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百年老楼两侧已经搭建了脚手架,工程将于10月20日左右开工。
103岁的原胶澳总督府将首次接受为期3个月的“美容”。10月17日,记者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获悉,总督府现址为市人大、政协办公楼,由于常年海风侵蚀 ,该建筑瓦屋面渗漏严重 ,木结构出现霉变 、腐烂等现象 ,严重影响其正常的使用功能。位于沂水路11号的总督府建于1903年,是典型的德式建筑,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这处“青岛标志性建筑”,青岛房产工程公司将于近期对屋瓦以及墙面进行保护性维修,预计3个月内完工。
■“动刀”不易
光审批就用了近10个月
17日下午,一走近沂水路11号,记者就看到办公楼东西两侧已经搭起了脚手架,路边也整齐堆放着上百根管子 。“因为近期北京有个剧组来这里拍电影 ,胶澳总督府被列为取景地,工期稍微延后了一下。”青岛房产工程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80多名工人已经全部到位,10月20日左右将正式开工。
“对这栋百年老楼的维修,我们将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努力保护这处历史文物的原貌。”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房产管理处李科长告诉记者,这处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的百年老楼,原为胶澳总督府,是典型的德式建筑,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市人大、政协办公使用。由于常年海风侵蚀,该建筑瓦屋面渗漏严重,木结构出现霉变、腐烂等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的使用功能。
“这次是这么多年来首次对这栋百年老楼进行大面积维修,为了做到维修后每一处都保持原样,在整修前我们对各个角落都进行了拍照留档,并同时给文物局存档。”李科长介绍说,根据维修方案,主要对两方面进行重点维修:一是屋面的房顶部分,将采用新的工艺钉上风木板并作防水和保温的维护;二是对外墙进行防水防漏的维护。李科长说,由于涉及到对百年老建筑首次进行“动刀”,光办理前期手续就用了近10个月时间,目前所有审批均已通过。
■难度不小
“古董瓦”试制三次才成功
谈到维修难点,李科长介绍说,该楼曾在1986年时维修过一次,但并没有大面积维修。此外维修中最困难的,要数恢复百年前的红色、绿色等多种筒瓦。
“屋顶以前的老瓦,都是德制,年代久远大部分都酥了,一捏就碎,所以全部都要更换。当初为修建此楼,德国特意在青岛周围开辟几处采石场,并在大鲍岛北部修建许多窑场,烧制砖瓦以供盖楼之用,而现在这种瓦早就没有了。为了保持老的艺术气息,所有瓦片都是在潍坊专门定做。”据悉,特制的红瓦不但要在厚度、均匀度、伸缩度等方面和旧瓦相同,且色彩上还不能太新。前后一共实验了三个模具,最后一次才成功。
“此外,由于老楼的墙壁都是由石头砌成,石头之间由于粘合物缩水产生缝隙,一到阴雨天就出现漏水现象。因此,在对外墙维护过程中,我们还将进行嵌缝式修补。”李科长说。施工现场已从三天前开始搭建脚手架,总体工程将在脚手架搭建通过验收后开始施行,全部维护工程规划3个月内完工。
■文史专家
全球百余“总督府”数它最好
“胶澳总督府要维修了?百年老楼确实该加固加固了。”一提起这座有着103年历史的老建筑,岛城文史专家鲁海满含感情地说,目前青岛市有150多座德式建筑,每一座老建筑都代表着一段历史,是一个城市不可复制、难能可贵的财富,在诸多建筑中,胶澳总督府是设计、施工、用材最好的德式建筑。
“像青岛这样的总督府全世界还有100多个,可要是从建筑上来讲 ,胶澳总督府称得上是最好的一个。”鲁海介绍说,总督府选址面山背海、坐北朝南,把中西方的选址精髓很好地糅合在一起;所使用的建材为久负盛名的浮山花岗岩,不但岩体坚固,而且美观大方;施工中使用的钢材、玻璃等很多建材是进口的,结实耐用、独具异域风情。“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历经德、日、民国以及文革等历史时期,始终保存完好,是目前青岛保存最好的德式建筑。”
对于即将动工的胶澳总督府“修旧如旧”工程,鲁海认为:“一座建筑的设计寿命在80年左右,虽然保存完好,但毕竟也‘上年纪’了,在尊重原有建筑的基础上,适当地维修加固,不但能保证居住安全,也更利于老建筑生命的延续。”
文/记者 孟琳达 孙丰欣 图/本报记者 孟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