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一篇 海洋地质地貌
第六章 海 岛
第一节 灵山岛
灵山岛位于胶南县东南海面,相距10.5公里。岛呈南北走向,长5.1公里,宽1.43公里。环岛岸线长14.33公里,面积7.66平方公里,海拔513.6米。它是青岛市最大的海岛。
地质
地层。(一)青山组下段碎屑岩系。这是一套深灰色及褐色中薄一中厚层长石砂岩与薄层页岩构成的互层,含砾沙和沙砾岩,局部被岩浆岩脉穿插和烘烤变质,厚度超过300米,主要见于岛的东、西及南部。这套碎屑岩系包括长石粉细沙岩、粉沙质页岩、长石细沙岩、泥质沙岩、中粗粒沙岩、含砾长石沙岩及沙砾岩等七种不同的岩性。在粉沙质页岩中发现少量动植物化石(似木贼、枝脉节、延吉叶肢介)。(二)青山组中段火山岩系。这是由同一岩浆源经间歇式喷发而成的火山岩系,主要岩性自上而下为安山岩、安山斑岩及安山角砾岩,分布于小灵山、望海楼及歪头顶东部。(三)第四系。岛上不甚发育,多为残积和坡积层,厚度小于0.5米。潮间带有大量砾石堆积,形成砾石滩。晚更新统,主要为残积、坡积和洪积物。残积一坡积物为灰黄及棕黄色亚粘土和亚沙土,夹碎石,厚度小于0.5米。洪积物为灰黄与棕黄色的亚粘土,含砾石一般厚3米,个别地方5~8米。海底土柱下部为黄褐色亚粘土,较硬,含钙质和铁锰质结核。其50~60厘米层段年龄为3~4万年。全新统,岛外主要为现代海滩砾石沉积,海底为粘土质粉沙和沙一粉沙一粘土沉积,含贝壳碎片与砾石。
构造 该岛基本上受单斜构造控制,地层呈南北走向,倾向东偏南,倾角15°~70°,与山脉排列方向一致。构造以张性断裂为主。北北西向断裂有李家村一唐泉顶断裂,北西向断裂有唐泉一哑脖子断裂及城口子一上庵断裂,北北东向断裂有大羊皮沟一沟南崖一试刀石,老虎嘴东侧一城口子一唐泉断裂。
该岛海拔200米以上基岩裸露。第四纪沉积物仅见于山坡、坡角及海岸地带。分四种成因类型:(一)残积一坡积物,主要分布于30米以上山坡地带,主要为灰黄、棕黄色的亚粘土与亚沙土,含碎石角砾。厚度一般小于0.5米。(二)洪积物,见于山麓及谷口地带,由海拔30米左右的山坡延伸到海滩砾石堤。为灰黄与棕黄色亚粘土,次为亚沙土,夹碎砾石,形成洪积平原和洪积台地。(三)海积物,主要是全新世海侵后形成的砾石滩与砾石堤。沿海岸分布,宽20~50米,粗砾石多为20~30厘米,岩性为沙岩、页岩、砾岩、粉岩及火山岩等。厚度2~3米。(四)重力堆积物,大致从100米高程向下顺山坡展布。岩块大者达数米。主要为灰黄与灰黑色沙岩、砾岩、粉岩及火山集块岩等。
水文地质 岛上地下水以裂隙水和孔隙水为主。裂隙水储存于青山组沙页岩和安山岩中,山体中、上部集水困难,仅山脚沙页岩裂隙中有水。孔隙水蓄存于第四系洪积物中,总径流面积仅有3。26平方公里,储量受降雨影响。地下水贮量为20.1×104方,可利用量为14.58×104方。地表水总量为77.71×104方。水资源在岛上可自给自足。
海岸地貌 灵山岛海岸比较平直,仅在东岸有沟南涯湾等几处小海湾。西岸多洪积滩。按海岸结构、物质组成、地貌类型及稳定程度划分为堆积淤长岸滩(沙嘴子一打鱼口子,沙嘴子一唐岛),稳定岸滩(打鱼口子一南辛庄,沟南涯湾),侵蚀岸滩(东西圈子湾一沟南涯湾,唐岛一积米湾,积米湾一东西圈子,沟南涯湾一洋礁石,老鹰嘴一洋礁石)。
海底地貌 (一)环岛水下岸坡,水深20米以浅,坡度约1/20,底质为基岩、沙、砾及石块,最大宽度500米。(二)海底平原,水深10~18米,坡度为1/500,底质为沙一粘土质粉沙,主要见于岛的西北角。(三)海底冲蚀平原,水深20~30米,呈槽状展布,被含结核的沙、泥及粘土等残留沉积物覆盖,分布于该岛南、北两端外侧。(四)潮流脊,脊顶水深11.4米,边缘水深24米,底质为粘土质粉沙。在该岛的东北及西南岸外,各有一条潮流脊,走向都是北东一南西向,两脊表层沉积物为粘土质粉沙,全新世海相层厚度约10米。潮流脊沿涨落潮流方向展布。
海底沉积与沉积环境演变 灵山岛周围海底沉积物粗细混杂,岛岸侵蚀物是近岸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岛屿北面主要是现代沉积区,南部主要是残留沉积区。从岩性来看,岛的南北两侧海底以贝壳一沙砾沉积为主;粘土一沙砾主要占据岛南水深25~28米水域,砾沙分布于岛的西北;其外围则以中沙为主,沙一粉沙一粘土混合型沉积见于岛的西、南及外围。
在该岛的东北及西南海底以粘土质粉沙为主。此外,在粗粒沉积物分布区普遍见有钙质结核。在该岛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各钻取一个土柱。最长的土柱为200厘米。东南,西北两土柱岩性皆为褐色硬泥。东北部土柱的岩性是:上部100厘米为沙-粉沙-粘土的混合沉积物,下部为粘土质粉沙。西南部土柱,上部155厘米为灰褐色软泥,下部为棕黄色硬粘土。
西南土柱内125厘米以浅沉积物的剩磁较强,向下剩磁强度锐减,这是全新统与上更新统的界面。东南部的M土柱深50~60厘米处出现蒙可反极性亚时界面,距今约3~4万年。
西南土柱长180厘米。划分为四个孢粉带。
1带:180-150厘米,孢粉贫乏,仅见个别松属,栎属,香蒲,藜科,为稀树草原植被,气候较冷,相当于晚更新世。2带:150-110厘米,孢粉组合为松属,栎属,麻属,蒿属及藜科,以针林为主的针-阔叶林-草原型植被,温和偏干气候,相当于早全新世。3带:110-70厘米,孢粉组合为栎属,麻栎,香蒲属,蒿属及黎科,以阔叶林为主的针-阔叶林-草原型植被,温暖湿润气候,相当于中全新世。4带:70-30厘米,孢粉组合为松属,栎属,麻栎及蒿属,针阔叶混交林-草原型植被,温和气候,相当于晚全新世。
海水化学要素 溶解氧平均含量,春季表层水温平均为14.21摄氏度,溶解氧含量表,底水层水温平均为26.5摄氏度,溶解氧含量分别降至6.75毫升/升和6.41毫升/升,秋季表层水温平均为15.89摄氏度,溶解氧平均含量分别降至为8.00毫升/升和7.92毫升/升,冬季1月表层水温平均为5.93摄氏度,溶解氧含量增至10.17毫升/升和10.16毫升/升。溶解氧含量主要受水温控制,冬高夏低。平均饱和度秋季最低为(96%),冬,春季较高(103%,113%)。
表底水层PH值春季为8.05和8.09;夏季为8.16和8.18;秋季为8.12和8.13;冬季为8.25和8.28.PH值全年最高值为8.39,出现于冬季底层水;最低值为8.02,出现于夏季表层水。
自然资源
淡水资源 灵山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3。9毫米,径流深度为267毫米,可利用的地表水为77.1万立方米。地下贮量为20.1万立方米,其中利用量为14.58万立方米。岛上贮水构造欠佳,地下水难以保存,未发现承压水,主要裂隙水补给。
海洋水产资源 比目鱼,鲅鱼,鲳鱼是主要的渔业资源;毛虾,鹰爪虾,对虾,乌贼是主要的无脊椎动物资源。1986年鲍鱼产量2.5吨。扇贝养殖面积80-100亩,产量200-250吨。1989年星鳗全岛收入28万元,1990年星鳗出口收入达18万元。
岛西岸码头周围35-50亩海面约有刺参1.5-1.8万个,鲍鱼7500-9000个。岛的南侧和东南侧75-22亩海面有鲍鱼5000-7500个。岛的东北部沟南涯浅滩湾约25亩海面有鲍鱼约5400-9000个。岛的潮下线宽80米以内浅水区总面积约1700亩,存刺参30万个,鲍鱼20万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