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青岛旅游志 | 旅游资源 | 崂山资源 | 太清景区

第一篇 旅游资源  
第二章 崂山资源

第二节 太清景区


  太清湾 位于太清宫前的一处海湾,风景秀丽。由此可乘游船游览崂山近海,自德占时期起,由海路自青岛市区游崂山就从这里登岸。
  每当月圆时分,海天之间,玉琼当悬,浮光潋滟,玉壶冰镜,岸边竹影婆娑,宫廓依稀。“太清水月”为崂山胜景之一。

  太清宫 又名下宫。位于青山村南,太清湾北岸。前临大海,背依七峰。
  始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由张廉夫创建一座三官庙。二年后(公元前138年)再建庙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宫。唐代李哲玄又扩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名曰三皇庵。五代时期,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刘若拙建“驱虎庵”供奉老子像。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刘若拙奉敕重修太清宫殿宇,新建三官殿,重修三皇殿,太清宫已具相当规模。丘处机、张三丰等著名道士曾慕名而来潜修。明万历年间,太清宫道教一度衰落。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和尚在太清宫三清殿前山门外建海印寺,引起僧、道诉讼案件。万历二十八年,道教胜诉,敕命毁寺复宫。从此太清宫一带,又成为道教的一统天下。
  崂山的宫、观、庵中,以太清宫规模最大。太清宫占地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米。殿宇房舍150余间,分为单开山门独立围墙的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三座殿堂等。太清宫规模仅次于北京的白云观,称为全真道教“天下第二丛林”。
  三官殿内祀天官、地官、水官及真武大帝、雷神等神像。殿前有红白两株耐冬。一株高达8米,树围1.7米,冠幅遮蔽半个庭院。花期长达3月余,如火如荼,堪称奇观。树下立石刻“绛雪”二字。蒲松龄《聊斋志异》原以三清殿院中同龄耐冬为红衣女子绛雪的化身,但该株已于1926年死亡,为了游人之愿,遂将“绛雪”之名移此。该棵耐冬树龄约600年以上,是崂山一宝。
  出三官殿西便门,过逢仙桥,登步月廊,为三清殿。殿中祀太清道德天尊、上清灵宝天尊、玉清元始天尊神像。东配殿为东华帝君,西配殿为西王母。逢仙桥由著名道人刘若拙起名。
  三清殿门外东侧有一古老的榆树,树龄愈千年,是全国同类树中最大的一株古榆。学名糙叶树,高18.2米,主干粗3.7米。老干虬枝,盘结斜出,状如龙头,故称龙头榆,又名榆国老。此树民间传说颇多。
  三清殿西侧一小院,名为关岳祠,内祀关羽和岳飞。祠外顺阶而下,是崂山第一名泉——神水泉。神水泉之西是三皇殿,内祀伏羲、神农、轩辕大帝。偏殿为耿祖祠。院内有一棵古柏,名为汉柏,树上寄生粗壮的凌霄,盘绕汉柏,直达树梢。另在柏树离地6米的缝隙中,长出一株盐肤木,形成了一木三树,是崂山一大奇观。
  三清殿山门外,有一石碑,镌刻“海印寺遗址”大字,另有小字“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印寺于宫前,二十八年降旨毁寺复宫”。此处即为海印寺遗址,遗迹依稀可见。
  三官殿东侧,有幽静别致的小院落,曰翰林院,因其为清末翰林日照尹琅若所建而得名。
  1982年青岛市人民Gov将太清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试金石湾 位于晒钱石北1.5公里处的海湾。由大大小小的青黑色碎石铺就,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光滑明亮。取其纯黑者,以金划其上,视石上所现色斑即可辨出金质的含量和真伪,故被誉为“试金石”,海湾因此得名。

  八仙墩 位于崂山东南突出的海岬崂山头之南端。因相传八仙过海,由此起步而得名。该处风急浪高,岬南侧底部经千万年浪涛冲击,剥蚀镂空,坍落成为一片陡立的石壁,顶部突出部分,形如大厦飞檐;地面坍落部分,有10多方巨石,或卧或立,大小不一,面平可坐,形成八仙墩。黄宗昌《崂山志》载:八仙墩,有石坡广数亩,东下斜插入海,海水汹涌,山势若动,其北则峭壁千仞,险峨逼天,下纳上覆,其势欲倾,石层作五色斑驳如锈,处其下者,仙墩也。大石错布,面平可坐,海涛冲涌直上与墩相击,搏浪花倒卷数丈,飞舞空际,如玉树,如银花,如琉璃,如珠矶,可喜可愕,洵山海奇险之极观也”。明代大学士高弘图称赞:“八仙墩如锦茵绣籍,实第一奇,第一丽”。“海峤仙墩”为崂山胜景之一。

  晒钱石 位于八仙墩对面海中的一块平坦巨石,传说龙王夏天常在此晒钱,故名晒钱石。又说张三丰曾在此石上鼾睡,故又名邋遢石。古代有人常在此拾得古钱。

  钓鱼台 位于太清宫与八仙墩之间的海边,为一高耸的巨大岩礁,伸入海中,三面临海,面平如削,尤宜垂钓,人称钓鱼台,礁岩上刻有一首诗:“一蓑一笠一髯叟,一丈长竿一寸钩,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署名大谷子宋绩臣。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