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青岛老街道] 青岛老街道--龙口路 [打印本页]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9 12:03     标题: 青岛老街道--龙口路

清朝末年,青岛口是一个繁荣的市镇,商店林立,作坊众多。德占青岛后,首先拆除了这个市镇,店主们被迫迁往大鲍岛(现胶州路一带)乃至台东镇。原地被重新规划,在昔日店铺之址上建了阿里拉街,以后在青岛河上建了一座石桥,使街道得以向南延伸。中国收回青岛后,石桥以南的路叫鱼山路,石桥以北一直到另一座大堤,横跨大峡谷,这之间的路叫龙口路。
     1933年在龙口路西侧建了一个东方市场,市场有南、东、北三个门,内中的地面比马路矮了一层,使得这里从龙口路上看像是二层楼。这一带主要是中国上层社会人士住宅区,另外也住着许多俄国人。市场里的商店有百货店、文具店、杂货店、蔬菜店、书店,有照相馆、饭店、咖啡室等,共有八十多家。这里离山东大学很近,是师生们常来购物的地方。
     东方市场东门对面曾是一片树林,每天都有许多洋车在这里候客,见到衣着较好的人会问一声:“先生,要车?”见到俄国妇女会说:“马达姆,要车?”老舍在这里认识了几位车夫,有的还成了他家座上宾,这为老舍写《骆驼祥子》起到了一定作用。
     俄国人巴智司吉1920年来青岛,初在中山路开店,店名“约娜”,1930年又在龙口路19号开设巴智司吉糕点厂,生产巧克力、西式蛋糕、西式点心、面包等,门市部供应咖啡,夏时供应冰淇淋。
     龙口路上东方市场的对面还有一家著名的糕点厂,叫了外国名字“玛尔斯”,其实是中国人张志敏等人开办的,从俄国人那儿学的技术,也生产西式糕点。几十年里,玛尔斯是青岛名店,解放后改名为生活林糕点厂。还有一家西式糕点厂鸠记糕点厂也在龙口路上,是中国人和俄国人合资经营的。
     龙口路1号是一座大的宅邸,它的主人是老青岛人都熟悉的赵琪。赵琪(1882—1957),字瑞泉,青岛德华大学毕业后留学德国,回国初任胶澳总督府德文翻译,后曾任北洋Gov外交顾问、两湖巡阅署顾问、交通部谘议。中国Gov收回青岛后,设胶澳商埠局,赵琪任总办(相当于市长),成为青岛最高统治者。青岛外国移民多,涉外事务多,他有许多涉外经验,驾驭青岛Gov有一定的优势。
     1929年国民党Gov接管青岛,任赵琪为青岛土地房产委员会顾问。日本1938年1月第二次占领青岛时期,赵琪下水当了汉奸,先任青岛治安维持会会长,1939年又任伪青岛特别公署市长,还是华北政委会委员,为敌伪政权干了不少坏事。1943年他辞去市长职务,另一大汉奸姚作宾继任青岛伪市长。抗战胜利后,赵琪、姚作宾均以汉奸罪被捕,经审讯、取证后,姚作宾被判死刑,赵琪被释放。
     赵琪喜藏书,堂号“厚德堂”,出版过《赵氏楹书丛刊》。他的女儿赵仲玉是著名画家。青岛还有个藏书堂——王氏“崇德堂”,在龙口路21、23号,王氏是义聚合钱庄主人,其部分藏书解放后捐给了市图书馆。
     华岗,早年参加革命,曾任南京地下市委书记,上海沪西区委书记。1932年被派往东北任满洲省委书记,途经青岛被捕,1937年10月出狱,后曾任《新华日报》总编辑,中共中央南方局宣传部长。
     1950年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合并建成新的山东大学,国务院任命华岗为校长,华岗因此再来青岛,住在龙口路40号。1955年华岗被诬告入狱,“文革”后平反昭雪,现“百花苑”中有他的塑像。华岗旧居现被作为青岛市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国Gov收回青岛以后,德国侨民又再次增多,在龙口路上端建了德国俱乐部,设有电影厅,放映德国电影。又建有德国学校,招收德国侨民子弟,解放后曾作为护士学校。




欢迎光临 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 (http://199.83.49.77/)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