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果然换一种风格后可爱多了…表达的东西也不同了..能改成这样,真是牛人啊.


上面那些图是不是很熟悉?咦,在哪见过?嗯,对了,它们都是在大画家传世名作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是不是有些面目全非了?对绘画艺术有点了解的你是不是能一眼看出它们分别是出自哪幅名画?如果你不太了解,那就跟着下面的文字看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吧!
阅读过本帖的圈友还浏览过以下相关帖子: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
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

TOP


《创造亚当》米开朗基罗 壁画1508年
米开朗基罗的代表壁画中的重要部分。因为他在佛罗伦萨的盛名,当时的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他参加制作教皇陵墓,后又中断。1508年他被迫接受了西斯廷礼拜堂屋顶壁画的任务,他当时的心情是悲愤的,不料此壁画后来成为他生平最大杰作。西斯廷屋顶壁画面积达500平方米左右,是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一。

米开朗基罗在大厅的中央部分按建筑框边画了连续9幅大小不一的宗教画,均取材于《圣经》中有关开天辟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别名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神水分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诱惑与逐出乐园》,《挪亚献祭》,《洪水》,《挪亚醉酒》。这幅巨型壁画历时4年多才完成,由于长期仰面艰苦作画,他颈项僵直,书信都要置头顶仰视。其中以《创造亚当》最为出色,画中亚当的形象体态健壮,气魄宏伟,具有强烈的意志与力量,显示了艺术家在写实的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予同时代人深刻的启示。

TOP

让名画再可爱一些(19P)来源:有意思吧 编辑整理:闲云
果然换一种风格后可爱多了…表达的东西也不同了..能改成这样,真是牛人啊.


上面那些图是不是很熟悉?咦,在哪见过?嗯,对了,它们都是在大画家传世名作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是不是有些面目全非了?对绘画艺术有点了解的你是不是能一眼看出它们分别是出自哪幅名画?如果你不太了解,那就跟着下面的文字看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吧!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
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

《创造亚当》米开朗基罗 壁画1508年
米开朗基罗的代表壁画中的重要部分。因为他在佛罗伦萨的盛名,当时的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他参加制作教皇陵墓,后又中断。1508年他被迫接受了西斯廷礼拜堂屋顶壁画的任务,他当时的心情是悲愤的,不料此壁画后来成为他生平最大杰作。西斯廷屋顶壁画面积达500平方米左右,是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一。

米开朗基罗在大厅的中央部分按建筑框边画了连续9幅大小不一的宗教画,均取材于《圣经》中有关开天辟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别名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神水分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诱惑与逐出乐园》,《挪亚献祭》,《洪水》,《挪亚醉酒》。这幅巨型壁画历时4年多才完成,由于长期仰面艰苦作画,他颈项僵直,书信都要置头顶仰视。其中以《创造亚当》最为出色,画中亚当的形象体态健壮,气魄宏伟,具有强烈的意志与力量,显示了艺术家在写实的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予同时代人深刻的启示。

凡高 《星空》 布面油画 1592年 现藏巴黎奥塞美术馆
凡高再度尝试夜景之作。天空的星光与岸边灯光的倒影,互相响应。这种光线的处理方式,反应了凡高独特的视觉美学。而画中使用分色性的笔触,可以上溯到“塞纳河及大杰特桥”的作法。

《星空》画的是一幅星夜图。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海一样的蔚兰色,色调柔和宁静。但所画的星空和星空之下的人间却让人激情澎拜。也许是夏夜也许是秋夜,总之夜空的星星不再沉寂,却在涌流奔腾旋转。而人间呢,却显得出奇的静。村庄非常小,匍匐着,几乎要在视野里消失,而教堂的尖顶却非常高,直指天庭。画面一侧的树扭动着,扶摇直上,直插星空。凡高把整个天宇画成动态的,显得激情洋溢,热血沸腾。而人间却又是如此的宁静渺小。

TOP


画家的母亲肖像 美国 惠斯勒 奥塞博物馆
惠斯勒倡导的印象主义与该时期欧洲兴起的印象主义风格并不一致,他在艺术中,并不抛弃传统,亦不拘泥于传统。他力图追寻各种技法和效果的创造和革新。例如:他的早期的交响曲系列作品就试图用色彩的河蟹来表达音乐的旋律。
70年代是惠斯勒艺术生涯的顶峰,这副《画家的母亲肖像》便是这时期的代表作。这里,造型、结构和形式统统服从于对色彩河蟹的追求。而这种色彩河蟹则是在表现画面的诗意和神秘感。艺术家在这里创造了诗与音乐的优美意境。

TOP

呐喊 爱德华蒙克 油画
爱德华·蒙克(1863-1944)是具有世界声誉的挪威艺术家,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先驱。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毕加索、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艺术养料,德国和法国的一些艺术家也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

在这幅画上,蒙克所用的色彩与自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关联。虽然蓝色的水、棕色的地、绿色的树以及红色的天,都被夸张得富于表现性,但并没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实性。全画的色彩是郁闷的:浓重的血红色悬浮在地平线上方,给人以不祥的预感。它与海面阴暗处的紫色相冲突;这一紫色因伸向远处而愈益显得阴沉。同样的紫色,重复出现在孤独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头部,则留在了苍白、惨淡的棕灰色中。

画中没有一处不充满动荡感。天空与水流的扭动曲线,与桥的粗壮挺直的斜线形式鲜明对比。整个构图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粗犷、强烈的节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传达着那一声刺耳尖叫的声音。画家在这里可以说是以视觉的符号来传达听觉的感受,把凄惨的尖叫变成了可见的振动。这种将声波图像化的表现手法,或许可以与凡高的名作《星夜》中力与能量的图像化表现相联系。蒙克在这里,将那由尖叫所产生的极度的内在焦虑,转化为一种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如此,他将其画面上的情感表现几乎推向了极致。

TOP


维纳斯的诞生 波提切利
《维纳斯的诞生》波提切利的名作,是为当时佛罗伦萨统治者美第奇的一个远房兄弟绘制的,一幅布上画,大概创作于1432年左右。此画表现女神维纳斯从爱琴海中浮水而出,风神、花神迎送于左右的情景,构图比较单纯,全画以裸体的维纳斯女神为中心。画面上人物的体态和衣纹表现十分出色,人物与自然背景也达到巧妙的统一河蟹。维纳斯是那样无动于衷地以羞怯和幽怨的感情在对待一切,她对于生活的未来不是充满乐观的信心,而是感到惆怅和迷惑,这也是波提切利矛盾世界观的反映。此画中的维纳斯形象,虽然仿效腊古典雕像,但风格全属创新,强调了秀美与清纯,同时也具有含蓄之美。

TOP

《沉睡的吉普赛人》 法国 亨利·卢梭
法国在19世纪末, 出现了一种以阐发人的原始本性为宗旨的绘画,它在流派纷呈的巴黎画坛,显得特别瞩目。这种原始主义由于缺少表现主义那种激情,也无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它既不象在重现人类的童年,又显得稚拙味十足,令当时不少鉴赏者反感,因而很少有追随者。这一风格的代表人物即是出生在巴黎郊区拉瓦乐的法国画家亨利·卢梭。
亨利·卢梭(1844~1910.9)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画家,父亲是工人,母亲出身农家。亨利·卢梭青年时在军中服役了四年,结识了去过墨西哥的士兵,他们讲起的异国风情,使他十分向往。1868年他定居巴黎;1870年又参加了普法战争,退伍后在巴黎当了一名税关雇员,因受骗失职而被解雇,只得在酒馆以演奏来糊口。他也参加绘画活动,但未经训练,所绘作品技巧拙朴,这种不是做作的“拙味”被当时著名诗人阿波里奈尔所赏识,并为他写文章推荐。从此,他在画坛上获得了一定声誉。后经表现主义艺术家的鼓励,他保持这种率真的观察事物方法,并在题材中杂以某种神秘主义,使他的艺术独具一格。

1886年卢梭展出的第一幅稚拙主义油画是《狂欢节之夜》,描写深夜里一对情侣踏着黑影,在乡村的小道上踱步。远处群山亮得如同白昼,近景树木则深埋在黑暗里,令人观后称奇。这幅《沉睡的吉普赛人》是继此之后的又一神秘杰作。据画家自述,画上的景象是他当年从军时的追忆。 他曾被派往北非,经过一片荒无人烟的旷野。在他的印象中,一具吉普赛流浪艺人的女尸,僵直地躺在沙漠中,身旁有艺人所用的乐器和生活用品。一头狮子走近尸体旁,则是画家的想象。这幅景象惨淡的画面,被他处理得象图案那样干净,有秩序。一轮明月,在荒漠的上空,情景凄寂,神秘而又悲凉。

TOP

《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 法国 乔治·修拉
《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从1886年画起,整整花了乔治·修拉一年工夫来点它的圆点。当这幅画在第八次印象派画展上出现时,立刻引起社会的反应,攻击和赞扬之声同时袭来,有的撰文称它是“新风格“的展现,有的骂他是“带有稚气和学究气的离奇结合“。总之,这种新鲜画法实质上是当时哲学上实证论对艺术实践的危害作用。

《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描写的是巴黎附近奥尼埃的大碗岛上一个晴朗的日子,游人们在阳光下聚集在河滨的树林间休息。有的散步,有的斜卧在草地上,有的在河边垂钓。前景上一大块暗绿色调表示阴影,中间夹着一块黄色调子的亮部,显现出午后的强烈的阳光,草地为黄绿色。阳光透过了树林,而投射在草地上的阴影,被色彩强调得界限分明。赤色、白色的衣服、阳伞和草地都现出一种好象散发蒸气一般的黄色。色点彼此交错呼应,给人以一种装饰地毯的效果。画上的人物也画得很可笑,一个个看不清面孔和五官,连轮廓本身也都被小圆点弄得模糊不清了,似乎所有事物都是影影绰绰的。

TOP



《无题》 巴伯罗·毕加索
巴伯罗·毕加索 (1881-1973) ,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后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很大的影响。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