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青岛最早是被德国人强占,但在青岛历史上,居住最多的外国人是日本人。市区里面日本人占很大比重,最多时超过了3万人。早在德占时期,已有日本人来青居住。
1914年第一次日本统治时期,大批日本人跨海蜂拥而至,以聊城路为中心兴建了日本新区,有13条马路,又在辽宁路两侧购地筑屋。1922年至1937年间,中国Gov已收回青岛,但在经济方面,日本人仍占统治地位,尤其是工业更为突出,所以日本人仍多。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又有日本人来青,开拓了一个新的居民区,位置在登州路以西的山谷。
这一区域,以中国古代文人“唐宋八大家”命名,其时修成的马路有东坡(苏轼)路、苏洵路、苏撤路、欧阳(修)路。
从史料记载可知,青岛船舶营运部在苏撤路1号,从事建筑业的冈田组在东坡路4号,铁路宿舍在苏洵路5号。
欧阳(修)路与大连路平行,也与大连路相似是一个坡道,由登州路西行。路的北侧是几座日式的小楼,住着兴亚院的岩根一夫、交通株式会社的主任,还有山东煤矿公司经理郑聪的公馆。
在马路的北边,是一个很大的宿舍,长长的一条,依山势分作三段,上下错落,但走廊相通,叫做“兴龙庄”,是一座日式公寓楼,住着一大批日本各企业的中层职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校舍主要利用原有的日本建筑,包括日本中学校、第一寻常小学、第三寻常小学。校长赵太侔住进了原日本中学校长在绥远路(包头路)上的校楼,原东殖会社作为教授宿舍,叫“一舍”,而这座龙兴庄叫“二舍”,即第二教工宿舍,有一大批山东大学的教职员工住在这里。
解放后任上海市作协主席、华东师大中文系主任的著名文学理论家徐中玉,20世纪30年代曾就读于山大中文系。他的名字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女性。他在一篇文章中谈臧克家时用“我俩”,被人在文章中指摘,说:“你不怕臧太太吃醋吗?”可见当时徐中玉还不为人知。1946年山大复校,校长赵太侔聘他为中文系副教授,他就住在这里。
徐中玉回忆说,“一座日本式大住宅楼的一个小套里,实际上只有两间房子。当时中文系教授有王统照、丁山,稍后有黄孝纾(公渚)。三十多岁的,除我之外,还有孙昌熙、刘泮溪等。系主任朱东润没有来,由杨向奎先生兼。”“我一家4人同宋君复先生坐一条船由上海到青岛,当时广州中山大学也聘我,我因喜爱青岛这个地方自然环境,决定到青岛。开始,我担任了全校普设的‘大一国文’。”
徐中玉与王统照、臧云远常相聚会,拟在青岛成立作家协会。他们都支持学生进步活动。反动当局给校长赵太侔来了“密电”,说有共党嫌疑要调查处理,赵太侔搁置未办。1947年又来“密电”催严办。赵太侔无奈去欧阳路上徐中玉宅中,关门闭户,给他看了“密电”。徐中玉无奈之下离开青岛。他说:“如果没有这件事,我可能一直是在青岛的。”
徐中玉同楼的邻居是曲淑惠,她同徐中玉一样,30年代毕业于山东大学,山大复校后又回母校担任生物系副教授,她回忆说:“当时生物系主任是童第周。山东大学收回被美国军队占作兵营的校舍时,糟蹋的不成样子,污秽不堪。我们彻底清扫,生物系搬了进去。”
林维申当时是农学院讲师,后去呼和浩特任农牧学院教授。内蒙北部因纬度高,一直不产蔬菜,夏天从外地运去,冬天只能吃马铃薯。林维申经多年实验研究,使内蒙能够自产蔬菜,成为全国劳动模范。他还无私帮助驻内蒙解放军生产蔬菜,又获全国拥军模范。他后来以专家身份去苏联帮助促进蔬菜生产,成为国际专家,曾到许多国家讲学。
以后,“八大家路”改以东北的地名命名,如欧阳路改叫合江路,其它几条分别改叫松江路、嫩江路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