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董家下庄位于中韩街道办事处东2.5公里,张村河北岸。保儿至张村公路贯村而过。全村现有村民570户,1650余人,其中张、董两姓占80%以上。
据传说,早在明朝永乐年间,董氏祖由云南迁此建村。这里属于午山北岭和枣儿山两山脚下的张村河套地带,土地肥沃,地势低下,遂冠以董姓名村。若干年后张氏从张家下庄迁过一部分来,所以地面称为“小张家下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张家下庄的名称逐渐湮没。更因为两村畛域渐灭,浑然一体,董家下庄的名字就越发响亮了。
董家下庄土地大部分都栽植着苹果、桃、山查等果树,余下的少部分种植蔬菜。村民除了从事农业以外,主要干建筑、搞运输、操持手工业和商业等。
早先,这里的人们依附于农耕的自然经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倒也安然自在。近代以来,外敌入侵,变乱丛生,尤其在抗日战争年代,这里是日寇与抗日军交火的接壤,人们饱受惨害。解放后,人们以“知足常乐”的心态来对待身外的一切,也表现了村民的忠厚淳朴,淡然名利。由于这里地处青岛市区的近郊,人们又重视自然粪肥,所以在七十年代以前,从这里出发的人推小车和驴拉小板车,到市里拉大粪,为市区的净化卫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村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竞争搞活,各显神通,为村子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使村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而今除了村办的预制件场、纸箱厂和建筑等行业外,村民更是各显神通,鹏翼高张,个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村两委始终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和“七簿一册”。两委成员分工明确,建立了党员手册和年度目标责任制,经常性的进行民主评议,听取人民呼声,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治理村内脏、乱、差和整修村路、开挖村北及河南小区排水沟,新砌小西河、建南河底桥及加宽与李家下庄的原码头等事项中,干实事、求实效,不拉半点花架子,受到村民的称赞。
这个村在军民共建史上贡献殊大,有优良的传统。对村民的生活更为关心,在原有自来水设施中,又增添4个高压水泵;老人的养老费由原来的120元增加到240元,妇女的养老保险由原来的60岁减为55岁。至于青年、妇女、民兵等群众组织的工作和活动,曾多次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嘉奖。
这个村的570户居民中个体户就达140户,1998年全村总收入3140万元。由于经济繁荣,村风淳朴,连续多年该村没发生过任何的刑事案件,村民间融融乐乐,一派祥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