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13 (480x768).jpg

    保障房建设是保障民生的途径。为中低收入群体和“夹心层”居民提供更多的保障房安居工程,已成为岛城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限价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一套套新房的陆续交付圆了一个个中低收入家庭的安居梦。从2006年至今,这五年来,岛城住房保障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住房保障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市民改善了住房条件,圆了自己的安居梦。保障房建设在这5年之间驶上了“快车道”。

■安居

10年圆了安居梦

    “今年冬天不用为儿子上学犯愁了,住进了廉租房,孩子可以就近到市北区的一家中学念书了。”市北区的邱云芳说。

    “这些年来,我和儿子几乎住遍了老城区的每个角落。”邱云芳说,在搬进华阳路的新家之前 ,为了安身,十多年来,她一直在老城区租房子住。铁山路、大港一路、通山路等区域的老房子她几乎都住过,有时甚至一年当中搬了两三次家。“老城区的拆迁改造,或者遇到房东突然要卖房,让我不得不搬家。”邱云芳说。

    对腿部有残疾的邱云芳来说,搬家可不是件小事。而且为节省不菲的租金,她只能挑地角偏僻的房子租,户型不敢超过10平方米。

    2009年,威海路社区居委会确认邱云芳属于低保家庭,符合领取廉租住房配租的条件,2009年底,她通过摇号顺利领到了钥匙,彻底结束了她长达十多年的租房生涯,圆了她的安居梦。

■租金

每月每平米七毛五

    对像邱云芳这样的困难家庭,在获得廉租住房配租资格后,400元上下的年租金让他们卸下了沉重的租房“包袱”。细心的邱云芳在领到入住钥匙时 ,曾仔细算了一笔账:按照户型面积来算,每年376元的租金意味着月租金仅为31元钱多一点。“再精确一点,每月每平方米的入住费用仅仅是7毛5分钱。”邱云芳说。

    住在华阳路17号假日公寓的韩明春有一本明白的记账簿,大到每个月的房租支出,小到水电费支出,一笔笔账都记得很清楚。他的房子为41.79平方米的套一居室,每年只需要交376元的租金。与此相比,他以前即使租住偏僻、户型及朝向都很差的20平方米左右的老房子,月租金都在200元到300元之间,那一年算下来也得两三千元。

■保障

“4+2”模式实现全保障

    经过多年的摸索,岛城形成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商品住房为主体,以两类租赁住房(分别为政府投资建设和市场化方式建设的两类租赁住房)为补充的“4+2”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保障的对象则囊括了众多的住房困难家庭。

    早在2007年底,青岛市通过摸底调查,在市内四区明确了三条收入线标准(元/月·人),分别保障三类收入人群。这三条收入标准是:最低工资标准线为610元,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群体逐步配租廉租住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线为1277元,符合条件的群体可以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倍标准线为1916元,符合条件的群体可以购买限价商品房。

    2009年11月中旬,在河马石公共租赁住房即将交付之际,公共租赁住房的收入线也明确界定:“夹心层”家庭规定为人均收入高于廉租住房保障收入标准,且最高不超过廉租住房保障收入标准的1.5倍的群体,配租对象确定为家庭人均月收入介于610元~915元的居民家庭。

    收入线等条件的进一步明确,使有关部门在审核保障对象时候就有了依据。根据保障房建设计划,2008年~2010年,市内四区计划通过建廉租住房9000套、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5000套解决约2.5万户居民的居住问题,通过“两改”和筒子楼改造解决约1万户居民的居住问题,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这 3.5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而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岛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2013年)》,在未来3年内 ,市财政将投资14.7亿元建6万套保障房,解决3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保障范围由四区扩展到七区。

    记者 王爱科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