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21455
- 名望
- 1158 点
- 铜币
- 5815 枚
- 优惠券
- 203 张
       

|
■民生关注
一些以“400”开头的电话进行诈骗已不是新鲜事。尤其今年“十一”国庆长假将至,外出旅游一票难求,以预订低价机票为幌子对顾客进行诈骗的活动开始猖獗。
这些机票销售骗局,一般情况下并非正规的、具备代理资质的机票销售代理企业所为。
常见伎俩
家住广州的陈女士原计划10月1日赴马尔代夫旅游,不料却险些上了骗子的当。之前,陈女士咨询过多家航空公司,均被告知10月1日已无票。9月9日,陈女士在网上搜索到一个号码为4006636088的订票电话,“这个公司声称不但有票,且价格低廉,并要求用银行卡支付,我觉得很可疑。”陈女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9月10日,南方周末记者拨通该热线进行暗访。记者询问是否有10月1日前往马尼拉的机票,对方表示,还有八张,且可以提供“五折优惠”。据记者此前的调查,航空公司均表示票已售罄,如此悬殊的查询结果和机票价格让人倍感意外。记者追问具体公司名称,对方声称自己是北京携程网下属的公司,地点就在“首都机场那边”,但不肯提供具体地址。随后,对方提供了名为“李名亮”的工商银行个人账号,并要求在两小时内汇款。记者随即表示亲自去公司取票,对方立刻回应“到办事处取票享受不到这个优惠”。
其实,一些以“400”开头的电话进行诈骗已不是新鲜事。尤其今年“十一”国庆长假将至,外出旅游一票难求,以预订低价机票为幌子对顾客进行诈骗的活动开始猖獗。
自2006年10月中国开始统一推行电子客票起,机票诈骗开始变得花样繁多。
上海的张先生遭遇的则是最常见的假行程单。据《人民法院报》报道,去年1月,张先生预订机票并收到了电子客票行程单,谁知几天后,却发现该机票变成了“已退票”。实际上,代理人送到张先生手里的是一张假行程单,后趁张先生确认机票信息后,登机之前将真票退掉。
此外,据广州携程网公关部负责人余何平介绍,修改机票价格私吞差价也是常见的诈骗方式。一张五折的机票,销售代理人为乘客打印的行程单显示的价格却可能是六折,代理可以从中赚取一折的利润。不过,这种做法“自2008年9月之后就变得少一些了”,在全球差旅管理公司工作的余绵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去年9月4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清算中心规定,“各销售企业必须将作废的行程单妥善保管,待次年3月份统一上缴到领取行程单的机构”,而回收“就等于再接受一次检验,会减少代理人作假的几率”,余绵靖说。
无处不在的“黑代”
这些机票销售骗局,一般情况下并非正规的、具备代理资质的机票销售代理企业所为。
余绵靖告诉记者,具备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的审查资格的企业方能开展机票销售代理业务,而这种审查“相当严格”,像金牛和张先生遭遇的机票诈骗,是那些没有取得航协审查资格的企业和个人所为,属“黑代”。余绵靖对他们的操作方式很熟悉:“只要配备一台电脑,拉一条线过来,就可以出票。”
“而在行程单上做手脚,是‘黑代’们惯用的伎俩。”某机票销售企业工作人员唐丽告诉记者,伪造的行程单往往成为“黑代”们投机倒把的工具。
2008年9月1日起,全国一律开具使用防伪纸印制的新版行程单,其中采用“SW”和“MH”组合字样的水印图案,将行程单对准亮光处便可看见。行程单上方印有“国家税务总局监制”字样,右上角有“印刷序号”,左下角印有“电子客票号码”和“验证码”,乘客可以通过登录中国民用航空局官方网站(www.caac.gov.cn)或行程单左下角注明的“信天游”(www.travelsky.com),在“电子客票报销凭证(行程单)验真”一栏中,输入电子票号、印刷序号来查询真伪,或者根据行程单下方的短信提示验明真伪。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最保险的方式是直接通过航空公司或者正规的销售企业订票,而诸如街头散发小卡片等形式则要保持警惕。某些大型网站上的各类机票代理店铺几百家,这些店铺打着“特价机票”、“打折机票”的旗号,但其中不少是存在诈骗行为的“黑代”,他们往往以特别优惠的折扣为诱饵,骗取客户预付款。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网站中对消费者订购机票有专门的提醒,“凡在各类机票促销广告中未实名标注企业名称、电话、地址,或假借‘中国民航、北京民航、中国国际航空、首都机场’等名称进行促销的,均为不实广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机票为联网销售,不论在哪里查询都会显示同样的价格。“包团的价格可能会差一折,差得特别离谱就不对了。”一家机票销售代理企业经理唐雪说。
对于这种未经批准从事机票销售经营的“黑代”泛滥的情况,武汉大学电子商务法律专家何其生教授向记者表达了他的焦虑,“民航的法律法规里还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刁伟民教授也警示消费者:乘客购买“黑代”出具的机票,就需承担相应的商业性的风险,因为购票行为来自对某个商业网点的信任程度。
来源:【南方周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