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康普顿
6月29日纽约报道:过去的几十年里,从孟菲斯开始起家风险投资的罗伯特?康普顿(Robert Compton)一直在投资中国市场,他亲切地称其为“打了激素的硅谷”。
现在他想告诉其他美国人,中国新一代企业家的发展是多么迅速。
53岁的康普顿作为制片,拍摄了《赢在中国》。该影片是同名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幕后纪录片。《赢在中国》节目模仿美国的《飞黄腾达》(The Apprentice)节目形式,比赛胜出的参赛者将赢得创业资金。日前,康普顿接受了玛琳?吉万?斯达(Marlene Givant Star)的采访,讲述了他的新电影以及他在中国私人投资的经历。
斯达:您投资中国市场这么多年,而大多数美国投资者还没有涉足这一市场。您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康普顿:我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投资中国市场:特殊国别基金(或“指数基金”),风险投资项目及在美国证交所上交易的中国股票。需要注意的是,私营中国企业的会计报表可能会有猫腻。
斯达:您投资中国的资金有多少呢?
康普顿:我总资产的8%都投在与中国相关的公司;同时,我还继续增加在中国和印度的投资比重。因为两国庞大的教育基础,它们都拥有较快的经济增长力,(强大的)基础工业和精密的高科技产业。我希望能(把这些投资)传给我的下一代。
斯达:《赢在中国》是您拍的第二部关于中国的影片,跟我们讲讲您第一部与中国有关的片子《两百万分钟》吧。
康普顿:根据近几年在中国做生意和旅行的经历,我拍了那部影片(《两百万分钟》),以比较印度、中国和美国高中教育的不同。那部片子让(我意识到)中国的企业界正发生着在美国看不到的变化。
斯达:企业家精神在中国有多重要?
康普顿:中国GDP的60%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考夫曼基金会全球创业观察项目数据提供的数据显示,这些企业家们解决了中国城市人口70%的就业问题。
斯达:您为什么希望美国人了解中国企业的成功?
康普顿:我想让我的女儿们在有生之年都生活在一个经济能够持续增长的国家里。我不想看到全美国都像底特律(译者注:底特律是美国经济萧条的代表城市)一样。我拍这部电影是想让人们知道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潜力巨大;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到高科技产业,中国都将会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斯达:您在投资自己的公司时也牢记这一点吗?
康普顿:我直接投资了一些医疗器械公司。我问(我的经理们):“我们在中国注册专利了吗?”他们说:“没有。”我说:“这是不对的。”中国法院现在规定企业要注册专利商标。专利注册呈爆炸式增长。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要让全世界知道不能再无视中国的存在了。
斯达:您希望这部电影的票房取得成功吗?
康普顿:这部电影会在大学和公共政策研究院放映,一些公共电视台也可能会播放。它讲述了当今的美国年轻人即将进入职场时发现自己落后于其他国家同龄人的故事。这部电影蕴含深刻的含义,能够引人深思。
注:本文刊登于6月29日中国日报(美国版)第4版
(作者:Marlene Givant Star中国日报(美国版)编译:朱婧瑜编辑:)
欢迎光临 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 (http://199.83.49.77/)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