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第四篇 灌溉工程
第五章 喷滴灌



  7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人们对水资源紧缺的认识,农田灌溉逐步向节水型发展,主要形式有喷灌、低压软管灌溉和微灌。

TOP

第四篇 灌溉工程  
第五章 喷滴灌

第一节 喷灌


  1975~1979年,基本上是引进试验阶段。1975年,崂山县首次试用喷灌,使用195型柴油机作动力,3B33型水泵提水,用崂山县沙子口、仙家寨及威海市生产的流动式单喷头进行喷灌,但因喷头质量差而失败。是年底,又在狗塔埠投资5.6万元建140亩固定式喷灌工程,选用3B57型深井泵提水,用PYS-20型喷头。试验证明比畦灌每亩增产蔬菜2000公斤,每亩增产小麦60公斤。之后,即墨、胶南、平度、胶县、莱西5县都先后进行了喷灌试验,并举办了喷灌技术训练班。
  通过4年多试点证明,喷灌具有节电、节水、保土、增产、减少病虫害、提前收获等诸多优点,因而在全市推广较快。各地在推广中逐步掌握和熟练了操作技术,因地制宜地选择喷灌机具。1982年,即墨县在营上公社辛庄村选择采用中型移动式机组,解决了土地不平整、水源少的矛盾。过去用大水漫灌,每眼井只能浇地100亩,使用喷灌后,灌溉面积增加一倍,灌溉周期缩短一半。1981年,平度县遭百年不遇的大旱,由于利用喷灌浇小麦25万亩,占小麦灌溉面积的35%;浇棉花30万亩,占棉花播种面积的70%;喷灌造墒61万亩,占抗旱播种小麦面积的53%,解决了水源紧缺的困难。1982年,青岛市水利局在胶县北王珠公社进行3万亩大面积移动式喷灌,及时解除了旱情。1987年,莱西县店埠乡建成万亩喷灌方,效果很好。1987年,全市共有喷灌机具16360套,实灌面积达41.14万亩。

TOP

第四篇 灌溉工程  
第五章 喷滴灌

第二节 低压管灌


  1984年,因农业生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受各家各户小块土地的限制,同时由于喷灌技术较复杂,机具不过关,群众普遍卸掉喷头,改为管灌。实践证明,低压管道灌溉不仅具有喷灌优点,而且投资少、不受地形限制、便于操作和管理,并有效地解决了长畦短灌问题,所以很受群众欢迎;尤其适应改革后的农村经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田灌溉,因而很快在全市推广应用。平度县是发展管灌较早较多的一个县,全县2万眼机井基本上都使用了管灌,共有各种软管810万米,控制灌溉面积78.6万亩。据平度县张戈庄乡的试验,一条250米的土渠,水的利用率仅有0.5~0.6,而管道达到0.95;管灌水的利用率比水泥渠提高0.06,比浆砌石渠提高0.17。1985年,国家水电部在青岛召开全国灌溉研讨会时,与会人员曾到平度县王家站乡大洪沟、蟠桃乡乔家村参观管道输水及低压软管灌溉现场,肯定了这种灌溉方法。至1987年,全市已有管道1105.6万米,灌溉面积达127万亩。其中地面软管1089.42万米,多为乙烯塑料管,灌溉面积118.66万亩;地下铁管、铸铁管及水泥管16.18万米,灌溉面积8.34万亩。

TOP

第四篇 灌溉工程  
第五章 喷滴灌

第三节 滴灌与微灌


  滴灌 主要用在苹果、葡萄、西瓜等经济作物的灌溉中。采用滴灌对果树实行适时、适量、高均匀灌水,经济效益显著。1979~1985年,平度县大泽山连续7年进行了葡萄滴灌试验,摸清了滴灌条件下葡萄的需水规律、土壤适宜含水率、灌溉指标及关键灌水期,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增产明显。1987年,即墨县在缺水山区长直乡张戈庄一里果园对苹果树采用滴灌,每亩收获2115.6公斤,畦灌每亩收获1968.1公斤,不灌每亩收获1763.1公斤。滴灌比不灌增产20%,比畦灌增产7.5%。滴灌亩用水量仅为畦灌的23%。滴灌苹果品质好、个头大,一等品率是畦灌的1.7倍,是不灌的2.4倍。
  微喷 主要用在西瓜的种植上。1986年,平度县在刘河甲村进行了西瓜微喷试验,两年实践证明,西瓜微喷不仅减少病虫害,减低死秧率,而且可提高西瓜的含糖度和品质,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微喷西瓜个大均匀,一级瓜达85%,平均亩产可达3370公斤,以往沟灌亩产2320公斤。

TOP

第四篇 灌溉工程
第六章 污水灌溉



  1968~1975年间,在没有充分科学论证的情况下,先后建成大山和浮山2个污水灌溉站。为建这2个污灌站,市区新设排污水管道15公里,新建泵站5个,平流沉淀池6座,投资220余万元(其中崂山县社队投资50万元)。崂山县为完善灌溉系统,又在大山灌溉站建设中投资210万元。后发现污水灌溉对农田及作物有严重污染,1979年青岛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停止使用污水灌溉农田。1981年经青岛市环保局进一步化验,测得污水中含超标准有毒元素,最终完全废弃污灌。
  大山污灌站 大山污灌站位于水白路与崂山界的大山处,1966年开工,1970年竣工。污灌站系利用市区工业及生活废水灌溉农田。建漏斗式沉淀池4个,容量0.36万立方米,设计日过水量3万立方米。有东、北两条干渠,全长11公里。灌区东至山东头、金家岭、李家下庄,北以张村河、李村河为界。控制面积30万平方公里,包括中韩、李村、西流庄3个公社26个大队。灌区内有支渠7条长22.3公里,固定农渠21条长5.8公里,同时利用28座小水库塘坝,4个蓄水池调节余缺。工程总投资210万元。1981年停灌。
  浮山后村污灌站 浮山后村污灌站位于浮山后东村沟,建于1977年,村投资4万元。是由太平路、南海路和太平角泵站将市区生活污水送至延安三路污水平流沉淀池,而后到浮山后污灌站。采用50千瓦电动机8SH-13水泵提水灌溉。干渠长800米,灌溉面积800亩。1979年停灌。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