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土 壤
第一章 土壤类型
第一节 棕 壤
棕壤土类是构成青岛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称棕色森林土,俗称为黄堰土或黄坚土。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和山前缓坡地上,面积7134858亩,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58.52%。
棕壤的成土母质,在山地丘陵区,多为残、坡积物;山前缓坡地,则为厚层洪、冲积物。
棕壤的原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次生落叶阔叶林以刺槐为主,面积较大。此外,还生长着油松和黑松。
人为因素对棕壤的形成发育影响深刻。一方面由于滥伐森林,引起水土流失,使山丘地区厚层的棕壤变为薄层棕壤性土;另一方面由于注意水土保持,加上精耕细作,使棕壤的肥力得到提高。
在生物、气候、人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棕壤形成过程的基本特点是:有明显的淋溶作用、粘化作用和较强烈的生物积累作用。
在棕壤形成过程中,母岩风化后产生的钙、镁、钾、钠等盐基成分已被淋失,剖面中无石灰反应,一般呈微酸性至酸性,盐基不饱和。在耕作熟化情况下,土壤反应才接近中性,盐基饱和。棕壤剖面上部,其粘粒与活性铁、锰亦有向下聚集的趋势,并在剖面的中下部形成铁锰结核。棕壤在良好的森林植被下,生物积累作用十分强烈,崂山黑风口、尉竹庵等地,在落叶松、黑松、油松等植被影响下,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达9%以上,有机质层厚达5厘米左右。
青岛的棕壤可分为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棕壤性土和酸性棕壤五个亚类。其中棕壤具有棕壤土类的典型特征,白浆化棕壤具有“白浆化”附加过程,潮棕壤受地下水和耕作影响最深,棕壤性土受侵蚀影响最重。
白浆化棕壤
白浆化棕壤又称漂白棕壤,俗称白淌土。面积22783亩,占棕壤土类面积的0.32%。
青岛的白浆化棕壤属于侧渗型白浆化棕壤土属。分布零星,多出现于沿海山地丘陵中下部,坡度较大,其中崂山和黄岛区分布较为集中。成土母质为酸性花岗岩残、坡积物,剖面具有上轻下粘的特点。由于坡度较大,土壤水分侧渗较为显著,在较粘而紧实的土层之上形成了白色土层,无铁锰结核。
理化性状表现为林地侧渗型白浆化棕壤酸性较强,pH为5.01~6.30。盐基饱和度较低为23.91%~86.85%。农田侧渗型白浆化棕壤酸性较弱,pH为6.7左右,盐基饱和度较高为91.9%~93.72%。
该土属表土质地和土体构型,仅分轻壤质浅位白浆层侧渗型白浆化棕壤1个土种。
酸性棕壤
青岛市分布面积极小,只有18913亩,占棕壤土类面积的0.27%。成土母质类型仅有酸性岩残、坡积酸性棕壤1个土属。主要分布于崂山黑风口、靛缸湾和下清宫等地的阴坡林地,森林覆盖度大。是一种高度盐基不饱和而又无灰化特征的棕壤,其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残积、坡积物,剖面构造为A0—A—C型。地表层为厚度不等的枯枝落叶层。向下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表土层,厚度30厘米左右,质地为含砾石的中壤土,粒状结构。表层以下为母质层。该土属在成土过程中粘粒和氧化铁锰多随侧渗水而流失,所以没有明显的粘粒和铁锰淀积。酸性棕壤的pH值多在56-5.8,呈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较低为53.7%-56.8%。阳离子代换量较高,为每百克土13-14毫克当量,代换性盐基以Ca2+为主,Mg3+次之,K+、Na+的含量较低。酸性棕壤养分含量均较棕壤、白浆化棕壤亚类高,表层有机质含量4.91%以上,全氮含量0.36%-0.24%,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0.045%和0.93%。速效磷含量为7-11PPm,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237-467PPm。酸性棕壤土体中含量较多砾石,物理性粘粒含量较高。
该土属根据表土质地和土体构型,只分砾质壤土中层酥石硼酸性岩残坡积酸性棕壤1个土种。
潮棕壤
据成土母质类型的不同,潮棕壤又可分为酸性岩洪、冲积潮棕壤和洪、冲积潮棕壤2个土属。
(一)酸性岩洪、冲积潮棕壤。该土属发育于酸性岩洪、冲积物,面积为1037873亩,占潮棕壤亚类面积的92.92%。
1.分布特点:分布于洪积扇的前缘与平原交接地带,其中以胶南县的王台、大场,即墨市的南阡、城关面积最大,其他零星分布于胶州市的三里河、崂山的小寨子、平度的古岘、莱西店埠等地。
2.剖面特征:剖面构造为A—B—BC型。耕作层(A),质地多为轻壤土,呈浅棕色至棕色,其厚度因熟化程度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一般轻壤均质酸性岩洪冲积潮棕壤和砂壤质浅位粘质酸性岩洪、冲积潮棕壤耕层较厚,多为25厘米。而轻壤质浅位粘质酸性岩洪、冲积潮棕壤较薄,不到25厘米。心土层(B),质地多为中壤土,呈浅棕色至黄棕色,厚30厘米左右,并有少量铁锈和胶膜。底土层(BC),质地中壤土至重壤土,厚约60厘米,有的可达1米以上,多铁锈和胶膜。
3.理化性状:该土属养分含量和物理性状好于棕壤亚类。耕层有机质含量为0.75%以上,最高可达1.17%。全氮含量0.054%-0.065%,全磷含量较低,为0.017%-0.048%。全钾含量稍高,多在0.78%-1.229%。速效磷含量3-15PPm。速效钾为48-105PPm。代换性盐基总量为每百克±9.81-19.4毫克当量左右,阳离子代换量每百克±10毫克当量。心土层容重高于耕层,一般为1.42-1.48克/立方厘米,总孔隙度则心土层低于耕作层。土体中粒径0.01-0.05毫米的颗粒占的比例较大,一般为30%-40%,粘粒含量由上而下有所增加。
该土属根据表土质地和土体构型,续分为轻壤质浅位粘质酸性岩洪冲积潮棕壤、轻壤均质酸性岩洪冲积潮棕壤、砂壤质浅位粘质酸性岩洪冲积潮棕壤3个土种。其中以轻壤均质酸性岩洪冲积潮棕壤面积最大,占该土属面积的52.7%;其次是轻壤质浅位粘质酸性岩洪冲积潮棕壤,占该土属面积的43.8%;砂壤质浅位粘质酸性岩洪冲积潮棕壤面积最小,仅占该土属面积的3.5%。
(二)洪冲积潮棕壤。该成土母质,来源于基性岩与酸性岩混合的洪冲积物。面积79.33亩,占潮棕壤亚类面积的7.1%。
1.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分布于丘陵缓坡地向低平地的过渡地带,其中以胶州市分布面积最大,占该土属面积的50%。
2.剖面特征:剖面结构为A—B—BC型。由于成土母质来源于基性岩与酸性岩相混的洪、冲积物,多含铁、锰深色矿物,故剖面通体呈棕褐色。耕层厚20厘米左右,轻壤土,呈棕色,粒状结构。心土层厚30厘米,呈灰棕色,重壤土,棱块结构,有较多铁子及铁锈斑纹。底土层较厚,中壤土,多铁子及铁锈斑纹。
3.理化性状:养分含量较高,耕层有机质含量为1.32%,全氮0.088%,全磷0.025%,全钾1.013%,碱解氮103PPm,速效磷与速效钾分别为6PPm和114PPm,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偏低,其他养分含量均高于酸性岩洪、冲积潮棕壤。代换性盐基总量为每百克±19.42毫克当量,以钙、镁离子为主。阳离子代换量每百克±20.62毫克当量,盐基饱和度94.43%。该土属根据表土质地和土体构造,仅分轻壤质浅位粘质洪冲积潮棕壤1个土种。
棕壤性土
俗称石渣子(马牙砂),面积2157549亩,占棕壤面积的30.24%。广泛分布于山地丘陵的中上部和岭脊高岗地区。成土母质以酸性岩风化物为主,少数为基性岩和非石灰性砂页岩风化物。棕壤性土为侵蚀较严重的一种土壤类型,可分为酸性岩残、坡积棕壤性土,基性岩残,坡积棕壤性土,非石灰性砂页岩残坡积棕壤性土,砾岩残,坡积棕壤性土4个土属。
(一)酸性岩残坡积棕壤性土。属发育于酸性岩残、坡积母质。面积1627887亩,占棕壤性土亚类面积的75.45%。
1.分布特点:分布于山地中上部,其垂直分布顺序是:裸岩砾地—砂质砾石极薄层硬石底酸性岩残坡积棕壤性土—砂质砾石薄层酥石硼酸性岩残坡积棕壤性土—砂质砾石中层酥石硼酸性岩残坡积棕壤性土。由于所处地形部位较高,坡度大,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2.剖面特征:剖面结构为A—C型,无心土层。土体很薄,多不超过30厘米。
3.理化性状:养分含量差异较大,疏林复盖下其有机质含量为1%以上,全磷0.06%左右。开垦后,则养分含量较低,有机质为0.6%左右,全氮和全磷的含量分别为0.042%和0.017%。土壤pH6.5-6.8,呈微酸性反应。代换量一般为每百克±8.52-11.65毫克当量。该土属质地均为多砾质砂壤土,大于1毫米的石砾占30.2-36.2%,小于0.01毫米的物理粘粒占13.46%-18.06%。
该土属根据表土质地和土体构型,又分为砂质砾石极薄层硬石底酸性岩残坡积棕壤性土、砂质砾石薄层酥石硼酸性岩残坡积棕壤性土、砂质砾石中层酥石硼酸性岩残坡积棕壤性土3个土种。
(二)基性岩残坡积棕壤性土。发育于安山岩为主的残坡积物。面积298116亩,占棕壤性土亚类面积的13.82%。
1.分布特点:分布于低山丘陵中上部,水土流失严重,现多为荒坡地,梯田较少。
2.剖面特征:剖面发育不完善,层次不明显,多为A—C或A—AC—C型结构,土体厚度约30厘米,经过深翻整平修筑成梯田的,一般可达60厘米。由于成土母质为安山岩、凝灰岩及玄武岩的残坡积物,所以土壤呈暗棕色,颗粒较细。
3.理化性状:该土属养分含量较酸性岩残坡积棕壤性土高。耕层有机质含量为0.64%-1.13%,全氮0.039%-0.067%,全磷0.024%-0.058%,全钾1.16%-1.19%;碱解氮30-61PPm,速效磷含量低为2-6PPm,速效钾49-70PPm。碳酸钙含量极微,一般为0.004%。代换性盐基为每百克±17.3毫克当量,盐基饱和度一般高达99.9%,几乎全部被饱和。阳离子代换量较高,为每百克±17.29-19.8毫克当量。该土属砾石含量较酸性岩残坡积棕壤性土低,小于0.01毫米的物理粘粒含量较高。土层容重高,孔隙度较低。该土属根据表土质地和土体构型,又可分为砾质轻壤薄层酥石硼基性岩残坡积棕壤性土、砾质轻壤中层酥石硼基性岩残坡积棕壤性土2个土种。
(三)非石灰性砂页岩残坡积棕壤性土。发育于非石灰性砂页岩和紫色页岩残坡积物。面积120077亩,占棕壤性土亚类面积的5.57%。
1.分布特点:零星分布于即墨东南部和胶州西部的缓丘中上部,多呈带状或斑状与基性岩残坡积棕壤性土插花分布。
2.剖面特征:剖面结构为A—C型。表土层(A),质地为多砾质轻壤土,浅棕色,厚约25厘米。底土层(C),为半风化母岩酥石硼。
3.理化性状:除全钾含量较高外,其他养分含量均较偏低,表层有机质含量为0.77%,全氮0.043%,全磷0.052%,全钾1.013%。阳离子代换量为每百克±14.43毫克当量。表层土壤含砾石10.2%,较酸性岩残坡积棕壤性土低,小于0.01毫米的物理性粘粒含量较高。容重低,孔隙度较高。
该土属根据表土质地和土体构型,仅分砾质轻壤薄层酥石硼非石灰性砂页岩残坡积棕壤性土1个土种。
(四)砾岩残坡积棕壤性土。发育于砾岩残坡积物。面积11469亩,占棕壤性土亚类面积的5.17%。
1.分布特点:集中分布于胶州市以南,洋河以北,东起营房,西至铺集、张家屯一带的波状丘陵区,地块小而零乱。
2.剖面特征:剖面结构为A—C型。表层浅薄,一般为15-27厘米。表层以下是紧实的砾岩半风化物。
3.理化性状:有效养分含量和盐基饱和度较低。表层有机质含量为0.87%,全氮0.046%,全磷0.014%,全钾1.395%,碱解氮48PPm,速效磷4PPm,速效钾69PPm。盐基饱和度44.05%。表层砾石含量较高,而小于0.01毫米的物理粘粒含量很低,容重高,毛管孔隙度低。
该土属根据表土质地和土体构型,只分砂质砾石薄层硬石底砾岩残坡积棕壤性土1个土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