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手工业、二轻工业生产计划的管理,随着手工业、二轻工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国家计划、山东省计划、青岛市计划、局属专业公司和直属厂计划及生产企业计划五级管理的格局。从自产自销或加工定货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各种不同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对手工业、二轻工业的发展不同程度地起到了推动作用。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2 13:48
1963年,青岛刺绣厂引进意大利万能绣花机40台,是青岛市手工业、二轻工业最早引进国外设备的企业。1979~1985年,青岛市二轻工业系统先后从日本、联邦德国、美国、瑞士、英国、丹麦、西班牙、香港、台湾等15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先进技术设备112台(套)。计划总投资额为14142.89万元?,外汇3183.37万美元;实际完成投资额13949.99万?元,外汇额3032.66万美元。引进生产线19条,生产设备986台(套)。技术水平达到国际70年代水平的47项,80年代水平的61项。其中,5项填补国内空白,17项填补山东省空白。1985年,年产值71546万元,创利税12176万元。这些设备分布在青岛市二轻工业的塑料、工艺美术、服装、皮革、家电、五金、家具等生产企业,为出口产品的生产创造了条件。青岛市二轻工业技术设备的引进,70年代以单机为主,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以引进关键设备和成套生产线为主,并在引进设备的同时引进技术和样机。1984年后,重点转向对引进设备的吸收、创新和对设备的国产化配套上。作者: leon 时间: 2009-9-22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