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二节 海  滩

崂山区海滩


  北起江家土寨村后小北河口至麦岛西山前,过青岛市区后,起自流亭镇双埠村前至大沽河口。东部以海蚀为主,海滩发育差。特别是以崂山头为心,北至黄山,西至鲍鱼岛一段,陡峭险峻,有的地方悬崖峭壁,离岸只几米,水深即达10~20米,可见海蚀洞穴等痕迹。海滩甚不发育。有海滩地方也多为岩滩、碎石和粗砂砾石。
  王哥庄滩 位于王哥庄东北部,从小蓬莱角至野鸡山角一线以西,从海图0米线至岸边距离为2公里,口门宽约2~2.5公里,面积约4.5平方公里。有王哥庄河、晓望河等小河流入沙底。
  仰口滩 位于仰口东北部,从东家岭嘴至仰口,为一湾顶沙滩,底质为粗砂、砾石,磨圆度好,海滩长为1.5公里,宽为250米左右。
  八水河滩 位于八水河南,是泉心河口,堆积有不到百米的沙砾滩。
  流清河滩 位于流清河口,从鲍鱼岛至六顶山,海滩岸线长约2.5公里。海滩宽度为160米左右,底质为粗砂,后有沿岸沙堤,也是天然的海水浴场。
  东松口滩 位于沙子口东,为登瀛北涧河口,面积约2平方公里,南北都有人工围堤,底质为沙泥。
  沙子口滩 位于沙子口镇南,有沙子口河流入,岸滩长约1.8公里,宽150米,后有沙堤,在沙子口后湾口顶河口堆积。
  大江口滩 位于石老人之西,从石老人西之39.2米高地角至浮山角,海滩走向西南,全长约2.5公里。山东头以北滩面较宽,一般为200米,在大江口发育更宽些。山东头以南滩面一般宽度只有100~150米。底质为粗砂、砾石。面积约为0.55平方公里。现已开辟为海水浴场。
  在崂山西部海滩,除红岛突出部位可见海蚀崖等海蚀海滩外,其余全为白沙河、墨水河、洪江河和大沽河均从此入海堆积,使沧口水道和胶州湾北部海滩,愈来愈浅,已成为淤涨型的粉砂淤泥质海滩。
  沧口水道北部海滩 位于沧口以北,从烟墩山至红岛的鱼皮嘴。属于淤泥滩。从烟墩山至女姑山为楼山后海滩,岸滩线长约5公里,滩宽一般为1公里左右。从女姑山至红岛后阳村角为女姑北滩,有白沙河、墨水河和洪江河等河流入,属淤涨型潮滩,在河口分割成多条潮汐水道,海岸十分低平。从红岛后阳村角至鱼皮嘴,岸线分成两个湾,低潮滩线较直约5公里,中部滩宽为1500米,南部上潮滩已被围堤所堵。
  红岛西湾滩 位于红岛西湾,从红岛宿流北29.9米高地西北角向西至潮海角,全长为7.8公里。滩面平均宽4.5公里。离红岛1公里有一长5公里平行岸的潮沟发育。
  观涛滩 位于观涛村南,从宿流至观涛,岸滩线长约1.5公里,前为泥滩,宽约500米,后为沙堤。
  西子滩 位于晓阳村东南,从西嘴子至沟角村南,为淤泥滩,岸滩线长为2.8公里,滩面一般宽度0.5公里。
  西洋滩 位于西大洋村南,从船厂角至西南山角,岸滩线长约1公里,海滩宽度约250米。上潮滩为沙质,中下潮滩为泥质。
  东洋滩 位于东大洋村南,从船厂角至东大山南角,岸滩线长约1.2公里,海滩宽度一般为220米。上潮滩为沙质,下潮滩为泥质。

TOP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二节 海  滩

胶州市海滩


  北起大沽河口,南至洋河口,岸滩线全长25.49公里,以东营为界,把大沽河和洋河潮滩分开,几乎全为泥质潮滩,潮间带平坦宽阔,宽4000~5000米,面积5.6万亩;底质大部分是稀软淤泥,少数地带为泥沙混合底质。有大沽河、洋河两条主要河流,正常年景全年有水注入,雨季注入较多。
  大沽河口滩 从潮海角至东营嘴,潮间带特宽,约7000~8000米。
  洋河口滩 从东营嘴至红石崖西,岸滩线长约16.8公里,滩的宽度平均为4500米,有洋河、岛耳河等多条河流流入。

TOP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二节 海  滩

青岛市区海滩


  从大麦岛西山角至流亭镇双埠村前,全线几乎已被开发为港口、码头、船厂和海水浴场。前海为岬角海湾岸,岬角为窄的崖岸碎石滩,海湾多弧形沙砾海滩。后海有海泊河和李村河等流入,河口形成了淤泥滩,其余近岸全为岩礁滩,向下为沙质泥滩,在湖岛个别近岸也有沙滩。
  浮山湾滩 从燕儿岛至太平角,内有三处礁石分隔,形成四处沙滩。
  八大关滩 位于八大关南,长约400米,宽200米。
  汇泉湾滩 位于中山公园西南海边,从东海饭店至鲁迅公园,岸滩线长约1.1公里,宽度200~2500米,南部为碎石沙滩;北部为沙砾滩,沙质条件好,有汇泉河流入。
  栈桥滩 位于琴岛湾内,从青岛河口至火车站岸边,岸滩线长约1500米,宽度约300米。栈桥以东上潮位岩滩碎石较多。栈桥沙滩较好,已辟为海水浴场。

TOP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二节 海  滩

黄岛区海滩


  从大石头西至焦家庄、黄山嘴,沙滩主要分布在黄岛前湾,黄岛向西至红石崖一线,以及薛家岛的小岔湾和外海的海滩口在薛家岛湾、唐岛湾和黄岛南前湾顶部分,物质组成较细,以泥质为主。
  黄岛前湾滩 位于前湾内,从黄岛西南至显浪半岛的泊湾村,低潮滩线约4公里,高潮岸滩线已被开发在改变中。由细砂组成,海滩宽度2000~3000米,滩面平直,没砂脊,比降为1.9‰。
  金沙滩 位于薛家岛烟台前,从南壶至象脖子北角,低潮滩线长约2375米,海滩宽度约200米,低潮线外有一小的坡折,形成一锥形沙脊。海滩波降为19‰,细砂底。
  银沙滩 位于薛家岛刘家岛村南至石岭子东。低潮滩线长约1250米,海滩平均宽度约250米。细砂底。
  小岔滩 位于南庄北,从倒观嘴至北庄西头为一弧形湾滩,高潮滩有碎石分布,中下潮滩为细砂。岸滩线长约1.5公里,海滩宽度为450~500米。为细砂。
  薛家岛滩 位于薛家岛镇东北,从安子码头至烟台前北山嘴,为半月形的沙质泥滩。面积约1.4平方公里。
  唐岛湾滩 位于薛家岛镇西南,从小古墩至牛岛至胶南县造船厂。退潮时只牛岛南成一湖河沟。全部滩面面积约8平方公里。为沙质泥底。

TOP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二节 海  滩

胶南海滩


  分为南北二段,北段北起洋河口,南至张戈庄。南段北起牛岛,南至王家滩口。泥质滩主要分布在胶州湾西岸、唐岛湾西岸、杨家洼沿岸、陈家?湾北岸和棋子湾沿岸。沙质滩主要分布在灵山湾西北岸、古镇口湾北岸、龙湾西南岸和王家滩湾北岸。岩滩主要分布在海崖以南,除古镇口、龙王溜、杨家洼和陈家?4处泥滩外,多属崖、礁和海蚀平台滩。
  柏果滩 位于柏果村南,从连里水礁至山前河口。岸滩线长3公里,滩面宽度约100米,后有沿岸堤,栽有松树防护林。底质为粗砂。
  大港口滩 位于灵山湾西岸,从老龙外嘴至海崖。全长约9.8公里。有两河、大荒河和胶南王戈庄河注入,在冯家港和大港口段,河口分布有离岸沙堤,海滩宽度二端较小,河口处较宽,其宽度约175~250米。
  崔家滩 位于古镇口湾西岸,从鹁鸽母至书家溜南,岸滩线长约7.2公里。海滩宽度200米左右。滩面物质以中、粗砂为主,为半圆弧形。有古镇营西河和下村河流入。
  利根滩 位于琅琊镇东海岸,从东轮山前到王家台后村,岸滩线长约4.8公里,有库山沟和五龙沟二条河流入,在河口形成沙堤泻湖式海岸,海滩中段有礁滩相隔,海滩宽度仅30米左右。坡度陡,为粗砾砂石底。
  琅琊湾滩 位于琅琊镇(夏河城)南,在栏湾大坝以北临湾地带,呈条带状环海湾顶的弧形展布,高程均在5米以下。前缘常以滨海湿地草滩与潮滩过渡,潮滩现多辟为虾池和盐田。后缘多被改造为耕地,组成物质为含海相内壳的砂质粘土。
  棋子湾滩 位于胶南县小场东,从董家口西至石匣岭山嘴,为一浅海湾沉积,有横河流入,在河口地段,口上至小滩一线以上,湾顶沉积为粉沙质淤泥,两岸多辟为盐田和虾池。向外物质逐渐变粗,至沐官岛最粗全为沙,并形成连岛沙坝。
  黄家塘滩 位于日照两城东,白马河口,从小场石百岭山嘴至任家台北,直线距离为9.6公里,有白马河、湖河等河流入,在河口门形成离岸沙堤,南部沙堤明显,北部因河口水流影响,继续分布,堤外海滩宽度约仅350米,北部河口处可达1000米。

TOP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三节 海  湾


  青岛市海岸线长且多曲折,岛屿环绕,山岭岸角之间构成形态多异、特点不同的多处海湾。较大的有35个,总面积1369.53平方公里。多为泥沙、岩礁底质,滩岸居多。自然资源丰富,停泊避风条件好。是青岛海珍品和水产养殖的基地。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三节 海  湾

即墨海湾


  丁字湾 位于即墨市东北部。由西南至东南,环以即墨、莱阳、海阳三县(市)的陆境,以北部海阳县的坨南嘴到即墨市的栲栳头,形成一个宽约2.5公里的狭口。海湾长宽约12公里,面积约70平方公里。有五龙河、店集河、莲阴河和白沙河流入湾内。因形如丁字,故名丁字湾。湾形深邃,风平浪静,湾口狭窄,宣泄不畅,经100年的泥沙淤积,金口港完全失去航运条件。原有的香岛、白马岛、麻姑岛、鸭岛等都已成陆连岛。湾内还有高沙、里沙两个较大的沙坝和一些礁石,高潮淹埋,影响航行;两岸多山,严冬季节有时出现浮冰。
  栲栳湾 位于即墨市东北、王村半岛东部,北以栲栳岛南头至三平岛一线接黄海,南以石岛礁至平岛一线与横门湾为界。南北长约5.5公里,东西最宽处约4公里,面积约15平方公里。水深2~5米,北部为沙岸,南部为岩岸和砂砾岸。
  横门湾 位于即墨市东部、王村半岛东部偏南。北起石岛礁、三平岛,沿东南的赭岛南至田横岛、驴岛,西至山东头。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面积约45平方公里。可避6~7级偏南风偏西的大风。水深2~9米。除北部是泥底的泊子滩外,大部分为岩岸。
  湛山湾 位于即墨市东部、王村半岛东南。北起驴岛,经东北的半岛、马龙岛西南至3山头,面积约8平方公里。水深2~9米。沿陆大部分是沙岸。
  女岛湾 位于即墨东部,王村半岛南端。西起女岛及其连岛沙坝,东南至鳌山头间一线内的海域,是崂山湾的一部分,面积约2平方公里。水深1.2~7.6米。湾口略偏南,水深10米,丘陵海底。北岸有连陆礁鸡嘴石。
  鳌山湾 属崂山湾的北部,位于即墨市东部,起自鳌山头,绕至鳌山卫、温泉、王村、洼里4处乡镇沿岸,至女岛,形成长约15公里的湾口,面积约250平方公里,水深2~10米。湾内有大桥、黄埠两处海滩。有赶嘴、张公岛、北礁等9个岛礁,除鳌山头、女岛及黄埠等地为岩岸外,其余为泥岸或沙岸。

TOP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三节 海  湾

崂山区海湾


  小岛湾 是崂山湾的一部分,位于即墨市东南,从鳌山头南经小管岛西转至崂山区野鸡山一线内的海域,面积约40平方公里。水深2~8米。岩岸、沙岸较多。
  王哥庄湾 属于崂山区,自大台子至小蓬莱,长3.1公里,宽2.3公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水深约1~2米。
  文武港 属于崂山区,是晓望河入黄海处,港水平静。长1.5公里,宽1公里,面积约1平方公里,水深约4米,主要的水产品是杂鱼等类。
  仰口湾 位于崂山北九水之东,南起泉岭,北至峰山。南北长2.2公里,面积为2.5平方公里,水深2~6米。
  青山湾 南起黄山头,北至三亩顶,面积约1平方公里,水深约4~6米。泥和细沙底,水深约4~6米。主要水产品有小丁鱼、海参、鲍鱼等。
  试金石湾 从晒钱石至三庙之间,南北长1.5公里,宽0.5公里,面积约0.75平方公里。水深约8米,有绿色卵石。主要水产品有海参、鲍鱼。
  太清宫口 东起钓鱼台、西至大平岚,东西长3公里,宽1.1公里,面积约4平方公里。水深约12米。主要水产品有海参、鲍鱼。
  戥盘口 东起西嘴子,西至西南角,东西长2.6公里,宽1公里,面积约2.6平方公里,形似戥盘。主要的海产品是鳞鱼。
  山东头董家湾 又名大江口,位于石老人烟墩角与山东头无名岬角之间。东西长3公里,宽1公里,面积为3平方公里。湾的东端是有名的石老人风景区,海蚀地貌发育,海蚀洞、海蚀柱比较多,形态奇特。湾内有一个宽600米、长1800米的海滩。海底地形近岸较陡,离岸越远越缓。水深8米。主要的海产品是面条鱼、海带、石花菜。

TOP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三节 海  湾

市区海湾


  港口湾 位于王家麦岛村南。长0.45公里,宽0.25公里,面积约0.08平方公里。
  登瀛湾 位于南窑半岛和栲栳岛之间。长1.5公里,宽1.3公里,面积约为1.95平方公里,水深4米。
  流清河湾 位于南窑半岛与小平岚间,长3公里,宽1.5公里,面积为4.5平方公里。水深为12.6米。主要海产品海参、鲍鱼、小丁鱼、石花菜。
  沙子口湾 被栲栳岛和小风台环抱。长1.7公里,宽1.7公里。面积2.89平方公里。西港水深约2~5米,为沙与细沙底;东港水深约9~10米,为泥底。主要水产品为鱼、螺、海参、鲍鱼、海带。
  太平湾 长0.27公里,宽0.23公里,面积约0.06平方公里。水深约16米。
  胶州湾 位于黄海中部、山东半岛西南岸。岸线延及青岛市区、崂山区、胶州市、胶南县及黄岛区。东西宽27.8公里,南北长为33.3公里,岸线长为163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423平方公里,滩涂面积为13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6~7米,最大水深为64米,近岸有多平缓泥沙滩。盛产杂色蛤、竹蛏等。胶州湾北部和西北部为平原,东部为崂山山脉,南和西南为小珠山脉。
  胶州湾北部为淤泥粉砂质海岸,潮滩较宽,因受大沽河和洋河泥沙来源影响,岸滩逐渐淤涨,为淤积增长岸。红石崖至辛岛东海岸为沙质海岸,海岸相对稳定。青岛市区、红岛、黄岛及薛家岛之突出部分为基岩海岸,潮间带较窄,属于侵蚀海岸或稳定海岸,胶州湾海底地形总的特点是除湾顶部分外,东部深、西部浅。10米以浅至潮间带之间的水下浅滩,地形缓慢倾斜。在黄岛前湾和海西湾,绝大部分水深小于5米,水下地形单调,坡度平缓,平均坡降1.0‰~1.25‰。
  胶州湾口有大的冲刷槽,一般在30米以上,最深处位于团岛和黄岛之间,水深为64米。内湾内有四条水道和湾口相通,从东向西分别为沧口水道、中央水道、大沽河水道和岛耳河水道,这些水道在团岛和黄岛间汇合后通向外海。水道间为凸起的正地形,地形起伏较大在中央水道与沧口水道之间,有一近南北向的大型潮流沙脊,把胶州湾分为东西两个部分,黄岛附近海域多小型潮流沙脊及水下暗礁(中沙礁、安湖石等)。

TOP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三节 海  湾

胶南海湾


  灵山湾 位于胶南东南,湾口在鱼鸣嘴与大珠山嘴之间,宽13.4公里,长15公里,总面积约107平方公里。泥沙底,水深5~12米,沿岸多平缓沙滩。西北有王戈庄河注入,形成河口港,港南盛产阡里虾。东北有唐岛湾,西南有胡岛湾、鱼池湾。东南有灵山岛,是湾口的天然屏障。
  唐岛湾 湾口在鱼鸣嘴与炮台嘴之间。宽2.2公里,西南—东北斜长5.4公里,面积14平方公里。湾内有唐岛、牛岛。北部为泥滩,产泥蚶。西侧有积米崖港。
  胡岛湾 位于大珠山东,灵山湾西南部。呈半圆形,口向东南,宽100米,面积0.5平方公里。岩岸,岩礁底。水深2~4米。岩礁上有海参、鲍鱼寄生。
  鱼池湾 位于胡岛湾西南,大珠山嘴北。口向东南,宽1000米,面积0.6平方公里。沿岸岩石陡,状如池。水深10米。沙、岩底。有海参、鲍鱼、石花菜寄生。
  龙湾 位于琅琊台东北,大珠山西。湾口在大珠山嘴与斋堂岛之间。口向南,宽12.2公里,面积66平方公里。两侧岩岸。北部滩岸,泥沙底,水深5~14米,有小口子港和古镇口湾。
  古镇口湾 又称曹家溜、龙潭口、崔家潞,位于龙湾北部。缩口圆形,面积19平方公里。
  琅琊台湾 位于琅琊台西,泊里、琅琊镇南。湾口在胡家山前嘴与董家口嘴之间,宽9.9公里,面积26平方公里,水深3~5米。西部岩礁底。东北有大嘴凸出。嘴南为鸭岛,东西有杨家洼湾和陈家?湾。
  杨家洼湾 琅琊台湾的东北部。湾口在大嘴与牛石嘴之间。宽2.1公里,东北—西南长3.5公里,面积2平方公里。东北部有拦海坝。湾口东南有鸭岛溜,水深4~7米,海溜湍急是渔船进出湾的主要通道。湾口西侧为岩礁岸,生刺参、石花菜等。北部多滩岸。
  陈家贡湾 位于琅琊台湾的西北部分,湾口在大嘴与小围嘴之间。宽3.3公里,向北延伸5.8公里,面积8平方公里。水深1.5~4.5米,沙底。北部有贡口拦海坝,贡口港。贡口港旧称陈家口或陈家港。
  黄家塘湾 位于胶南西南部。湾口在董家口嘴与日照市殷家台嘴之间。口向东南,宽14.4公里,面积63平方公里。水深3.2~6.8米。泥底沙岸,有潮河、白马河汇入。湾口东侧有沐官岛与董家口嘴对峙。湾内有老母猪栏、大孤石、二孤石、棋子湾、王家滩湾。
  棋子湾 位于黄家塘湾的东北部分。湾口在董家口嘴与黄石岚嘴之间。宽7.5公里,自湾口向北延伸8.5公里,面积27平方公里。粉砂质淤泥底,北部狭长。滩涂产文蛤、西施舌。
  王家滩湾 位于黄家塘湾西部,湾口在黄石岚嘴与日照市殷家台嘴之间。口向东南,宽10.7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王家滩口是胶南与日照分界处,每为滩岸,满潮水深1~2米。
  沟南崖湾 位于灵山岛东侧。呈椭圆形。面积0.15平方公里。两侧岩石陡峭,泥沙、碎石底。满潮水深2米。可避西及西南风。生长海参、鲍鱼等。
  积米沟湾 位于灵山岛北端。口向西北,宽约0.3公里,面积0.03平方公里。湾两侧岩石陡立,底为碎石、泥沙。满潮水深3米。能避东南风,可泊船。生长海参、鲍鱼等。

TOP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  岛


  青岛市近海海域分布着较大的岛屿30余个,还有众多的小岛、礁石和暗礁等。在岩性组成上大管岛、小管岛、兔子岛、狮子岛、竹岔岛、大石岛和小石岛为胶南群的片岩、板岩、变粒岩和片麻岩等组成;女儿岛、老公岛、赶岛、麦岛、小青岛和赤岛等由燕山晚期侵入之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等组成;大福岛、小福岛、驼篓岛、大公岛和小屿等由侏罗系莱阳组粉砂岩和砂砾岩组成;冒岛、唐岛和牛岛等则为白垩系青山组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等组成。
  地质构造是形成岛屿的决定因素,而长期强烈的海水侵蚀作用及风化剥蚀作用塑造了景观各异的岛屿地貌。黄岛、薛家岛、团岛、小青岛和麦岛等为陆连岛,岛屿通过海积沙坝与陆地相连接,其他岛屿均在近岸浅海或海湾内为大陆岛。小管岛(海拔69.8米)、大福岛(海拔87.5米)、大公岛(海拔120.0米)、脱岛(海拔53.0米)、老公岛(海拔49.5米)和小屿(海拔41.9米)等,在海蚀作用下形成了陡峭的山峰,山脊呈锯齿状。海蚀地貌十分发育,海蚀洞穴、海蚀裂隙十分发育。小屿有形态奇异逼真的海蚀拱桥——南天门。这些岛屿应为海蚀丘陵岛屿。其他岛屿的海拔高程为几米至30余米,虽海蚀地貌形态亦较发育,但总的形态多为低矮、浑圆的小岛,属于海蚀残丘和海蚀平原岛屿。
  海岛的自然景观特色显著,首先是海岛地貌丰富多彩,灵山岛有大小山峰56个,群峰高耸,陡峭难攀。其歪头顶海拔513.6米,为中国第三高岛。海岛植被丰富而有特色,长门岩、大管岛等自然繁衍的耐冬、红楠等常绿阔叶植物,有些植株树龄已达数百年。在长江口以北,唯青岛海岛上有此种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多数海岛的植被覆盖较好,海岛多为基岩海岸,环岛水下岩礁区为盘鲍、刺参、石花菜等珍贵海产品及礁栖鱼类的栖息场所,水产资源丰富,田横岛产田横石,可以加工为“田横砚”。崂山湾的海绿石,亦为名贵产品。青岛海域共有69个海岛,自南而北,从东至西依次为:

TOP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  岛

千里岩


  千里岩又名千里岛、千里山。位于北纬36°15′56″,东经121°23′10″,黄海中部西岸的大陆架上。岛形似哑铃状,南北长约0.82公里,东西宽约0.24公里,面积为1.0405平方公里,该岛最高点海拔93.5米。
  岛上曾盛产著名花树耐冬。有多种海鸟在此栖息繁殖,夏秋间,鸟类翔集,遮天蔽日。沿岸产海参、鲍鱼等海珍品。


三岛(三平岛)


  三平岛为大岛、二岛、三岛的统称,三岛位于北纬36°29′16.7″,东经120°59′46.5″,面积?0.00326?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2米,距陆地最近点2.71公里。三岛周围水深约2~5米,水质肥沃,盛产乌贼和黄姑鱼,东侧有鲈鱼、白鳗等,还有海参分布。



二岛(三平岛)


  位于北纬36°29′19.3″,东经120°59′33.3″,面积0.0199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6米,距陆地最近点2.4公里。南北两侧水深1~5米,盛产乌贼鱼和黄姑鱼。岛上土质肥沃,植被覆盖面积约达90%,山草遍布全岛,主要有柴胡、蒲公英、防风、野麦、海蓬花等,还有黑松、刺槐、臭椿等生长。



大岛(三平岛)


  位于北纬36°29′17.4″,东经120°59′09.5″,面积0.1535平方公里,距大陆最近点2.3公里,最高点海拔25.9米。该岛周围水深1~4米,藻类生长繁茂,盛产乌贼鱼、黄姑鱼、鲈鱼、黑鲷鱼和白鳗等,还有海参分布。岛上土质肥沃,植被覆盖率达90%。



水岛


  位于北纬36°26′59.5″,东经120°56′55.2″,面积0.0314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9.7米,距陆地很近,岛陆之间是礁石。半潮时,人可徒步通过。

赭岛


  位于北纬36°26′08.2″,东经120°00′33.4″,面积0.1569平方公里,距陆最近点5.6公里。最高点海拔40.2米。沿岸3岩陡立,岛上树木稀疏,杂草丛生,产多种中药材,并产石材,常有候鸟栖息。岛名曾一度被讹称为窄岛、车岛、浙岛。



车岛


  位于北纬36°25′22.7″,东经121°00′29.4″,面积0.0032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2米,距陆最近点6.5公里。该岛是一座荒岛,岛上无土层,故无植被。周围礁石错落,水域自然资源条件优越,适于海珍品养殖,鱼类资源丰富。



涨岛


  又名小横岛,因落潮时与田横岛连通,涨潮时隔断,故名涨岛。位于北纬36°24′56.4″,东经120°59′04.6″,面积0.09699平方公里,距陆最近点3公里,最高点海拔24.0米。周围水域鱼类和海珍品资源均较丰富。



田横岛


  齐王田横的五百义士在此自刎就义而得名。该岛位于崂山湾北侧,北纬36°25′09″,东经120°57′42″。面积约1.3平方公里,是青岛市第二大岛。最高点海拔54.5米。周围有牛岛、驴岛、马龙岛、猪岛、车岛、涨岛、赭岛和水岛,构成星罗棋布的岛群。岛上有滩涂1200亩,淡水资源丰富。



驴岛


  位于北纬36°24′50.6″,东经120°55′25.6″,面积0.393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5.5米,距陆最近点1公里,有沙埂相连,低潮时可徒步来往。中部有稀疏黑松和湖桑,杂草茂密。



牛岛(北)


  青岛市有两个海岛同名牛岛,北部的一个位于北纬36°24′28.0″,东经120°56′.07.7″,面积?0.034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41.3米,距陆最近处2公里,牛岛(北)低潮时与驴岛连通。

马龙岛


  位于北纬36°24′14.8″,东经120°55′41.8″,面积0.084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4.8米,距陆最近点2公里。低潮时有沙滩露出,与驴岛、牛岛同相连。沿岸礁石环绕,岛周有较密集的鱼类及海珍品分布。



猪岛


  位于北纬36°24′33.7″,东经120°55′02.8″,面积0.0082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2.5米,距陆最近处1公里。低潮时与驴岛和陆地相连。岛四周峭壁陡立,似刀切般直上直下。岛上有杂草和少量黑松,无淡水源。



龙口岛


  位于北纬36°23′26.0″,东经120°53′42.0″,面积0.024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5.0米,距陆最近点1公里。该岛周围礁石环绕,低潮时礁石、沙砾滩与陆地相连,岛上无淡水源。



鸡嘴石


  因低潮时形似鸡嘴而得名,附近渔民又称为“石岛子”。位于北纬36°22′22.3″,东经120°52′19.6″,面积0.0046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2.2米,距陆最近点0.16公里。周围有礁石和砾滩。



女岛


  位于北纬36°22′13.9″,东经120°51′18.4″,面积0.23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67.4米,距陆最近点0.5公里,低潮时与陆地相连接。西部有山泉两眼,水质佳。浅海面积约700亩。


赶嘴


  又名平岛、干嘴、干嘴石。位于北纬36°22′40.0″,东经120°49′51.7″,面积0.0098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7.7米,距陆最近点1.7公里。


小管岛


  位于北纬36°17′00″,东经120°43′0.65″,面积0.2846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69.8米,距陆最近点3公里。沿岸岩石裸露,岛上草木茂密,有耐冬花树。浅海滩涂3000亩。


兔子岛


  位于北纬36°16′27.3″,东经120°42′49.6″,面积0.050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9.7米,距陆最近点3公里。周围礁石环绕,岛上山草覆盖,无成形树木。


马儿岛


  位于北纬36°14′00″,东经120°48′58″,面积0.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59.4米,距陆最近点12.3公里。


大管岛


  位于北纬36°13′44″,东经120°46′00″,面积0.51平方公里,最高点在岛的中部偏西,海拔高度100.0米。距崂山区王哥庄镇仰口港7.5公里。岛上草木繁茂,有树龄数百年的耐冬花树。



狮子岛


  位于北纬36°13′43.7″,东经120°43′57.0″,面积0.03604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7.7米,距陆最近点4.5公里。沿岸峭壁陡立,礁石环绕,北、南、西三侧多暗礁。周围水域有鲍鱼、海参分布。


西屿


  与狮子岛因低潮时相连,统称为狮子岛。西屿位于北纬36°13′41.9″,东经120°43′43.7″,面积0.0087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5.1米,距陆最近点4.4公里,岛上无淡水,无树木,只生长少量山草和猪芙蓉等。岛周围水域有鲍鱼、海参分布。

TOP

第二篇 地 貌  
第四章 海岸带与海岛
第四节  海  岛

女儿岛


  位于北纬36°12′46.8″,东经120°44′24.8″,面积0.00176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3.3米,距陆最近点4.5公里。岛上无树木、无耕地、无淡水源。周围水域内有鲍鱼、海参、海螺、石花菜等分布。


南屿


  南屿与女儿岛统称为女儿岛,位于北纬36°12′39.9″,东经120°44′28.0″,面积0.006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6.0米,距陆最近点4.5公里,岛上无植被,无淡水源,岛周围水域海珍品资源较丰富,有鲍鱼、海螺、石花菜等分布。

长门岩北岛


  长门岩北岛又名嘉宝岛,是长门岩岛群中的主岛。位于北纬36°16′47″,东经120°56′48″,面积0.11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5.2米。岛上鸟类繁多,植被繁茂,盖度达60%,有树龄较长的耐冬549株,周围水域鱼类和海珍品比较丰富。


七星岩


  是长门岩四岛之一,位于北纬36°10′39.1″,东经120°56′56.7″,面积0.0048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6.1米,距陆最近点22.5公里。岛上鸟类繁多,每年3~10月是鸟的世界。常有鹤群栖息。周围水域鱼类和海珍品资源丰富。


长门岩南岛


  位于北纬36°10′23.9″,东经120°56′42.5″,面积0.0311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53.1米,是长门岩四岛之一。南岛与西砣子之间隔一条28米宽的潮沟,低潮时可徒步往返两岛之间。该岛地处长门岩主岛以南,对南向风浪起着抑制作用,成为长门岩主岛的天然屏障。



西砣子


  是长门岩四岛之一。位于北纬36°10′23.5″,东经120°56′33.3″,面积0.0172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8.2米。与长门岩南岛之间有一条28米宽的潮沟,低潮可徒步通过。海鸥、燕子等鸟类资源丰富。


潮连岛


  潮连岛又称“褡连岛”、“沧舟岛”,位于北纬35°53′33.7″,东经120°52′32.3″,面积0.245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68.8米,距陆最近点31.4公里,是离大陆较远的海岛。岛上生长有山菊花、金银花、黄花菜、黄蒿、爬山虎、刺槐等。岛周围水域鱼类资源丰富,有鲈鱼、黑鲷、鳗鱼、鲅鱼、牙鲆等,鲍鱼、海参及贝类也甚丰富。


太平角岛


  位于北纬35°53′42.6″,东经120°52′54.2″,面积0.01024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6.1米。该岛紧邻潮连岛,对着潮连岛的一面是高约20米的断崖,岛西侧与潮连岛相夹形成太平湾。岛东南方向有干出礁。岛上无土层,无植被,无淡水源。岛周围海域水深流急,鱼类和海珍品资源均甚丰富。



西山头岛


  位于北纬35°53′20.7″,东经120°52′08.3″,面积0.0022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3.5米。该岛临近潮连岛西南端,两岛间隔一条宽约10米的潮沟,沟底是一些粗砾石,低潮时人可以从上面跳跃通过,涨潮时两岛分开。无土层,无植被,无淡水。岛周围海域水深流急,鱼类和海珍品资源均丰富。


老公岛


  又名“劳公岛”;又因其岛顶呈蘑菇状,远看形似鲍鱼,也称“鲍鱼岛”。位于北纬36°05′56.2″,东经120°37′00.1″,面积0.0300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49.5米,距大陆最近点1.3公里。岛周围水较深,密布礁石、砾石,多藻类,鱼类丰富,鳗鱼多,岛东南方产鲈鱼,四周还有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分布。


大福岛


  原名徐福岛,位于北纬36°05′41.3″,东经120°34′51.3″,面积0.584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7.5米,距陆最近点0.3公里。岛周围水域鱼类资源丰富,鲍鱼、海参等海珍品也很丰富。尤以北面为多,系自然生长。


驼篓岛


  位于北纬36°04′43.9″,东经120°35′02.6″,面积0.0094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7.0米,距陆最近点2.5公里。岛形中间凹、两头凸,似驼篓,故称驼篓岛。全岛为岩礁,北坡陡,南坡缓,基本无土层,无植被。岛上凹处有一小水湾,长些小芦苇。岛周围水域有鲍鱼等海珍品,还有白鳗、鲈鱼、黑鲷等。



小福岛


  位于北纬36°05′46.4″,东经120°34′29.7″,面积0.0136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0.6米,距大陆最近点0.5公里。该岛东临大福岛,故称小福岛。岛岸多礁石,岛顶平缓。石质凝灰岩,表层黄沙土。岛上植被面积约60%,主要有山草和黄花菜生长,无树木,无淡水。岛周围水域内藻类资源丰富,自然生长的海参、鲍鱼密度较大。



小公岛


  位于北纬35°59′45.1″,东经120°35′03.6″,面积0.0120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4.0米,距陆最近点11.5公里。该岛小于大公岛,故称小公岛。又因其岛顶圆如车轮,也称车轱岛。岛上植物生长茂密,有山枣、黄花菜、野山参、山茅草、鹅观草等,覆盖面积约80%。



小屿


  位于北纬35°57′46.7″,东经120°28′46.4″,面积0.01129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41.9米,距陆最近点14公里。该岛为基岩岛,岛西侧有干出礁。岛上无淡水,基本无土层,石缝中长有小山草。各种海鸟、候鸟在岛上生长繁殖,鸟粪很多。该岛与大公岛相距1.2公里,是个“鸟岛”。



赤岛


  赤岛因岛上岩石呈赤色而得名,位于北纬36°03′55.2″,东经120°27′41.1″,面积0.016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1米,临近石老人旅游开发区。该岛为裸露岩礁,周围多礁石,花岗岩基质,基本无土层。岛上无淡水,无植被。岛周围水域有鲍鱼、海参,有小黄鱼、鳗鱼、黑鲷等。



麦岛


  位于北纬36°03′13.3″,东经120°25′31.5″,面积0.159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0.7米。



汇泉角尖


  位于北纬36°02′34.8″,东经120°20′19.1″,面积0.0101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米,距陆最近点0.07公里。该岛为裸露岩礁,呈东北—西南走向,其东北端有礁石向外延伸,低潮时露出水面。岛上石质为花岗岩,无淡水,无土层,无植被。


小青岛


  又名琴岛,位于北纬36°03′10.9″,东经120°19′03.7″,面积0.0247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7.2米。小青岛的形状象一把飘在海面上的琴,故又称琴岛。岛的北部高,南部较平缓,岛四周岩石裸露,潮间带礁石向外伸展较远,周围海域水深1~5米。地质属胶州湾周边地质的组成部分,岛上生长的植物有黑松、刺槐、棉槐、糖豆树、大叶黄杨、泡桐、樱桃、白杨、中国槐等及十几种草类。


团岛鼻


  团岛鼻又名“下安山”、“南山”,位于北纬36°02′39.8″,东经120°17′23.2″,面积0.016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0.0米。1962年成为人工陆连岛。



团岛


  位于北纬36°02′55.4″,东经120°17′13.0″,面积0.18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4米。岛上植物主要有黑松、泡桐、中国槐、大叶黄杨、樱桃、白杨、天门冬、艾蒿、牵牛花、草莓、苦菜、灰菜等。


冒岛


  位于北纬36°11′08.4″,东经120°18′47.2″,面积0.0196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1米,距陆最近点0.8公里。该岛西南部岸边为岩礁,呈圆形,东北部岸边则为砂质,岸线较直。岛上地势较平,东高西低。植物以杂草为主,无树木。岛周围水域适宜养殖扇贝、花蛤等,并产鱼虾。


黄岛


  位于北纬36°02′36″,东经120°12′54″,胶州湾西岸,与青岛市区隔海相望,西距大陆最近点小石头村2公里。岛长4.3公里,最大宽2.1公里,最小宽度0.8公里,面积6.97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5公里,东北—西南走向。岛势西北高东南低,由南至北有黑山、乳山、黄山。制高点为乳山,海拔53.5米。该岛土石赭黄,故名黄岛,战国时期属齐地,又称齐伯山或齐伯岛。



象里岛


  位于北纬35°56′48.2″,东经120°14′23.0″,面积0.0041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9.7米。象里岛形如大象,与象外岛之间有一条长约70米、宽约10米的沙脊,沙脊上高潮时水深1.5米。象里岛低潮时与陆地相连,形如岬角,习惯上称为“象脖子”。岛上无土层,无植被,无淡水源。该岛周围礁石密布,砾滩广阔,藻类资源丰富,适合海珍品生长,且鱼类较多,有鲈鱼、鳗鱼等。



象外岛


  位于北纬35°56′50.4″,东经120°14′21.4″,面积0.001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6米。该岛与大陆间仅隔一潮沟,高潮时水深1.5米,低潮时干出。岛东北约150米范围内有九处圆形干出礁,象九头大象出没于波涛之中。岛上无土层,无水源,无植被。



象垠子


  位于北纬35°56′46.1″,东经120°14′22.2″,面积0.0011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8.7米。该岛与象里岛之间有一条宽约10~50米的海沟,水深约2米。高潮时该岛象一头大象偎依在“巨象”象里岛旁边。外水深流急。岛上无土层,无植被,无淡水源。岛东北至岛西南水域各种藻类、贝类和渔业资源十分丰富,鱼类多鲈鱼、鳗鱼。


小石岛


  位于北纬35°56′32.2″,东经120°19′37.2″,面积0.0071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7.8米。小石岛与大石岛原是一个岛,后经风浪长期侵蚀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岛。岛上无土层,无淡水源,岛周围水域鱼类资源和海珍品资源都很丰富,岛东500米外是对虾洄游路线。



大石岛


  位于北纬35°56′32.9″,东经120°19′29.7″,面积0.01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9米。该岛与脱岛东西为邻,中隔水道,水深15米。海蚀地貌特征明显,岛上地层为胶南群于家岭组,主要岩性为浅粒岩和斜长角闪岩组成。岛上基本无土层,长有少量草类,无淡水源。大石岛周围水域渔业资源丰富,有牙鲆等20多种,鱼类、海参、鲍鱼分布面积也比较大。



脱岛


  位于北纬35°56′26.1″,东经120°19′08.5″,面积0.0948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53米。该岛与竹岔岛之间隔有水道,低潮有“马道”将两岛连通,可徒步往返。该岛在高潮时与竹岔岛脱离,故名脱岛。因岛顶呈圆形,形似槟榔,又名槟榔岛。该岛海蚀地貌特征明显。岛上杂草丛生,有松树500多棵。鸟类较多,有200余种。岛周围海域鱼类资源丰富,有牙鲆等20多种,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分布面积较大。


竹岔岛


  位于北纬35°56′33″,东经120°18′35″,东西宽0.35公里,南北长0.9公里,总面积0.32平方公里,岛岸线长2.5公里,海拔高度34.4米。距大陆最近点薛家岛3公里,有竹岔水道相隔,东南与脱岛相距0.3公里,之间有10米宽的“马道”,退潮时可徒步往返。该岛浅海水域较广,饵料充足,海产生物资源丰富,可捕鱼类20余种,适宜生长海参、鲍鱼、对虾、石花菜等。


外连岛


  位于北纬35°53′46.0″,东经120°11′35.6″,面积0.004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5.8米,距离陆地0.15公里。该岛形如低丘,与大陆及中连岛之间是潮沟,低潮时干出,相互连通。岛上无土层,无植被,无淡水。



中连岛


  位于北纬35°53′41.6″,东经120°11′35.2″,面积0.017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0.6米。中连岛为中连岛群的主岛,中连岛群由外连、中连、里连、连子四岛组成,四个岛低潮时互相连通,且与陆地相连,高潮时成为四个独立的海岛。该岛土层较厚,岛上长有黑松400余棵,其余是刺槐等,各种山草生长繁茂,植被覆盖面积约60%。岛上有一条环岛小路,无淡水源。



连子岛


  位于北纬35°53′42.6″,东经120°11′28.4″,面积0.0021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7.1米。该岛为一片隆起的岩礁,退潮时与中连岛相连,高潮时则被一条3米宽的潮沟分开,形成独立海岛。岛上无土层,无植被,无淡水源。周围有礁石、砾滩和小海湾。



连子岛


  位于北纬35°53′42.6″,东经120°11′28.4″,面积0.0021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7.1米。该岛为一片隆起的岩礁,退潮时与中连岛相连,高潮时则被一条3米宽的潮沟分开,形成独立海岛。岛上无土层,无植被,无淡水源。周围有礁石、砾滩和小海湾。


里连岛


  位于北纬35°53′33.8″,东经120°11′36.8″,面积0.019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0.8米。该岛与中连岛之间有一条宽约50米的潮沟,高潮时水深约4米,低潮时干出,两岛连通。岛上生长有黑松300余棵,山草茂密,植被覆盖面积约60%。岛上无淡水源。岛周围水域中鲍鱼、海参及鱼类资源丰富。



牛岛(南)


  青岛市有两个同名牛岛的海岛,南部的一个在唐岛湾内,位于北纬35°55′55.8″,东经120°10′33.3″,面积0.111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7.1米。该岛地势平坦,岛上土层较厚,呈南北走向,南北两侧水浅,低潮时均可步行进岛。岛上植被覆盖面积超过90%,生长有黑松、刺槐和各种草类。



吉岛


  位于北纬35°55′21.8″,东经120°09′46.5″,面积0.05319平方公里,原岛最高点海拔7.4米。吉岛在唐岛湾内,靠近陆地,1976年与陆地人工连接。


唐岛


  位于北纬35°54′31.4″,东经120°09′19.7″,面积0.089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9.5米,距陆最近处0.4公里。岛上多肥沃黑土,有野生杂草和刺槐、松树生长。上有水坑两处,常年有水,古称饮马池。


牙岛子


  是灵山岛的子岛之一,位于北纬35°47′25.0″,东经120°10′35.9″,面积0.016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0.3米,距陆最近点大珠山东大黑石栏12.2公里。岛上无土层,无植被,无淡水源,水域内有海参、鲍鱼分布。



灵山岛


  位于北纬30°45′48″,东经120°10′00″,面积7.66平方公里,是全国第三高岛。最高点歪头山顶海拔高度513.6米,距陆最近点10.5公里。该岛南高北低,东陡西缓,有大小山峰56个。海底底质为砾石和泥,适于海参和鲍鱼等海珍品生长。周围海域盛产鲅鱼、鲐鱼、海参、鲍鱼等。



洋礁岛


  是灵山岛的子岛之一,又名“小岛”,位于北纬35°45′21.2″,东经120°11′15.3″,面积0.033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0.9米。岛上岩石裸露,无土,无植被,无淡水源。


小冲里岛


  该岛的传统名称是“里岛子”,因靠近小冲,又称为“小冲里岛子”,位于北纬35°43′19.7″,东经120°00′36.7″,面积0.00113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5.3米,距陆最近点40米。岛上皆裸石,无草,无淡水源。基部有牡蛎生长,落潮时可与陆地相连。岛的北端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湾,称为大冲、小冲。里外岛子之间海珍品和鱼类资源较丰富。



斋堂岛


  位于北纬35°37′48″,东经119°55′24″,面积0.46平方公里,斋堂岛分南岛和北岛,南岛高69.6米,北岛高27米,两岛之间有一狭长堤坝连接,距陆最近点处约0.7公里。周围面积1平方公里的浅海域适于海参、鲍鱼、石花菜生长。



斋堂岛


  位于北纬35°37′48″,东经119°55′24″,面积0.46平方公里,斋堂岛分南岛和北岛,南岛高69.6米,北岛高27米,两岛之间有一狭长堤坝连接,距陆最近点处约0.7公里。周围面积1平方公里的浅海域适于海参、鲍鱼、石花菜生长。


鸭岛


  位于北纬35°36′50″,东经119°50′14″,面积0.0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4.6米,距陆最近点0.5公里。环岛周围的礁盘非常宽广。植物稀少,无淡水源。盛产海参、鲍鱼和石花菜。在周围较大范围的海区内栖息着密度较高的青岛文昌鱼,是鸭岛海域的重要资源之一。鸭岛以北海域还栖息有个体较大的红螺和黄口荔枝螺。



沐官岛


  位于北纬35°35′36″,东经119°44′00″,面积0.26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2.1米,距陆最近点董家口灯塔1.4公里,退大潮时沿该岛北部海滩沙坝向北可徒步登陆。岛周围0~10米浅水面积有1500亩,有滩涂500亩,适于贝类生长,海滩自然生长的贝类主要是大石蛤和寻氏肌蛤。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