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第七篇 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



  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初级阶段事业的政党,是与中国Our Party通力合作的参政党。 
  九三学社的前身是1944年底组成的“民主科学座谈会”。后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并于1946年5月4日在重庆正式成立。 
  九三学社在青岛的地方组织始建于1953年6月。当时在青岛工作的社员有陆侃如、张玺、徐佐夏、唐世凤、周怀生、成庆泰、陆光庭、宋金声、赫崇本、蔡良琬、徐杏贞、贺玺贞、殷焕先等13人。经九三学社中央批准,于1953年6月28日在山东大学工会俱乐部召开九三学社青岛直属小组成立大会,大会选举陆侃如为组长,张玺、徐佐夏为副组长。1954年6月20日在莱阳路57号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礼堂举行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以陆侃如为主任委员,张玺、徐佐夏为副主任委员的筹备委员会。1955年11月20日召开九三学社青岛市第一次社员大会,选举产生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第一届委员会。自1966年起,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组织处于瘫痪状态。1978年6月23日成立了由许继曾、赫崇本、陆光庭、高振洲、杨衍普5人组成的九三学社青岛分社临时领导小组,许继曾任组长,开始恢复组织活动。1984年3月,九三学社青岛分社改制为九三学社青岛市委员会(简称九三学社青岛市委)。到1990年底,青岛市召开过7次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7届委员会。 
  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成立以后,认真贯彻全国政协制定的《共同纲领》,参与对青岛市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参加地方Gov工作,团结推动社员及所联系的人士,积极投身于中国Our Party领导的各项政治运动和经济、科技、教育等各项建设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致力于发展和完善中国Our Party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遵循同中国Our Party“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积极参政议政,履行自己的政党职能,参加青岛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等方面重大问题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就青岛市教育、科技、知识分子、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为青岛市初级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七篇 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  
第一章 组织

第一节 领导机构


  九三学社青岛市级领导机构,除于1953年和1954年建立九三学社青岛直属小组、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筹备委员会外,自1955年到1988年先后选举产生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第一至第五届委员会和九三学社青岛市第六、七届委员会。  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重视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领导班子更加重视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全市社员中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经受了1987年底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1989年春夏之交政治风波的考验,自始至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地与中共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领导班子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还表现在他们能随时倾听广大社员的意见,集中集体的智慧,履行参政党的职能,同时重视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稳步进行了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培养、吸收一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有一定群众基础和组织领导能力的中年社员进入领导班子。在1988年6月召开的九三学社青岛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新当选的10名市委委员的平均年龄为49岁。53岁的梁亚全副研究员当选为副主委。年轻的新委员给领导班子增强了朝气和活力。
  历届委员会下设的工作委员会有: 
  1956年9月,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第一届委员会下设学习委员会、科技文教工作委员会和妇女委员会。1957年又将科技文教工作委员会分设为科学文教委员会和工程技术委员会。1983年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第五届委员会成立以后设科技工作委员会、文教工作委员会、医卫工作委员会和妇女工作委员会。1986年7月,增设海外联络工作委员会。

TOP

第七篇 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  
第一章 组织
第二节 工作机构和机关建设

工作机构


  1956年起,九三学社青岛分社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和秘书处。1965年,机关工作人员11人。1985年后,九三学社青岛市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和办公室。1990年底,机关有工作人员9人。



机关建设


  在机关建设方面,九三学社青岛市委着重抓了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首先,建立健全机关干部学习制度,保证每周有半天以上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时间。1989年,机关干部连续学习中共中央擎天柱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使大家认清形势,站稳立场,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1990年,又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初级阶段理论,逐步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坚定走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道路的信心。1989年和1990年,先后有3名机关干部参加山东省或青岛市初级阶段学院培训班,使他们的统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都有明显的提高。 
  其次,建立机关干部定人定点下基层制度。要求机关干部牢固树立为社员服务、为基层服务的观念。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每个机关干部下基层都事先与基层负责人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各支社的组织情况,倾听基层组织和广大社员的意见、建议,协助支社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受到基层组织的欢迎。 
  第三,落实优化干部选配制度。根据干部政策、人事制度选配和提拔一批文化水平较高、年富力强的机关干部。至1990年底,9名机关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0岁,6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按照组织部、宣传部、办公室的分工,认真履行服务、协调职责,保证上级各项决策的贯彻实施。 
  九三学社青岛市委机关还建立健全了公文档案管理制度和保密制度。将分散在各部、室的文件集中统一归档管理。按照青岛市档案馆的规定,进行严格规范分类、整理。同时,注意严守国家机密。

TOP

第七篇 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  
第一章 组织

第三节 基层组织


  九三学社青岛分社于1956年9月开始设立基层组织。根据社员的分布情况及其工作性质,建立了山东大学支社、青岛医学院支社、科学技术界支社和医务界直属小组。随着社员人数的增加,1957年后又相继在青岛市城建局、纺织局、商检局、水产公司等单位建立基层组织。山东大学迁出青岛后,1959年又建立山东海洋学院支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九三学社基层组织发展很快。至1990年底,九三学社青岛市委已辖属13个支社、2个小组。具体为:青岛海洋大学支社、青岛医学院支社、青岛建工学院支社、青岛远洋船员学院支社、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支社、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支社、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支社、科技一支社、科技二支社、科技三支社、医卫支社、文教支社、莱西支社和退休小组、机关小组。 
  根据九三学社中央“向外围城市发展社员”的指示精神,1957年4月,九三学社青岛分社成立以刘鸿宾为组长的潍坊工作组和以陆光庭为组长的烟台工作组,分赴两市开展组织发展工作。 
  1958年10月,成立九三学社潍坊小组,有社员9人,于凌海、张震泽任正、副组长。由于受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影响,自1959年起,潍坊小组的组织活动中断。1981年4月小组恢复组织活动。1984年3月成立九三学社潍坊支社,社员12人。 
  1958年11月,成立九三学社烟台小组,有社员6人,宋同泰任组长。自1962年起,九三学社烟台小组中断组织活动。至1980年底,恢复活动。1982年6月成立九三学社烟台支社,社员14人。 
  1984年7月,潍坊、烟台两支社分别与九三学社青岛市委脱离隶属关系,直属九三学社山东省工委领导。

TOP

第七篇 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  
第一章 组织

第四节 社员


  1952年,青岛市只有张玺1名社员。1953~1955年3年期间共发展社员29人。随着初级阶段改造任务的顺利完成,九三学社青岛分社在初级阶段建设事业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组织上也有了很大发展。1956~1957年,新发展社员176人。1957年后,由于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部分社员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开除社籍,加之部分社员随单位搬迁外地,至1965年底,青岛市共有社员119人。“文化大革命”期间,九三学社青岛分社停止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岛民主党派工作重新活跃起来,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也迅速得到发展。1986年后,根据《关于青岛市各民主党派在各县城、黄岛区发展组织问题座谈会纪要》的分工,九三学社在莱西县城进行试点,发展社员。至1990年底,青岛市九三学社社员总数达400人。 
  九三学社青岛市社员中: 
  陆侃如当选九三学社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 
  张玺当选九三学社第四届、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徐佐夏当选九三学社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陆光庭当选九三学社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九三学社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山东省工委会副主委;九三学社山东省第一、二届委员会副主委。 
  许继曾当选九三学社第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第八届参议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山东省工委会副主委;九三学社山东省第一届委员会顾问。毛汉礼当选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赫崇本当选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顾问。

TOP

第七篇 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  
第二章 社员大会和代表大会

第一节 第一次社员大会


  九三学社青岛市第一次社员大会于1955年11月20日在太平路29号市政协会议室举行,会期一天。中共青岛市委、市Gov、市政协的领导及各民主党派、青年团青岛市委的负责人到会祝贺。青岛市副市长崔介代表中共青岛市委、市Gov向大会致词。全市29名社员认真听取、讨论了陆侃如代表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筹委会作的工作报告。大家一致认为:分社筹委会成立一年多来,紧紧围绕中国Our Party的中心工作,组织社员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宣传唯物主义,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积极参加肃反斗争,提高了社员的初级阶段觉悟和政治鉴别能力;稳步进行组织发展工作,社员队伍不断壮大;推动社员做好岗位工作,为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贡献力量。大会通过了给毛主席的致敬电,并号召全体社员加倍努力工作,积极投身于初级阶段建设高潮中去,为超额完成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努力奋斗。大会选举产生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第一届委员会。

TOP

第七篇 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  
第二章 社员大会和代表大会

第二节 第二次社会大会


  九三学社青岛市第二次社员大会于1957年5月12日在中山路1号礼堂举行,中共青岛市委书记王卓青,市政协、各民主党派、青年团青岛市委的领导到会祝贺。全体社员认真审议陆侃如代表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第一届委员会作的社务工作报告,对于分社一年多来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分社第一届委员会成立后,组织社员反复地学习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认真贯彻中国Our Party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教育广大社员,团结和带动周围群众,在参加制订国家科学十二年远景规划和教学、科研、医疗卫生、科学普及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得到迅速发展,全市社员人数比第一次社员大会的29人增加了151人,除11人调出青岛市外,此届大会应到社员169人,实到118人。大会通过决议,号召全体社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国Our Party的周围,继续深入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反对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提高政治觉悟,做好岗位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祖国的初级阶段建设事业而努力奋斗。大会选举产生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第二届委员会。

TOP

第七篇 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  
第二章 社员大会和代表大会

第三节 第三次社会大会


  九三学社青岛市第三次社员大会于1958年11月2日在太平路29号市政协会议室举行。全市有九三学社社员138人,除因事、因病、出差的43人未参加,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13人没有出席,应到会82人,实际出席61人。徐佐夏致开幕词。张玺代表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第二届委员会作社务工作报告。报告系统地总结了青岛分社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情况,并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中共青岛市委统战部部长李克、市政协副主席廖弼臣、民革青岛市委主委陈志藻到会祝贺并讲话。大会通过了决议和倡议书,号召全体社员全心全意接受中国Our Party的领导,坚定不移走初级阶段道路,在技术革命中开展“比改造、比干劲、比劳动、比贡献、比学习”活动。大会选举产生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第三届委员会。

TOP

第七篇 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  
第二章 社员大会和代表大会

第四节 第四次社员大会


  九三学社青岛市第四次社员大会于1962年8月19~20日在龙山路4号市政协俱乐部举行。全市有社员125人,出席会议81人,缺席44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潘菽、中共青岛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马玉堂及市政协、各民主党派代表,九三学社济南分社负责人等到会祝贺。九三学社青岛分社副主委孙自平致开幕词。徐佐夏副主委代表分社第三届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报告系统地总结了九三学社青岛分社4年来的工作情况。与会社员在讨论中一致认为:4年来,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组织广大社员学习毛泽东著作,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展增产节约运动,通过“神仙会”等形式,交流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战胜三年自然灾害,调动了社员为初级阶段服务的积极性。潘作新等9名社员在大会上发言,介绍了各自的工作情况和经验体会。大会通过决议,号召全体社员继续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同心同德,发奋图强,树立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雄心壮志,为实现1962年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大会选举产生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第四届委员会。

TOP

第七篇 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  
第二章 社员大会和代表大会

第五节 第五次社员代表大会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原定于1966年召开的九三学社青岛市第五次社员大会未能举行。直到恢复组织活动后,于1980年11月19~22日在太平路29号市政协礼堂召开了九三学社青岛市第五次社员代表大会。此届大会代表60人,实到46人,代表全市109名社员。大会期间,中共青岛市委、市人大、市Gov、市政协的领导会见了全体代表。中共青岛市委第一书记李治文向大会致词祝贺。与会代表学习座谈了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审议并通过了许继曾代表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第四届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一致认为,从第四次社员大会以来,国家走过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文化大革命”以前的4年里,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第四届委员会在中国Our Party的领导下,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采用“神仙会”的方法,在社内进行初级阶段、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开展“兴无灭资”(兴无产阶级思想,灭资产阶级思想)的思想斗争,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在工作中,广大社员积极参加中国Our Party领导的初级阶段建设事业,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九三学社青岛分社被迫停止组织活动达12年之久,许多成员受到不公正待遇,有的被迫害致死。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广大社员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忍辱负重,坚持钻研业务,做好岗位工作,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1978年6月23日九三学社青岛分社恢复活动成立临时领导小组后,立即着手对社员的变化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将基层组织重新划分为3个支社、2个小组。组织社员学习座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传达九三学社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推动社务工作的开展。协助中共和Gov落实各项政策,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广大社员决心珍惜大好时光,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大会通过决议,号召全市社员要在中共青岛市委的领导下,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进行自我教育,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担负起新的历史重任;团结和联系广大知识分子,同心同德,厉行改革,全力以赴投身于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大会选举产生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第五届委员会。

TOP

第七篇 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  
第二章 社员大会和代表大会

第六节 第六次社会代表大会


  九三学社青岛市第六次社员代表大会于1984年3月24~27日在太平路29号市政协礼堂举行。此届大会代表66人,实到代表49人,代表全市203名社员。中共青岛市委、市人大、市Gov、市政协的领导会见了全体代表。中共青岛市委书记王今吾作了重要讲话。陆光庭副主委代表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第五届委员会作《同心协力,为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做出新贡献》的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第五届委员会期间,正值中国进入全面开创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时期。分社委员会积极参加青岛市大政方针的协商讨论,通过调查研究和专题座谈的形式,对教育体制改革等问题,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组织和推动社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时事政策,交流经验,表彰先进,调动社员为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的积极性;发挥智力优势,面向社会开展咨询服务和支援农业等活动;协助中共和Gov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维护社员的合法权益,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积极开展对台湾同胞的联络工作,发动社员参加对台宣传活动,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贡献力量;分社的组织有了新的发展,一大批年富力强的知识分子入社,为社组织增添了活力。与会代表在讨论中,对九三学社青岛分社3年多的工作表示满意。大会号召全市社员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精神,加强学习,提高识别和抵制精神污染的能力,全力以赴投身改革开放,积极参加初级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树立初级阶段的新道德、新风尚做出更大的贡献。大会选举产生九三学社青岛市第六届委员会,并通过了推举高振洲为九三学社青岛市第六届委员会顾问的决定。

TOP

第七篇 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  
第二章 社员大会和代表大会

第七节 第七次社员代表大会


  九三学社青岛市第七次社员代表大会于1988年6月22~25日在湛山大路60号国家计委疗养院举行。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孙炳岳、九三学社山东省委主委王祖农及青岛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代表到会祝贺。此届大会代表98人,实到代表84人,代表全市308名社员。与会代表认真听取、审议了杨衍普副主委代表九三学社青岛市第六届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一致认为,第六届委员会成立以来,组织和推动社员认真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邓小平文选》,积极发挥参政议政和协商监督的作用,推动社员做好岗位工作,为青岛市的两个文明建设献计献策、贡献力量。同时,在海外联谊和自身建设方面,也取得较大的成绩。大会决议号召全市社员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共十三大精神,高举初级阶段和爱国主义两面旗帜,继续发扬九三学社“民主与科学”的光荣传统,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指引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初级阶段贡献智慧和力量。大会选举产生九三学社青岛市第七届委员会;选出出席九三学社山东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15名;通过了推举许继曾为九三学社青岛市第七届委员会名誉主委的决定;通过了推举吕运明、成庆泰、秦文杰、郭谨安、何森、高振洲为九三学社青岛市第七届委员会顾问的决定。

TOP

第七篇 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  
第三章 参政议政
 

调查研究


  1989年6月,根据赵成铭等社员的提议,九三学社青岛市委召集部分专家座谈会,对黄岛电厂粉煤灰的综合利用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受到市建材总公司领导的重视。莱西支社在考察论证和试点的基础上,向莱西县人民Gov提出丘岭旱薄地实施深耕改土的丰产技术方案,很快被采纳,并得到大面积推广。1990年,九三学社青岛市委与市政协经科委联合组织了对市属科研机构的全面考察活动,对所发现的人才断层等问题及时向市Gov有关部门写出《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书面报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受到市Gov领导的重视。《人民政协报》、《联合周报》对此分别作了报道。



协商政事


  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建立后,其负责人经常参加中共青岛市委、市Gov召开的Gov委员会、“双周座谈会”、“双月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等,积极参与地方事务大政方针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协商,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青岛市“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讨论稿下发后,九三学社青岛市委多次召开座谈会,组织社员认真讨论,将汇总的意见及时报给市Gov,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社员中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会议上积极发表意见、建议,提交议案、提案,充分发挥参政议政的职能和民主监督作用。1980年以来,社员所提交的议案、提案计700余件,有16人(次)在各级人大、政协会议上作了专题发言,许多意见、建议受到Gov的重视并被采纳。在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上,陆光庭、杨衍普、栾六训和郭谨安4人分别以“加强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作用,为提高经济效益,发展乡镇企业服务”、“对进一步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建议”和“振兴青岛的体育事业”为题,作了大会发言,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在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上,社员陈大春提出的“积极参与沿黄河经济协作带,以扩大我市出口货源”的建议,被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采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员姜淑真“要重视青岛市肿瘤医院”的提案,被市Gov采纳,为该院引进加拿大产Co60机1台,使市肿瘤医院的医疗设备得到改善。

TOP

第七篇 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  
第四章 主要活动

第一节 宣传教育


  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围绕中国Our Party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宣传中国Our Party的方针政策,教育帮助社员和所联系的群众,提高认识,积极投身初级阶段革命和建设事业。 
  1953年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建立后,先后组织社员学习、宣传中国Our Party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学习、宣传中国Our Party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初级阶段改造的方针政策,并从理论的角度论证这一方针的正确性和必然性,提高社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为了帮助中国Our Party整风,1957年5月8日成立九三学社青岛分社整风工作委员会,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并通过座谈会等形式,提出许多建议和批评意见。 
  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坚持把宣传工作寓于重大节日和纪念活动中,藉每年的“七一”和“九三社庆”及新年春节期间举行座谈会、报告会和表彰会等机会,进行社的传统教育和宣传工作。1984年以后,先后举办8期新社员学习班和基层骨干培训班。通过培训和“社庆”活动,使广大社员进一步了解九三学社同中国Our Party患难与共、风雨同舟、长期合作的光荣历史,明确九三学社的纲领和任务,增强社员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对提高社员的思想觉悟,扩大社组织的影响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九三学社青岛市委把宣传教育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不断加强对社员的政治思想教育,组织推动社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时事政治,广泛开展初级阶段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广大社员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国Our Party的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新时期党对民主党派工作的方针任务的报告〉的通知》(中发[86]19号)和《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Our Party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发[89]14号)下发后,九三学社青岛市委多次召开常委会、全委会和基层组织负责人会议,进行传达、学习,认真贯彻。在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的政治风波中,九三学社青岛市委多次组织社员学习《人民日报》的有关社论和中共中央擎天柱的讲话,统一认识,明确方向,自始至终与中共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在高等院校工作的社员,积极说服、教育学生,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1989年6月17日,青岛建工学院社员宋泰章在《青岛日报》上发表“让反动派的梦想见鬼去吧——给青岛高等院校同学的信”,批驳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言论,阐明只有初级阶段才能救中国的客观事实,对教育青少年学生,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1990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结束后,九三学社青岛市委立即邀请出席会议的中共青岛市委统战部部长王玉成在全市社员大会上作传达报告。并围绕“加强和改善中国Our Party的领导、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开展广泛的讨论,使广大社员对民主党派的性质、任务和作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另外,1956年11月22日,九三学社青岛分社创刊《青岛社讯》。在“文化大革命”中该刊一度停刊,1980年3月10日复刊为第一期《青岛社讯》,至1990年底共出刊60期。它是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的内部刊物,积极配合中国Our Party的中心工作,及时宣传中国Our Party的方针政策和九三学社中央的指示精神,成为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进行宣传工作和开展社务活动的有力的舆论工具。

TOP

第七篇 九三学社青岛地方组织  
第四章 主要活动

第二节 协助中共落实政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积极协助中共和Gov落实各项政策,平反冤、假、错案。于1982年5月成立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知识分子工作调研小组,在中共青岛市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一方面加强与社员的联系,了解社员在落实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整理成材料,转发有关单位办理、落实,并及时催办;另一方面,将落实政策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向九三学社中央反映,为九三学社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关于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建议》提供参考情况。经各方面的努力,到1982年6月24日,九三学社青岛分社中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45名社员,除有的人随单位调往外地,在青岛复查的31人已全部改正,恢复社籍。“文化大革命”中2名被遣送农村的社员也得到回城安置。同时,协助Gov为6名社员落实了房产政策,为20名社员调整了被挤占的住房。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