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33553
- 名望
- 1466 点
- 铜币
- 18493 枚
- 优惠券
- 20 张
  

|

青岛从2004年起已经取消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借读费,但又在2007进行了修订,有条件免借读费。不过,与每学期300元的借读费相比,数额要高得多的“赞助费”却一直在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依然不轻松。
新规 教育部取消小学借读费
《小学管理规程》中的第十二条,原来为“小学对因故在非户籍所在地申请就学的学生,经有关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可准其借读,并可按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现把“并可按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删除。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十一五”期间 ,青岛市共安置36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11%。个别区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占学生总数的三成。
尴尬 本市借读费“从无到有”
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孙睿表示,青岛市从2004年开始免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借读费,并在中考录取条件、收费等方面与市区学生一视同仁。当年,各区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数量急剧增长,让不少区市“招架”不了。
2007年,市教育局重新修订相关规定,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提出了限制性条件。包括父母至少一方在青务工一年以上、父母至少一方与本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父母至少一方持有公安部门核发的青岛市暂住证、在务工地有稳定的住所等。
符合条件的免收借读费,不符合条件的,则要继续缴纳借读费:小学每学期300元、初中每学期500元。
原因 教育资源紧张需平衡
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青岛市大部分区市的入学名额都很紧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要各方面条件都符合,才能报上名,如若条件不符合,别说交借读费,就是正常报名都报不上。
“现在小学一个班控制在45个人,很多学校接收本地学生都很困难,根本无力容纳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市区一教体局的教育科负责人表示,如果无限制放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那岛城的学校将不堪重负。
现实“赞助费”打起擦边球
虽然取消了借读费,但这并不意味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就真的不需要花钱了。在岛城不少区市 ,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入学,如果正常报名报不上的,通过其他渠道另外交一笔诸如“赞助费”之类的费用,也可以找到学校,借读费的擦边球一直都在打。
“对于青岛本地学生,一名小学生每年的人头费是700元,初中生是900元,这都需要当地政府来出。”一位教育界人士表示,外来学生在他们的户籍所在地,也应该由当地政府负担这些“人头费”,但是这些孩子来到青岛上学,“人头费”并没有跟着过来。
“如果学校真的挤得容不下,我们也没话可说,但有的学校明明有位置,但却说没有。”外地来青的韩先生表示,教育部门应当让入学名额更透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