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青岛"甲流血"临床显身手 第3批疫苗12月抵青

1.jpg

在市立医院东院,几个小朋友一边输液一边用笔记本电脑看动画片。



  记者12月2日在采访中获悉,青岛已经开始将“甲流血”应用于临床治疗,对3名甲型流感患者进行了输血治疗,暂时稳定了患者病情,其中包括一名刚刚生完孩子的产妇。由于库存血浆已经明显吃紧,市中心血站也呼吁甲型流感康复者和甲型流感疫苗接种者,积极进行献血,想捐献者可拨打电话85824215联系。

  3名患者输入“甲流血”

  记者从市中心血站了解到,甲流康复者的血浆已经正式应用于临床,目前市立医院东院和中心医院的3位患者都已经进行“甲流血”的输血治疗。“我们是将血浆应用于一位产妇和一位肺炎患者,在输血前都要征得患者本人同意,我们才可以进行输血,而且还要进行各种检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现在已经暂时稳定了患者病情,我们还将采取其他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市立医院东院一负责人告诉记者,两位患者每次输血量为200毫升,在输血过程中,医院方面也密切观察过敏反应。

  12月2日下午,青岛甲型流感医疗救治市级专家组组长、青医附院副院长孙运波告诉记者,曾感染过甲流的患者在痊愈后,或者接种甲流疫苗者,体内都会产生甲流抗体,通过输血可以将抗体输入甲流患者体内,能够有效抵抗患者体内的甲流病毒,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在输血治疗甲型流感的时候,一般成人输血量为100ml到200ml,儿童为50ml。

  血站已经提供2100毫升

  市中心血站业务科副主任孙森向记者介绍说,11月29日晚6点半左右,血站供血科接到了市立东院的电话,他们说,医院有位甲流患者,他们想用甲流血治疗。“这是我们接到的第一个需要‘甲流血’的电话。”孙森说,在接到医院电话后,他们提供了200毫升的A型甲型流感血浆。

  据介绍,从11月29日到现在每天都有医院需求甲型流感血浆。12月1日市立东院和中心医院都有需求,而中心医院需要的是AB型血浆,12月2日市立医院再次进行了约血。“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给这两家医院提供了2100毫升的‘甲流血’,占到了我们总血量一半左右。”孙森说。

  据了解,进行输血浆治疗甲型流感并不会立即见效,一般都是在输入体内20小时内才会见效,患者也有可能会因为接受异体血浆产生过敏反应,所以要进行24小时的临床监控。 本版文/本报记者单俊楠  韦丽丽 图/记者 孟达

  献“甲流血”有严格要求

  按照市中心血站规定,捐献“甲流血”是有着严格条件限制的,首先年龄必须在18到55周岁之间,符合献血者健康查体标准。甲流康复者想要献血,必须诊断符合出院标准,康复出院一周后,或居家治疗症状消失2周后才可以献血。甲流疫苗接种者,要在接种疫苗后的1到3个月才可以献血。

  “想要采集血液必须要先征得康复者或接种者本人同意,而且也要把保证血液安全有效放在首位,献血者在献血时要身体健康,确保体内不会含有其他病毒。”市甲型流感防控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要特别规定康复者和接种者献血条件,是因为在规定时间段里,血浆中产生的抗体能够达到高峰,从而在输入血浆以后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据了解,由于“甲流血”是“救命血”,所以从采取到制备,再到存储整个过程都是很严格的。采血车采回血之后,经过单独的交接,由专门的人员经过滤、离心、分离 、再离心、再分离五道工序之后才能提取出甲流血。制备完之后,还得在血浆的袋子上贴上“防甲流”的标签。

  市中心血站郭副站长指出,由于甲流防控形势日趋严峻,有更多重症甲流患者需要含有甲流抗体的血浆来进行治疗。“ 下一步,我们将对全市200多名甲流康复者进行一对一招募。”

  ■相关新闻

  第三批甲流疫苗本月将运抵青岛

  记者12月2日从青岛市甲型流感防控指挥部获悉,第三批甲型流感疫苗将于12月份运抵青岛。青岛目前疫苗接种还没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专家称疫苗接种效果安全有效,接种者可以放心。

  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青岛第一批疫苗和第二批疫苗在接种前,都会重点进行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宣传,疫苗接种前也都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使受种人群充分了解接种甲流疫苗的目的和作用、适用和禁用人群 、接种后的反应、注意事项等信息,接种后必须就地观察半个小时,有效防止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

  记者还在采访中了解到,第三批甲型流感疫苗将在12月份运抵青岛,尽管目前疫苗数量还没有确定,但是接种人群已经确定,青岛将在12月份对以下人群进行疫苗接种:部分学校师生、托幼机构教师;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火车站、汽车站、码头、机场等窗口单位及火车 、公交车等公共交通系统一线司乘人员等交通系统关键岗位的公共服务人员;托老、养老机构、福利院等集体生活的60岁以上老人;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其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市、区市公共服务关键岗位的公共服务人员。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