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科技界]
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汉礼
[打印本页]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12 23:05
标题:
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汉礼
下载
(33.62 KB)
2009-9-12 23:05
毛汉礼(1919~1988)中国物理海洋学家 。
中国科学院
院士 。
诸暨
市
枫桥
镇赵家毛家园村(今赵家镇)人, 二十年代毕业于大东公学, 四十年代毕业于
浙江大学
, 后赴美留学,获
加利福尼亚大学
海洋学博士学位。 1954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 为中科院院士。毛汉礼首次提出浅海跃层的研究方法,系统阐明渤海、黄海、东海的水文特征概况,还对长江江口和杭州湾的海水混合扩散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论著有《海洋科学》、 《中国近海温、盐密度的跃层现象》等,译著有《动力海洋学》等,共计500余万字,为我国海洋科学的奠基人。
生于浙江诸暨,1988 年 11 月22日卒于山东青岛 。先后在枫桥大东乡学堂、绍兴省立第五中学、金华中学高中部求学。1943年浙江大学史地系毕业,由校长竺可桢介绍去四川北碚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任助理员。194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47年赴美国
加州大学
进修 ,1951 年获博士学位 。曾任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1954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海洋组成员 ,国务院学位 委 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委海洋组成员,国际大地测量地球物理联合会的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 (IAPSO)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海洋学报》、《海洋与湖沼》副主编等职。参加和主持了1957年金星号的渤海湾及北黄海西部海洋综合调查,参加并参与领导了1958~1961年的中国全国海洋综合调查,以后又参加并领导了“中国海温 、盐 、密度跃层”、“东海北部气旋型 (冷)涡”、“黄、东海环流和黄海动力学”等专题研究。他与日本海洋学家吉田耕造合作,于1957年提出的上升流理论模式迄今仍被广泛采用;他与同事在中国首次提出了黄海跃层的研究方法;对渤海、黄海、东海的水文特征和水团,对长江口和杭州湾的咸淡水混合扩散问题,及海洋环境与资源开发等问题均有深入的研究。著有《海洋科学》专著。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学部)。
下载
(185.59 KB)
2009-9-12 23:05
位于
福山路
36
号的毛汉礼故居
图片附件:
1113275505123.gif
(2009-9-12 23:05, 33.62 KB) / 下载次数 121
http://199.83.49.77/attachment.php?aid=27019&k=b762b575ff067f09f4a7aac6beb3e160&t=1747749659&sid=21121Z
图片附件:
517e5fb2t703c433c9239&690.jpg
(2009-9-12 23:05, 185.59 KB) / 下载次数 100
http://199.83.49.77/attachment.php?aid=27020&k=ca5db5d275992387cf5dae6d5a4db975&t=1747749659&sid=21121Z
欢迎光临 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 (http://199.83.49.77/)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