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3月至1987年5月,市环保局组织各工业主管部门和各县(市)、区,对县属以上的834个工业“三废”排放状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称工业污染源调查),被调查的单位年啼值占青岛市工业年总产值的87.9%。通过调查,搞清了企业、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及企业对能源、水源、原辅材料消耗的情况,建立了“青岛市工业污染源微机数据库”和“青岛市工业污染源调查档案库”,系统并全面地掌握了青岛市工业污染源排放规律,为制订环境规划、环境标准,加强环境管理、科研等提供了依据。1985年,市环保局承担组织编制的《青岛市国土规划环境保护专题规划》,按照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提出近期和远期的污染防治和保护生态的发展规划。1988年,市环保局和乡镇企业局联合组织调查写出《青岛市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与评价》。调查的范围为青岛市乡镇工业污染村办以上9285个工业企业(1987年数)。查清了乡镇工业污染排放状况,建立了重点污染源档案库。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1 14:51
第三篇 环境监测和科研
第二章 环保科研
第二节 水环境
胶州湾状况及其自净能力的研究 1981年市环保局组织驻青高等院校和有关单位,共同对胶州湾水域污染进行了调查,承担了《胶州湾污染状况及其自净能力的研究》课题。监测分析了入湾河口化学需氧量和重金属的污染变化规律,以及湾内水质状况,1982年完成课题任务。为胶州湾的开发管理和保护,提供了基础科学资源。
“引黄济青”水质及管理规划研究 1986年,“引黄济青”工程确定后,山东省环保局下达了《“引黄济青”水质及管理规划研究》课题,市环保所会同潍坊、惠民环保所承提这项任务。通过对“引黄济青”工程沿线污染源调查,建立棘洪滩水质管理规划,为工程建设、水质管理和水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七五”期间围绕防治水污染,进行了多项水环境科研。如围绕胶州湾的综合开发,起草胶州湾管理规章,进行《胶州湾综合规划研究》。为污水排海方案做了深层次研究,进行了“七五”攻关项目《青岛污水排海方案水质管理规划研究》。为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1989年,市环保局开展了《海泊河流域工业污染源治理经济技术分析及优化方案》的研究。另外,在青岛市科委组织下,进行了《大沽河污染对河口区域养虾的影响及防治研究》。其次,还组织了《青岛市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研究》和“七五”国家攻关项目《青岛市水环境污染调查评价》及《青岛市水质污染评价》。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1 14:51
第三篇 环境监测和科研
第二章 环保科研
第三节 大气环境
80年代以来,市环保所对市区大气污染状况和成因进行过诸多探讨研究。1981年,依据1977~1981年调查与监测取得的大气环境有关数据、材料,较系统地分析评价了青岛燃料消耗,地域特点,气象因素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微粒、降尘等污染物含量,季节变化,区域差异,并初步提出防治对策。1982年,又对市区的酸雨及几例成因进行了分析。1983年,就青岛地域特点,写出了《沿岸城市大气污染的气象及扩散特征》、《海雾和沿岸雾与大气污染》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硫在传输中的迁移、转化及有关气象问题》。
“七五”期间,为处理大气污染事故的需要,市环保所设立《楼山后地区大气(氟)污染对植物的影响》的科研课题,查明大气(氟)污染对不同作物影响程度。为实施楼山后地区总悬浮微粒总量控制,市环保所进行了楼山后地区悬浮微粒总量控制优化方案研究。为防治城区大气污染,还进行了青岛城区大气(二氧化硫)污染浓度预报方法的研究和青岛城区降尘组分及来源的研究。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1 14:51
第三篇 环境监测和科研
第二章 环保科研
第四节 环境噪声
港区环境噪声评价和控制的研究 1984年,国家环保局下达《港区环境噪声评价和控制》的研究课题。该课题由福建省环保所和青岛市环保所承担,并于1986年6月完成任务。研究成果对港区改造和新港区规划建设中环境噪声污染预测和控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研究 1986年,按照环境噪声管理工作的需要,市环保所开展了青岛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研究。在中科院声学所北海工作站的协作下,1986年11月完成课题调查研究任务。研究成果为全面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贯彻国家噪声控制法令和实施《青岛市环境噪声管理暂行规定》作好基础性工作。“七五”期间又对青岛市主要道路交通噪声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1 14:51
第三篇 环境监测和科研
第二章 环保科研
第五节 监测手段
监测仪器研制 1979年,山东省环境保护局下达了《DK—12电子控制大气采样器》的研制任务。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与市环保所合作,于1980年完成试制任务并通过技术鉴定。该采样器为国家环保局指定使用仪器。到1990年已销售2000多台套,覆盖28个省、市所属环境测部门。1983年,市环保所研制的《RK—1溶出分析自控仪》,1984年完成并通过技术鉴定。该仪器将极谱仪、记录仪、电磁阀和搅拌器全部置于程序控制之下,达到了集富、静置、扫描、清洗自动化,操作简便,及重演性好的目的,提高了监测效率。1988年,市环境监测站研制的《大气自动监测校准系统及动态校准控制器》,使大气自动监测校正工作完全实现自动化,保证了监测项目数据质量。该控制全用国产元器件,代替了美国进口的ML—8530型控制器。1988年,市环保所和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依据“β衰变比值法”设计研制的《放射性气溶胶自动监测仪》,可直接从天然放射性氡子气体溶胶中监测人工放射性含量浓度,自动定时采样,定时测定β计数率和自动进行数据处理。该仪器填补了国内核设施环境β放射性气溶胶就地自动监测的空白,实时探测限(两小时探测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监测方法试验 1979~1985年,市环保所与山东海洋学院、市园林研究所等单位,以植物作指示生物,开展了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监测技术的试验研究。1979~1982年,用唐菖蒲监测过青岛磷肥厂大气氟污染,以及工厂绿化对氟污染的净化效应。1981年,用唐菖蒲和紫花苜蓿监测过楼山后地区大气中硫、氟、氯综合污染对农业的影响。是年,用紫露草微核法与化学分析法监测海泊河、李村河、楼山河、板桥坊河、湾头河污水的对比试验。1983年,选用紫露草植物细胞染色体畸变监测铅污染效能。1984年用水葫芦净化染料废水的探讨取得效果,证明水葫芦净化染料废水中的酚最理想,对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也有一定净化效果。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1 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