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74166
- 名望
- 3110 点
- 铜币
- 40586 枚
- 优惠券
- 124 张


|

历时近5年,凝结大批城市规划设计大师智慧与心血的本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近日出炉。经市Gov同意,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城市规划成果将于22日起进行为期一月的公示 ,广泛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依据规划,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77.8% 的富强、文明、河蟹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目标:打造近1200万人现代化国际城市
规划勾勒出一幅令人振奋与向往的未来青岛图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 、滨海旅游度假城市。在城市职能上,青岛将集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等诸多特色鲜明的角色于一身。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将青岛建设成为富强、文明、河蟹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的目标。
根据规划,到2020年,本市市域总人口规模将控制在1200万人以内,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40平方公里以内,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7.8%,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
根据规划描绘的远景蓝图,到2050年,青岛将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城市景观优美、科教发达、旅游兴旺、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各项城市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 ,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将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框架:“一主三辅”沿三条发展轴辐射
规划确立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全新空间发展战略,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以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崂山及黄岛副中心为重点,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依托环胶州湾地区,积极辐射和带动外围地区,构建以环胶州湾地区为核心圈层,以即墨、胶州、胶南为内圈层,以莱西、平度及临近区域为外圈层的多圈层拥湾发展格局,积极促进各圈层的合理分工与有机协作,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和胶南、胶州、即墨城区以及外围的平度城区、莱西城区,科学规划建设滨海沿线的琅琊组团、鳌山组团、田横组团,合理引导城镇组团的有序发展,积极发展重点镇。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沿三条区域城镇发展轴向外辐射拉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由中心城区向外轴向辐射、点轴分布的网络状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扩容:七镇及胶南市区纳入新规划
规划进一步突破了空间上的束缚,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规划区范围由中心城区及滨海公路沿线的胶南市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城七镇,以及胶州市的营海等沿胶州湾地区组成,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相比,新增了一市七镇,新增面积约87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达到2870平方公里。
据悉,新一轮总体规划将进一步彰显青岛“山、海、城、河、岛”有机交融的城市特色,打造帆船之都、影视之城、音乐之岛,努力将青岛建设成为滨海现代文化名城;统筹规划建设滨海地区的城镇和乡村,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及田横、鳌山、胶南、琅琊四个滨海组团,全面推进滨海地区初级阶段新农村建设进程。
生态:重点保护一“蓝核”和两“绿核”
如何协调2870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蓝图给出了科学合理的答案:统筹城市规划区生态、港口、旅游、产业与特色的协调发展,以中心城区为战略支点,突出滨海组团的集约化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重点保护胶州湾生态“蓝核”,以崂山群脉为主形成的东部生态“绿核”,以小珠山、大珠山、铁镢山等地区为主形成的西部生态“绿核”等3大生态核心区;划定滨海生态间隔区,制定相应的管制措施,严格保护滨海地区的生态资源,确保滨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
在产业发展方面,努力将环胶州湾地区培育成为青岛市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核心区域,重点布局产业研发机构和集团总部,大力发展金融信息、航运物流、旅游会展等现代化综合服务业,全面提升半岛现代化综合服务核心区——环胶州湾地区的综合势能。积极向滨海两翼组团地区拓展发展空间,海洋产业等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向东翼鳌山组团拓展,重工业积极向西翼琅琊组团拓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