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台东镇与台西镇
现在,人们经常说“台东”、“台西”或“东镇”、“西镇”,却很少有称“台东镇”和“台西镇”的。原因是,这些称呼都是“台东镇”、“台西镇”的简称。 据说,这些名称的出现,始于19世纪末,是以贮水山上的烽火台为坐标。贮水山原名烽台岭,自明代就建有烽火台,并有驻军。到了清朝末年,章高元驻军青岛的时候,此山就成了青岛北部防区的要道,清军还在这里设立了不少的土垒和地堡。所以,青岛人便将烽火台东面的地区称为“台东”,西面的就是“台西”了。 等到德国人占领了青岛,并且将“台东”和“台西”划成两大“平民区”,又按照中国人的居住方式建成了最初的棋盘街:即台东一路至八路一带、台西一路至五路一带。于是,“市镇”的概念便在这两个地区出现了。所以,这两个棋盘街的范围,就被称之为“东镇”和“西镇”了。也就是说,“台东”、“台西”是大概念,“东镇”和“西镇”是小概念。 后来,随着这两个区域人口的不断增加,德国人便将贮水山以东的地方作为“台东镇”,而将青岛火车站以西的地方作为“台西镇”。可是,这两个市镇直到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之后,才正式划入了“市区“。再后来,就有了“台东区”和“台西区”。现在,随着青岛市区的进一步扩大,“台东区”与“市北区”合并成为新的“市北区”,而“台西区”也早在1963年2月划入了“市南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