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圈|青岛旅游论坛's Archiver

青岛酒店预订

1875296668 发表于 2011-12-15 11:12

那座令人心醉的城市——青岛

因为身在内地,从1983年到现在,从来没有见过大海,对海的记忆也仅仅停留于电视。印象中,关于海的描述只有“波涛汹涌、海浪拍打岩石、海面平静如镜、涨潮退潮……”但是,短暂的三天时间,却让我深深爱上了这座与海共眠的城市。
  
   一.窗外的风景如此迷人
   4月25号,南车公司为成都生产的地铁一号线首列机车下线,有幸前往青岛试乘,心情特别激动。出发之前,曾供职于半岛都市报的朋友极力向我推荐了几个青岛的旅游景点——崂山、奥帆基地、总督府、栈桥、八大关,也推荐了山东的几大特色美食:大葱、烧饼、散装啤酒和海鲜。
   当晚11点,飞机平静地降落在流亭机场,看不清夜色中的青岛郊区,只感觉有股浓浓的海风扑面而来,清香至极。来接我们的是一辆大巴,南车公司的领导说,这两天青岛正吹大风,已经达到9级,到各景点旅游恐怕难以成行,听后非常失落。半小时后,汽车开到麒麟皇冠酒店。扔下行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表示,既然晚上没有风,那就去海边转转。于是,几人跳上出租车便直指大海。但是,夜已深,司机劝我们不如去酒吧感受青岛文化。
   于是,几人调头前往香港中路。一路上,很少看见汽车和行人。这让我们觉得奇怪,因为成都的晚间12点比白天还闹热。聊着聊着,香港中路到了。司机说,青岛最出名的夜场当属“感觉”和“苏荷”,我们便直奔“感觉”,但“感觉”的顾客寥寥无几。看了看,觉得气氛不高,转身来到“苏荷”。门口,一块一米见方的广告板让人热血沸腾,上面写着“日本军国主义者、参拜晋国神社者和狗禁止入内……”。
   迎着刺耳的音乐跨进门,奇怪,这里的顾客也不多,偌大的场地仅四、五桌客人。调酒师闲得无聊,自己在吧台后面耍酒瓶。我们找了张离吧台较近的桌子坐下,服务生推荐了几款洋酒,大家都摇摇头,只点了杯鸡尾。半小时后,我们撤了出来。唯一的印象是一位老外美女主动给成都电视台的记者蒋凌打了个招呼——不知是累,还是酒精的原因,回到酒店就睡着了。
   次日早上8点,还在睡梦中,电话响了,成都地铁公司工作人员喊起床去崂山游玩。睁开眼睛,阳光从落地窗的缝隙中挤进来,洒满一屋。心情大好,立即跳起来洗澡,穿衣服。忙完一切,拉开窗帘,眼前的情景顿时让我目瞪口呆——晴空万里,城市干净得像刚被雨水冲刷过;墨蓝色的大海如一块巨大的精心雕琢过的玉石镶嵌在几块礁石和几座楼房中间;没有大风,海面静悄悄地,在朝阳的照射下,微微泛着波光;海天相接处,白雾朦胧,几艘渔船生怕惊了海的美梦,轻轻摇曳;近处,月牙形的沙滩如一块柔软的毛毯,长长地、安静地躺在海与楼房中间……
   二.北方人、海鲜、啤酒
   我立即叫醒蒋凌,让他陪我到海边,但刚下楼,接我们中巴车已经停在了门口。无奈,只好跟随大部队一起前往崂山,尽管天空很蓝,一路上群峰竞秀,但那片美始终挥之不去,对崂山的期待也不那么强烈了。果然,整个上午,崂山的风景竟然一点都没有提起我的兴致,本想在崂山脚下的海边看看,但不知什么原因,海边的工作人员竟不要我们攀到岩石上去。于是,除了偶尔从车窗外飘过来的海面能让我羡叹外,其他的一切过目就忘了。
   中午,南车公司领导请我们就在崂山附近的农家乐吃饭。那是一幢两层小楼,摆设比较简单,但干净,靠窗的位置可以远远看海。领导说,崂山上面曾经有好几个洞,里面藏着三艘军舰。以前,从洞中直穿青岛城区,只需要20分钟。现在军舰开走,洞也封了,我们不能欣赏军舰了。这句话让我更加失落,因为刚好错过海军阅兵,他不提还好,提了反倒有些破坏遐想了。
   菜上齐了,虾、蟹、鱼摆了一桌,还有一种叫不出名字的菜——看上去像刚采的茶叶,两厘米长,头顶分叉,绿茵茵地,鲜嫩欲滴——上面浇了醋、洒上蒜粒,吃一口,咸、辣、脆,味道齐全。因为在成都吃的海鲜不纯正,甚至可能就来自成都郊区的养殖场,所以,当领导刚说完这桌菜全部来自大海,还没喊开吃,我就先下筷子了。
   尝了纯正的海鲜,实现了一个小小的心愿。但是,朋友说青岛还有论斤出售的散装啤酒呢。于是问老板,老板回答只有瓶装的崂山啤酒和青岛啤酒。于是要了崂山啤酒,每人几瓶。瓶还没开,领导发话了:“各位,我们这里有个风俗,先敬三杯,我先干了哈。”说完端着啤酒一仰而尽,豪爽的北方性格显露无遗,我们也赶紧端起杯见底。不料,杯子还没放下,第二杯又敬过来了。如此这般,折腾到下午3点,大家都有点醉意朦胧了。于是,他们提出到栈桥和五四广场逛逛。但我太困,等我醒来,车已经回到了酒店。这一路,印象最深的,就剩下那道叫不上名字的海菜了。
  
   三.那片海和丢鞋插曲
   第二天一早,洗漱完毕,到酒店的35楼吃早餐。餐厅顶上的电视正播放青岛风景,蓝蓝的海水、遨游的快艇、在海上飞翔的直升机以及矗立在海边的高楼大厦,一切美得像画,却又真实地存在于身边。
   我想,既然来了,既然散装啤酒没喝成、大葱没吃成、栈桥、五四广场没玩成,那就到海边走走,亲亲海水。于是,一上午的工作结束,我和蒋凌就迫不及待拿着相机往第一海水浴场赶。
   穿过几幢高楼,一块雕塑横在马路对面。雕塑旁边没有其他的建筑,我知道,大海就在背后了。过往的汽车很快,蒋凌比我更迫不及待,飞速穿过去,海风撩起他的头发,他大叫着从堤岸上跑下。待我穿过马路时,他已经站在沙滩上了。眼前,一片广阔,大海正用它温暖的怀抱接纳着所有来看望它的人。我飞奔着跑下堤岸,耳边的风温柔地呼呼作响。脚下,一支巴掌大的细流正弯弯曲曲、萦回着绕向大海。我担心踩上去会下陷,不想,尽管有水,但落脚的地方竟仿佛像要帮助我这个迫不及待的人一样,瞬间齐刷刷地变得干涸。
   近了 ,近了!80米!50米!30米!10米!
   我终于踩上了被海水浸润过的沙滩,终于要触摸到梦中的大海了。我仰起头,闭上眼睛,任由海风从脸上划过。瞬间,身边的人、声音、压力、梦想都消失了,大脑一片朦胧,只感觉空气中有股凉丝丝的甜意。
   蒋凌说,快,把鞋脱了,给你照相。我立即脱掉鞋,扑向海水。沙滩很柔软,透明的海水沁人心脾,海水轻轻舔舐我的脚面,一种被母亲呵护的温暖涌上心头。我弯下腰,捧了一捧海水,然后慢慢放开手,看它一颗一颗滴滴答答地随着海风飘落到地面,晶莹剔透,完美无瑕。
   照完像,蒋凌把相机递给我,挽起裤腿冲进海里,一个浪子拍过来,他的裤裆被打湿了。他把手放到嘴边,深吸一口气,高喊:“大海,我爱你!”声音被海水淹没,但笑意却很坦然。我迅速按下快门,相机定格了这个瞬间——海天一色,阳光明媚。
   在海水中站立了20分钟,感觉有点冷,我们走了出来。不远处,一对新人正在照相。他们背后并排着停着三辆快艇,我和蒋凌走过去祝福这对新人。他们高兴地接纳了我们的祝福。
   蒋凌笑着爬上旁边的快艇让我照相,突然,远处传来一声怒喝:“干什么!下来!”我和蒋凌转过头去,一个皮肤黝黑、穿着红色T恤的男子正用手指着我们,“听见没有,叫你下来!”
   蒋凌说,我们拍一张照,马上就下来,几秒钟。男子没回答,大步向我们走来,表情狰狞,继续大喝:“叫你下来,听见没有?”
   我和蒋凌非常吃惊,就拍拍照,用得着这副嘴脸么?于是告诉他,我们只拍张照片,不会损坏他的物品。没想到他更生气了,直接走到离我们身边仅几米远的地方,指着还站在快艇里的蒋凌说:“你再不下来,看我这么收拾你!”我和蒋凌懵了,但想到不能影响心情,我们没再答话,而是转身离开。
   又照了几张相,蒋凌提意去买点东西,然后回酒店休息一下,准备登机。于是,我们朝搁鞋的地方走去。走了几步,突然发现,我们的鞋似乎不见了!我们赶紧跑过去,沙滩上连个放鞋的印记都没有。再看看四周,方圆几百米内都没有鞋。我们心想完了,要赤脚上飞机了。
   我转身问旁边一位经营摩托艇的本地人,他说,没看见有人拿鞋,但是,10多分钟前开始涨潮,他的摩托艇都向上边推了三次,我们的鞋可能被海水淘走了。这下,我们彻底泄了气,开始盘算还有多少时间够打的士到市区买鞋;又想,光着脚到鞋店买鞋有多尴尬,鞋店老板回家向朋友聊起卖鞋给两位赤脚外地人时的笑容有多让人难堪……但,想归想,我们还必需快速行动。
   于是,我们光着脚向公路跑去。一路上,两人都没有说话。就这样默默跑到那块雕塑前面时,我突然看见,台阶处摆放着七八双鞋,一位年纪稍大的人坐在台阶旁抽烟。我一眼就认出了那排鞋中那双白色的运动鞋是我的。我和蒋凌赶紧跑过去,果然,他的鞋也躺在旁边。原来,是这位在海边闲逛的老人看见涨潮了,帮我们把鞋提到这里来了。顿时,所有的疑云和紧张烟消云散,心里充满了感激。
   四.怀念与心愿
   当天晚上,飞机又载着我沉重的不舍回到了成都。栈桥、五四广场、总督府、八大关以及大葱、煎饼、散装啤酒竟又成了一种心愿。时间太短暂,仿佛没看见什么、没听到什么就过了一个轮回。
   回到单位,一位女同事说,青岛是她最喜欢的城市,公交车沿着海边转悠,皮鞋可以一个月不刷,我不敢答话,因为,我比她更向往这座美得令人心醉的城市——尽管那位快艇主人令人不解。
   我想,一定有机会!

qdlr120 发表于 2011-12-15 19:32

没有图片为证啊

可爱桃宝宝 发表于 2011-12-28 10:25

是挺好的地方,适合游玩!

qingcaodi 发表于 2011-12-28 14:04

进来看看,顶一下!

riyang 发表于 2011-12-30 08:42

路过的,留个脚印!

pinxing 发表于 2011-12-30 10:05

感谢楼主的分享

徐州三院妇科 发表于 2012-2-13 15:48

靠 我陶醉拉……

鬼鬼宝贝 发表于 2012-2-17 15:24

顶下···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