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气象环境
第一章 气象特征
第一节 气候特点、资源
气候特点
青岛气候的基本特点是:“春迟、夏凉、秋爽、冬长”。夏半年,东南季风自海洋带来大量暖湿空气,造成青岛雨热同季,气候湿热而多雨,呈现为海洋性气候特点;冬半年,季风自欧亚大陆吹来,青岛在冷高压气团控制之下,气候干燥、温度偏低,显示出大陆性气候特点。由于受海洋环境直接调节的影响,气候主要显示为诸多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征: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
青岛因三面环海,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一倍多,海水温度可直接调节青岛的气候,故冬季较内陆温暖,夏季又格外凉爽;青岛东依崂山、西有大小珠山等山脉,均对冷暖空气的流动起着屏障作用,致使方圆400里的崂山南侧与北坡气候有“十里不同天”之称。北坡如“关东”,10月初就见飘雪,冻冰早一个月;南侧赛“江南”,不仅茶园片片,竹林茂密,且有热带棕榈植物达数百种。崂山主峰高达1 133米,它能强迫暖湿空气抬升,加剧山区降水,故主峰的雨量较山下多近一倍。
主要气候资源
光能资源 青岛全年太阳辐射总量可达118.1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 485.0小时。
热能资源 青岛的全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值,是指1898~1987年的平均数。下同。为12.2℃;最高月为8月,温度25.1℃;最低月为1月,温度-1.2℃。青岛稳定通过0℃的日数共有296天,积温为4 549.4℃。
水分资源 青岛年平均降雨总量为691.9毫米,雨量处于山东省的高值区。正常年份可以基本满足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的需要,唯因降水变率较大,常呈现干旱或洪涝现象,尤其是干旱缺水,已成为青岛水分资源上的一个突出气候问题。
风能资源 青岛的风能资源丰富,已被列入全国风能资源的丰富区域之一。以有效风能(4~20米/秒)计算,青岛的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为254瓦/平方米,有效风能时间年平均为6 485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74%。
第二节 季节、区域划分
季节划分
青岛根据气候平均气温标准划分四季,四季气候状况为:
春季 开始于4月11日,结束于6月30日,持续81天。青岛的春季与24节气中的“清明”到“夏至”相对应。气温回暖慢,春来缓,其开始时间较同纬度内陆约晚25天,持续时间又比内陆长得多。青岛的春季温暖、多风、频雾、少雨。季平均气温为10.1℃,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南、北大风交替出现,春季平均风速为5.7米/秒,居四季之首。
夏季 始于7月1日,于9月10日结束,持续72天。恰好与24节气中的“小暑”至“白露”节气相吻合。空气湿润多雨,雨热同季,气候凉爽;季平均气温为23.0℃,无炎热和酷暑日数。夏季的极端最高气温为36.2℃,虽然偶尔气温稍高,但因海风轻拂,热气就会大减。
秋季 于9月11日进入,11月10日就转入冬季,秋季仅有61天,恰好与24节气中的“秋分”到“立冬”节气相一致。天高气爽,云淡雨少,大气稳定,凉暖适中。秋季平均气温为15.4℃;秋天在青岛停留的时间较短,仲秋之后,寒潮即频频袭来。
冬季 开始于11月11日,至次年4月10日结束,历时151天。跨越24节气中的“小雪”到“春分”10个节气。季平均气温为0.2℃。持续时间长,气温偏低。年平均有寒冷和严寒天气56.4天。但其寒冷程度要比内陆轻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