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解放前,工程勘察不多。青岛建置后,清Gov下决心在此建筑军港,以建成北洋水师根据地。1896年底,鉴于德国Gov已公开要求租借胶州湾,清Gov“亟派天津王观察宝仁,烟海关道锡观察桐,赴胶州和青岛两处悉心勘验,熟筹建筑之法”。德国Gov亦派员到胶州湾“实际勘查”,1897年5月3日,德国海军部建筑顾问福兰西斯和徐亦(中校)等从北京出发,到胶州湾活动。福兰西斯对胶州湾作了全面的技术调查,于8月写出青岛的调查报告,分近30项对青岛作了研究、分析,并作出评价和设想,“小而一块礁石、一片砂土、以后如何利用;大而铁路、航路、船坞如何设备,以与香港、上海竞争(均)逐条计划,以立日后建设之基础”。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制定城市规划,亦曾进行地质调查。
青岛解放后,1957年青岛市城市建设局编制了《青岛市城市初步规划》,开始总体规划阶段(部分详细规划)工程勘察。1961年5月,勘察工程由山东省建设厅城市建设局勘察测量大队承担。原计划勘察面积650平方公里,包括北至南泉,南至海边,东至惜福镇至石老人。西抵大沽河的市区及近郊区。但仅完成工程地质测绘面积400平方公里,地质钻探面积104平方公里。后因国民经济调整而被迫中断。
1965年7~9月,在青岛市市北区辽宁路以北至大港港区一带,开始规划阶段工程勘察,钻孔39个,取土样27个。但因条件限制,此项工作没能全面铺开。1983年12月,在北起石油化工厂、南至八号码头的13公里距离内,按400米间距(部分加密为200米)施工钻孔46个,计431.9米。1984年5月,在湖岛一带海滩施工钻孔27个,计315.5米。
1986年,青岛市勘察测绘处在第六海水浴场——团岛的约1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青岛前海岸滩开发的总体规划勘察。作者: leon 时间: 2009-9-17 21:45
第六篇 勘察测绘
第二章 工程勘察
第二节 建筑工程勘察
青岛解放前,青岛地区虽也有些较有影响的建筑物,如德国侵占时期建造的总督府、总督官邸,南京国民Gov第一次统治时期建造的东海饭店等,但均未作过正规的工程地质勘察,仅由设计或承建单位(建筑事务所、营造厂)在楼座四角挖以槽井,或在开挖的基坑中取样,由建筑结构工程师凭经验鉴定样品,估计地基容许承载力,作为建筑物设计的依据。
青岛解放后,1958年6~10月国家建筑工程部综合勘察院在沧口区北部南起楼山后村南,北至白沙河南岸的16.2平方公里范围内,对拟建的钢铁厂、轧钢厂、机械厂、耐火材料厂等近30个工厂区进行初勘。按300×300方格网(福利区600×600梅花状),布置钻探点133个,取样196个,水样10个,并在场地进行了1∶5000工程地质测绘,测绘结果是:表层耕土之下为洪积亚粘土、砂类土。洪积物之下为海相沉积物。顶、底部为砂土,中间为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粘土。其中,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呈软可塑、可塑状。承载力仅为10~12吨/平方米,为场区的软弱土层。同时,在汇泉广场以东,大麦岛以西疗养区的二机部疗养院、纺织疗养院、军委疗养院等选址进行勘察。1963年勘察任务急骤减少,主要为住宅、文教设施及一些工业应急工程配套项目建设(如化肥厂等)进行过建筑工程勘察。1958~1965年共完成工业、民用建筑勘察项目165个,总进尺7580米。“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勘察力量投入战备人防工程,建筑工程勘察基本陷于停顿。
1979~1985年,勘察工业及民用建筑项目达720余项,累计完成钻孔总数6311个,总进尺96700米,勘察面积21.4万平方米。其中属于较大的工业勘察项目有:青岛石油化工厂20万吨/年炼油装置、青岛煤制气厂、青岛第二啤酒厂、青岛染料厂湖岛分厂、青岛同泰橡胶厂扩建工程、青岛啤酒厂扩建工程、青岛第二橡胶厂轮胎子午线车间、青岛油漆厂扩建工程、华林胶合板有限公司等。属于民用建筑工程勘察项目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有汇泉宾馆、黄海饭店、海天大酒店等。其他还有:民航青岛站扩建工程、青岛体育馆、青岛长途汽车站、青岛大学、冶金部疗养院、第一海水浴场改造工程、国家计委疗养院、远洋船员学院、冶金部高等教育青岛学术中心、财政部青岛疗养院、齐鲁石化青岛疗养院等建设项目的勘察工作。1981年,开始对拟建的辛家庄、浮山所、洛阳路等10余个居住小区及住宅改造工程进行初勘——详勘阶段工程勘察。其中,浮山所小区项目获山东省优秀勘察项目奖。1984年4月起,青岛市勘察测绘处对位于黄岛区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先期勘察,在2平方公里范围内完成13条公路网勘察,还完成了污水场、泵站、净水场、华林大厦、珠山宾馆等工程的勘察工作。对石老人旅游区先期开发的一期工程约1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下设施、道路、桥梁、管道、截洪沟及花子洞宾馆进行了工程勘察,对薛家岛旅游区及黄岛港进行了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勘察。作者: leon 时间: 2009-9-17 21:45
第六篇 勘察测绘
第二章 工程勘察
第三节 市政工程勘察
青岛解放前,青岛市修路和建桥都是采用挖探坑(一般3~4米,最深6米),识别岩石、土壤性质,估计承载力的方法进行。解放后,1958年修建的小白干路,采用人海战术,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此后,麻花钻钻探,室内实验在流亭河桥、白沙河桥、沧口河桥及大量的道路、暗渠及管线工程中广泛使用。1964年、1968年两次对泰云路桥进行勘察,共施工钻孔7个,计37.8米,采用桩式基础,花岗岩以风化层为持力层。1982年,青岛市人民Gov在青岛市区东侧修建另一条南北交通干道——山东路。青岛市勘察测量大队实施勘察计划,钻探27孔,计194米;探坑30个,计76米。1984年6月在台柳路(西段)勘察中,使用30型钻机,取原状土样35个,磅压试验14次。1983年3月至1984年2月,青岛勘察测量大队对青岛市杭州路立交桥工程实施工程勘察,钻孔65个,总计孔深793.98米,静力触探106.78米,取原状土样17个,扰动土样41个,水样2个。作者: leon 时间: 2009-9-17 21:45
第六篇 勘察测绘
第二章 工程勘察
第四节 港湾工程勘察
1898年,德国殖民当局组织勘察青岛地质、地形、水文等详拟筑港计划,确定大港为最佳港址。1899年,进行港湾水域勘测。经钻探查明4平方公里水域基底岩石分布情况,“海盆开始低缓下行,然后变得陡峭。”最深处低潮时达18米。绘制有水深图及港区-10米、-15米基岩等高线图及0~-10米水深等深线图等。1901年,首先建成停泊小轮的小港码头,同时借助于南防波堤建设的大港一号码头开工。沿着整个码头堤岸每隔10米进行一次钻探,并选择打桩点进行载荷试验。试验表明基底岩层较稳定。1902年4月,二号码头开始建设,为调查港区地质,使用冲洗式钻探设备,共钻孔2319个,进尺21615米。1905~1906年为确定海水泵站以北、西南以及防波堤以东的岩石深度,钻孔188个,计1099米。至1908年一号码头、二号码头、五号码头(煤码头)、四号码头(石油码头)先后建成。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曾计划对一、五号码头扩建,1922年初在一号码头南岸实施钻孔3处共65孔。1932年开始三号码头建设,由日本福昌公司勘察并施工。1939年12月至1943年9月建成六号码头2个泊位,1940年3月至1943年底建成一号码头南3个泊位。曾按网格施工钻孔162个,并编绘海底地质调查图、地质剖面图。1946年秋,五号码头部分岸壁塌陷。重建时,钻孔6个,测得土层平均厚度13米,表层为淤泥(厚约3米)。其下为紧密粘土(厚约2米)、坚硬砾层(厚约3米)、干燥坚硬土(夹砾石)紧接于花岗岩岩基之上,采用钢板桩岸壁结构修复。
1958~1966年为扩建六号、四号码头,建工部综合勘察院等单位来青施工,合计钻孔46个。1973年6月,青岛市城建局勘测测量队对新建八号码头开始工程勘察,钻孔62个,总进尺545.2米,取土样67个。1980年10月在八号码头1~4号泊位补充探验,完成钻孔11个,进尺113.08米,取土样92个。1981年11月,其顺岸泊位拟修改成集装箱泊位,对拟建场地进行探验,共完成钻孔13个,总进尺159.04米。1982~1984年,3次在近海填海区强夯后,青岛市勘察测量大队作载荷试验,试验点17个,地层自上而下为淤泥、亚粘土、粗砾砂、风化花岗岩。码头基床设计持力层多在粗砾砂层([R]=35吨/平方米),其下卧层为风化花岗岩(N750)。作者: leon 时间: 2009-9-17 21:46
第六篇 勘察测绘
第三章 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第一节 区域性水资源调查
1897年5月,德国派遣海军部建筑顾问福兰西斯对胶州湾作了全面调查。同年8月,完成关于胶州湾的地质、饮水等内容的调查报告,这是青岛第一次水资源调查。1940年2月,日本人门田重行对青岛市进行地质调查,编著《大青岛特别市之地质》,阐述了青岛地下水和地质的关系,对地下水类型进行了划分。1939年5月至1940年4月,青岛兴亚院都市计划事务所对青岛水资源多次调查,汇集全部调查结果,于1940年6月编写出《青岛都市计划水源调查报告》,阐明了青岛市水源能力和供水资源。《报告》记述了青岛供水沿革、地形、地质、水源、气象以及大沽河水系(包括胶河水系)、风河水系、其他水系(包括洋河、漕汶河、错河、石桥河、五龙河)等的流域地形、流域地质、河况、河流坡降、流量、洪水、部落井及地下水、水质等各项内容。作者: leon 时间: 2009-9-17 21:46
第六篇 勘察测绘
第三章 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第二节 普 查
1955年4月至1957年底,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九○二队对胶县、掖县以东地区东经120°00′~122°50′,北纬36°40′~37°50′进行了比例尺为1∶200000的山东半岛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普查,普查面积25265平方公里,完成观察点15405个(包括地质点、水文地质点及水井调查),抽水试验2396小时/367次(包括民用井1202小时/319次),水质分析1709个,颗粒分析708个,完成钻探进尺2607米(包括人力冲击钻667米)。1956年1月,该队又对山东半岛南部滨海部分东经119°46′~121°17′,北纬39°45′~37°00′的范围,进行了比例尺为1∶200000的综合地质——水文地质测绘工作,编有普查报告书,其中附有1∶200000水文地质图及水化学图,对地貌及水文地质分区做了划分,并对青岛地区大沽河地下水作出了评价。1957年,地质部山东省办事处滨海地质队对北起即墨鳌山卫区的南黄埠村,南至沙子口海岸东经120°30′~120°45′,北纬36°28′~36°44′的区域内进行了普查检查。对地下水类型作了划分和评价。1958年3月7~20日,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设计总局西安勘测队受青岛市自来水公司委托,对青岛流亭和狗塔埠之间的地下水水源做了勘察,勘察面积0.7平方公里。做电测深点28个,观测26眼水井。并请武汉勘测队利用苏式旋转手摇钻机钻孔3个,编有电测深平面布置图1张,电测深图28张和说明书2张,对区内地下水的埋藏情况和可供利用情况进行了评述。同年,青岛市建设局委托国家建工部综合勘察院中南分院水源队承担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在城阳河、白沙河、李村河、蓝村河等地域进行了水文地质勘察,钻孔110个,总深度2067.31米,基本查清第四系冲积层的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厚度、颗粒度组成以及地下水化学成份等情况,并进行了地下水储量的初步评价。1959年,勘察项目尤多,范围亦广。一、1月23日,建工部综合勘察院水文五队在张村河地区(主要是盐滩、大小水清沟东北一带),进行了比例尺为1∶25000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编写出张村河地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书,并编有比例尺为1∶25000的地质、地貌等综合图件。二、1月,建工部综合勘察院中南分院水文五队、六队对城阳河、白沙河地区进行了比例尺为1∶25000的水文地质勘察。勘察了东南曲——云头崮以北、北至龙弯头一带和白沙河南岸一带。利用手摇钻、人力冲击钻进行了孔深1~20米的钻探,并附有1∶100钻孔柱状剖面图、1∶10000水文地质剖面图、1∶25000综合地质、地貌图及有关水文图表和电测深表等。三、华东勘察设计院水源六队对蓝村地区进行了1∶25000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评价了白沙河——墨水河地段;四、山东省地质局滨海地质队利用砂钻和部分浅井,在白沙河中、下游打了21个浅孔,进尺287米。搞清了白沙河中、下游冲积层厚度(一般在13.4米,最厚者近20米)和其层序(即自上而下为:浅黄色细砂层,厚5.5米;浅黄色含砾砂层,厚4米;黄色粘土夹浅黄色含砾砂层,厚11米);五、10月21日至11月3日,山东省建设厅打井公司应青岛市城市建设局的委托,在南泉地区找到能满足日需水量5万吨要求的水源地。整个勘察区位于即墨县的西部,包括南泉以东两个公社及棘洪滩、金家两个公社的一部分。综合水文地质普查范围北至湍湾小范哥庄等地,南至棘洪滩中华埠,西至桃园以东约2公里,东以红江河为界(东经120°7′30″~22′30″,北纬36°20′00″~30′00″),普查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共完成钻探扬水试验孔3个,总深度194.20米。六、2~12月,国家建工部综合勘察院华东分院二大队继续进行普查与勘探,普查范围:东至崂山分水岭西侧,西到城阳以西胶州湾,南至海沿,北到即墨马山一带,总面积843平方公里,进行了1∶50000水文地质测绘,部分地区进行了电探和钻探。完成水文地质普查843平方公里(1∶25000和1∶50000两种比例尺),大口径冲击钻钻探进尺509.07米,回转岩心钻930.87米,单孔扬水孔22个,分层扬水孔3个,多孔扬水孔1个,民井简易扬水孔40个,简化学分析84个,全化学分析33个,细菌分析19个,土壤颗粒分析40个,长期观测钻孔6个,长期观测民井18个。1960年9月6日,青岛完成1∶50000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书,并附有青岛市1∶50000供水水源勘察区平面图、青岛市1∶50000地质图、青岛市1∶50000地貌图、青岛市1∶50000第四系地质图,青岛市1∶50000岩层含水性图、青岛市1∶50000含水层厚度分布图、青岛市1∶50000地下水化学图、青岛市1∶50000地下水等高线及水位埋藏深度图和钻孔主要数据一览表等。计算出了李村河、白沙河、城阳河流域等第四系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238170吨/日。
1968年11月6~23日,青岛市节水办公室服务组丹山水源勘察小组在崂山县夏庄公社源头河流域进行地下水普查工作,共调查一般民井160个、机井21个,查明了该地区第四系地层的厚度和基岩深度,含水层厚度,涌水量的大小等等。并结合一般水文地质调查和物探,基本上查明了源头河中游(丹山村——西小水村)一带地下水概况。完成丹山水源地1∶5000综合水文地质图、源头河1∶20000流域图、1∶250钻孔柱状剖面图、狗塔埠——丹山水文地质剖面图、西小水——马家台1∶20000水文地质剖面图、勘探工程位置图、电探基岩顶面1∶20000地形图、等视电阻率(AB=80米)1∶20000平面图、第Ⅰ号测线电探成果图、第Ⅱ号测线电探成果图、井旁电探曲线图、民井访问1∶250剖面图、源头河中游地区地貌示意剖面图等。同年12月19日至1969年1月16日,青岛市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地下水源调查小组对崂山水库到沧口地区进行了水文地质普查,完成了该地段大断层及其两侧1∶50000的地质普查和基岩井的调查,在丹山西南及小枣园村附近进行了电、磁法勘探,并对大断层在崂山水库至店集一带进行了初步踏勘,初步查明了这一大断层的性质、特征及其上部的含水性,确定了钻孔位置。完成夏庄——沧口地区地质图(1∶5000)、沧口地区水文构造地质图(1∶5000)、大断裂带实测剖面图(1∶500)、民井剖面图(1∶250)、沧口地区综合水文地质剖面图(1∶2500)、2号井展示图(1∶200)、裂隙极点图、丹山附近综合物探异常图(1∶5000)、沧口小枣园等视电阻率剖面图(1∶2000),沧口小枣园磁测平面图(1∶5000)等。调查组在丹山村及三台(即马家台、高家台、蓬家台)地区走访了当地的农民;观察了91眼水井(77眼民井、7眼机井和7眼生产井)、2个扬水站(三台抽水站和西小水抽水站)、1个水库(丹山水库)的水位变化,并参考了丹山工地12月7~23日的观测记录。编制出丹山及三台水井分布图及丹山及三台民井水位调查表等。
1973年,山东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一分队对青岛南起白沙河,北至流浩河,西跨大沽河,东到即墨一线进行了水文地质勘察。到1974年底,完成了大沽河地区104平方公里比例尺为1∶25000的水文地质勘察及蓝村地段346平方公里、沧口——即墨断裂局部地段(1∶100000)的普查勘探,1975年12月完成青岛北部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及大沽河地段水源地勘察报告,绘制青岛北部地区1∶100000实际材料图、青岛北部地区1∶100000地质图、青岛北部地区1∶100000水文地质图、青岛北部地区钻探抽水资料汇总表等。
1977年,青岛市确定于大沽河沿岸移风——袁家庄一带建立青岛供水水源地,取地表水,开采地下水,勘察面积134平方公里。同年10月20日至12月24日,山东省地质局第一水文队地质二分队承担勘察任务,完成地质孔73个,总计孔深681.67米;抽水试验观测孔16个,总计孔深132.19米;单孔抽水试验24个,抽水时数为109.53小时;大抽小试验1个,抽水时数483.31小时;统一水位观测点99个;电法勘探面积150平方公里;给水度测定46个,水质全分析14个,水质简分析70个的勘探任务,绘制1∶25000实际材料图、1∶25000第四系潜水等水位线图、1∶25000砂层厚度及基岩顶板等值线图、1∶25000水化学图、1∶25000水文地质图、1∶25000静储量计算分区图、1∶25000供水水源地概略评价图、第四系(立体)结构图、第四系地质剖面图(水平比例尺1∶10000,垂直比例尺1∶200)、机井分布图(1∶25000)、水化学总表(一册)、钻探柱状图册(一册)。1978年1月,完成大沽河(移风——袁家庄)地段1∶25000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简报。初步查明供水地段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冲积砂砾石层,埋藏较浅,和地表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具有易采、易补的特点。1978年1~7月,该队对大沽河官庄——南沙梁地段进行了供水水源地的水文地质勘察。勘察面积74.28平方公里,完成地质孔62个,钻探总进尺599.51米,群孔抽水1组,单孔抽水试验23个,地下水长期观测孔3个,水质全分析9个,水质简分析83个,给水度分析23个。同年12月,编发大沽河(官庄——南沙梁)地段勘察简报,绘制1∶25000实际材料图、1∶25000第四系潜水等水位线图、1∶25000砂层厚度及基岩顶板等值线图、1∶25000水化学图、1∶25000水文地质略图、1∶25000静储量计算分区图、1∶25000供水水源概略评价分区图、1∶25000第四系立体结构图、1∶25000第四系地质剖面图、1∶25000机井分布图等。
1983年,山东省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地质队在青岛洋河地区进行1∶25000供水水文地质勘察。1984年8~12月,该队在胶南县大卢家疃河、两河、柏果树河和代戈庄河等地段进行1∶25000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编写了青岛市胶南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总计调查面积21.8平方公里,勘察面积9.184平方公里;地质孔36个,总孔深557.74米;抽水试验孔2个,孔深共计35.64米;抽水观测孔4个,总计孔深62.37米;细菌分析1个,全分析6个,简分析20个;物探测线33条,总长260公里;物理点761个;机、民井调查56眼;5米土钻钻孔7个,总计孔深37.63米;统计水位点共11次41个。1985年4~12月,该队又在青岛市胶南县白马河——吉利河地段进行1∶25000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同年6~10月,先后完成1∶25000地面调查148.5平方公里。其中,第四系面积90.65平方公里,施工钻孔79个(地质孔37个、观测孔26个、水文地质孔16个),钻探进尺956.72米;抽水试验264小时(干扰抽水井2个、落程5个,历时10天);5米土钻孔8个,渗水试验5个;建动态观测点41个,水文地质调查钻孔45个,测流断面4条,观测60次;物探剖面18条,控制面积52.75平方公里,物理点591个;高程测量点92个,坐标16个;实际完成颗粒分析15个,易溶盐1个;水质全分析15个,水质简分析42个;另外,非稳定流抽水(求参数)328小时,完成了青岛市胶南县白马河——吉利河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和有关图件。1985年9月至1986年3月,山东省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地质队在平度市冷戈庄——古岘地区进行了1∶25000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1973~1986年,山东省地质局(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地质队,对整个大沽河流域分4个阶段进行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并于1989年对大沽河流域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作出全面的总结。作者: leon 时间: 2009-9-17 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