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1.jpg
总督府学校教学楼
    所在地:广西路,原亨利王子路
    设计:建筑管理局规划处
    业主:德国胶州总督府
    建造期:1905年至1907年
    现状:楼体保存,增筑一层
     
     胶州总督府学校南教学楼是一栋可以透过窗户直接观赏到海的建筑。不仅如此,由于其处在高度由北向南递减的一大片坡地的中间,这就使得建筑本身在参差错落的已建楼房里成为一个重要的链接。在教学楼的背后,总督野战医院梯形排列的病房屋顶清晰可见,而稍后开始建设的总督教堂36米高的塔楼,则迅速地成为这一景区无可替代的标志。在教学楼的前方,欧人监狱早已建成,使得原清Gov的总兵衙门无可奈何地成了陪衬。
     Gov建筑管理局规划处设计的教学楼建于1905年至1907年。3层建筑被处理成稳定的对称式形式,中心部分凸出,中部檐口高起山花,山面饰以德国国徽图案。整个建筑外部折线坡屋顶,尖券窗洞,粗面石贴脸,显得浑厚庄重。到了德占中期,大量的城市公共建筑已鲜有了早期的创作激情,却也洗脱了彷徨,增加了功能性因素和更注重节俭。外表更加简约了的胶澳总督府学校南教学楼虽然也使用了粗石贴面,但量却很少,在平面布置上则更合理和实用了。
     据《德国在胶州地区的技术设施与建设事业发展备忘录》1906年度至1907年度的记载,早在1907年,新建总督府学校已经完工。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和根据改良型实验中学的精神急需扩建学校,迫使原总督府学堂在建成6年后不得不新建这个校舍。新校舍可容纳12个班280名男女学生。备忘录说,已经施工的建筑计划中,所有方面均需具有德国最新的设备,还特别要求建一个劳作室,已给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课余时间来从事小型手工劳作。林业局在为学生们设置教学花园方面也颇有经验。
     在新建的总督府学校,各班以及为其扩大所需的教室分别设在一层和二层上。在与校园平面高度一样的地层中设有理化实验室、办公室、校役宿舍、低压暖气锅炉、新鲜空气吸入设施和厕所。设在一层的物理室连同仪器及预备室与实验室相连。在一层,除学校领导的办公室外还设有会议室和集会室。在前厅上面的是礼堂。楼上朝北的一面附设模特儿室的绘画厅挂有折光窗帘,上课时直接用电灯照明。
     备忘录说,新建总督府学校的建筑式样平实无华。房间高大而且通风良好,面南的设有卷帘式遮阳百叶窗,面北的则安有双窗以挡蔽冬季寒风。校园里修有网球场。教堂竣工后,过去的总督府小教堂将用作体操室。
     这一配有当时最先进的教学设备的教学楼供男女共同授课。按照德国学制,初级部3年,高级部6年。课程有德文、英文、法文、拉丁文、算术、历史、地理、自然常识、宗教、绘画、唱歌等。1914年日占青岛后,这里改为日本国民小学教学楼。1940年日本居留民团出资增筑两翼。1947年遭火灾,顶层烧毁,原貌变化较大。
     据统计,德占青岛时期为中国人设置的小学共26所。1905年,德国胶州总督府首先在台东镇和法海寺各设一所蒙养学堂。以后又相继在大鲍岛、薛家岛、施沟、辛岛、南屯、濠北头、瓦屋庄、李村、浮山后、沧口、赵哥庄、九水、埠落、灰牛石、侯家庄、朱家洼、阴岛、上流、宋哥庄、登窑、姜哥庄、于哥庄、下河、香里等处设蒙养学堂,均以地名命名。蒙养学堂多由私塾改成,招收当地学生,学制5年。课程设修身、汉语、德语、经书、算学、地理、历史和以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为内容的格致等,特别重视德语课。教师有中国人,也有德国人。每间学堂的学生在40至80人之间。学费分公助半费、公助全费两种。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这些学校全部停办。
     1915年,日本驻青岛守备军司令部命令恢复德占时期的26所蒙养学堂,改称公学堂。后又渐次在台西镇、双山、夏庄、张村、仙家寨、黄埠、湛山、大麦岛、辛家庄、浮山所等处设立了11所学制5年的公学堂,共计37所。至1921年,这些学校共有教职员135人,学生3356人。学校设修身、汉语、日语、地理、历史、算术、理科、体操、图画、手工、农业、商业等课程,女生还特别增加了刺绣技能课程的讲授。个别公学堂附设实验班,招收公学堂毕业生,学制三年。1922年中国Gov收回青岛主权后,这些学校全部改为公立小学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