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青岛市志67:崂山志 第十章 杂记 第一节 存史

第十章 杂记

第一节 存史


  【鳌山卫】 鳌山卫在县东四十里,原额设指挥使三员,指挥同知五员,指挥佥事八员,经历一员,儒学教授一员,镇抚司镇抚二员,右前后三所千户六员,百户十五员,边操军三百二十四名,京操军二百八十九名,守城军二百八名,屯田军余二百八十七名。国朝初,改设守备一员,仍教授一员。雍正十二年裁,设巡检一员,千总一员,马步兵五十名驻防。
  【浮山所】 浮山所在县南八十里,原额设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百户一员。国朝初,改设千总一员,雍正十二年裁,设巡检一员。
  【即墨营】 永乐二年,设即墨营,在县南七十里金家岭。宣德八年,移县北十里,筑城一座,周四里,设把总二员。万历二十一年,因倭寇屡警,改设守备一员,中军一员,哨官四员,兵丁九百十九名。
  【明、清崂山设防】 崂山古属墨邑,地处荒僻,非兵家必争之地,故少见兵革。明之前,武备久弛,海防、城防无养,故兵可不见载。自明始,倭寇不断入侵,始设置卫、所,以固海防。明洪武初年设浮山守御千户所。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为防倭夷入侵,加强海防,立莱州府3卫、8所、7巡检、16寨、147墩堡,设指挥使、千户、百户,继设海右道副使,以提调之。时,崂山武备隶属鳌山卫。鳌山卫辖雄崖、浮山(现青岛市市南区,名依旧)两所。浮山正副千户各1员,统兵丁1112名;百户1员,统兵112名。所辖张家寨城(现红岛镇,土筑,周2里,高2丈6尺,宽1丈)、于家庄寨城(现李沧区郑庄)、肖旺寨城(现王哥庄街道办事处晓望村)和金家岭寨城(现中韩街道办事处金家岭村)等4寨,另有烟墩18处和军屯9处。当年,在今县境设置墩堡的有小崂山、横担(现北宅街道办事处鸿园)、劈石口、石老人、肖旺、麦岛、错皮岛(现错埠岭)、双山、桃林、仲村、城阳、女姑口等16处。明永乐二年(1404年),在崂山金家岭(现中韩街道办事处金家岭村)置即墨营,筑城寨1座,周2里,高2.6丈,阔盈丈,设把总2员,兵丁千余,分左、右两营,一驻本营,一分汛女姑口。明宣德八年(1433年),即墨营移驻即墨县北10里处。
  清顺治年间,位于崂山南端的登窑口(现沙子口镇登瀛),本系捕鱼口湾,非戍守要地,因人烟辐辏,倭船昔曾进犯抢劫,故设兵防之,是为“迂汛”,用望哨。女姑口、浮山所皆汛防重地,是为“散汛”。董家湾(现沙子口镇登瀛湾)距澄瀛5公里,可容船偶泊,为防故混入,亦设“散汛”。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总督张锡元调胶州陆左营移驻即墨城,设参将1员,守备1员、千总2员、把总2员,分防7汛。时,崂山境内有3汛、董家湾、女姑口(道通岛屿,船可泊岸避风)均为“散汛”,登窑口为“迂汛”,设了望哨。
  自明初设防倭卫、所、寨、墩以来,既设官兵,又制有数百料大船,分8橹哨船、风尖快船、高把哨船、十桨飞船凡五等。明卫、所军士全为世龚,大部分屯田,小部分驻防。军饷大部由屯田收入中支给。清继为军籍。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裁浮山所千总,改设巡检防守,章大用(浙江人)首任巡检视事。
  【憨山和尚《建海印寺上顺翁胡太宰书》】 一别数载,此心匆匆,无日不在左右。良由形势相悬,而音问日阔,其恋恋之私,谅同之耳。鄙人夙昔台山之愿,以病累故交,直至去年八月方卒业。时奋然理莱海之盟,且又负病走太行,壁暑岩下。秋九月,又为友人累,留京师,几旬日,即隐西山石室中。然而高兴之怀,虽食顷,未尝暂去十洲三岛间也。今春始得判然东行,意欲先过云中,一见颜色,定约而后往。然窃恐此实虚声为高明累,欲走去通问,恨无一力可遣,故迟回者再三。是以临行刚留片言,遣之故人龙华师丈下,计此字定未达之耳。鄙人延于三月上旬,方持钵缘行,茧足千里,至四月望日抵崂山。一见形胜,诚为大观,但真人已去,山色如灰,中之贫民樵采,云山殆尽,藏修之士,百无一人,处处琳宫,皆为荆棘。鄙人怆然太息者久之,可谓负此山者多矣。鄙人即欲长揖山灵而去。嗟乎!叹此一往,形影东西,即未死之年,是与明公长别矣。昔金石之盟,何忍置之。意图卜居以待,且境相荒凉至极,不易安处,近则惧其攫攘,远则虑无资具,不得已,不若远者为佳。今择山之东南极尽处,有一美地,名下宫。观其形势,背负鳌山,面吞沧海,中藏一庵,屋庐虽毁,基址犹存,且前平地数亩,足瞻数人。至若东西二路,缘海边而入,最险绝,约数十里,车马不能通,人迹不能至,诚为幽栖之地也。鄙人颇惬意于此,乃就邑而谋诸父老,幸得东海高人桂峰法师之先容,江黄二隐君,泰岩、荫谭诸先生,为之助成。又崔公子大哥亲过即墨,以实鄙人之志,因而暂得驻足,但不知后期何如耳?墨地风俗淳笃,俨然太古民。但山野之民,不知僧为何物,易轻蔑而虐之。即今在在皆然,非大外护弹压其心,定不使安然坐而进此道也。鄙人窃慕鲁连之风,而仲尾之志久矣。顷惟明公,功业赫赫,正当振荡之秋,鄙人何物,敢以隐语以挠高明。但此名山,得尺寸安居,不为外魔所侵,即尽此生平。定待明公功成,相期携手玄圃,拾瑶草而采芝茯,以酬多生宿构也。何如?何如?崔公子及苍头附以布不尽之怀,惟慈幸甚。
  【耿义兰道士《控憨山疏》】 山东处承宣布政使司,莱州府胶州即墨县劳山道童耿义兰谨奏:为漏网妖僧隐匿入室,聚财党白莲教等,假称敕旨,占山杀道,惑众殃民,造海船运粮草,违法大逆,恳祈圣明,急赐究剿,以救民生涂炭,以安国家事。钦承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偃武修文,崇儒重道,以安天下。窃惟东海劳山,周围五百余里,自汉唐晋宋,屡朝敕建,圣迹仙踪,随处皆是。宋太祖敕建太平、太清、上清等宫,至我圣祖文皇帝上诏云岩子:“其在东莱”,至今尚存即墨县志书、碑石。亘古亘今,玄教修真,成道之仙山延祀,圣寿无疆,实为国家万年之香火也,与释门并无相干。祸出妖僧蔡澄申,先年探拜冯保为义父,递运银两上五台山,构称无遮大会,后保犯事抄设,妖僧将银隐匿。万历十一年间,逃入山东,冒称皇帝出家,改名德清,一号憨山,一号明朝,一号玄高,一号洪润,结党白莲教等教头张鸣桂举、僧人自然、大义、大伦等,钻贿汉经厂内相张本,于万历十三年二月内假称敕旨贲奉,前耒占山,势逐住宫道士刘真湖等,拆毁太清宫圣像三百余尊,打死道士张德容,碑像、人尸投入海内,改宫为敕建海印禅寺,改山为那罗延山。控开红缨土棍,乘四人轿,势占民产三千余亩,王邦瑞、随延柏等证彼。臣被逐,不知真假,密访三载,方知前情。于万历十七年具告山东巡抚衙门,准批本平府,岂知恶等财势逐压,诬臣徒罪四年。道童贾性全痛臣之冤,于万历十八年八月内复告,巡抚旋批府州,其间理衙门见僧屡有敕昌,势大难辨,又拟臣性全不应罪名。道童连演书、刘真湖又告于巡府衙门,批海防道转行本府,被恶势压仄,诬演书、真湖 假一载。刘真湖被诬,连演书方得释放逃生。痛思臣等皆系无后道人,原非为产,乃为千万年之香火废于一旦,数百座神像灭于妖僧。恶等又于万历十九年二月内,诈称皇上钱粮赍奉佛像经典,假持兵部明文牌行,骚摇马日递,百计害民,马维凡等证。窃思妖僧占山毁宫,敕建僧宇,系何年月日,某衙门题请奉皇上敕旨,察某衙门官员所费某项钱粮,某衙门稽察恶等违法诈冒多端,罪衍重重。且恶现今造海船,盖营房,骆驼运粮草,况劳山居东海之内,与外国倭夷相邻,以逆党隐冯保家财,积草屯粮,出没异常,祸机将来莫测。惟臣草莽道士,命不足惜,但思事于国家重防,故臣拾身图报,冒死哀鸣于圣君之前也,伏皇上洞鉴万里,乞敕法司行提一干人卷,从公研审。如臣就不谬,乞将逆恶如律征剿,以救山东民于涂炭,若臣半字虚诳,自甘枭首。为此激切具本亲赍奏闻。万历二十三年二月劳山道童耿义兰等谨奏。
  按:此疏上后,奉御批文为:既屡控,巡抚理宜亲审具奏,何叠批有司,党援妖僧害道殃民,是何情弊?仰刑部将经书官员并一干人犯提审。
  【黄宗昌《憨山传》】 憨山,名德清,南京报恩寺僧。幼多宿慧,十岁时,与其母问答,即有“可惜一生辛苦到头罢休”之语。令习举子业,经书子史入目能通,长于词赋,然非其志。弃而从事空门,专心参究,遂博明宗旨,其所领悟起即无往著。尝于净头识妙峰,相期同游,妙峰果不凡,再期之,则先去矣。越二年,出游至京师,一时贤士大夫乐与之,游见妙峰,遂相与俱去。入五台,居北台之龙山,久之,有得立偈日:“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大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尝纵观天下名山,似无当者,乃别妙峰,东蹈海,寻那罗延。不可居,至下清宫止焉。初于树下掩片席为居,七阅月,土人张大心结庐使安之。会有赐金三千为建庵赀,日:“吾三椽下容身有余矣!”时大饥,出济之以广上仁。下清宫归道院也,倾圮甚,羽流窜亡,一、二香火守废基,苦无籍,念可建大法巾童者,此其机。久之,羽流益窘,愿资我多金,举地属之。于是专京师奏请内庭供奉;于是出旃檀佛暨大部藏经畀之,将奉比至大建梵刹曰海印寺;于是教行而人归者众,佛宇僧寮之盛,几埒于五台、普陀。居数年,道士耿义兰者,寺中有所1,见逆出怨言,讼于公。见笞益怨,乃指宫门詈曰:“你秃覆楚,予将秦庭七日哭,而复尔也。”于是上变告,憨山被之诬,戍雷州。憨山固入道士处,患若平居,然所在说法皈依者众。及赦还,复理曹溪匡庐,年七十八卒。卒之曰,淋浴端坐曰:“今日斩断葛藤矣。”
  【黄培文字狱】 黄培,字孟坚,即墨人,是明朝兵部尚书黄嘉善的嫡孙,曾任锦衣卫指挥佥事。明亡后,归即墨故里,忧郁悲愤,常以诗文抒发情怀,室内竖一块由崂山八仙墩得来的黑石,常自语道:“此坚此贞,期无负此石耳。”黄培文字狱发生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其发端是:黄培的老家仆之子姜元衡,于清初考中进士,当了翰林,回家省亲时,发现隐居家中的黄培与浦江知县黄坦、凤阳府推官黄贞麟等10余人过往甚密,相互唱和,写了许多“逆诗”。回京后便揭讦于朝廷。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立即“发督抚亲审”。据姜元衡说,他曾见过一本名曰《忠节录》又名《启祯集》的书,“书中载有隐叛与中兴等情,或宦孽通奸,或匹夫起义,小则谤,大则悖逆”,书中“有黄御史握发一传,又有起义,有举事……有高悬皇帝像恸哭及入闽入海等事”。姜元衡指控说,这本《忠节录》是顾炎武到即墨黄家搜集发刻的,于是,顾炎武于康熙七年至济南与姜元衡等人对质。该年11月15日对顾炎武进行了会审。在审讯中,顾炎武机智勇敢,以攻为守,为自己也为受牵连的人作了有力的辩护。与此同时,也得到友人李因笃、朱彝尊等人的竭力营救,终于困而不踬,化险为夷。黄培在这场“文字狱”中未能幸免,以“莫须有”的罪名处以绞刑。其子黄贞明将他的灵柩由济南运回即墨,葬于水清沟(今青岛市四方区)。黄贞明因此与清朝结下了不共戴天的深仇,入崂山深居。黄贞明有一妹,年方及笄,痛父遭此巨祸,矢志不嫁,也入崂山出家为尼,后死于崂山巨峰前的白云庵,旧时登窑村南二里之石佛寺(一名潮海院)还保留着她供奉的父母遗像。
  【德人崂山疗养院】 德国侵占青岛时期,1902年开始在崂山柳树台建立疗养院,1904年建成。建设资金由德国“东亚救济会”和“慈善彩票会”两个团体和私人捐赠,其中贵族墨克伦公爵赠金最多,故命名为“墨克伦堡疗养院”,供侵青德国官员和军人疗养。该疗养院有5个大病室和5个小病室,医疗器械全部由德国运来。1908年又建筑了一座供胶澳总督使用的疗养楼。1909年又建成一座专供德国士兵疗养的疗养院,兼收旅游者寄宿。从墨克伦堡疗养院建成到1909年,平均每年接待1 000多人。1914年9月,日本占领了柳树台高地,德军在撤退前烧毁了墨克伦堡疗养院。德国占领青岛期间,还在沙子口建立了一所规模较小的士兵疗养院,比墨克伦堡疗养院建设时间略早。
  【崂山森林公司】 开办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坐落于崂山马官场,即将军槽附近,占地十万八千亩。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即墨知县陈毓菘的倡导下,由即墨人刘锡五、胡规臣等人发起筹办,后因集股不齐,一度停办。宣统二年,邑人王作梅等集股金五万元,正式开办。知县陈毓菘兼任董事长,王作梅任经理,下设协理二人,会计一人及其他管理人员。事务所设于即墨县城,并拟订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崂山森林公司的土地经营面积为108 000亩。原归即墨县署所有的崂山一带的官牧场,均借予公司植树造林,并免收租费。其经营区域,除自八水河以西,鲍鱼岛以东,天门顶以南至大海,此段界限以内,留给贫民拾草、放牧外,其余南至大海起,向北一带至民山,并接租界东界,北界接连民山、庙山一带皆属公司,四至各立界石。
  公司章程规定:“与民兴利,藉助公款,拟以树艺、畜牧为宗旨”。其营植林木,以松为主,楸柳次之。畜牧禽畜有牛、羊、鸡、鸭、猪、鱼、蚕等。为同外地调剂树种有无,公司还在各地设立代理处,长年经营树木花草种苗。即墨县城的永寿堂、即昶公司、即墨农林会、大连泰东日报社、烟台顺义公司等均为该公司设代理处。
  1922年,由于时局动荡,崂山森林公司的营林事业日渐萧条。1938年日军侵入青岛后,崂山森林公司由日本人经营,1945年森林遭破坏,森林公司亦解体。
  【日军仰口登陆】 1914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乘机夺取垂涎已久的“胶澳租借地”。日军总兵力约5万人(其中英联军2个大队?1 682?人),企图首先以舰队封锁胶州湾,由独立第18师团主力从龙口登陆,经平度、即墨背击青岛,并控制胶济铁路,然后在崂山湾登陆,协同主力围攻青岛要塞。9月18日,日本独立第18师团堀内支队的数千兵力,在崂山境内仰口湾架起两个充气橡皮活动码头,迅速登陆。同时,向王哥庄、桑园、曲家庄、晓望、双台等村炮击,使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遭炮击诸村,房屋倒塌,人畜伤亡不计其数。日军登陆的后续部队,在仰口周围建临时兵营,搭设了许多帐蓬和木板房,并铺设直达即墨团彪庄的简易铁路1条,以运输给养军需,共毁坏土地和待收割庄稼数千亩。日军在光天化日之下,蹂躏妇女,抢劫财物,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日军在仰口盘据了3个月之久。
  【日本修筑的四条铁路】 1914年9月18日日军在崂山仰口登陆后,毁坏了数千亩良田,修筑了一条从仰口直达即墨留村团彪庄的简易铁路,为入侵即墨的日军运输给养军需。日本人在崂山修筑的第二条铁路也在同一时期,该铁路由沙子口经张村与胶济铁路衔接。上述两条铁路,在日军占领青岛后拆除。第三条铁路由李村至沧口,初为军用,于1915年春开始承担营运客货业务,至该年11月停止营运并拆除。第四条铁路是1945年日本投降前临时抢修的,由胶济铁路的女姑口车站通往崂山北宅镇大崂村,全长20公里,准备用来向崂山运输军用物资。当路轨已铺至夏庄镇华阴村时,因日本宣布投降而中止修筑。
  【崂山人民抗日游击队】 1937年10月,中共青岛特别支部决定,以崂山地区的毕家村、蓝家庄为中心,组织崂山人民抗日游击队。由中共青岛特支组织部长陈振麓、宣传部长王艺带领山东大学同学章茂桐、王儒林、王桂荣(女)等人,去毕家村与李西山、王景瑞、王焕章等一起,发动群众参加崂山人民抗日游击队。11月,中共毕家村支部建立,陈振麓任支部书记。后成立中共青岛市委,驻毕家村,陈振麓任市委书记。在市委直接组织领导下,组建起崂山第一支抗日武装——崂山人民抗日游击队,司令部设在埠落村小学。与此同时,中共青岛市委派王焕章等在浮山后、沙子口、登瀛一带筹建第一中队,派王景瑞等在桃林、北疃、大北曲一带筹建第二中队,派李明海等在十梅庵、楼山后、大枣园一带筹建第三中队,毕家村、蓝家庄一带则为第四中队。抗日游击队得到农村各阶层的支持。游击队以埠落小学为中心,开展敌后抗日救亡宣传与斗争。
  【国民党青岛保安总队】 青岛保安总队(简称“青保”)的前身是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指挥部第十六支队第二总队直属第三大队,成立于1938年春天。孙式庵自任大队长,其成员为失业纺织工人、农民和小学教师。以“抗日”为名,活动在崂山山里及劈石口一带。1939年李先良任山东省Gov鲁东行署主任时,将第三大队一部收编为独立营改称青岛市保安大队。1942年增设保安第二大队,委派高芳先(即墨元庄人,原青岛国术馆重要骨干)为大队长。不久,两个大队合编为青岛市保安总队,李先良兼任总队长,高芳先任副总队长,下辖两个大队。1945年日本投降前,各地伪军警纷纷投靠李先良,李将青岛市保安总队改为青岛保安师(总队名称并未取消),共4 000余人。
  青岛市保安总队的重要成员和士兵多系崂山当地人,活动重点为崂东、崂西等地,故在崂山东部地区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在王哥庄、沙子口、夏庄、北宅等地的影响尤深。“青保”控制着崂山100多平方公里的地面,并一度把青岛市流亡Gov设在华严寺,“青保”总部设在太清宫。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在崂山地区采取乌龟壳战术,在交通要冲和险要山头设据点10余处,“青保”曾对这些据点进行过攻击。1945年日本投降后,“青保”总部进驻青岛市区,1948年改编为青岛保安旅,1949年6月青岛解放前夕,该旅溃败南逃。
  【北九水疗养院】 青岛市北九水疗养院院址在青岛市崂山区北九水,占地1333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 317平方米,为综合性慢性病疗养院。该院前身是青岛天主教会神职人员疗养院,1951年12月为青岛市人民Gov卫生局接管,经多年改造、扩建发展而成。初为结核病疗养院,后改为综合性慢性病疗养院。
  【崂山林场】 国营崂山林场始建于1950年3月,初为山东省立崂山林场,受省农业厅和南海专署双重领导,青岛市代管,场部设李村。1951年改属青岛市城建局。1953年划归青岛市农林处,1955年场部迁北九水。1956年改名为青岛市崂山林场,隶属青岛市农林处,1963年归属崂山县。1964年场部迁大河东,与华楼宫林场合并,1982年场部迁李村老鸦岭。崂山林场下设崂东、北九水、流清河、太清宫、夏庄5个营林管理区,总面积113945亩,其中成林地72388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