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33553
- 名望
- 1466 点
- 铜币
- 18493 枚
- 优惠券
- 20 张
  

|
在冬奥会上夺金的周洋因为不是代表委员,所以并没有出现在两会上。不过,有委员就认为她在夺金后只感谢父母有点问题,应该是先谢国家再谢爹娘。于是,周洋这个名字连同先谢谁的问题成为两会期间的一个话题。不过,马上就又有委员出来澄清说,没有人指责过周洋不先谢国家,大家其实对周洋的一片孝心就挺感动的。就在同一天,周洋在做客一家网站的时候改口,说在她要感谢的名单中,国家排第一,父母排最后。
针对周洋改口这件事,央视评论员白岩松认为,一个18岁的孩子已经学会挑好听的说,自己很难过。他在评论文章中说,很多年前是有过夺冠后大谈爱国的,也没什么错,大家都那么说,就正常。可现在,国家自信得可以,不必天天听人民夸国家,否则就不好玩了。运动员,为父母、为自己而努力,一点没错。放心地说,自由地做,这是他们的权利。
评论员李勇觉得,对国家的感谢不必要挂在嘴上。国家首先是投资者,在运动员身上花了不菲的资金。从这个层面来说,要求运动员感谢国家还是有些道理的。然而,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说,周洋也给予了投资者合理的回报,因为投资者需要的就是金牌,这是对国家最恰当的报答,要不要机械地直接说感谢其实不重要。
专栏作家五岳散人分析了感恩顺序背后的社会逻辑,他不相信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能摆在第一位的人能够精忠报国。把国家排在个人的父母之上,看上去正气凛然,但实际上是在抹杀了最根本的人性基础上谈所谓的“爱国”,而这种爱国是没有根基的。在他看来,一个人热爱他的国家,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这里是我们的“父母之邦”,而不是超越这个概念去空谈爱国。把爱国抽象出来,超越所有具体而真实的感情,这种所谓的“爱国”除了假大空之外,也不会有别的内涵。
评论员李琼则反思了所谓运动员德育的问题,认为运动员当然不能没有德育教育,但德育教育内容应当指向哪里则是另一回事。拿当前问题最多的足坛来说,反赌打黑中落网的运动员、裁判员和管理者的数量都令人惊讶,各级管理者分析众多,总结也不少,但在运动员如何遵守和坚持公平的规则、如何保持这种体育的基本原则和操守上,就没有见到“加强德育教育”这类的反思。
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倪萍也谈到了爱国的问题,她在被问及是否行使过否定的权利时回答:“在大的会议上举手表决时我从来没有反对过或弃权过”,因为“我是(考虑)国家利益的,我热爱这个国家”。
作为倪萍粉丝的评论者穗穗一点都不掩饰她“对倪大姐的好感”:她写的那本《日子》一直摆在自家书架上;看电影《美丽的大脚》时,自己还为乡村女教师张美丽的死掉了眼泪……这位粉丝说自己不怀疑倪大姐作为政协委员的爱国精神,但爱国不应只停留在“不添乱”的浅层次。从人民利益出发,充分行使法律赋予自己的表决权,包括对自认为不够完善的提议干脆利落地反对或弃权,才是一个胸怀大局的政协委员职责所在。
评论者王艳明认为,在全国两会的会场上,负责任的异见并不是“添乱”,相反,体现的是代表委员的责任、良知以及政治价值。更重要的是,作为民意代言人的代表委员,其背后是诉求纷呈的民意期待,到底是赞成、反对还是弃权,并不应该取决于代表委员个人的权衡和选择,而应该是履职过程中所倾听到的最基层的民众声音,让民众在代表委员行使权利过程中,能够找到自己意见的影子。
代表委员对于国家的方针大计,不管自己懂与不懂,也不管自己是否赞成,都一律表示赞成,这正是对国家很不负责的表现,何谈爱国?评论者殷国安在他的文章中问道,难道那些投了反对票、弃权票的人都是不爱国?事实上,在“两会”上提出批评建议,包括投反对票和弃权票,和汶川地震后捐款100万一样,都是崇高的爱国行动。
在众多批评的声音中,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直指对倪萍的指责经不起推敲。他认为,倪萍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投什么票是她的权利,谁也无权逼她非投反对票不可。可以看出,她投赞成票是发自内心的,最重要的就是这种真实表达。参政议政不是比谁胆大敢反对,倪萍说得好:不是反对就一定更有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