二节 子宫内窥镜


  1973年2月,青岛光学仪器厂领导从《参考消息》中获悉美国已有子宫内窥镜这一产品,即建议技术人员进行研制。之后,在吉林省姚南镇医院的协助下,开始了设计、研制光学纤维子宫内窥镜的工作。国家卫生部得悉后,拨科研费13万元予以支持。由于“批林批孔”运动的影响和某些技术问题难以解决,研制工作一度中断。1976年,该厂又重新组织研制。1978年9月,研制成功弯式子宫镜样品,定型为ZJ—1。因样机镜管较粗、成像不清,不能临床使用,随即进行了改进,将镜管由10毫米减为8.5毫米。10月,新式样机试制完成,定型为ZJ—2。但试用中,成像与鉴别力仍然达不到要求,并出现了漏水现象。之后,再次进行改进,将弯式镜管改为直式镜管,减为7.5毫米,并采用了光学传像新工艺,年底,试制出样机,定型为ZJ—3。但因技术上仍存在不少问题,没有形成产品。
  青岛光学仪器厂在总结了三个型号样机优缺点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改进,将镜管由7.5毫米减为6.2毫米,将直式改回为弯式。1979年10月,样机试制完成,定型为ZJ—4。改进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视角大,能直接观察到子宫颈管、子宫腔、子宫底输卵管等死角,获得了成功。是年底,该产品通过了省内外从事妇产科研究专家参加的技术鉴定,领取了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青岛牌子宫镜商标注册证,并获青岛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当年生产了10台。1980年,投入批量生产,年产40台。1981年,生产50台。之后,青岛光学仪器厂与青岛照相机厂、青岛复印机厂共同组成青岛照相机总厂。1982年为集中发展照相机生产,子宫镜停产。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4

第七篇 仪  器  
第五章 光学仪器及组件

第三节 光导纤维


  1974年,青岛光学仪器厂决定试制光导纤维,从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购进专用设备开始试制。当年试制出光导纤维传光束、光导纤维传像束等产品,并投入批量生产。传光束和传像束的透光率1米内可达40%~50%,高于当时国内其他厂家的水平。两种产品的当年产量分别为100条和10条。1979年,青岛光学仪器厂研制出眼科光导纤维电凝器,获山东省卫生厅颁发的三等奖。
  1982年3月,青岛电子研究所成立,开始了光导纤维的研制。在缺少设备、资金的困难条件下,他们土法上马,用茶叶筒、白铁皮等自制拉丝炉。经过努力,1983年1月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柔软性好,耐辐射、抗干扰、耦合损耗低及加工方便的全塑料光导纤维,并投入批量生产,当年生产100公斤。7月,光导纤维传光束试制成功,当年投入生产,产量500条。8月,该所将塑料光导纤维应用于美化人民生活,试制成功塑料光纤彩灯,年内生产2000只。
  1984年初,青岛电子研究所与青岛市立医院合作,将光导纤维传光束用于医疗器械,研制成功光导纤维玻璃体切割刀、眼科光导纤维电凝器、光导纤维口腔镜和袖珍光纤耳鼻腔镜等,经临床试用,效果良好。其中,光导纤维玻璃切割刀和眼科光导纤维电凝器获山东省卫生厅及青岛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同时,青岛电子研究所还研制成功用于军事部门的光导螺丝刀、光导手套等产品。因该所不具备批量生产能力,上述研究成果未形成产品。
  1985年初,青岛电子研究所开始研制光导纤维传像束。经过近2年的努力,1986年12月,研制成功2米光导纤维传像束,通过了市级鉴定,当年生产2条。2米光导纤维传像束在拉丝、排丝工艺上采用了微机控制和自动倒换鼓轮的先进技术,系国内首创。其单丝直径、分辨率、断丝率及透光率等指标均居国内先进水平。它的研制成功解决了2米传像束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为医用及工业内窥镜提供了关键传像元件。
  青岛市自1974年生产光导纤维至1986年底,已累计生产传光束3700条,传像束27条,塑料光导纤维190公斤,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4

第七篇 仪  器  
第六章 海洋仪器

第一节 遥测浮标站


  1968年,青岛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在全国海洋仪器会战的基础上,受国家海洋局的委托,开始研制2H23型遥测浮标站,其主要性能是:7个测量项目采用传感器输出频率信号,通过控制部分处理,编成莫尔斯电码输送到发报机,每3小时向岸站发报1次。程序控制采用了无触点全晶体化的方式,是国内首创。1971年完成样机1台,1972年进行了两次海上试验。后由于水下电缆被割破海流计丢失而停止了试验。
  1975年,青岛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开始研制HFB1—1型海洋水文气象遥测浮标站。这台浮标站的测量要素增加了相对湿度,10层水温及盐度3个项目。浮标体直径10米,厚圆盘形,中央是仪器舱,外圆是带导水孔的双圆环形浮力舱,三锚系泊。控制部分全部为分离器件,通信采用4兆和6兆频率,电码为不归另制莫尔斯电码,用10瓦单边带收,发报机为人工抄收,电源用GN500型碱性蓄电池,通信距离150公里,可在海上工作4个月。1978年完成研制任务,经海上试验后,1978年12月由一机部和国家海洋局主持,通过了部级鉴定,从而完成了中国第一台大型可供使用的海洋水文气象遥测浮标站,填补了国内空白。1979年获山东省科委科研成果三等奖。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4

第七篇 仪  器  
第六章 海洋仪器

第二节 波浪仪器


  1965~1966年,在全国海洋仪器会战期间,青岛研制完成了一台电子管式的重力测波仪科研样机。其技术指标为:波高0.3~6米±10%,周期3~10秒±0.5秒。1971年4月开始,青岛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对这台科研样机进行了改型,将电子管式改为晶体管化,采用了双振弦式的传感器。1973年,还研制完成重力测波仪I型样机1台。
  1974~1979年,在I型样机的基础上完成II型重力测波仪的研制任务,使仪器水上部分小型化,波浪信号实现了无线电遥测。发射的载频为25兆周,输出功率不小于2瓦,通讯距离为10海里。经海上试验和通过部级鉴定后,进行了小批量生产和使用。在重力II型测波仪的基础上,青岛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还试制了升沉仪和船用遥测波浪仪等。
  这期间为了解决岸边、港湾长期地自动记录波浪的波高和周期,青岛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还研制了岸用声学测波仪。其技术指标为:波高0.5~1米±0.2米,1~10米±0.5%(全量程);周期2~4米±0.2米,4秒以上±0.5米;工作水深5~10米,传输距离1000米。1977年12月,完成了研制样机的任务,其各种性能和技术指标居国内先进水平。通过部级鉴定后,投产了14台,在使用中受到用户的好评。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5

第七篇 仪  器  
第六章 海洋仪器

第三节 温盐深仪器


  1965~1966年,在全国海洋仪器会战期间,青岛市完成了一台温盐深自记仪的研制任务。其主要技术指标为:温度0~±32℃±0.1℃,盐度28‰~36‰±0.1‰,深度0~150米±1.5%。仪器由传感器、电导池、弹簧——波纹管组成,采用不平衡电桥,输出电压值,由电子电位差计记录。这台样机由于不够稳定,没有投入生产。
  1968年,青岛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开始研制温盐深探测仪。1974年,研制完成了1台样机,并通过部级鉴定。从而完成了中国第一台可供使用的温盐深仪器。该产品三项技术指标的精度分别从±0.1℃,±0.1‰,0~150米±1.5%,提高到±1.5%,±0.04‰和0~200米±0.5%(全量程)。其温度的敏感元件采用了热敏电阻,通过文氏电桥输出f值,采用振弦式压力传感器测深;采用分别测量电导率、温度,然后用国际海洋学常用表进行计算,得出盐度。电导率测量为感应式电导传感器,经相移振荡器输出f值,三值f信号经混频后,通过电缆传至控制盘,滤波后用F显示,打印机记录。
  1975~1977年,青岛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对科研样机进行了改进。电导率传感器屏蔽盒采用了尼龙盒,导流孔处加上了玻璃管,重新设计了探头。温度线路采用了集成块组成的正交振荡器,控制部分组装成一起,改用电动电缆绞车等。改进后的温盐深仪器,经国家海洋局验收之后,1977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并配上1台5万次电子计算机,实现了数据直读,可计算声速和密度,居国内先进水平。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5

第七篇 仪  器  
第六章 海洋仪器

第四节 海洋气象仪器


  HZY1船舶气象仪 1972年,青岛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根据上海气象仪器厂提供的全套图纸和技术资料开始试制,1973年6月,试制成功HZY1型船舶气象仪,并开始批量投产。至1979年,共生产了800台,后停产。
  HZY2型数字气象仪 1973年12月,青岛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受国家海洋局的委托,研制船舶气象仪Ⅱ型HZY2型数字气象仪。1979年6月,试制出样机1台。11月,通过部级鉴定。之后,进行了试生产和使用。其技术指标为:平均风速(9100秒或10分)2~60米/秒,瞬时风速(2秒)2~60米/秒,瞬时风向0~360°±5°,干球温度-45~+45℃±(0.6+0.006T)℃,湿球温度-5~+45℃,风速误差±(0.5+0.05V)米/秒。该仪器采用了螺旋桨式风速、风向传感器(是国内首创),湿度线路采用了数字式自动平衡电桥,风向采用了光电码盘、非标准循环码等先进技术。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5

第七篇 仪  器  
第七章 照相器材

第一节 照相机


  青岛照相机生产始于1974年。是年3月,山东省机械工业厅确定青岛电影机厂为照相机生产定点厂。青岛电影机厂在派员去上海、广州考察学习后,以珠江牌120型照相机为仿制品,当年底试制出第一台样机,定型为SF—1。
  1975年6月30日,青岛电影机厂改称青岛照相机厂,青岛照相机生产开始走上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同年,青岛无线电仪表工业局组织照相机会战,青岛电度表厂研制出快门样机,青岛计数器厂完成照相机机体的试制,青岛光学仪器厂承担了镜头加工,青岛照相机厂负责整机组装,形成了装配1000架SF—1型照相机的能力。年底,生产照相机309架。
  1978年,SF—1型照相机作了进一步改进,从珠江牌相机快门改为全国统一快门,分体前面罩改为一体前面罩,定型为SF—2。经过改进,提高了照相机的精确度和密封性,外型亦更为美观。是年,照相机的装配、生产能力达到了1万架的水平。
  1979年4月,青岛电度表厂承担的快门生产任务、青岛计数器厂承担的相机机体加工任务,连同生产设备全部移交给青岛照相机厂。
  1977~1980年,青岛照相机厂先后完成了DP1型单镜头120照相机、军用ZYC1—6型和民用PYC—1型一次成像照相机的研制任务。其中,一次成像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被评为山东省、青岛市科研新产品奖。
  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1981年8月1日,青岛照相机厂、青岛光学仪器厂、青岛复印机厂三个单位合并组成青岛照相机总厂(1985年改称青岛照相机厂)。同年,研制成功使用三片三组柯光镜头的SF—2A型照相机。1982年7月,SF—2型和SF—2A型照相机均通过部级鉴定。其中,SF—2型被评为山东省一等品。
  1983年1月,SF—2A型照相机批试投产。4月,研制成功凤凰牌302型135照相机(未投产)。1984年,SF—2A型照相机年产量达9081架,并获全国同行业同类相机质量评比第一名。是年,由于引进、转产135照相机,120照相机停止生产。
  1981~1984年,山东省及青岛市对青岛牌120照相机生产投资263万元,新建3076平方米生产综合大楼,新增设备100台,形成年产3万架120照相机的生产能力。
  1985年1月,青岛照相机厂开始组织安装1983年国家经委和山东省人民Gov批准的从联邦德国阿克发公司引进的135照相机生产线。3月16日,第一架青岛牌6型自动曝光135照相机诞生,它标志着照相机生产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年底,产量达27240架。
  1984~1986年,青岛照相机厂先后从国外引进设备仪器共160多台(套),国内配套200多台(套),新建厂房6149平方米,总投资人民币2000万元(内含430万美元)。
  1973~1986年,青岛市共计生产120照相机29224架,135照相机92240架。其中,出口135照相机18484架,为国家创汇61万美元。青岛照相机厂已形成年产20万架照相机的生产能力,在同类产品的产量和技术水平上居全国首位。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5

第七篇 仪  器  
第七章 照相器材

第二节 照相分色制版镜头


  1968年,一机部和毛泽东著作出版办公室在北京召开了有关厂家会议,确定迅速完成照相分色制版镜头的研制。会上,一机部指令上海长江光学仪器厂,将正在研制过程中的这一产品的全部技术资料和样品转交青岛光学仪器厂进行试制和生产。
  1969年,青岛光学仪器厂试制出样品。经一机部及毛泽东著作出版办公室认可后,定型为F450。1970年,正式投入生产,当年生产14套。至1977年,在累计生产了80套之后,因滞销而停止生产。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6

第七篇 仪  器  
第八章 其他仪器

第一节 盐雾、二氧化硫试验箱


  1985年12月,青岛电子元件二厂在自制简易盐雾试验箱的基础上,接受了研制结构更为合理、性能更为完善的盐雾、二氧化硫试验箱的任务。
  1986年1月7日,青岛电子元件二厂与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签订了联合试制协议书,试制工作开始。两单位参照哈尔滨仪器厂Y—40型离心式盐雾腐蚀箱和日本(SUGA)试验机株式会社ISO型腐蚀箱的技术参数,用综合试验箱代替传统的单项试验箱(箱内容积为0.3立方米、箱内温度为50℃±2℃),箱体材料以塑料取代有机玻璃,喷雾液喷雾由离心式改为喷雾塔式。8月,样机试制成功。经电子工业部、机械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等40余个单位鉴定合格,定型为FDY/E—03。年底,投入批量生产。
  FDY/E—03型盐雾、二氧化硫试验箱的试制成功,为中国填补了一项空白。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6

第七篇 仪  器  
第八章 其他仪器

第二节 弹簧摇架加压测试仪


  弹簧摇架加压测试仪系1982年山东纺织工学院的科研成果。1983年4月,青岛电子元件五厂与该院进行了联合试制,并定型为YJ—1。随后,青岛电子元件五厂将该产品投入批量试生产。同年11月,YJ—1型弹簧摇架加压测试仪通过了山东省教育厅和青岛市的产品鉴定。在省、市计量局颁发生产许可证后,当年底正式投产。该机的试制并投产,解决了纺织行业中纱织机弹簧摇架压力长期测量不准的问题,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
  至1986年底,青岛电子元件五厂已累计生产了1000台弹簧摇架加压测试仪,产品销往北京、天津、广州等20多个省市。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6

第七篇 仪  器  
第八章 其他仪器

第三节 涡街流量计


  1986年下半年,青岛无线电专用设备厂派员与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联系,请求将该所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LS31型应力式涡街流量计给予技术转让。同年11月,与该所签订了《LS31型系列应力式涡街流量计研制试生产协议书》之后,派3名技术人员赴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审定验证及取回全部技术资料并开始试制工作。在该所派出高级工程师沈兴武等人协助指导下,1987年1月试制出10台样机。3月,对其中2台样机按照电子工业部《SJ2016—2079—32》标准进行了例行试验,取得了青岛市标准计量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5月,在山东省电子工业总公司和北京市公用事业局联合主持下,通过了设计定型鉴定。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DB/3702—N12003—37》标准,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外80年代同类产品水平。
  青岛无线电专用设备厂生产的涡街流量计设计原理正确,结构、工艺合理,具有介质适应性广,量程范围大(15∶1),仪表常数一致性和复现性好的优点。该机的试制成功填补了中国分体外补偿型流量计生产的空白。至1987年12月,累计生产了130台。




欢迎光临 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 (http://199.83.49.77/)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