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初,青岛电冰箱合作社(后改称青岛第三仪器厂、现为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开始研制自动恒温恒湿器。年底,试制出2台样机,但因技术上存在的问题较多,没有投入生产。1966年,青岛第三仪器厂参照广州前进冷冻机械厂的制冷压缩图纸,试制出新型样机,并通过市级鉴定,定型为ZWS—1。1967年,批量投入生产,当年生产66台。
ZWS—1型投产后,1978年青岛第三仪器厂根据一机部通用机械研究所提供的信息和技术,开始试制更新换代产品H10—1型自动恒温恒湿器。该产品用3FY4Q型全封闭制冷压缩机为主机,并分别采用了远红外管式加热器、高低压过滤器、低肋纹管式冷凝器和整套装蒸发器等器件,提高了制冷量,降低了耗电量,提高了使用寿命,减少了过滤堵塞。1980年3月,样机试制成功。8月,通过省级鉴定,并荣获青岛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967~1980年,青岛第三仪器厂先后扩建了2743平方米的厂房,购进机械加工设备76台,自制专用设备28台,形成了年产500台的生产能力。同时,将ZWS—1型的蒸发器、冷凝器散热片由铁片改为铝片,提高了散热效率。1980年,在山东省机械工业厅组织的全省同行业质量评比中定为一等品。
由于H10—1型自动恒温恒湿器中3FY4Q型主机制造工艺上存在难点,1980~1982年只进行了试生产。1983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从日本进口505FH2—H型全封闭制冷压缩机与H10—1型自动恒温恒湿器配套,当年形成批量生产能力。至年底,生产90台。同时,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投资153.1万元,新建5562平方米厂房,自制了串片机、割罗纹机和胀管机等专用设备,使H10—1型的年产能力达到1500台。ZWS—1和H10—1型自动恒温恒湿器主要性能为:制冷量分别为8600大卡/小时、11000大卡/小时,制冷剂分别为R12、R22,温度调节范围分别为18~25℃±1℃、20~25℃±1℃,温度调节范围为50%~70%±10%,控制房间容积分别为100立方米、110立方米。
青岛自1966年开始研制生产自动恒温恒湿器,到1986年,总计生产了4058台,其中ZWS—1型3294台、H10—1型764台。产品行销全国28个省市163个厂家。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0
第七篇 仪 器
第二章 空调设备、仪器
第二节 分体式房间空调器
1983年10月23日,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与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就引进分体式房间空调器生产线和专项技术,在广东蛇口进行洽谈。1984年11月5日,一机部批准同意引进除压缩机外的分体式房间空调器的总装、组合准备、热交换器、冲压板金、注塑、喷漆等六条生产线和专项技术。12月12日,青岛电子仪表工业公司副经理、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厂长等5人赴日进行了为期13天的考察。1985年1月28日,由青岛市副市长许善义参加,与日方签订了405万美元的引进合同。10月23日至12月16日,引进的61台(套)关键设备和79台(套)关键工装分5批先后到厂。这期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还投资17万元,扩建了4500平方米厂房。
在引进设备、工装全部到厂和国内配套齐全以及扩建厂房全部竣工的基础上,1986年第一季度,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集中力量组织安装。在日方派出3~16名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协助下,由引进设备和34台国内配套设备组成的六条生产线于8月10日全部安装调试完毕。9月5日,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举行了有中共山东省委常委、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刘鹏,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松年等参加的开工剪彩典礼,分体式房间空调器正式投入批量生产。青岛市生产的分体式空调器,有热泵型挂墙式KGW—45R、KGW—45RD和热泵型落地式KLW—45R、KLW—45RD四个型号。其主要性能:制冷量为4330大卡/小时,制热量为5357大卡/小时,制冷剂为R22;循环风量分别为700立方米/小时和930立方米/小时;电加热1.8千瓦(KGW—45RD,KLW—45RD);噪音:室内为45/42/38分贝,室外为51分贝,电源为单相220伏,50赫兹;输入功率:制冷2.1千瓦;外型尺寸室内机分别为990×175×345毫米和1100×215×680毫米,室外机为830×305×630毫米。该产品采用电脑自动控制,达到国际80年代先进水平。当年底,产量为2000台,使分体式房间空调器成为青岛市1986年投产的十大技术引进项目之一。
在引进和投产分体式房间空调器的过程中,国家和山东省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鼓励,1986年11月3日,国务委员谷牧、副省长马世忠等到厂视察引进线的生产情况,并作了重要指示。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在青岛参加全国港口会议期间,到厂察看了分体式房间空调器样机,给予了鼓励。青岛市引进分体式房间空调器生产线关键设备加之国内配套设备等,共计投资人民币2250万元(其中国内配套投资577万元)。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0
第七篇 仪 器
第二章 空调设备、仪器
第三节 冷风机 冰棒机
冷风机 1983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确定开发冷风机新产品,该厂以H10—1型自动恒温恒湿机为依据,研制成功冷风机,定型为L12。其主要性能:制冷量为12000大卡/小时,温度调节范围为20~28℃,室内空气循环量为2000/1700?立方米/小时,制冷剂R22,制冷剂注入量为2.5公斤,冷却水耗量为2立方米/小时,压缩机电机功率为3.75千瓦,风机电机功率为0.2/0.15千瓦。该产品采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505FH2—H型全封闭制冷压缩机,具有噪音小、寿命长、性能可靠等优点,当年生产了36台。1984年生产了70台。
1985年,该厂工程技术人员参照HF—10型分离式风冷自动恒温恒湿机的原理,研制出分体式冷风机,定型为LF12,当年生产了52台。
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生产的冷风机,共有L12和LF12两种型号的产品。从1983~1986年,以销定产,累计生产了228台。
冰棒机 1980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确定研制生产冰棒机。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以过去修理冰棒机的经验,自行设计研制出样机,定型为BK—10。其主要性能:制冷量为4000大卡/小时,制冷工质为R12,制冷工质注入量为6公斤,盐水温度为-12℃,耗水量为0.6立方米/小时,电机功率为3千瓦,使用电源为三相、380伏,盐水槽尺寸为1614×820×778毫米(长×宽×高),外形尺寸为2590×1100×1070毫米(长×宽×高)。该产品配用2F—7型开启式压缩机,可同时放置6套制冰棒模,一次可制冰棒360支,连续24小时内可制冰棒0.8~1万支,当年生产了62台。至1982年,产品连续3年供不应求。1985年,因该厂确定以引进生产分体式房间空调器为主要发展方向,BK—10型冰棒机在累计生产了275台后,于当年转由联营企业——崂山分厂继续生产。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0
第七篇 仪 器
第二章 空调设备、仪器
第四节 空气去湿机 分离式风冷自动恒温恒湿机
空气去湿机 1980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开始研制空气去湿机。1981年春,样机研制成功。其主要性能为:去湿量(干球27℃,相对湿度70%)为9公斤/小时,使用制冷剂为R22,制冷压缩电机功率3.75千瓦,风机电机功率0.5千瓦,使用电源为交流三相380伏,外形尺寸为1376?×850×1020毫米(长×宽×高)。9月,样机经山东省菏泽地区烟糖批发站试用,由山东省商业厅组织鉴定,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定型为KQF—9。因该产品所配3FY4Q型全封闭压缩机主机没有过关,1980~1985年,除1983年试生产了1台外,未能投入批量生产。1986年,该机改配日本日立公司505FH2—H型全封闭压缩机为主机,开始小批量生产,当年生产了10台。
分离式风冷自动恒温恒湿机 1985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吸收由日本引进的分体式房间空调器的先进技术,自行设计研制了分离式风冷自动恒温恒湿机。该机的主要性能:制冷量为10000大卡/小时,温度调节范围为20~25℃±1℃,湿度调节范围为50%~70%±10℃,制冷剂为R22,使用电源为交流三相、380伏。其中,室内机:风机配用功率0.2/0.15千瓦,室内空气循环量为2000/1700立方米/小时,加热器配用功率10.5千瓦,加湿器配用功率2千瓦,风机风量为2000立方米/小时,外形尺寸840×520×1660毫米(长×宽×高)。室外机:压缩机配用功率3.75瓦,风机电机配用功率0.26瓦,风机风量为2×3000立?方米/小时,外形尺寸930×370×1530毫米(长×宽×高)。该机采用日本日立公司505FH2—H型全封闭压缩机和风冷冷凝器,具有性能稳定可靠,噪音低的特点。当年,样机试制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定型为HF—10。1986年投入小批量生产,当年生产40台,全部销售一空。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0
第七篇 仪 器
第二章 空调设备、仪器
第五节 冷藏箱
1980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开始研制冷藏箱。该厂以自产的2F—7型制冷压缩机为主机,先后研制出LG3—5型五门冷藏箱和BH—1型卧式冷藏箱。其主要性能:柜内最低温度为-15℃,制冷工质R12,制冷剂注入量5.5±0.3公斤,电动机功率3千瓦,电源三相380伏,柜内有效容积有3立方米、2立方米、1立方米三种,外形尺寸2960×1880×1070毫米(长×宽×高)。当年生产53台,投放市场后,深受欢迎。而后,连续5年年产量100台以上,1982年,产量达173台,为历年最高产量。1985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又开发出LG2—3型三门冷藏箱和LG—2型两门冷藏箱两种新产品,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1980~1986年,四个型号的冷藏箱累计生产了855台,产品畅销不衰。
1986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为集中主要精力发展分体式房间空调器,将LG2—3型、LG1—2型和BH—1型冷藏箱转予联营企业——崂山分厂生产。仅余LG3—5型冷藏箱为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之保留产品。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1
第七篇 仪 器
第二章 空调设备、仪器
第六节 活动冷库
1968年,青岛第三仪器厂凭多年修理冷冻设备的经验,开始研制活动冷库。年底,第一台大门盘管式10立方米活动冷库问世。活动冷库主要性能:制冷量4000大卡/小时,库内最低工作温度-15℃,库内有效容积为9立方米、10立方米、12立方米、18立方米等四种不同规格,制冷剂R12,制冷剂注入量8公斤,压缩机配有开启式2F—7型、日本三洋公司产半封闭式C—L37M8A型2种,电机功率3千瓦、3.75千瓦,使用电源为三相、380伏;外形尺寸因型号各异,以LK—12型为例1000×21000×2120毫米(长×宽×高)。1970年,该厂再度研制出一台冰板式10立方米活动冷库。1976年,又研制成功吹风空调房式10立方米活动冷库。1968~1976年,青岛第三仪器厂研制生产的活动冷库,均系来料加工,未批量投产。
1980年,第三仪器厂更名为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集过去生产的三种型式活动冷库的优点于一体,研制成功一大门9立方米新型活动冷库,定型为LK—10型,并投入批量生产。当年,生产81台。年底,又将容积由9立方米改为10立方米。1981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研制出LK—12型两大门一小门12立方米活动冷库。当年,LK—10型与LK—12型两种型号的冷库生产了130台。1984年,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为赴南极考察船特制两台LK—12型12立方米吹风空调式活动冷库。装船使用后,途中经历了赤道高温,性能稳定。第一批南极鳞虾即由该冷库完好保存,运回国内。1985年,将12立方米水冷式活动冷库,改进为风冷式和水风冷两用活动冷库。1986年,进一步开发出LK—18型18立方米活动冷库。
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从1968年开始研制生产活动冷库,到1986年,累计生产了678台。有LK—10型、LK—12型和LK—18型三个型号,水冷、风冷、水风冷两用和速冷四种制冷方式以及盘管、冰板和吹风空调房式三种机型结构。在冷库生产行业中,具有型号、品种和规格齐全的优势,产品远销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1
第七篇 仪 器
第二章 空调设备、仪器
第七节 低温冰箱
1963年,青岛电冰箱生产合作社(1966年更名为第三仪器厂;1980年改称青岛空调设备仪器厂)参考国外进口低温冰箱的样机,凭多年维修电冰箱之经验,开始低温冰箱的研制工作。1964年春,在仿制上海压缩机厂2F—63型主机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研制出第一台-60℃乙醇溶液双机压缩的低温冰箱,但只将其交由使用单位试用,没有投入批量生产。1966年,青岛第三仪器厂又研制出-40℃乙醇溶液单机压缩的立式低温箱。该产品亦未投产。1968年,青岛第三仪器厂吸取了-60℃和-40℃两台样机的优点,采用本厂生产的2F—7型压缩机为主机,研制成功-40℃单机压缩的卧式低温冰箱。当年通过市级鉴定,定型为WD—402S。经过较长时间的产前准备,1975年,投入批量生产,当年生产31台。而后连续生产至1985年,累计生产362台后停产。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1
第七篇 仪 器
第三章 石油及地质检测仪器
第一节 泥浆仪器
1978年,青岛照相机厂(1981年8月更名为青岛照相机总厂,1985年2月恢复青岛照相机厂厂名)开始试制生产泥浆仪器。1979年初,青岛照相机厂派人到兰州炼油仪表厂将该厂从美国引进并生产的泥浆参数测定仪全套图纸和技术资料带回。9月,样机试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年底,生产泥浆参数测定仪125套。
1980年,青岛照相机厂研制开发了机台小配套等新产品,先后试制成功打气筒失水仪、泥浆比重秤、漏斗粘度计和含沙量测定仪的机台小配套。其中,打气筒失水仪气源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摆脱了小气弹只能使用一次的缺点,延长了使用寿命。当年,生产机台小配套35套。还试制出电动二速、六速旋转粘度计和粘附仪等新产品,开始投入生产。1985年,在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所组织的评比中,电动六速粘度计获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
1984年,青岛照相机厂进一步开发出解卡仪、42型高温高压失水仪两个新产品。其中,解卡仪的研制成功,为井队职工在钻探过程中出现的卡钻事故提供了分析依据,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并获青岛市“五小”成果杯竞赛一等奖和山东省“五小”成果杯竞赛二等奖,这两项产品都于同年通过市级鉴定之后投入批量生产。
至1986年,青岛生产各种泥浆仪累计产量9348台,行销全国的石油地质勘探部门和科研生产单位。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1
第七篇 仪 器
第三章 石油及地质检测仪器
第二节 石油测井仪器 保温管道成型自动纠偏系统
石油测井仪器 1984年,青岛半导体研究所接产由胜利油田研制的SCX—76和SCX—85两种型号的双测向测井仪,并进行了工艺设计和改进。该产品主要技术参数为:最高承受压力600公斤/平方厘米,工作温度120℃,线性误差<3毫伏,120℃恒温1小时漂移≤±3%,剩余信号≤2毫伏,系统绝缘≥500兆欧。曲线吻合,精度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1984~1986年,双测向测井仪累计生产了15台。
保温管道成型自动纠偏系统 1985年,胜利油田油建一部机具研究所研制成功“泡沫黄夹克保温管道”成型工艺。这种工艺中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是要保证钢管位于泡沫黄夹克保温层中不偏心。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所设计了保温管道成型自动纠偏系统。为使此系统工程化、工艺化,成为正规产品,胜利油田派员与青岛电唱机总厂协商,要求帮助完成这一任务。同年11月,青岛电唱机总厂与胜利油田正式签订了技术合作合同,并开始将这一科研成果转化为工业产品。经过反复试验,1986年6月,试制出适应外径2~8英寸,执行灵敏度≤2毫米,调整延时≤500毫秒,环境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分别为-10~-40℃、80%和750毫米汞柱的样机1台。经油田试用,符合设计使用要求。至年底,生产了9台。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