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青岛老建筑]
青岛老建筑--湛山寺
[打印本页]
作者:
leon
时间:
2009-9-9 02:25
标题:
青岛老建筑--湛山寺
下载
(49.27 KB)
2009-9-9 02:25
湛山寺
1934 - 卢森树、赵深 - 太平山下 - 中国古典庙宇式风格
湛山寺位于市南区芝泉路太平山南麓。湛山寺主要由建筑师卢森树、赵深设计,建筑于1934年动工兴建,历时11年分五期工程,资金全由社会名流出面捐赠,于1945年全部竣工。占地共22244平方米,建筑面积3741平方米,房间144间。1931年,当时的南京国民Gov交通部长叶恭绰和佛学家周叔迦等在青避暑,见道教盛行而佛寺罕见,商讨决定在青岛建一座寺庙。
1932年,叶恭绰在上海请炎虚法师至青岛主持建庙事宜。湛山寺是一座东中西三院五进布局的中国传统风格建筑群。建筑群依次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藏经楼及东西跨院、配房以及院外的药师塔、放生池组成。山门为青砖石结构,入口为一大二小三个山门,中门为单砖歇山顶,上覆青筒瓦。门洞为石拱券门,上架石额枋、雀替,两侧小山门为青瓦硬山顶。各殿均为单层、砖木结构红柱,雕梁画栋,歇山青筒瓦顶,具有明代建筑特点。湛山寺为十方选贤丛林制,属天台宗,以讲学、念佛为主,方丈和尚为全寺主持,下设监院(总务)、知客(外交)、纠察(检查清规戒律)。建寺之初,为造就弘扬佛法人才,创办佛学专科补习班,建立"青岛湛山佛教学校"(后改为佛学院),为当时国内著名佛教学府,国内道德高僧多来此讲学,造就出一大批宏扬佛法的人才,青岛湛山寺也因此而享誉海内外。游览湛山寺,寺前池塘是必经之地。这里碧水一潭,夏季莲花盛开,柳叶低垂。此潭原是善男信女放生积德之地,故名"放生池"。90年代末,放生池经大规模改造、清淤,建大理石围栏,池内立水上观音塑像,绿树、白栏、碧水、玉雕相互映衬,为湛山寺营造了优美的山门景色。绕过水池,登上台阶,便是坐北面南、五进院落的寺院。第一进为山门,一对雕刻精美的高大石狮把持山门两侧。传说石狮为北魏遗物,原在古城青州,后几经碾转,移至湛山寺门前。山门上有"湛山寺"3个大字,两边墙上刻有"佛日增辉"、"转大法轮"8字,为炎虚法师手书。寺庙建筑沿袭民族传统形式,黑瓦灰垣,大殿沿中轴线展布,气势恢宏。进入山门,第二进便是单檐歇山顶的天王殿,供奉弥勒佛,左右为四大天王。造型优美的钟楼、鼓楼分列于前庭的东西两侧。绕过天王殿,为第三进院落,佛刹的中心建筑--大雄宝殿高高矗立在花岗岩台基上。大雄宝殿是该寺的主殿,供奉释迦牟尼,左右分别为文殊、普贤菩萨。佛龛下香烟缭绕,虔诚的信徒顶礼膜拜,既庄严又肃穆。穿过花园般的天井,进入第四进院落,三圣殿上由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海印遗风"的匾额格外醒目,匾额是为纪念明代憨山大师所题。三圣殿供奉阿弥陀佛,左右分别为观世音和大势至二菩萨。三圣殿西院是出家人的僧寮院,东院名为菩提院,院内建有居士的念佛堂。第五进院落藏经楼建在寺院的最北端,内藏佛家经典数千卷。出菩提院,一座七级宝塔坐落在山丘上,塔名为"药师琉璃如来宝塔" 药师塔塔基为八边形花岗岩基座,塔身为八边形,七级重檐砖塔,每层各边都砌青石质拱门,内有汉白玉浮雕佛像。塔内3层,人登塔上,可尽览岛城的山海风光。
图片附件:
1.jpg
(2009-9-9 02:25, 49.27 KB) / 下载次数 68
http://199.83.49.77/attachment.php?aid=26392&k=2df2f1cc545a592b264089f0e8701327&t=1747676493&sid=qx1UXA
欢迎光临 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 (http://199.83.49.77/)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