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306
- 名望
- 29 点
- 铜币
- 16 枚
- 优惠券
- 0 张
|
旅游业在日本经济中占有相当显赫的地位。日本去年接待860万名外国游客,较前年增加超过四分之一,为日本经济贡献1.1万亿日元(约合129.6亿美元)。日本政府此前提出,2011年计划迎来1100万外国游客。
大地震发生前的3月8日,日本政府刚刚公布了雄心勃勃的旅游业发展纲要,欲加大旅游业收入占GDP的比重,计划在2016年底使这一比例上升到3%,达到欧洲国家的水平。菅直人政府打算,到2020年把外国游客人数增加至3000万。这一思路与承受日本产业转型重任的“观光立国”战略一脉相承。
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教授介绍,日本的观光立国政策是在产业转移的雁行模式背景下提出来的。日本曾经是亚洲经济的领头雁、制造业大国,随着日本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东亚四小龙,再转向亚洲四小虎,大量劳动密集型及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已经在国外完成生产。然而这时国内开始出现产业空洞化的担心。同时日本国内严重的老龄化及通货紧缩,使得日本的消费和投资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上,日本提出发展服务业,而“观光立国”政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浩川副教授认为,“观光立国”政策是日本产业转型的尝试。日本曾试图转向金融业,又曾经想以制造业立国,但都不成功。而“观光立国”政策是提振经济的又一大政策。
张浩川表示,日本曾为发展旅游业做过常规业务之外的拓展。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日本曾经尝试过“产业观光”。毕竟赏樱花有时节,而日本有一些知名的国际性企业。比如游客可以在参观丰田汽车的流水线、朝日啤酒的生产线时,顺便泡个温泉,赏个樱花,游览下附近的景点。目前日本国内的很多企业仍有观光通道。此外,日本最近一直很想做“医疗旅游”,因为日本国内有很多闲置的医疗器械,不过这一项目价格较昂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