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青岛建材一厂在河南建筑材料研究所的协助下,试制成功新型的建筑用防水材料——SL—厚质防水涂料,又称沥青防水涂料。产品是以优质沥青为基础材料,以石棉纤维为增强材料,以水为溶剂配制成的乳化型屋面防水材料,具有无污染、防水性强等特点,其造价低于“三油二毡”的防水层工程价格。沥青主要从齐鲁石化公司购买,其余从山东省东营市和本市购买;石棉主要从山东日照购买。所生产的SL—厚质防水涂料主要在山东省内销售。1985年开始试生产,12月该产品通过山东省建材局组织的技术鉴定,当年生产防水涂料89吨;1986年正式投入生产,年产防水涂料达305吨;1987年,共生产沥青防水涂料508吨。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2 01:26
第二篇 防水保温 装饰 装修材料
第一章 防水保温材料
第三节 膨胀蛭石及制品
1965年,青岛采石厂派人到上海学习新型保温材料膨胀蛭石的生产工艺。翌年初,该厂贷款800元,利用一口铁锅,开始手工试生产膨胀蛭石,其后建起膨胀蛭石焙烧小立窑,将粉碎过的蛭石,经烘干、高温焙烧,膨胀成微孔、颗粒状的膨胀蛭石。所需的蛭石主要从莱阳、莱芜等地购入,生产的膨胀蛭石基本在青岛市内销售。同年,在生产膨胀蛭石的同时,利用膨胀蛭石与水泥、沥青、泡花碱(水玻璃)等加水拌合,经模压和养护,分别制成规格为50×25×3厘米、50×25×5厘米、50×25×8厘米、50×25×10厘米、50×25×12厘米不同规格的水泥蛭石板,50×25×5厘米、50×25×10厘米的沥青蛭石板,23×11.3×6.5厘米、25×17.5×5厘米的水玻璃蛭石板以及长35厘米、厚4~12厘米、内径2.5~54.9厘米的各类水泥沥青蛭石管。主要用于一般房屋建筑、管道设备、各种工业窑炉及冷冻设施等的隔热、保温、防冻。同年10月1日,青岛采石厂蛭石车间独立,定名为青岛蛭石制品厂。至年底,完成产值34.2万元。1969年,生产膨胀蛭石达8171立方米,膨胀蛭石制品3724立方米。1970年后,膨胀蛭石和膨胀蛭石制品的产量逐渐减少。1972年,膨胀蛭石产量只有212立方米;翌年,膨胀蛭石产量有所回升,达873立方米;1974年,回升至7376立方米;1976年产量达?12756?立方米。1978年,因原料供应断绝,膨胀蛭石及其制品停止生产。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2 01:27
第二篇 防水保温 装饰 装修材料
第一章 防水保温材料
第四节 膨胀珍珠岩及制品
70年代初,蛭石原料出现紧缺,青岛蛭石制品厂开始试制新型保温材料——膨胀珍珠岩。1971年1月,建起膨胀珍珠岩小型立窑1座,开始试生产膨胀珍珠岩,每班生产20立方米,至年底生产膨胀珍珠岩868立方米。同年,在生产膨胀珍珠岩的同时,又利用膨胀珍珠岩和水泥等原料试生产轻质多孔的新型保温材料——膨胀珍珠岩水泥制品,主要是各种规格的圆管和平板。该厂所需的主要原料珍珠岩矿石和矿砂主要来自内蒙古和河南等地,珍珠岩矿石由当地生产厂家将矿石加工成细砂状,规格在22~55目之间。1972年,共生产膨胀珍珠岩212立方米,膨胀珍珠岩水泥制品690.6立方米。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设备及管道保温、冷库隔热、热工设备的隔热保温及饮料行业的助滤剂。其中,膨胀珍珠岩主要销往青岛市各建筑公司、住宅公司等单位;膨胀珍珠岩制品主要销往青岛市化工、冶金企业,部分销往市纺织、橡胶等企业。
1973年4月28日,青岛蛭石制品厂一分为二,分别成立青岛保温材料厂和青岛第二采石厂。1974年青岛保温材料厂对膨胀珍珠岩水泥制品的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将原料搅拌系统由人工改为机械搅拌,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制度,提高产品工艺质量及劳动效率。1975年,由于购进的珍珠岩矿砂质量得不到保证,该厂自行研制出珍珠岩矿石破碎系统后,改由购买珍珠岩矿石自行破碎加工。1977年,对膨胀珍珠岩立窑进行改造,增加了水浴除尘设备,减轻了环境污染。又研制开发出石膏珍珠岩空心隔墙板,并通过省级技术鉴定。1978年,淘汰了原膨胀珍珠岩小型立窑,新建2座设计能力为年产3万立方米的膨胀珍珠岩立窑。1980年,因采购的珍珠岩矿石杂质含量高,改购矿砂,年采购量基本保持在3000~5000吨。1982年,对膨胀珍珠岩水泥制品的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将原手工成型改为机械振动成型,将原自然养护改为人工蒸汽养护,使年生产能力突破1万立方米。产品开始出口赞比亚,其中出口膨胀珍珠岩360立方米,规格为50×25×10厘米的膨胀珍珠岩水泥制品180立方米。1985年,膨胀珍珠岩亦开始销往其它省市。1986年“石竹”牌膨胀珍珠岩在全国行业检验评比中被评为“质量优胜”产品,经国家建材局硬质材料检测中心检测,其各项质量数据居国内先进水平。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2 01:27
第二篇 防水保温 装饰 装修材料
第二章 装饰装修材料
第一节 普通涂料
青岛普通涂料的生产起步于80年代初。1981年下半年,青岛建材三厂开始研制适应于建筑墙面装饰的无机建筑涂料,主要设备有反应罐、搅拌罐、砂磨机,1982年3月正式投产,至年底共生产无机建筑涂料304.7吨,填补了青岛市装饰材料的一项空白。1984年,青岛建材五厂亦开始生产普通涂料,当年共生产226吨。普通涂料的主要原材料是聚乙稀醇、碳酸钙、滑石粉及部分化工原料。聚乙稀醇主要购于安徽省,碳酸钙主要购于淄博市,滑石粉主要从山东省的蓬莱、平度等地购买,其它化工原料主要由青岛市内各化工厂供给。普通涂料产品除在青岛地区销售外,主要销往日照、胶县、诸城、掖县等周边地区。
1986年5月,青岛建材一厂研制开发出适用于建筑物内墙表面装饰的106墙面建筑涂料。其主要工艺为:以聚乙稀醇树脂水溶液和水玻璃为基础材料,混合一定量的填充料、颜料及少量表面活性剂,再经砂磨机研磨配制而成。1986年,该厂生产106墙面建筑涂料246吨。1987年,又研制开发出新型厚质涂料——109地面建筑涂料。其主要工艺为:以水溶性聚乙稀醇、缩甲醇胶为基体,与普通水泥和一定量的氧化铁颜料等混合,经砂磨机研磨配制而成。该产品美观、耐磨、造价低,适用于试验室和民用建筑地面处理。
1987年,青岛建材三厂被青岛葡萄酒厂兼并,其部分人员和设备并入青岛建材四厂,继续生产建筑涂料。同年,青岛建材一厂、四厂和五厂共生产普通涂料1337吨。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2 01:27
第二篇 防水保温 装饰 装修材料
第二章 装饰装修材料
第二节 高档丙稀酸涂料
1985年,青岛建材一厂投资570万元(含外汇人民币129万元),从日本铃鹿涂料株式会社引进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丙稀酸建筑涂料生产技术,从日本井上制作所购进大功率搅拌机、自动计量设备和各种乳液输送泵等主要生产设备,主要生产两大类五个品种,乳液型复层建筑涂料主要品种有复层花样涂料、陶药涂料、内墙花样涂料,薄层建筑涂料品种有砂壁状涂料和水性泛用漆。年设计生产能力为5000吨。翌年11月试生产成功。1987年正式投入生产,当年共生产丙稀酸涂料370吨。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购自北京,部分助剂需从国外进口。丙稀酸涂料因具有高功能、高装饰性、高寿命、无毒性侵害的特点,适用于建筑物的内外墙、门厅、立柱等装饰装潢。产品畅销山东省内及辽宁、黑龙江、新疆、河南、山西、四川、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先后用于北京亚运会六大场馆(占亚运会场馆总用量的1/3以上)、北京饭店贵宾楼、青岛流亭机场等工程建设。由于具有严格的质量管理,该厂的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青岛地方标准和日本国家标准,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1989年被国家建材局评为优质产品。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2 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