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青岛市志42:供销合作社志 第四篇 教育工作

第四篇 教育工作



  50年代起,青岛市供销合作社就开始有计划地对县、区、基层供销社的领导干部进行培训,使其在理论上、业务上得到提高。同时,根据工作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了一批业务、会计等专业人员。1976年后,自上而下地成立了教育专职机构,规划、管理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工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国务院有关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和1981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颁发的《供销合作社职工教育工作暂行规定》,青岛市供销社制定并落实了青岛市供销社系统“八五”、“九五”教育规划。40多年来,供销社虽然走过了曲折的历程,但教育事业始终随着业务经营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至1990年,青岛市供销社干部职工的文化结构和专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由1985年的720人增加到1469人,具有高初中文化程度的由1985年的7520人增加到19758人。中层以上干部全部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市、县(区)社级领导干部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第四篇 教育工作
第一章 学校教育



  1964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了青岛市供销合作职业学校,校址在崂山县仙家寨村和刘家村的交界处。学校设党支部、校长室、教务处、总务处和政工办公室等,教职工有60人。学校开设了财务会计、计划统计、农机专业。在全省范围内招生,在校生370人。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全省各地的供销合作社。1970年7月市供销合作社与市商业局合并为青岛市商业局后,青岛市供销合作职业学校与青岛第一商校、第二商校合并,改名为青岛市财贸学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工作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青岛市供销合作社根据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山东省供销社教育工作规划的要求,制订了《青岛市供销合作社1978~1985年教育规划》。为了对全系统的干部职工进行较规范系统的培训,1984年开始筹建青岛市供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校址设在青岛市崂山县中韩镇,占地16.5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其中教室800平方米、图书馆150平方米、学生宿舍1300平方米、学生食堂1000平方米、教师办公室350平方米,教职工26人。学校开设企业管理、计划统计、财务会计专业。1985年5月,经山东省人民Gov批复正式成立青岛市供销中等专业学校。同年秋季开始招收第一届学员,共招收106人,其中企业管理专业53人、财务会计专业53人。学员来自青岛市供销社所属各企业单位。至1990年共举办6届,共毕业849人。
  1988年6月,青岛市供销社为提高职工队伍基础文化水平,提高后备职工的素质,改招工为招生,经山东省劳动局和青岛市劳动局批准,成立了青岛市供销技工学校。学校设在青岛市供销中等专业学校内,两个学校一套班子,设商品经营、仓储管理、烹饪、家电维修专业,招收青岛地区应届初中毕业生。至1990年,共招收3届技工学生275人,其中商品经营专业118人、烹饪专业100人、仓储管理专业57人。
  青岛市供销社为适应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需要和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在立足自己办教育的同时,积极走联合办学的路子,加快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的步伐,提高干部、职工的经营管理素质。
  1983年,经过各单位推荐、考试,从青岛市区各单位中录取了25名在职干部、职工,与山东省广播电视大学联办了第一期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班,专业为商业经济管理,经过三年的脱产学习,25名学员全部通过了山东省广播电视大学的考试。
  1988年后,经青岛市广播电视大学同意,青岛市供销社设立青岛市广播电视大学“青岛市供销社教学班”,常年招生,设商业企业管理、财务会计、国际贸易等专业,学制两年。招收青岛地区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考生。至1990年底共招收两届电大生,毕业86人。
  1989~1990年,青岛市供销社与安徽财贸学院联合举办干部大专专业证书班,开设经济管理专业,共结业107人。
  青岛市供销社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经营管理的需要,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水平,积极加大学校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青岛市供销中等专业学校除普通教室外,还设有计算机室、语言室、会计模拟实验室、商品销售技术练功室、家用电器维修实验室、烹饪实习场地等。图书馆藏书2.5万册。

TOP

第四篇 教育工作
第二章 职工教育



  职工教育基地 1980年以前,青岛市供销合作社除青岛市区外,仅管辖崂山县供销社。当时的职工教育培训以文化补习和政治理论学习为主,以业余学习和选送到市和县业余学校培训为主要方式。1980年以后,由于行政区划的变更,平度、莱西、胶南、胶县、即墨、黄岛等县、区供销社划归青岛市供销社管辖。青岛市供销社为适应职工数量增加和职工队伍结构的变化情况,根据青岛市职工教育办公室的要求和市供销社1978~1985年教育规划的要求,加强了职工业余学校的建设。到1984年,平度、胶县、莱西、胶南、即墨、崂山等县、区供销社相继建立了供销职工学校。职工教育走上了规范化,为普遍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平度供销职工学校 建于1956年5月,校址在平度蓼兰镇,占地10亩,有教室4间2000平方米,学生宿舍250平方米,有教职工13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办。1978年10月复校后,根据业务经营的需要设有财会、物价、棉检、农机、仓储等长短期培训班。1978~1990年,平度供销职工学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900余期,培训干部职工?18000人次。 
  胶州市供销职工学校 于1980年1月将原“七·二一大学”改为胶县供销学校,校址设在县城苏州路7号,学校由政治思想教育为主转为以业务技术培训为主,培训内容主要有统计、会计、仓储保管、林果技术等。
  胶南供销职工学校 1984年建立,占地10亩,校舍面积400余平方米,教职工12人,以干部培训和职工培训为主,实行多种形式办学,与胶南职教中心联合举办职业高中班,累计培训毕业生150余人,挂靠青岛市供销中等专业学校承办技校商品经营专业班,毕业生150余人。
  莱西供销职工学校 建立于1984年,设在莱西黄海路供销社机关四楼,有教职工7人。以职工中初级业务技术培训和干部轮训为主。
  即墨市供销职工学校 1984年建于即墨段泊岚村,占地12亩,教职工13人。
  职工文化知识教育 50年代初,青岛市供销社系统对营业员进行了以提高思想觉悟,热爱本职工作,更好地为社员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当时供销社教育工作的重点是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提高业务骨干的经营管理能力,以选送干部去干校参加轮流培训为主,对一般职工的教育缺乏系统的组织。1961年根据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山东省供销社关于办好职工业余学校和《关于恢复和开展巡回教学工作的意见》要求,青岛市供销社在本系统内普遍开展了政治、业务、文化的业余培训工作。成立了职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选择有一定政治理论和业务经验的干部组成巡回教学小组,分别到各基层单位进行巡回教学。采取短期轮训、长会短训、包教包学等形式,对全系统的职工进行了政治经济形势教育、初级阶段方向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对提高职工初级阶段觉悟、发展和壮大供销社经济、支援农业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1964年以后,供销社的职工教育重点转向“突出政治”,进行“革命化”教育。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职工教育陷于瘫痪。
  1982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职工教育的决定》和青岛市职工教育办公室的要求,青岛市供销合作社着手对青壮年职工进行文化、技术补课。经过三年时间的培训教育,到1985年底,93%的青壮年职工经文化补课考试合格。
  1986年,为实现中共中央组织部提出的“1990年干部实现中专化”的要求,经山东省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批准,在青岛市供销中专设立了供销职工中专函授站,开设经济管理和财会专业,从各单位招收学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青岛供销中专组织教学管理,定期巡回教学。到1990年底,参加函授的职工550余人经考试毕业523人。
  专业技术培训 1985年起,青岛市供销社按照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颁发的《供销合作社职工业务技术等级标准》,开展了中级业务技术培训,由市供销社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计划、统一考试,各县、区供销社分头组织培训。青岛市供销社对在职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除推荐保送到专业学校或专业培训班接受培训外,主要采取“干什么学什么”的岗位培训形式。集中对百货营业员、副食品营业员、土产杂品营业员、果品营业员、废旧物资营业员、农业生产资料营业员等专业工种的职工进行了“应知”(理论)、“应会”(操作)的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者发给由市劳动局统一验印的专业技术等级合格证书。达不到标准的,重新培训,重新考核。至1990年,参加培训的职工10800人,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等级合格证的达10260人。
  干部短期教育培训 1950~1956年期间,青岛市供销社系统干部培训的重点是基层供销社主任及业务急需的专业人员,如会计、统计、棉花分级检验、仓库保管等。当时干部培训提出了分级培训的计划:山东省供销社培训县级供销社主任及科级以上干部;青岛市供销合作社培训基层供销社主任及县供销社干部;各县区供销社培训当地基层供销社干部及各类专业人员。培训期间分别为6个月、3个月、1个月。学习内容:政治理论及合作社基本知识课占40%,业务理论及专业知识课占60%。青岛市供销社根据山东省供销社的要求,对所属基层社主任及军队转业干部全部进行了培训。
  1962年,青岛市供销社根据山东省供销社的干部教育方案的要求,在“全面规划,加强领导,整顿提高”的基础上,对基层供销社主任以上干部普遍轮训一遍,重点是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专业经营知识水平,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干部组织文化学习,使之尽快达到初中毕业水平。
  1964年以后,因受“左”的思想影响,对干部的培训开始转向“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内容减少。“文化大革命”期间培训工作被迫停止。
  1979年以后,青岛市供销社干部培训工作逐步恢复正常,在干部中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初级阶段理论的轮训。
  1984年,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加强干部正规化培训的要求,青岛市供销社开始举办干部企业管理学习班,培训基层社主任及各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学习政治、经济理论和企业管理知识,以及农村工作有关的方针、政策。至1986年底,共培训在职干部260多人。
  1988年4月开始,青岛市供销社开展了干部岗位培训,培训科级以上干部、基层社主任及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内容主要是政治理论、经济理论、供销合作社基础知识、会计知识、统计知识、经济法律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培训时间为1个月。至1990年共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干部322人。经考试考核全部取得了由青岛市职工教育办公室颁发的干部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TOP

第四篇 教育工作
第三章 教育管理



  管理体制 青岛市供销合作社的教育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市供销社负责传达贯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山东省供销社及国家教育机关所颁发的教育法规和教育规划。根据青岛市供销社不同时期的任务和实际条件,提出教育工作的规划、方针、任务和指导思想,审定适应于青岛市供销社的各类教育培训教材。指导全市供销社的教育工作,总结经验,组织交流,提出教育工作的改进措施。
  青岛市供销中等专业学校(包括青岛市供销技工学校、青岛市供销职业中专学校)的行政、教务工作受市供销社领导;招收的学生,参加全省大专、中专、技校统考,由省、市招生委员会按考试成绩及考生志愿统一录取。学生毕业后根据全市供销社的需要,优先在供销社企业分配。
  县(市)、区供销职工学校,由当地教育机构批准,学校教务及行政工作受当地县(市)、区供销社领导。
  干部、职工培训,由市供销社制定规划、计划及培训方案,实行分级管理,各级供销社按照计划和方案各自管理所属学校的培训事宜。
  管理机构 青岛市供销社设立管理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1979年前教育工作由工会分管。1979年在宣传科加挂教育科牌子,1988年改为宣传教育科。
  各县(市)区供销社设管理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和人员,设置形式及名称自定。基层供销社由一名副主任分管教育工作,是否设专职人员,由基层社自定。
  青岛市供销中专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由青岛市供销社任命或聘任。校长自主处理学校日常教学行政事务,并向市供销社报告工作。
  各县(市)、区供销职工学校的机构、人员,由所属供销社根据需要确定。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