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1.jpg
     
    年轻女教师江苏路遭枪杀
     
     1945年12月16日,一个寒冷的冬夜,青岛文德女中年仅20岁的女教师费筱芝因张贴反甄审标语青岛街头无辜被杀。这一悲剧发生之后,凶手究竟是谁?青岛的各大媒体众说纷纭。为查找真凶,青岛地方武装保安队与国民党正规军第八军展开了明争暗斗。为抓出杀害费筱芝的凶手、反对国民党教育部的不合理甄审,全市上千名学生、教师和市民举行游行,并在国民党青岛市Gov大楼前的广场上长跪当哭。这一事件成为当时全国主要城市重点新闻,并在全国演化成一场轰轰烈烈的反甄审运动。
     
    刚赶走日本人 又来了甄审风波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中国人民坚苦卓绝抗战取得了胜利。盘踞在崂山抗战8年的国民党青岛市长李先良率领着他建立的嫡系武装青岛保安队在青岛民众的夹道欢迎中驶过市区。青岛百姓欢欣鼓舞,迎接自己队伍的到来,费筱芝和她的同学们也是这欢迎队伍中的。
     然而,百姓还没高兴多少日子,国民党青岛市Gov颁布一道命令,为了“匡复战乱建国、慰劳国军”, 要求青岛各商家、店铺摊派交纳数额不小的“奉献金”。战后的青岛经济上遭受的沉重打击尚未复苏,再加上国民党军的趁火打劫和Gov的横征暴敛,许多工厂破产、商家倒闭,工人失业,青岛的经济进入寒冰期。
     1945年11月,国民党教育部制定了《收复区中等学校教职员甄审办法》,对日本占领区的中学教育进行甄别审查。12月8日,位于德县路的教育局。青岛文德、礼贤几所学院的学生和教员来到教育局长孟云桥的办公室,要求让学生经过培训后再甄审,但却遭遇冷眼。而且甄审成为国民党官员在教育界拉拢派系,安插心腹的手段。让学生们感到心寒和不公的是,抗战爆发之时,国民党正规军仓皇撤退,只有老百姓在日伪政权的淫威下苦苦挣扎。需要甄审的到底应该是谁?
     
    无辜教师遭杀戮
     
     1945年12月16日,全市各校学生代表召开大会,宣布成立“青岛市教员学生联谊会”,从当晚10点起,在全市公开张贴标语,次日罢课罢教,抗议当局无理甄审学生、无故裁减教员。
     当晚,市Gov附近湖南路东头的马路上,费筱芝和其它两名教员将标语展开,迅速贴在墙上。三人一边走,一边贴。他们正走在湖南路和江苏路交叉口时,两个手执警棍的警察突然出现在眼前,他们站在江苏路口,双方相隔不过数尺。靠着墙边站着的费筱芝为掩护同学向江苏路方向跑去。只听见费筱芝跑去的方向传来“砰”的一声枪响,费筱芝倒下了,从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里发出了无声的呼告。随着血越流越多,她眼睛里的光芒渐渐地暗淡了下去。几个青岛保安队员荷枪在她周围围观望着,却没有人伸手去拉她,也没有人去将她送入离此相隔只有几百米的青岛病院(今青大医学院附属医院)……
    数千民众讨公理,要求查处真凶手
     费筱芝死后,青岛市教师学生联谊会向全国、全市发了《告全市同胞书》、《告全国同胞书》,其后,北平、天津、重庆、上海的各大报纸作为重大新闻报道。全国各大城市的学生组织都纷纷发出响应和支持。一场全国的反甄审运动发生了。在青岛,几千名学生整起队伍,经聊城路、中山路浩浩荡荡地向青岛市Gov进发。“反对不合理的甄审!”“惩处凶手,为费筱芝报仇!”学生们喊着口号,向街上的市民散发传单。许多市民、工人有组织的或自发地跟在游行队伍后面,一起参加学生的游行请愿。
     国民党青岛市长李先良被迫出面接见学生。当市参议员张乐古为求学生撤回而下跪时,上千名学生、市民长跪当哭,为费筱芝的不幸,也为自己的前途渺茫。跪哭成为压抑在心底情感的总爆发。
     国民党青岛市长李先良尴尬地站在台阶上,看着眼前跪着的人群,他无从应付,从市Gov后门溜走。
     
    美国军官发证词,认定凶手有其人
     
     谁杀了费筱芝?案件的真相如何?青岛的媒体在有关费筱芝被杀的真相报道时情形各异。国民党Gov控制的报纸《青岛时报》《青岛公报》等按照李先良的授意,统一口径,称费筱芝被杀是“反动分子从中鼓动,企图扩大变乱。”,另一类有正义感的地方类报纸《军民日报》等刊登的文章则是同情学生的。至于行凶者是何人,青岛警察局和青岛保安队互相推诿,演出一幕狗咬狗的闹剧。
     然而事实毕竟会大白于天下。12月20日,《军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第三者的一封信》,一名曾在案发现场的目击者——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先达揭开了费筱芝被杀的真相。他作为目击证人出庭作证称,开枪凶犯为青岛保安队员。这个第三者无可辩驳的证词让市长李先良非常恼火,因为青岛保安队是他在崂山八年抗战建立起来的地方游击武装,可以算得上是他的嫡系武装,这使他面上无光。
     
    被判刑,杀人一案草收场
     
    迫于学生、市民的游行、罢教的形势与国民党高层施加的要求安定民心的压力。李先良被迫舍车保帅,将凶手捉拿归案。1946年7月31日,青岛地方法院检察处经侦查终结,被告青岛保安队员王玉明被提起公诉,证据确凿。王玉明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1947年减刑,未过多久,即被释放。费筱芝被杀案的凶手未被严惩,这一案件就此草草收场了。
     
    后记
     
     1946年1月国民党教育部免除了文德等四所青岛中学不合理的甄审。
     青岛万国公墓,一座由全市市民募捐而建的费筱芝墓掩映在碧绿的松柏之中。碑文题字是“你永远活在青年人的心里”。墓碑上的费筱芝永远是那么年轻、美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