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74166
- 名望
- 3110 点
- 铜币
- 40586 枚
- 优惠券
- 124 张


|
人脸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来观看比赛和观光游览,奥运会主场馆每天的客流量最高可达40多万人。在北京奥运会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的同时,奥运会期间的安保工作自然成了重中之重。北京将应用先进的生物识别系统来保证奥运会期间的安全。为什么要使用生物识别系统?北京奥运会采用的生物识别系统有着怎样的优越性?包括了什么样的功能?在本文中,我们能够了解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地点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估计,在奥运会期间,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一千多万人前来观看比赛,如此巨大的人员数量使得奥运的安保工作压力沉重。随着奥运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参加人数越来越多,政治影响力也日益扩大。近些年来,奥运会更是成为了恐怖分子觊觎的目标。
回顾奥运会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奥运盛会不乏流血惨剧的发生。1972年的“慕尼黑惨案”(Munich massacre)以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Games of the XXVI Olympiad)期间的爆炸事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确保奥运期间的安全,北京奥运会将使用人脸识别系统,这在奥运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采用生物识别系统提高奥运会安全保障。尽管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上,主办方都曾经使用过功能类似的设备,但从先进程度上来说只略胜于传统安检设备。相比之下,北京奥运会上使用的人脸识别系统在各项指标上都有了重大的飞跃。
人脸识别系统通过对人面部骨骼的分析来确定被测者的身份。就像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一样,人的骨骼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使得通过电脑进行识别有了可能。系统通过视频图像采集系统获得被测者面部的图像,利用核心算法就人的面部五官形状和位置、脸型和面部线条等几方面进行计算分析,再把得出的结果与数据库中存储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判断出被测者的真实身份。
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大大增加监控、检索和识别的准确率,使得奥运的安全更有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