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74166
- 名望
- 3110 点
- 铜币
- 40586 枚
- 优惠券
- 124 张


|
监控和预报
按国际奥委会要求,奥运会期间的气象保障必须要提供连续滚动、具体到场馆的天气预报。
北京市气象局配备了一台每秒运行5000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基本满足奥运期间每公里/每小时的气象预报需求;建设164个自动气象站,全市范围内新设17个道面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安装在地面的气象监测一起即时记录气象信息,并且每6小时通报一次;北京南郊的多普勒雷达已经开始运行,每6分钟扫描采样一次,它可获得不同高度大气层中各种空气湍流运动的分布情况;风廓线仪、GPS水汽观测网已经完成布网:而从2002年启动为奥运会“保驾护航”的气象卫星服务计划,到2008年5月,有三颗气象卫星发射升空,每隔半小时可以获得一张静止卫星云图。
这样,从天上到地下,北京构建了市区5公里,城郊15~20公里的奥运气象预报系统。
在奥运会期间,北京将实行全程精细滚动预报,每天将4次滚动更新各个赛场的多种气象要素,72小时内每隔3小时发布一次最新气象信息。
以往在日常生活中,为减小预报误差,气象预报员通常使用“降雨可能性”和“降水概率”等模糊词语。而奥运天气预报降雨时,就不能再打这样的“马虎眼”了,要求必须明确说明“是否降雨”,说明具体是“几时几分”,并具体到某个奥运比赛场馆。根据奥运气象服务系统建设的要求,到2008年奥运会期间,气象预报要达到每公里、每小时的预报精度。
北京的预报系统可以用来监测奥运期间30多个场馆即时的气象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个场馆3天以内的气象预报,包括温度、气压、湿度、风力等多项数值的实时变化情况,而且每个场馆提供每三个小时的滚动天气预报。
对于北京夏季容易发生的雷雨、冰雹、大风等突发性灾害天气,北京市气象局也建立了北京地区雷暴识别、追踪、分析客观自动化临近预报系统,在奥运会期间能够在灾害性天气出现前的2小时内对其进行临近预报和预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