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第一棉纺织厂(原大康纱厂)自备发电所由日商于1921年10月开办。安装125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2台、25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1台,总容量5000千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青岛市政当局在撤退前将该所发电设备炸毁。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即着手在该所新装了日制8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1台、35吨/时锅炉3台。1945年日本投降后,青岛由南京国民Gov接管。该所当时虽然有3炉1机,但其实际发电出力仅3800千瓦。为保证发电稳定,通常与青岛发电厂并网发电,除该厂自用1600千瓦外,剩余部分经青岛发电厂输电线外送。
1949年6月,青岛市人民Gov接管该发电所。建国后改称青岛第一棉纺织厂发电所。1958年8月,该发电所改称青岛第二发电厂,划归青岛火力发电厂统一领导。1959年11月,在第二发电厂加装由青岛汽轮机厂和青岛纺织机械厂制造的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1台,1961年1月投入运行,1967年停运拆除。1972年在原6000千瓦机组位置上安装了青岛发电厂二车间拆下的25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同年11月投入运行,1978年退出运行。1980年8月,青岛第二发电厂重又移交给青岛第一棉纺织厂后,停止发电。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0:35
第一篇 电力建设
第二章 自备发电厂、所建设
第二节 青岛第二棉纺织厂发电所
青岛第二棉纺织厂(原内外棉纱厂、银月纱厂)自备发电所由日商于1918年开办,装机容量为1250千瓦和25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各1台,共计3750千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青岛市政当局下令在撤退青岛前将发电所破坏。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重建该所,恢复发电,设备装机容量为25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1台。1949年6月,青岛市人民Gov接管该发电所,建国后改称青岛第二棉纺织厂发电所。1958年该发电所划归青岛火力发电厂统一领导,改为青岛第一发电厂二车间。1972年该车间的25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拆装在青岛第二发电厂,至此该车间停用。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0:36
第一篇 电力建设
第二章 自备发电厂、所建设
第三节 青岛第五棉纺织厂发电所
青岛第五棉纺织厂(原上海纱厂)发电所由日商于1935年开办,安装3000千瓦和18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各1台,总容量为4800千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发电所被炸毁。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着手重建,安装3000千瓦和18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各1台,总容量为4800千瓦。建国后改称青岛第五棉纺织厂发电所。
1958年该发电所划归青岛火力发电厂统一领导,并改称青岛第三发电厂。1978年7月1日,该所移交给青岛汽轮机厂,停止发电。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0:36
第一篇 电力建设
第二章 自备发电厂、所建设
第四节 青岛第六棉纺织厂发电所
青岛第六棉纺织厂(原钟渊纱厂)发电所由日商于1923年4月开办,装机容量为1000千瓦及25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各1台。1935年又装4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1台,总容量为7500千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发电所遭破坏。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着手重建,修复4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1台,新装5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1台,总容量为9000千瓦。
1949年6月,青岛市人民Gov接管发电所,建国后改称青岛第六棉纺织厂发电所。1950年将该发电所的5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调往西宁市。1958年8月,青岛第六棉纺织厂发电所划归青岛火力发电厂领导,改称青岛第四发电厂。1976年9月在该厂安装调相机1台,容量为12000千伏,投资104.04万元。1979年7月青岛第四发电厂重又划归青岛第六棉纺织厂,停止发电,只保留调相机。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0:37
第一篇 电力建设
第二章 自备发电厂、所建设
第五节 其他自备发电所
青岛有自备发电所的厂家还有多处,但有的已毁,有的随着青岛电力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停用、淘汰,其中容量较大的自备发电所有:(一)富士纱厂(今青岛第七棉纺织厂),曾开办自备发电所,日商于1921年10月开办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汽轮发电机组1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该所遭破坏。(二)宝来纱厂(后并入华新纱厂),由日商于1923年11月开办自备发电所,装机容量为1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1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该厂遭破坏。(三)1924年英商在青岛开办“大英烟草公司”,该公司拥有245千瓦直流发电机组3台,用往复式蒸汽机作为动力发电。(四)1929年6月,已经开办9年的华新纱厂(今青岛第九棉纺织厂)新装1875千瓦汽轮发电机组1台,取代汽动和手动为原动力的旧设备。1952年该发电机组迁往德州电厂。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0:37
第一篇 电力建设
第二章 自备发电厂、所建设
第六节 城市群众办电
青岛市城市群众办电始于1958年。但是,真正在有条件的工厂安装小型发电机组,利用工厂余热发电还是在1972年以后。这一年,全市利用工厂余热发电容量为3170千瓦。1973年,青岛印染厂一台500千瓦小型发电机组投产。1979年,青岛造纸厂、青岛明胶厂、青岛红旗化工厂、青岛第一染织厂各1台500千瓦小发电机组先后投产发电。1980年,胶县酒厂、胶南酒厂各1台750千瓦小发电机组和胶南化肥厂1台3000千瓦小发电机组先后投产发电。1982年,青岛第二印染厂2台750千瓦小发电机组投产。同年,青岛第一染织厂1台500千瓦小发电机组拆除。
1986年6月30日青岛市经济委员会、青岛市财政局、青岛市物资局、青岛电业局等6单位遵照国务院发布的《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中“对企业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应实行鼓励和扶持政策”的规定和青岛市Gov关于背压发电“要制定相应政策,从经济上给予支持”的精神,制定优惠政策,确定对余热发电和背压发电单位每发1千瓦时电由市经委从以煤换电燃料补偿费中补助燃料差价1分,同时实行节约煤炭奖,鼓励发展余热、余压发电。到年底,青岛市有背压发电单位4个:胶南县化肥厂3000千瓦、青岛印染厂750千瓦、青岛第二印染厂750千瓦、青岛酒精厂1500千瓦。1987年2月,青岛碱厂2台3000千瓦背压发电机组投产发电。5月,青岛第三印染厂1台1500千瓦机组和青岛第六棉纺织厂1台4000千瓦机组投入运行。10月,青岛第六棉纺织厂1台8000千瓦机组投产发电。1987年底,青岛市共有余热、背压和小火电机组15台投入运行。装机容量3.82万千瓦,约占山东省电网分配给青岛市电力指标的1/10,全年发电量5750.33万千瓦时,创产值2.88亿元。
1988年,内蒙古动力机械厂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科训处和机电工业部牧机公司达成的协议,将2台5000瓦国产化发电样机安装在长门岩岛上进行实用性考核试验,8月1日实行并联充电试运行,取代柴油发电机,为该岛全天供电。1989年6月8日~11月30日为正式生产考核试验期,计176天,考核记录停止后发电机组继续运行,为岛上供电。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0:38
第一篇 电力建设
第三章 地方小电厂建设
第一节 平度市热电厂
1957年,平度县在城关后巷子街筹建平度县小型柴油机发电厂,隶属县工业局,有职工25人,厂区面积480平方米,建筑面积148平方米,设有4270型200马力柴油发电机组1台(套),发电机容量135千瓦,1958年8月投入运行,发电400伏升压3300伏供电。1959~1960年,增置6160型135马力柴油机组2台(套)投入运行,发电机总容量303千瓦,年发电量27万千瓦时。
1966年7月,在城区潍石路东段路南(现市区青岛路中段112号)筹建平度县小型火力发电厂。主设备选用山西机床厂1960年制造的21-1.5型单缸、轴流、低压、减速、冲动凝汽式汽轮机2台;1号发电机系山西晋西电机厂1960年制造的TQT1.5/4型;2号发电机系济南生建电机厂1968年6月制造的TQT1.5/4型,两台锅炉系哈尔滨建成机械厂1959年制造的224-10/13-350型。工程总投资260万元,由山东省电力设计院设计,平度县建筑工程队施工,潍坊电厂、青岛电厂、掖县电厂帮助安装。1968年8月,1号机组投入运行,1969年6月,2号机组投入运行。总装机容量2×1500千瓦,年发电量2100万千瓦时。
1969年县小型柴油机发电厂并入县小型火力发电厂,称平度县发电厂。1976年5月,平度县发电厂并入山东电网。1977年3月,锅炉由翻板炉排改为链条炉排,使煤耗由原来的985克/千瓦时降至866克/千瓦时。1984年4月,投入二次燃煤粉碎系统,控制了入炉煤的粒度,降低了炉渣可燃物含量。
1986年10月始筹划扩建2×6000千瓦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1987年5月动工。主设备选用胜利油田孤岛发电厂拆迁的两台N6-35型单缸、轴流、冲动、凝汽式汽轮机组,配套两台无锡锅炉厂1987年10月制造的UG-35/39-M-8型正转链条炉。3、4号机组均系兰州电力修造厂1972年制造的N6-35型汽轮机和上海电机厂1967年制造的TQC-R-TH型发电机,工程总投资1923万元,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由山东省电力设计院设计,平度县建筑公司施工,江苏省溧阳安装公司安装。1988年5月1日3号机组投入运行,同年8月1日4号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到1.5万千瓦,年发电能力为1.12亿千瓦时。燃料供应渠道主要是以淄博贫煤为主,水源供应由该县尹府水库设立供水专线。
1988年3月平度县发电厂更名为平度县热电厂。同年12月,扩建1×6000千瓦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主设备分别选用武汉汽轮电机厂1989年5月制造的C6-35/10-1型汽轮机、上海电机厂1989年5月制造的TQC-R-TH型发电机和无锡锅炉厂1988年4月制造的UG-35/39-M11型正转链条炉,编为5号机组,工程总投资880万元,由哈尔滨动力研究所设计,平度县建筑公司施工,江苏省溧阳安装公司安装。1989年3月停运2×1500千瓦发电机组,两台10吨/小时锅炉报废,1、2号汽轮发电机被山东省设备成套局拆迁。
1990年5月1日5号机组投入运行。7月平度市热电厂定为国家中型二级企业,有职工449人,内设办公室、生技科、企管科、行政科、财务科、燃料科、材料科、运行车间、检修车间、化学车间。厂区面积78706.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0096平方米,总装机容量3×6000千瓦,年发电能力为1.28亿千瓦时,年供热能力为30万吨,拥有固定资产3748万元。1990年完成发电量5757.6万千瓦时,产值为266.7万元,利润为413.6万元。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0:38
第一篇 电力建设
第三章 地方小电厂建设
第二节 莱西市电厂
1976年,中共莱西县委决定建设一座小型火力发电厂。厂址设在莱西县城以南7公里、莱西火车站西100米、蓝烟铁路南700米处,厂区总面积45000平方米。5月,山东省电力设计院派人到该县进行现场设计。一期工程为1×6000千瓦机组和1×35吨链条炉,主厂房按一机一炉设计,主控室、化学水处理、上煤系统等公用设施均按两机两炉设计,设计共分机务、电气、土建、水工、热力控制、化学、采暖和通风八个部分。主厂房结构为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锅炉为封闭装置。锅炉从济宁电厂拆迁,是上海锅炉厂1960年产品,型号为35-39-450链条炉,汽轮机采用青岛汽轮机厂产N6-35-1型,发电机采用济南生建电机厂产QF-6-2型。7月4日,莱西县电厂一期工程破土动工。由莱西建筑公司负责土建工程,同时安排生产人员到莱阳、潍坊、烟台电厂培训。1977年4月,土建工程结束,开始机组安装会战。主要由莱西县电厂培训归来人员和莱西县各企业抽调人员参加,山东省电建一处、二处和南定、济宁、莱芜、莱阳、黄县、烟台、威海等电厂也派工程技术人员支援安装。8月上旬安装结束,9月中旬一次启动成功,9月17日莱西县电厂正式并网运行。年发电量4900万千瓦时,供电量4400万千瓦时。
1979年,莱西县电厂又为锅炉安装了飞灰回烧装置,飞灰粉尘减少,热效率提高。1980年8月,被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Gov授予“先进企业”称号。1981年,对锅炉空气预热器进行技术改造,解决了腐蚀问题,减轻了积灰、堵塞。1986年1月,被青岛市人民Gov授予“节能先进单位”称号。
1987年2月,1×6000千瓦机组二期工程破土动工,机组设计由青岛电厂设计室负责。主厂房由一期工程厂房南扩。锅炉采用济南锅炉厂产T35-39-450型链条炉,汽轮机采用青岛汽轮机厂产N6-35-1型,发电机采用济南生建电机厂产QF-6-2型。6月土建工程结束,莱西县电厂自行负责机组安装。12月安装全部结束,一次启动成功,正式并网运行。至此,莱西县电厂总装机容量为12000千瓦,发电量达9800万千瓦时,供电量达9000万千瓦时。主设备9台,辅助、附属设备336台。
1988年,莱西县电厂再次对锅炉省煤器进行技术改造,被山东省电力工业局评为“地方公用火力发电厂节能先进企业”、“地方公用火力发电厂厂际竞赛优胜单位”,同时,被山东省经济委员会评为“省级节能企业”。1989年,被山东省电力工业局评为“地方电厂厂际竞赛优胜单位”。
1990年,莱西市电厂对锅炉飞灰回烧进行技术改造,供电煤耗比原来下降了45克/千瓦时,年增经济效益100万元左右。年节约标准煤1651吨,节电80万千瓦时,厂用电率5.81%,比省级先进企业标准低1.19%,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也全部超过省级先进企业考核标准,被国家能源部评为“1990年度全国地方电厂节能竞赛优胜单位”,被山东省电力工业局评为“地方电厂厂际竞赛优胜单位”。山东省电力工业局在莱西市电厂召开锅炉飞灰回烧技术改造现场经验交流会,国家能源部以农电能69号文在全国推广莱西市电厂飞灰回烧技术改造经验。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0:38
第一篇 电力建设
第三章 地方小电厂建设
第三节 莱西市热电厂
1987年5月16日,莱西县Gov决定建设莱西县热电厂。厂址位于城西南1200米处的河南工业区,莱西火车站至南墅石墨矿小铁路西侧300米,青黄公路西侧。青岛发电厂对莱西热电厂一期工程的厂内平面布置、机务、电气、热控、供水、化学水处理等进行工艺设计,并做好二期工程扩建的准备。一期工程规模为1台35吨/时锅炉加1套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主设备选用无锡锅炉厂生产的UG-35/39-M8型锅炉;青岛汽轮机厂生产的C6-35/5型抽凝式汽轮机;济南生建电机厂生产的TQC5466/2型发电机;主变压器选用SFSL-8000/35/10/6.3型。另外,给水设备采用2台淄博产80DG-50型给水泵;水处理设备采用2台直径为1500毫米的强酸阳离子交换器,2台直径为1500毫米的强碱阴离子交换器;除尘设备采用旋风子除尘器,以及其他一些辅助设备。8月,莱西县建委设计室对莱西热电厂厂址进行勘察。9月,临沂地区建筑设计院对莱西热电厂一期工程的主厂房、辅助厂房等进行土建设计,由莱西县建筑公司负责土建施工。厂区占地面积28100平方米,其中主厂房占地面积1649.4平方米。
1988年3月8日,莱西县热电厂一期工程正式全面破土动工。5月,主厂房、锅炉、汽机部分平台浇注结束。6月,江苏省溧阳锅炉安装队开始进行锅炉安装。9月锅炉安装工作全部结束。11月底,一期工程安装工作全部结束。12月5日,莱西县热电厂一期工程1号汽轮机组一次启动成功,正式投产运行。生产规模为35吨中压锅炉一台,6000千瓦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一套。电网部分共有两套系统,其中一套为35千伏线路,采用三路出线,一路去莱西发电厂,一路并入水集110千伏变电站,一路去莱西化肥厂。另一套为10千伏线路,配电线路采用四路出线,输送城南工业区。热网部分以莱西县热电厂为中心,通过一条主蒸汽管道向酿酒厂、糖厂、制药厂等十几家单位供应压力为5公斤/平方厘米,温度为275摄氏度的蒸汽,并同时对城区部分居民实行集中供热。一期工程结束后,正常生产需3500大卡以上的原煤34000吨左右,由莱西县热电厂自行采购,主要是淄博、龙口、山西等煤种。
1989年3月,莱西县热电厂安装试验投入1号厂用变压器。4月,成立职工培训领导小组,对全厂职工进行分专业培训。5月成立生产技术科、运行分场、检修分场。运行分场下设汽机、锅炉、电气、化水、输煤5个工段,分四值三班作业;检修分场下设汽机、锅炉、电气、热工4个维修班。8月,完成1号机组第一次大修。在此次大修中,共完成两项重大改造项目,一是增加了一套飞灰复燃装置,将飞灰用风机从除尘器底部经两条管道送至锅炉炉膛后部,回收这部分燃料可将煤耗下降50克左右;再是对软化补水进行真空除氧改造。改造后,采用真空补水,将水吸入凝结器,在凝结器内进行预热,年可节约标煤400吨左右。12月底,共完成发电量2852.4万千瓦时,供电量2633.1万千瓦时,发电标煤耗量为22814吨,实现工业总产值947.9万元,利润141.27万元。
1990年,莱西市热电厂通过了国家中型二级企业的审批。年底共完成发电量1562.5万千瓦时,供电量1448.6万千瓦时,发电标煤耗量为12052吨,实现工业产值498.6万元。全厂共有职工300余人,其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占总人数的20%左右。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3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