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登州路是一条古老的路。明代万历年间将青岛河入海口的青岛村开放为海上贸易的青岛口,青岛口至杨家村的小路成了驿道,一直通往即墨县城。青岛建市,在杨家村建台东镇,作为中国中下层市民居住区。由大学路在原古驿道基础上建了马路,初称巽町,即现在的登州路。登州路被称为九曲八弯,却是旧时通往台东镇的主干道。
     登州路上最早的建筑是青岛三大兵营之一的毛奇兵营(亦译毛尔梯克兵营),它的对面是建于1903年的日尔曼啤酒公司。
     德国人是习惯饮用啤酒的,相传当年兵营外就有啤酒店销售啤酒。1903年英德合资建了日尔曼啤酒厂,初期年生产能力2000吨,行销至上海、天津。这是青岛最早的现代企业。1906年,他们生产的啤酒在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获最高荣誉金奖。
     日占青岛后改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日文中称啤酒为麦酒),生产太阳牌啤酒,也就是朝日啤酒。抗日战争胜利后,青岛成立齐鲁企业公司,下辖青岛啤酒厂,生产“青岛牌”啤酒,英文名为当时青岛的英文名称Tsing tao,图案为栈桥,这一商标一直使用至今。这里至今是青岛啤酒集团的总部所在。当年的旧楼还有保存,甚至还保留有初期的机械设备。
     中国Gov收回青岛以后,在登州路东段,建了北京会馆、直隶(河北)会馆,这两座会馆都是平房,带有院落,规模小,无法与“三大会馆”相比,但也为北京、河北来青的同乡提供住处。后来成了民宅。
     登州路上建有私立盲童学校,因经费困难而濒于关闭,市Gov于1932年9月接办,改叫青岛市盲童学校。1934年设音乐、工艺等技术学科,又改称市盲童工艺学校。学校学制6年,除授公民、国语、算术、常识等文化课外,并教授实用技能,音乐教授中西乐器,该校学生的民乐合奏、独奏,在青岛很有声望。工艺分藤工、条工、墩布制造等,在学校大门附近设有展销室展销师生工艺制品。校长杨纯是盲人,曾任新加坡盲人院主任,其藤艺制品久负盛誉。另外,德平路上还曾有私立英华聋哑学校,亦为半工半读制。解放后二者合并在登州路校址,曾称青岛市聋哑学校。
     在登州路、松山路口曾有日本第三寻常小学,抗战胜利后作为山东大学校舍,后为青岛医学院校舍。
     它的对面曾是青岛第二公园,登州路绕公园半周,园内植有花木,设有凉亭、石桌椅,抗日战争时期遭毁坏,抗战胜利后作为美军一处露天仓库,花木全被破坏,公园从此消失了。
     青岛山西麓曾有泉水,再贮溪水、雨水成了一个小湖,湖水盈后向山下流去,形成了河流叫青岛河,注入青岛湾。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湖的面积日益缩小,又遭人为倾倒垃圾,形成乱岗。修建登州路时,在河上先建了石桥,再铺柏油路面。
     解放后,因广大工农群众在旧社会没有读书,Gov决定开办速成中学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水平,山东大学办的工农速成中学就建在这里,以后改称青岛三十九中。这所学校涌现出一批艺术人才,有唐国强、倪萍、赵娜等人。
     梁实秋任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时,聘著名诗人、翻译家孙大雨来青岛任外文系教授。梁实秋与孙大雨原都是“新月派”的诗友。孙大雨来青岛后住在登州路,在翻译莎士比亚剧作的方法上与梁实秋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梁实秋认为应以散文体翻译,孙大雨则认为应以诗体翻译,二人互不相让,不欢而散。后来孙大雨离开了青岛,在这里上住了不到一年。
     老舍一家初到青岛也曾住登州路,因房间太暗,不久搬到了金口二路。


登州路:青岛风骨
     
      每走过一个城市,我都习惯选择这个城市的一条路去囊括它的城市精神。在青岛,我选择的是登州路,假如把福山路看作青岛文化的历史标本,那么登州路就是青岛文化最后的一丝延续。
      在青岛的老城区,登州路恐怕是最长的路。刚来青岛的时候,我在台东广场附近居住,因为忘记缴纳电费惨遭停电,要登州路的电费计量中心办理复电手续。我知道在延安二路那个路口岔下去就是登州路,所以我就沿着登州路走了下去,结果一直走到快与大学路接头的时候才找到那个计量所。假如不是那次阴差阳错的巧合,我绝对不会在以后三番五次地徒步登州路。
      登州值得称道的景观不多,但南北两端各具特色。北端名气最大而且历史最为源远流长的就要属青岛啤酒厂,一百年前德国人用武力侵略中国了,一百年后青岛正在用啤酒侵略德国本土,而且后者采用的是一种文明的方式。上世纪初,青岛有幸成为中国最早引进啤酒的城市,只是不知道当时喝惯了即墨老酒的胶东人如何看待这种酷似马尿的饮品。
      一百年前的生产车间已经变成了今天的啤酒博物馆,顺着墙壁里都渗透了酒香的车间走去,一道道工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才知道啤酒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岭南有句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作为中国最知名啤酒产地的市民,假如对啤酒知识做不到了如指掌,那么只能说明我们离真正的啤酒之城的目标还相去甚远。
      啤酒博物馆还自己建造了一个酒吧,吧里没有设计和布局,只有几张桌子,所以这里的顾客才是真正的啤酒主义者,因为没有音乐,更没有女吧员与你调情,里面出售独一无二的没有经过过滤的啤酒,味道纯正,由于里面酵母没有提取的缘故,据说放在空气里十分钟就会变质。在啤酒厂外面开了很多家啤酒屋,其中以啤酒之家和啤酒宫最为著名,每次路过,那里喝酒的人都不少。
      沿着登州路崎岖的道路转过广饶路小区,就到了登州路南段。因为地势高远的缘故,晴朗的天气里,站在登州路与快速路的交叉口,东部高楼林立、西部绿树红瓦、脚下车流奔驰,一个顶点三种景致岂能不让人心潮澎湃。在一个城市里,能够看见一座山峰绝对是一件浪漫的事情,何况浮山又因为白石较多的缘故,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浮山上积满了白雪。
      登州路南段最为瞩目的人文特征就是书店了,青岛有书店的道路很多,却没有登州路那样成规模。惠文书店、新竹书店、宝业书店、新知书店、法律书店、经济书店分布在不足1000米的道路两侧,其中以宝业书店和惠文书店经营得最好,每次路过都忍不住进去看上几分钟,偶尔运气好还可以淘到几本既便宜内容又十分不错的书籍,可以给自己带来几天的好心情。以前还有一家漫画书店,曾经火过一段时间,但随着中国读图时代早产儿的夭折也改头换面了。登州路上还有一家音像店,店面不大,但里面却库存了大约一万多张碟。在书与碟日益紧密联系的今天,刘索拉都出了一本名叫《醉态》的综合了读书、读图、碟片的书籍,我们还等待什么呢?冬日的午后,在温暖的临街书店里,翻开一本书籍绝对是一件温馨的事情。相对其他街道Gov规划的某某街,我倒是喜欢那些原生态的人文环境。
      在青岛历史文化里,恐怕只有啤酒文化和三十年代文人汇聚造成的大爆炸式的繁荣可以让青岛人心情振奋。在今天越来越多的青岛人陷入到文化空虚里的时候,登州路的存在无疑让人可以领略到那种特定时代文化的遗风。我不知道为什么登州路南段会积累如此多的书店,但很大程度上与中国海洋大学的文化遗风有关,一个城市可以重建,一种文化却只能靠积累。在大学路上,我曾经和几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聊天,他们对于国事、文化等诸多领域的见解让我心服口服。对于文化,只有达到老幼都能谈上几句的时候,我们或许才有理由说这样的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
      我由衷地期待着青岛残存的文化精髓从登州路一点点复兴,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需要的不仅是实物,还有精神。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