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建置初期,粪便由居民自行处置。德国侵占青岛后,于1899年9月1日张贴告示,严禁随地便溺,以防引起传染病流行,危害德国人的健康。从此,粪便由官府治理。虽然德国殖民当局在欧洲人居住的中心地带建有一套完整的上下水管道,但在中国人居住区的上下水管道工程却进展迟缓,大部分厕所要人工清除粪便,保持环境卫生。建国前,旱厕所的粪便主要由粪商承包清运,其中马桶厕所的粪便由官方环卫机构派人清除。建国后,Gov设置机构直接管理清运粪便,逐步取消了粪商的中间剥削,有计划地向农村提供粪肥支援农业生产。粪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城市和农村的卫生水平也有了提高。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1 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