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金家岭旧属莱州府即墨县仁化乡郑疃社,现属崂山区中韩街道,是崂山区Gov所在地。
     金家岭村北依山岭,南瞻大海,西邻山东头村,东连朱家洼村。金家岭村。现在这里楼群林立,公路纵横,尤其是区Gov大厦高大庄严,世纪广场气势壮阔、丰采华瞻……城市化的新貌已完全代替了夕日零乱低矮的农家“趴趴屋”。
     早先金家岭村的地势特点是:“北有高山长青松,南有大海卧蛟龙,东边岗上有高阁,西边岭上有古城,内有大沙流水声。”当年的北山上长满青松,不象现今这样岩石裸露,土层瘠薄。东边与朱家洼村之间的山岗上修有一座高阁,大概是与村西的城堡有关,是军事上了望台一类的建筑。村西山岭上的城堡是明处设置的,占地100余亩,驻扎着1000余名士兵,隶属于即墨营上总兵处,负责巡视海疆绥靖地方的。到了明中叶倭寇侵扰东南沿海时,为了与岙山卫守军相呼应并加强整个胶州湾的海防,这个城堡在正德二年(公元1570年)撤除,士兵集中驻防于浮山所。
     早先金家岭村南是一片阔大的河流,海潮上涨几达于村前,田地常常被淹,庄稼颗粒无收。在那天意微渺、科学朦胧的年代里,金家岭村的先民们除尽人力开辟一些河汊沟渠以分水患外,还在村前修了一座镇水庵,内塑静坐莲花宝象庄严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左右塑有合掌而立的善财童子和手持柳枝净瓶的龙女。两边廊柱上刻有一幅对联:“山南海,驾祥云,霞光万道;杨柳枝,盛水瓶,洒满乾坤。”匾额为“海不扬波”。每逢年节,村民们手持香纸虔诚跪拜,祈求菩萨永镇水患保佑平安。
     金家岭村现有村民870余户,2191人,有马、王、辛、孙、钟、曲等姓氏,其中马姓占70%左右、王氏占20%左右。相传马氏先祖马道亨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率全家由云南迁来时,这里有几家姓金的,但已人丁凋零日见式微。马道亨为尊重金氏的辟土立村之功,遂将村子命名为金家岭。金家岭村原有耕地1558亩。随着高科园的成立开发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原有的土地大部分被征用,少量留用的也都用作房地产开发,金家岭村基本上完成了由农村向城市的过渡。
     改革开放前,村民们主要依靠传统的农耕方式为生,农闲时贩卖鱼虾贴补家用。因为集体经济不发达,生活是很清苦的。在改革春风的吹动下,村两委带领全村积极创新,大力发展经济,先后成立了橡胶厂、木器厂、电气厂、砖场、大理石场等一批村办企业,引进了一个外资企业,村民的生活迅速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后,村两委抓住开发大建设的有利机遇,实行了整村改造,进行了房地产的开发经营。2000年全村总收入达1.5亿元左右,集体提留700万元,村民人均生活水平4700元。
     村两委注重村民的福利事业,每年拿出80万元为村民的粮贴;每年提取10余万元为助学金和奖学金;每年提取20万元补贴村民的水、电费。为村内办理了农工商企业社会保险。凡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每人每月330-400元;50——60岁的村民每月每人60——70元。另外,大龄青年和五保户按照每平方560元的低价售给楼房。而今搬到楼区的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30平米以上。
     1995年,村两委不盖办公楼,投资1500万元建起了名闻遐迩的金家岭小学。
     村两委不断的更新求进,引进先进的设计理念,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使开发的金家岭花园、金岭小区和合资开发的三青房地产,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居住区全部亮化、美化、绿化,卫生配套设施和服务一条龙,达到了整、洁、美、绿、新的要求。村两委大力倡导“树新区形象,倡文明新风”活动,使村民在道德规范、文明语言、行为礼仪等方面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农民型迅速地转化成具有当代社会公德意识和城市化意识的新市民,成为崂山区城市建设的表率和样板。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