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根据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和数学模型,测算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上海、北京、江苏居前三位,其中江苏首次超过广东.
2008~2009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孰强孰弱,日前已见分晓.中国社会科学院前日发布的《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中称,2008年,上海、北京、江苏三省市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则居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前三.江苏首次超越广东.同时,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四省份GDP均已经超过了G20中的部分国家.
这是社科院连续四年在全国两会前夕发布的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广东排第四
蓝皮书指出,根据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和数学模型,在对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统计分析基础上得出的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上海、北京、江苏居前三位,其中江苏首次超过广东,表现出强劲的竞争优势.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根据已选定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对采集到的2007~2008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相关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和合成."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主编李建平教授表示,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包括九大指标体系,分别为:宏观经济竞争力、产业经济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财政金融竞争力、知识经济竞争力、发展环境竞争力、Gov作用力竞争力、发展水平竞争力和统筹协调竞争力等指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刘维新称,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由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引伸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对资源的吸引力和对市场的争夺力,以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带动力.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蓝皮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福建省人民Gov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于2006年1月联合成立的"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2010年的重大攻关课题.
宏观经济竞争力广东仍排第一
2008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96亿元,比2007年增长10.1%.2008年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在全国处于第四位,与2007年排位相比下降了1位.
从蓝皮书公布的指标所处区位看,2008年广东处于上游区指标有3个,为经济实力竞争力、经济结构竞争力、经济外向度竞争力,为广东省宏观经济竞争力中强势指标.李建平教授称,根据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根据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对采集到的2007-2008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合成.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包括:经济实力竞争力、经济结构竞争力和经济外向度竞争力三个指标.
除此之外,在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排名中,江苏、山东、广东居前三位.其中,江苏由2007年的第四位跃升到第一位.
李建平介绍,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是根据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对采集到的2007~2008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合成.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包括:农业竞争力、工业竞争力、服务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
发挥创新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从排位波动结果来看,与以往不同的是上游省份排位交替变化比较多,其中江苏省和广东省排位对调,由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相应的广东省下降了1位.这充分说明,上游区各省份竞争非常激烈,在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产业变动的形势下,竞争力排位也会发生变化.
据悉,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多种要素的综合反映,不只是经济总量的竞争.更多是经济总量、增长速度、人均水平和显性优势、潜在优势的综合竞争.
与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相关系数最大的二级指标是宏观经济竞争力,其次为Gov作用竞争力.远高于其他几个二级指标,这种高度拟合的效果说明各省在着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过程中,经济综合竞争力也会得到相应提升.
对此,李建平建议,广东提升省域综合竞争力,首先需要在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先行先试,扩大开放、全面提升广东省宏观经济竞争力.
2008年,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广东省经济实力竞争力下降了2位,但由于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使得经济仍维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竞争力、经济外向度竞争力均未发生变化.但仍需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步伐.比如说,拓展服务业国际合作渠道,发挥辐射带动示范作用,大力提升广东省产业经济竞争力.需要大力扶持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具有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调整外贸方式,升级产品结构,助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全面提升广东省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提升广东省的增长核心作用以及辐射示范能力,带动东西两翼和山区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以服务业为重点,加快粤港澳产业互动与协调发展;加快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服务水平,扩大国际影响力.
2008年,广东省的基础设施竞争力仍高居全国第二位,但是软环境竞争力下降了17位.为此,广东要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着力扩大投资规模,拓展融资渠道,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能源保障、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等.
地理纵深
对比G20:这些地区富可敌国
《省域经济蓝皮书》把中国部分省市与G 20国家主要经济指标的国际竞争力比较,从反映经济总量的GDP来看,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和浙江省四个省市已经超过了G20中的部分国家,其中广东省排在第16位,超过了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和南非,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山东省和江苏省则超过了阿根廷和南非,浙江省超过了南非.
从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来看,上海市排在第12位,比2007年上升了2位,高于土耳其、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南非、印尼和印度等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天津市排在第15位,北京市排在第16位,排位均高于阿根廷、巴西、南非、印尼、印度等国家,但仅次于墨西哥;浙江省和江苏省分别排在第19位和第20位,排位均高于南非、印尼、印度;广东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和福建省的排位均在印度和印尼之前.可以看出,广东等经济大省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中等发达国家,当然,人均GDP仍较低,排位低于大部分G 20国家.上海市人均G DP已经超过大多数中等发达国家,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出口总额来看,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等四个省市超过G 20中的多个国家,其中广东省出口总额排位高于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印度、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印尼、南非、阿根廷等国家,仅次于韩国;江苏省排位高于巴西、土耳其、印尼、南非、阿根廷等国家,仅次于澳大利亚;而上海市和浙江省出口总额则排在土耳其后面,但高于印尼、南非和阿根廷.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和浙江省等4个经济大省的投资规模超过了G 20中的好多国家,分别排在第14位、第15位、第16位和第19位.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和上海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都超过了南非.从最终消费支出来看,只有广东省能够进入前20,高于阿根廷和南非.另外山东省和江苏省的Gov消费支出超过了南非、阿根廷和印尼,广东省的居民消费支出超过了阿根廷、南非和沙特阿拉伯,山东省的居民消费支出超过了沙特阿拉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