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青岛老街道] 青岛老街道--荣成路 [打印本页]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9 12:11     标题: 青岛老街道--荣成路

青岛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老青岛区的几十条街道上,耸立着五六百幢形式各异的建筑。其中,荣成路又可称为“建筑博览街”,荣成路与八大关一样,马路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但房屋大部分建于20世纪30年代。从资料中可以看到荣成路上大多是住宅。
     1930年,中国科学社在青岛召开年会,国内著名学者云集青岛,会前游览海滨,蔡元培、李石曾、杨杏佛等人交谈,认为青岛海洋环境如此优越,应建立一所海洋研究所,在会上他们联名提出了建议,青岛市当局采纳了这一建议,先后建成了水族馆和海洋研究所(今海产博物馆标本部)。李石曾是著名学者,中法文化协会会长,当时见荣成路一带正新兴楼居,以后便在这里筑宅了。
     1936年全国图书馆学会、博物馆学会在青岛举行,又是一次科学名家聚集的盛会,袁同礼、万斯年、严文郁、朱光潜、金仲华、蹇先艾、钱亚新、王献堂、钱存训以及在青岛的林济青、叶恭绰、李石曾都参加了会议。李石曾兼任过国际图书馆的馆长。
     这个时期,青岛的图书馆事业比较发达,除青岛市立图书馆外,还有山东大学图书馆,私人的褐木庐戏剧图书馆(在福山支路上),尊孔文社藏书楼(在上海路上),米泽维斯基图书馆(在广西路13号),以及民众教育馆图书馆及各中学图书馆。
     著名作家蹇先艾继诗人徐志摩后在北京松坡图书馆工作,来青岛后写有散文《青岛海景》。
     当时,林济青取代赵太侔任山东大学校长,朱光潜等曾去荣成路林济青宅中做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多欧美人士均回国,中国的上层社会人士也纷纷离青,荣成路上的建筑于是多为日本的大资本家所占据。
     1946年,李代芳住在荣成路2号甲。李代芳(1888—1973),字芸轩,青岛夏庄人。早年毕业于礼贤中学,后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系,1923年任青岛农林事务所所长。他与周子西一起创办华北火柴厂,以抵制日货。1945年任华北火柴厂董事长、青岛商会会长。
     国民党Gov成立所谓的“议会”组织——青岛参议会,办公地点在原德国亨利王子饭店东馆(今泛海名人酒店)。因李代芳祖籍青岛,在青岛经济界有一定影响,被任为市参议会议长。青岛解放前夕他拟留在青岛,“警备司令”刘安祺派兵日夜“守卫”,最终挟至台湾。
     解放以后,荣成路北端的几座楼房与韶关路上原百乐门饭店打通,作为“荣韶宾馆”,宾馆设有不同档次的客房,常有一些全国性的会议在这里举行。
     荣成路中部的几座楼房后来成了空军疗养院,空军疗养院又在韶关路、武胜关路路口建了几座新楼,著名空军战斗英雄张积慧等都曾在这里疗养过。
     荣成路34号是一座法式建筑,后来也被划为宾馆,海军大将、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几次来青岛视察、指导海军工作,经常住在这里。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青岛住了一个月,他除去第二海水浴场召开会议、游泳外,一直住在迎宾馆内。他听说肖劲光住在荣成路34号时,还专程去看望。肖劲光很高兴,谈得兴起,留毛泽东主席共进了晚餐。
     新华通讯社在荣成路上有一处休养所,面积不大,供新华社的记者们来青休养。李普,原名李前管,早年就读于青岛市立中学,认识了在青岛《晨报》任副刊编辑的萧军。李普与比他低三级的同学黄宗江一起在《晨报》编了一个以青年学生为读者对象的周刊,叫《黄金时代》,这是李普走上新闻工作的第一步。以后,李普从事记者工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写了大量优秀的新闻、评论。解放后,李普任新华社副社长,1981年重返青岛,在荣成路休养所住了一个月。
     老街道中,荣成路是老建筑保护最好的街道之一,两旁有浓密的行道树,是一条优美的建筑画廊。




欢迎光临 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 (http://199.83.49.77/)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