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成立。1932年初,青岛大中学校从事文学创作的进步师生也积极参加“左联”活动。同年10月,中共党员乔天华从烟台来到青岛,担任中共青岛市委青年委员和青岛“左联”的党代表,与山东大学学生俞启威(中共青岛市委宣传委员)一起领导青岛“左联”分盟小组工作。青岛“左联”的主要活动是:通过《民报》、《晨报》、《时报》等报刊,发表进步作品;开展读书活动,把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作为必读书,定期举行读书讨论会;参与时事政治活动,印传单,贴标语;组织汽笛文艺社,在报纸上开辟《汽笛》文艺周刊,编写地下刊物《汽笛》,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唤醒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联系有声望的进步作家进行创作。1933年夏,中共青岛市委被国民党破坏,汽笛文艺社也被查封,大多数成员被捕或被通缉。作者: leon 时间: 2009-9-18 11:02
1945年9月,南京国民Gov召开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决定对收复区专科以上学校学生、中小学教职员和中等学校学生(包括毕业生、在校生和失学自修生)进行甄审。11月《青岛公报》两次刊登了南京国民Gov教育部公布的甄审办法。甄审办法不仅使广大师生在政治上受污辱,而且面临失学、失业和饥饿的威胁,引起广大师生的强烈不满,拒绝登记甄审。为领导好反甄审斗争,中共青岛市委提出:一是要广泛地动员和组织教师参加斗争,扩大学生联谊会为教师学生联谊会;二是,进一步争取全市各界的支持与同情,首先要发动工人支持学生运动。要在运动中发展壮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要联合一切反甄审的力量,大造舆论和声势。12月9日,各校毕业生联合成立高、初中毕业生联谊会,向市教育局交涉,拒绝登记甄审。12月16日,师生们成立了青岛市教师学生联谊会,向国民党青岛当局提出“争生存、求真理”和“甄审Gov官吏”等要求。师生纷纷走上街头,向全市人民宣讲,争取各界人士的支持。国民党青岛当局极为惊慌。当晚即派出大批军警实行镇压。上街张贴标语的学生,许多人遭到军警殴打,20多名被拘捕。文德女中青年女教师费筱芝在江苏路与湖南路口竟被军警开枪射杀。全市罢课,各界群起声援。联谊会举行万人大会,提出强烈要求。在全国各地反甄审运动的迫使下,南京国民Gov不得不修改了甄审办法。青岛当局终于准予“青岛市教师学生联谊会”立案为合法群众团体,并惩办了枪杀费筱芝的凶手,发给了死者殡葬和抚恤费。延安《解放日报》称青岛反甄审运动是“黑暗青岛的第一个火花”。作者: leon 时间: 2009-9-18 11:04
第三篇 重大决策记录
第三章 领导反美、蒋斗争
第二节 三次反美怒潮
1946年8月至1949年5月,美国以“亲善”、“友谊”、“援助”、“视察”等种种借口,先后派遣美国海军基地司令部、海军陆战队等11个军事单位和8个情报机关进驻青岛。美国高级军政官员也不断到青岛活动。美军士兵在青岛横行霸道,肆无忌惮。3年中,美军在青岛犯罪案件达373件。其中美军士兵无故开枪打死打伤市民117人,车祸肇事死伤193人,追逐强奸污辱妇女的暴行更是不胜其数。全市人民三次掀起反美怒潮。
第一次反美怒潮,是因美军1946年12月24日在北平强奸北大女学生沈崇而激发的。在中共青岛市委的领导下,山东大学进步学生路明、石勃瑜等在校中发起师生反美签名,1947年1月5日召开全校“抗议美军暴行大会”,在会上,多人联系到美军在青岛和其他城市的暴行,一致通过大会决议:要美军必须撤出中国;立即交还山大校舍,举行罢课游行示威;发出《告全市同胞书》和《告全国同胞书》,坚决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斗争。
第二次反美怒潮,是因1947年3月30日和4月5日,青岛发生了人力车夫苏明诚和市民刘修文被美国士兵杀害而引发的。在中共山大地下组织的领导下,4月15日,山大学生自治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派人对美军罪行进行调查,慰问死难者亲属,通电全国各大学要求声援,并向南京国民Gov和美国大使馆提出4项严正要求:(一)组织中美联合法庭,公开审理肇事凶犯;(二)美方负责支付受难者家属终身生活费用;(三)彻底调查历次案件,由美方道歉赔偿并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四)外国军队立即撤出中国。但国民党青岛当局以有“处理在华美军人员刑事条例”为借口,一推了之。
第三次反美怒潮,是1948年6月,山大师生为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和强烈要求美军归还山大校舍而引发的。6月28日,山大学生自治会发动全校罢课3天,学生们在校内游行示威,对着铁丝网另一边占据校舍的美军士兵高呼:“反对美帝扶植日本!”“反对霸占山大校舍”等口号。随后学生们还到街头张贴反美标语,散发抗议书。美军被迫将原订租期山大校舍99年改订为1950年归还。作者: leon 时间: 2009-9-18 11:05
第三篇 重大决策记录
第三章 领导反美、蒋斗争
第三节 反饥饿反内战
国民党自1946年6月全面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大举进攻解放区,遭到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国民党统治区城市的广大工人、市民、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日益困苦,从1947年起相继爆发了抢米、抢粮风潮,到处是反饥饿反内战的呼声。5月下旬,为响应华北学生反饥饿反内战联合会(简称反饥联)的“六二”总罢课号召,在中共青岛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山大学生自治会召开全校学生大会,并邀请教师参加。大会通过了要求停止内战等6项要求和举行“六·二”(6月2日)游行的决议。当即成立了“六·二”行动委员会和以石勃瑜为首、宋斌(中共党员)等人参加的主席团。6月1日,行动委员会又邀请一些中学代表召开联席会,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先是山大校方出面劝阻,国民党市警备司令部发出《告山大同学学生自治会书》,声称:“戡乱期间不许游行”,进行恫吓。6月2日,山大学生不顾军警对学校的包围封锁,冲出校门,举行反内战反饥饿示威游行。在鱼山路大学路口遭到国民党军警的无情镇压,100多名学生被打伤,有20多人受重伤,140多名学生被捕,拖上卡车押走。惨案发生后,中共青岛市委派人到山东大学对师生进行慰问,营救被捕学生。山大自治会及时起草《宣言》,向全国揭露惨案真相,京、沪、平、津、济等城市学生和各界人士纷纷来电来函声援。解放区《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也都作了报道。作者: leon 时间: 2009-9-18 11:07
青岛是华北地区解放最晚的一座城市。青岛解放时,国民党党、政、军、宪、特、警人员,滞留或有计划地潜伏下来的不在少数。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反动会道门组织以及从外地逃来的有血债、民愤的地主、恶霸、土匪、还乡团分子。他们当中不少人心存幻想,妄图东山再起。特别是美国侵朝战争爆发后,他们认为时机已到,散布谣言,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因此,坚决镇压反革命,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成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后,中共青岛市委立即成立以市委书记赖可可为主任的镇压反革命委员会,结合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大张旗鼓地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简称镇反)。重点是打击土匪、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会道门头子等五个方面的残余反革命分子。运动中,中共青岛市委坚持党委领导、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参加,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广泛深入地进行镇反宣传教育;动员群众控拆、检举和协助Gov搜捕反革命分子。对于隐藏在机关和工厂企业内部的反革命分子,采取整风方式并结合民主改革运动的开展,进行清理,号召有问题的人坦白交待。
1951年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公布。同月,中共中央针对镇反中存在的问题,给各大城市市委作出具体指示。中共青岛市委认真执行《条例》和“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政策,逐步开展工作。至3月上旬,镇反运动进入高潮,坚决惩办和处理了一批反革命分子。运动经过三个阶段,历时3年零3个月,到1953年底基本结束。共逮捕反革命分子6735名,其中打击惩办的占46.8%,宽大处理、教育释放的占9.7%,转外地处理的占39.3%,待作其他处理的占4.2%。对罪恶累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反革命分子,则处以极刑,其中包括曾任日伪青岛特别市市长兼伪新民会青岛总会会长及华北剿共委员会青岛分会筹委会主任委员、伪青岛保安总队队长等职的大汉奸姚作宾,曾任日军搜索队队长、1939年秋和1940年春先后在平度、胶县一带捕捉抗战人士117名,有82名被杀害并亲手杀死4名群众的杀人凶犯梁品一等处决后,人心大快。
青岛市的镇反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运动开始时,中共青岛市委对敌情估计不足,措施不力,曾受到中共中央批评。后迅速作了纠正。在运动高潮起来后,由于调查研究不够细致,作风粗糙,有极少数人被错捕的问题。发现后,中共青岛市委即遵照党的“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方针,及时作了改正。作者: leon 时间: 2009-9-18 11:10
第三篇 重大决策记录
第四章 巩固政权,基本完成初级阶段改革
第六节 领导郊区土地改革
建国初,青岛市郊有李村、四沧和浮山等3个区,共138个自然村(农村117个,半街道村庄21个),21436户,农业人口106716人,有耕地129300亩。这3个区的地主同贫雇农土地占有差距很大,地主人均有地6.45亩,贫雇农人均只有0.62亩。贫雇农租种地主土地,长年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根据政务院关于《城市郊区土地改革条例》,中共青岛市委于1950年12月制定了《关于今冬明春3个月完成郊区土地改革计划》,市、区成立土地改革(简称土改)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全市抽调220名干部,培训后组成工作队,深入到3个典型村和21个基点村,通过访贫问苦,宣讲政策,发动群众,培训积极分子,建立农民协会,批斗有劣迹的地主恶霸,没收征收其土地财产,分配果实,于1951年1月底结束试点。2月中旬,面上土改普遍展开。4月初,基本完成了土改。3个区共划定地主275户,富农440户。7521户贫苦农民分得土地15103亩,房屋1553间。
郊区土改中,中共青岛市委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坚持保护中农利益,保存富农经济,保护工商业的政策。对地主分给土地,使他们依靠自己的劳动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从而稳定了他们的情绪。
通过郊区土改,广大贫苦农民在打倒地主阶级,推翻封建剥削制度的斗争实践中,锻炼提高了自己的觉悟程度和组织观念,真正相信自己的力量,当家做主。有4.6万多农民参加农民协会,2000多名青年参加民兵和纠察队,担负着保卫土改胜利果实,管制不法地主,维护农村革命秩序的任务。广大农民积极添置农具,购买肥料,发展农业生产。作者: leon 时间: 2009-9-18 11:11
第三篇 重大决策记录
第四章 巩固政权,基本完成初级阶段改革
第七节 城市民主改革
在中共青岛市委领导下,青岛市的城市民主改革,于1951年6月结合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三大运动开始进行,目的是打击封建残余势力,摧毁封建把头制度,提高工人群众的觉悟,加强工人阶级内部团结,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将社会改革和生产建设推向前进。
民主改革涉及全市各工厂企业、行业和区街。先在纺织系统各厂进行试点,取得初步经验后,从8月份开始,在全市推开。中共青岛市委采取的措施是:(一)发动群众,揭发和控诉汉奸、恶霸及其他反革命分子的罪行,“追苦根,找胜利源泉”。(二)宣传“坦白、宽大、改造、团结”的方针,鼓励有问题的人如实交待,并根据其态度与事实作相应处理。(三)实行民主改革。成立青岛市工会法检查委员会,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废除工厂中的把头制,建立车间责任制,吸收工人中的优秀分子参加工厂管理委员会,确立了工人阶级当家做主参加企业管理的地位。区街的民主改革则围绕民主建政,配合镇压反革命运动,集中力量打击封建残余势力和反革命势力。
在中共青岛市委的统一领导下,民主改革工作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坚持“反封建不反资本,反封建不反技术”的原则,经过思想发动、揭发控诉、坦白检举、改革旧制度、贯彻《工会法》、实行民主管理等阶段,纯洁了工人阶级队伍,增强了内部团结,集中打击了潜伏在工厂、企业和商业行业中的特务、土匪、恶霸、封建把头、大流氓头子、反动会道门首要分子等封建残余势力。如,日伪统治时曾是反动“黄道会”台东区会会长、国民党统治时又是台东“十二神”之一、结纳地痞流氓400余人、霸占民财、强奸妇女、无恶不作的“东霸天”蓝荆山;充当“人贩子”20多年、残害良家妇女200多人的“甘珠尔瓦呼图克图”的师母于文卿(女,外号于小脚);残酷压榨迫害工人、强奸妇女10多人的青岛国棉六厂恶霸把头徐世训等,均在运动中伏法。
青岛市在进行城市民主改革过程中,还注意宣传和贯彻落实《婚姻法》,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男女权力平等,从根本上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通过民主改革,民主化生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来,激发了广大职工忘我劳动的生产热情。至1953年10月,全市民主改革胜利结束。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全市涌现出3000余名模范人物和许多先进集体,工厂企业管理和社会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据统计,青岛市1951年工业总产值为58469.47亿元(旧人民币),比1950年增长17.7%;而1952年则达到71488.93亿元(旧人民币),比1951年又增长了22.27%,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了28.91%。作者: leon 时间: 2009-9-18 11:11
第三篇 重大决策记录
第四章 巩固政权,基本完成初级阶段改革
第八节 抗美援朝运动
1950年6月,美国侵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全国开展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在中共青岛市委领导下,1951年1月成立了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青岛分会(后改称青岛抗美援朝分会)。在其组织下,1950~1951年,全市有近5000名宣传员、报告员,采取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读报、漫画、广播、图片展览等形式,向全市人民进行广泛的时事政治教育,深刻揭露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清除“恐美、崇美、亲美”思想,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唇亡齿寒”、中朝人民血肉相连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发动全市各界51万多人(次)参加反美集会和示威游行;103万人(次)参加了世界和平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发起的和平签名运动,反对美帝违反国际公约的细菌战;组织大批人力、物力,以实际行动支援朝鲜前线。1950~1952年,先后有11000多名青年学生、青年工人报名参军、参干(批准2373名);有84名医护人员组成的3批医疗队(另17名编入外地医疗队)、425名汽车司机、1000多名铁路职工、干警、440余名理发工人等踊跃奔赴朝鲜前线;动员全市人民踊跃参加捐献活动,募集慰问中朝人民军队和救济朝鲜灾民款22亿元(旧人民币,下同)、书籍26万余册、慰问信1.3万多封、慰问袋3.3万多个。捐献飞机大炮款482.5亿元,可购买战斗机32架。同一时期,趁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和朝鲜人民军访华代表团来青巡回报告的机会,向全市人民深入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广泛开展慰问志愿军伤病员和志愿军家属的拥军优属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发动广大职工群众普遍制订爱国公约,开展群众性的劳动竞赛、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爱国主义增产节约运动,支援朝鲜前线,为中朝军队抗美的胜利作出巨大的贡献。作者: leon 时间: 2009-9-18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